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點評了兩個美國對華的戰略,就是海空一體戰和裡岸控制。那麼這裡就是最後美國戰略學家對上面兩個戰略都不太滿意的情況下,提議的第三種方法。
就是代理人戰爭,或者更加大白話,就是炮灰戰爭。
那麼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國家裡面,哪個有資格、有能力、有願望,要出來做這個炮灰?
別說是炮灰,就是美軍自己出馬,在朝鮮戰場和越南戰場,有沒有撈到好處?
說白了,今天可以做炮灰,滿足上面兩點的(最後有願望這點,還是持懷疑態度),大概只有一個國家,就是日本。
但是日本如果有能力和中國對抗,那麼首先擔心的就是美國,因為你要被人踢出局了。
而且詭異的是,當美國紐約的世貿中心被撞掉的時候,有不少中國人是同情美國的,但是大部分的日本人是出去喝酒慶祝的,呵呵。
那麼在南海,除了新加坡,也看不出誰有當炮灰的意願。當然就算有意願,也沒有本錢。
一個關於美國的中國戰略公開討論是非常適宜的,與此同時美國的安全部門也應該討論如何威懾中國的擴張,並且當威懾不再有效的時候,如何採取有效的行動,。
或許在十數年前這種討論還是很多餘,當時美國國防部還對中國的軍力不屑一顧,美國認為只要加強威懾和保證就足以對付中國的威脅,但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中國軍方早就在思考與美國作戰了。
在與中國的接觸與戰略平衡中,華盛頓的官員們應該考慮好兩手準備,包括接觸和對抗,在這個過程中國防部發展出一個新的概念叫ASB海空戰。現階段的ASB是屬於機密,但我們有足夠的細節來看懂這個概念,在操作上,ASB要求美軍可以做到以下:1)中國的網絡戰力、反衛星能力和電子戰力是針對美軍的所依賴的C4ISR系統,而美軍必須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作戰能力。2)海空軍必須有更強的協同效應來對抗中國的反介入能力。3)打擊大陸腹地的重要目標,以促使中國失去挑戰美國的能力。
ASB是典型來源於冷戰的陸空一體戰思維,當時的國防官員們擔心蘇聯可以快速的打敗西歐,所以陸空一體戰的思維是以更強大的力量來打擊蘇聯,利用陸空聯合攻擊華約國,並在蘇聯的有生力量開始攻擊之前就將其消滅。
ASB也是對一個實際問題的回應,那就是中國建立了強大的防空力量來阻止美軍介入其傳統的防衛區域,並利用自身強大的力量來迫使鄰國屈服。
對於各方的困擾是,陸空戰是在當時的圍堵戰略下的戰術,而ASB卻是一個沒有戰略思想指導的實際戰術,而美國對中國的政策是通過接觸、平衡與對抗來促使中國變成一個在國際社會中負責任的「stakeholder」(參與者),但美國能強迫中國做出如此的轉變嗎?這聽起來好像有點為難。那麼美國與中國衝突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把Hammes(離岸控制一文的作者)和Elbridge Colby(海空一體戰的作者)都納入討論。Hammes反對海空一體戰,並正確的指出直接打擊中國內地將會導致核升級,也指出了海空戰缺乏戰略指導,中國的核戰略和意圖都是主要的不確定因素,並增加了構建一個防衛大綱的難度。感謝PhilKarber,的貢獻,關於中國核彈頭的數量稍微有了明確的共識。他們沒有理由不增加核武的數量,當美國人開始討論打擊中國本土的時候,如果你是中國的防衛計劃者,你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加強核武。
Hammes更進一步提供了OC(離岸控制),一種以遠距離封鎖中國經濟手段來截斷中國戰時的經濟,並開展針對中國的戰區,其重點就是經濟是GCD政權合法性的來源。
Colby支持ASB(海空戰),並認為「經濟摩擦戰」,將對美國來說是高昂的代價而且無法有效遏制中國。
James Holmes 也指出了離岸控制的缺點,中國的制海權是陸基武器,移動導彈可以擊中移動目標和在日本的港口,而放棄對中國內陸目標的打擊等於放任中國的制海力量可以隨意攻擊。
我要指出的是,經濟絞殺會比定點打擊更不容易引起戰爭升級嗎?ASB和 OC都對GCD的統治構成了致命威脅,而GCD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以達到生存的目的。
而且人們也忽略了陸基力量。大家應該都記得在二戰中為了打敗日本所動用的陸面部隊,而中國是個陸上強權,並且擁有廣大的戰略縱深與自給自足的能力。
但中國在沿海也有脆弱的一面,美國不想派出陸面部隊進入中國,但是可以和周邊國家來合作以實施這樣的威脅。亞洲的軍力是陸地力量主導的,而美國也可以把這個變為美國的優勢,在戰場的外圍,美軍的陸戰隊也可以圍繞中國周邊奪取並建立機場。
我曾提倡美國的首要目標是重建美國在這個地區的主導勢態(Colby看起來也讚詞這一點),這樣子的話總統就有更多的選擇來應對了。與中國的衝突將是力量密集型的較量,一旦美國主導權確立,那麼美國的目標就是徹底打敗中國挑戰美國的圖謀,並使再也不敢挑戰美國。
如果結局是重建美國主導,那麼美國除了要打敗中國的軍力外,也要能夠懲罰中國,而這當中涉及到了核武的話題。美國必須要讓別人相信,美國有使用核武器的決心,這是贏得對中國作戰勝利的要素。
持續增漲的威脅性,促使中美間的戰爭可能向別的方向發展,可能的結局是雙方都認為直接與對方衝突有太高的風險了,而促使大家轉向代理人戰爭,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那美國盟友的質量與美軍的數量都同等重要。
這意味著美國需要傾注更多的資源來培養在這地區的盟友。在東亞這意味著美國要幫助盟友發展他們自己的防衛力量來保衛他們自己的領海和領空,這也更加意味著需要幫助圍繞中國的盟友保持強大的陸基力量,並確保美軍在東海和南中國海的行駛暢通。最後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增加中國對抗美國的成本,以及雙方在世界各地的間接對抗。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需要更多強力的盟友,如伊朗,這樣的考驗對抗美國的代理並保護中國的既得利益。對中國來說,扶持代理人比建設環球性的軍事投放力量更加實際,而美國也需要構建環球聯盟來平衡中國的擴張,並可以減少核擴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