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股市將會全面步入牛市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l0b0.html

本文題目是掛羊頭賣狗肉,原來的題目刊出的話,估計太過打眼了,本著和國內高層做法精神一致的脈絡,題目就說結果不提原因,儘管整個行文都會在表述原因中展開,和即將要召開的十八大三中全會的主旨一樣,打著建設社會主義的大旗,最大限度的拿來資本主義發展的優秀成果。

 

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提出摸著石頭過河的經濟改革,開始真正學習和接受資本主義的經濟運行體系,在中國,長期的意識形態鬥爭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這些本來中性的學術性詞語都打上了強烈的是非善惡符號,人為給自己劃分禁區,當然,對於我們這個從無資本積累的國家來說,資本主義也確實是空洞加反動的,實際上,在歐美等資本主義的源發地,一切都是以實踐為先導的,在充分自由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上,社會主義化或偏社會主義制度的做法早就大行其道了,對於我們這個千百年來不思進取的、超級穩定的農耕大國來說,為純粹空無一物的主義之爭付出如此大的代價,斥之為愚蠢實在是恰如其分。

 

所以,儘管是摸著石頭過河,對於結束這種荒唐透頂的狀態而言,還是要打一個高分的,只不過,真正的市場經濟實踐是複雜的,而且是異常複雜,發展到了深水區的時候,就沒有石頭可摸了,是被淹死,還是學會游泳,將來不管岸上水下,都能徜徉自如,已經不是一個可選的題目了,是必須向活命的方向努力,這個本來在2003年胡溫執政期就要做的事情,拖欠到今天,已經是滯後了的,再不解決拖延,亡國是不會的了,但換個執政黨,怕是最低代價的。

 

十八大三中全會下月召開,之前各種媒體已經開始了放風活動,謂之這次會議的改革動作和內容都將會非常「驚悚」,動作很大,影響很全面,甚至一些過於冒進的動作都做了延遲推出的處理,避免步幅太大引發全局的過度不適應。我看了出處各異的透風信息,總結了一些主要的發展方向,大致可分為:

 

1. 部分司法獨立,就是說司法脫離地方的權利樞紐,權力集中,同時推進司法體系的專業化改造。

 

這一舉措,雖然達不到西方司法完全獨立並監督政權的地位與高度,仍然完全受執政黨管束,但比起當下的混亂和各地的區域保護主義橫行,還是進步的,它能發揮正能量的基礎在於執政黨頭腦清醒,方略正確,否則就出大問題,但是鑑於當下全球化浪潮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世界各國政府機制和職能效率也在明爭暗鬥中,多少彌補了一黨制的許多弊端,所以綜合各方因素看,這一改革舉措中短期的正效應很大;這一條,是間接的部分接受並學習西方司法獨立的經驗。

 

2. 削藩收權,精簡政府機購;重新定位政府職能,同時給予

其財政上自主權;

 

由於過去十年腐敗的蔓延與氾濫,以及放權地方財政後導致的房價完全失控,直接導致政府職能低效,經濟發展模式畸形,此外各級政府參與經濟經營活動過多,多重審批造成的權力尋租現象氾濫,根本上還是造成經濟發展模式不能進入完全的市場化競爭,使得轉型經濟遲遲不能落地生根,所以打破這個屏障,收權和精簡,同時又放出新的生財之道給地方政府,如自貿區,土地流轉和新稅制,將其職能更多的轉移到經濟服務方面來;這一條,雖然表面上加大了中央集權制的比重,但大方向上,是向西方小政府職能看齊,從大政府到小政府,是需要逐步演變的。

 

3. 深度全面向民營開放

 

最近一次觸發國有企業深層次改革的全會是1993年召開的三中全會。該次會議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它為民營企業的成長打開了一扇門,小型國有企業被出售,大型國有企業經歷整合、上市等等,這一做法在二十年前是進步的,也促成了中國經濟的大發展,但是二十年後,那些大型國企整合上市後,其指數化的市場表現非常的不好,直接導致近十年的股市零增長,他們的集體低效率和利益的內部輸送,是經濟改革落後勢力的最典型代表。

 

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的「中共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在國家控制下的資源配置中,市場是一個基本因素」,第一次標示出市場經濟和公有制經濟的分界線,這種尤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維持了很多年,以至於到後來美國政府白皮書多次否定中的完全市場化經濟地位時,中國還相當的不滿,不爽,忘記了自己都是以重大文件形式定義自己的經濟成分和地位劃分了的。

 

二十年過去了,公有制經濟和市場經濟並存發展的結果,是越來越凸顯市場經濟的威力,在資本市場,以大型國有經濟為主體的上證主板市場,在中國經濟增長最顯著的十多年裡完全原地踏步,幾乎喪失基本融資功能,「最賺錢的企業」中石油爆出高層集體貪腐醜聞,「最有投資價值」的銀行則被投資者完全忽視其極為罕見的PB與PE值,而同期的以民營企業為主題的中小板則相對忠實的反映了中國經濟增長的狀況。

 

資本市場的這種表現,是一種高效的折射還是它失效的表現呢?

