一個時代的終結 RaymondJook祝振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1hh1u.htmliMoney原文(簡體版) ,31-10-2013
政府拒絕發出免費電視牌照給香港電視(01137),引致全民共憤,超過3.6萬人上街遊行抗議,50萬人在社交網上支持發牌,公眾除了感到結果不公平及決定違反主流民意外,更重要的是大部份香港人已經對一台獨大電視廣播(00511)低質素的爛節目忍無可忍。
香港電視的出局無疑給予無線喘息的空間,但筆者大膽的預測,她長線倒退乃不可逆轉之趨勢。先不說獲得牌照,財雄勢大的有線寛頻(01097)及nowTV未來會帶來多少正面競爭,無線本身已面對不少外憂內患。傳統免費電視根本一直就受到新科技的衝擊。
行業結構性改變二十年前香港沒有收費電視,沒有互聯網,沒有智能電話和平板電腦,當然也沒有林林總總的網絡電視電影和媒體可供觀看。因為科技,觀眾的娛樂習慣正進行革命性的結構改變,愈來愈少人走到電影院和花時間在電視機旁。年輕的一代,寧願瀏覽互聯網(如社交網,短片,新聞和網上遊戲),或按照自己的時間表透過網絡收看電影及電視節目,即視頻點播(Videoon Demand)。
互聯網逐步搶去了具備消費能力的群眾,傳統免費電視的觀眾人數正慢慢衰減,留下的也並非消費能力最高的族類,廣告效益下降,結果是廣告客戶一定會減少對免費電視的廣告投放及要求減價。
邊際利潤面臨壓力收費電視為了鞏固觀眾基礎,願意不惜功本針對性的購入體育節目,例如英超聯及歐聯球賽,奧運會和世界盃等等轉播權,所以一部份免費電視觀眾肯定被拉走。無線5月份以4億港幣高價奪得下屆世界盃64場比賽的直播權,希望借此提高收視率,但意想不到的,是股價從那刻起開始江河日下。這次開支相等於去年純利的23%,明年新增的廣告收益能否抵銷額外費用還是未知之數。
更嚴峻的,是自從政府用行政手段打擊樓市,加上內地自由行旅客高檔消費放緩,奶粉出關又受限制,相關的廣告投放正大幅度被削減,所以電視廣播的營收及盈利自身都極有可能在未來倒退。多了兩個新牌照,不能排除對手會採取割價策略爭取市場佔有率及搶聘業界人才,令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