 

中國的改革一直在妥協中前行,至今還都糾纏在姓資姓社這種低水準的問題上,而能讓保守勢力閉嘴的就是大中型國有企業的所有制形式仍然是姓社的,如果本屆會議向外界所傳的那樣:「資本非常有可能平均、公平地進入很多領域當中,包括金融業在內的過去壟斷的行業,都對民營開放。這是一個巨大的動作」(10月22日白岩松香港演講)。

 

這的確將是一個巨大的動作,巨大到渣打銀行這樣的外部觀察家們不敢奢望這一步會很快邁出來。

 

深度的全面民營化趨勢,實際上就是打破政府在多個行業的壟斷堅冰,更全面的走向市場經濟,根本上,仍然是向西方經濟體系看齊的動作。

 

以上三點,應該就是即將召開的這次「意義重大」的三中全會的核心內容,它的出位與否,驚悚與否,都是參照目前的保守勢力的底線而言的,據我的個人總結,無非就是向先進的制度進一步看齊而已,不要論這些東西的源頭是姓資還是姓社,只要它能遏制腐敗,提升企業運轉效率,促進社會發展,實施公平,惠及最廣階層的民眾利益,就是應該堅決推進的。

 

如果上述改革舉措被提出,並逐步實施,那麼中國經濟的活力有望被再度激發起來,它的最大源動力,將來自民營企業對壟斷行業的全面進入、改造和提升!

 

本人前幾週的作業《中國股市的效率》一文,已經剖析了以大型國企為代表的主板,以民營企業為代表的中小板,以新興少壯派知識派民營企業為代表的創業板,其組成和企業營運效率的不同,以及他們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十二年背景下指數化表現的優劣。

 

所有制的不同,勢必帶來企業營運效率的本質差異,對於上市公司來講,股份制本身只是一個表象,並不代表實施股份制就一定能帶給企業高效率,根本上還是要明確企業股權的所屬性質,私有制還是公有制的差別最核心的不是資產所屬性質,而是責任歸屬的性質,責任才能帶來資產增效的最大化,而人的天賦與發展是極不平衡的,歷史從來都不是人民大眾書寫的,否則各國史書的主角都應該是無名氏,公有制本身就是一種反自然的設計,因為天賦與特別的稟性一向都是給少數乃至極少數人的,這些人理應在制度設計上獲得更多資源的傾斜,但同時承擔更重的責任;

 

所以,在資本市場上,私有的股份制企業裡,股權就是股權,它真的是一種權利,一些發展好的企業主會非常珍惜這種權利;但在公有制的股份制企業裡,股權不叫股權,它被叫做「籌碼」,它有許多不承擔公司發展優劣代表的其他含義,這時候一個操著價值投資理念的人去分析這樣的企業,結果恐怕就完全南轅北轍了,銀行和中石油們應該就是這類企業的代表。

 

2013年薪政府上台後,一些較為關鍵的改革就已經開始,反腐動作不小,腐敗酒茅台也應聲大跌;行政審批的權力正受到制約,權力尋租現象被遏制;一些政府把持的價格正在放開,如利率和天然氣;貨幣政策是否放鬆也不再看經濟低迷與否,所以儘管所謂的資金面並未寬鬆,但是中國股市還是走出了結構性的牛市,創業板是先鋒,中小板隨後,主板依然暮氣沼沼。

 

實際上創業板和中小板的異軍突起,並不是有限資金的自尋突破,2013年是全球資本市場的歡宴之年,甚至危機連連的歐洲幾個國家都走出了牛市步伐,中國經濟從數據上看也已經走出了低谷,中國主板實在是沒理由不跟隨全球的牛市步伐,唯一能解釋這個狀況的就是這些帶了極大指數權重的大塊頭國營企業的發展預期和其當下體量完全不成比例,令資金望而生畏,所以根本上還是組成主板的重頭企業的自身問題。

 

三中全會將要開啟的國企改革進程,肯定不是直接的對其整改,這是不聰明的,而是通過向民營企業開放相關產業和過去不能進入的禁區來側面實施,逐漸使國企改革成為一項優勝劣汰的選擇過程,要麼適者生存,要麼被淘汰,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和時間,這個過程,或許漫長,但資本市場無疑是獲得了一種巨大的改變預期,尤其是已經死氣沉沉了多年的主板,因為主戰場將是他們,改革預期在這個板塊影響最大,關聯度也最廣,影響深度不可估量,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都是這個進程中的主角,所帶來的效應,無疑會使中國股市逐步進入牛市,因為這一改變讓各相關企業最終駛離的方向是責、權、利清晰,高效率運轉的真正現代化企業,各路資金將會在逐步看清這一趨勢的過程中不斷加碼進入資本市場,直到基本完成轉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