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四百年老鋪 陳李濟爭產風波

2011-11-08  NM




擁有四百年歷史的古老藥廠陳李 濟,最近爆發一段爭產風波,令這間在港沉睡近百年的老店,突然甦醒起來。陳李濟原由陳、李兩家所創辦,今次站出來要分產的,是來自廣州的陳家,爭產數額涉 及一億二千萬。今年九月,兩位自稱是陳李濟後人的陳剛和陳家順(譯音),突然入稟高等法院,向香港陳李濟藥廠有限公司及 廿四位有關人士,追討兩人應佔香港陳李濟財產的權益,掀起一場爭產的序幕。陳剛與陳家順原是兩父女,而爭產的導火線,是九七年五月,香港陳李濟將旗下兩幢 物業,西環卑路乍街一五五號廠房,以及上環皇后大道中二○六號寫字樓,以一億二千萬元出售。由於陳剛並非香港陳李濟的股東,所以上述交易分紅時,並未取得 分毫。而陳剛興訟的爭拗點,便在於香港陳李濟的註冊股東,只是陳、李兩個家族,陳謙牧堂及李敬慎堂的信託人而已,公司的資產及利潤,身為陳家後人的他,有權分享。對於突然殺出一個陳剛,香港陳李濟的數位陳姓董事, 均表示不認識他。如陳家第十二代傳人、現時負責陳李濟柴灣工廠生產事宜的陳衍權,帶點不屑地說:「我不認識他們(陳剛父女),連名字都未聽過!」記者追問 另一位同在該藥廠返工的陳衍樟,答案亦是一樣:「我不知道他們是誰!」記者翻查陳剛報住的元朗地址,原來那只是他的貨倉。於是唯有跑到陳氏家族鄉下,南海 縣河清鄉求證,終於找到答案,陳剛父女確是陳家後人。

陳家爭產鄉里皆知「陳謙牧堂共有三房人,至今已繁衍到第十四代。子孫人數以千計,有些 留在鄉下,有些到了廣州、佛山,亦有移民外國的。」屬大房第十二代的陳慶波(六十歲)向本刊解釋,「香港陳李濟那班姓陳的,屬第三房;而陳剛則屬大房,他 上一輩一直在廣州,直至七、八十年代他才到香港發展。」原來,河清鄉裡姓陳的族人,都曉得陳剛。他於九八年四月,曾回鄉發起成立「陳謙牧堂追討委員會」, 集結在鄉下、廣州和佛山的陳氏族人,向香港陳李濟追討出售物業後的利潤,目前委員會已有三、四百人。「我哋想搞清楚,陳李濟是陳、李兩個家族一齊擁有的, 而並非一小撮人擁有。他們(香港陳李濟董事)只是『揸庄』,負責業務運作而已!」身為追 討委員會副會長的陳慶波,說時語調激動,「香港陳李濟,是廣州總店於一九二二年在香港成立的分店,資本來自總店,所以賺到的錢,陳、李兩族所有人都有權 分!」原來,擁有四百年歷史的陳李濟,一直奉行祖傳家訓,由陳、李兩家各佔一半股權,兩家各派一人擔任司理和副司理,大家權力均等,處理藥廠一切決策。而 所得利潤,由陳、李兩家對分。其中陳家將所得先均分三房人,然後每房按男丁再攤派;而李家則全以男丁人頭攤分,數目分明。

解放割斷兩店關連 今次爭產源起,在於八十年前陳李濟向外擴展業務,「紮根廣州的陳李濟,不斷派族人到外地開分店,如第二房人到上海、新加坡,而第三房人就到了香港。」陳慶 波說。陳家第十代傳人陳少泉,與李家第九代傳人李澄秋,從廣州來港開設陳李濟,並先後買入皇后大道中及西環卑路乍街物業,購買人以陳謙及李敬名義登記,取 陳謙牧堂和李敬慎堂的簡寫。「香港陳李濟成立之後,廣州店負責國內市場,香港店則專攻海外市場,兩店各自產銷,自負盈虧。」曾在香港陳李濟打工近四十年, 現已退休的康叔說。雖然兩店獨立經營,但香港陳李濟每月都會將盈利一部分,寄返廣州陳、李兩家的聯絡人,再轉派給族中各人,大家稱之為「月銀」。解放後, 廣州陳李濟被收歸國有,廣州店與香港店從此斷絕關係。「五二年香港陳李濟申請商業登記,註冊成為香港陳李濟,之後仍繼續每月定期寄『月銀』回廣州。」康叔 續說。

有限公司確定股權直至七三年,讀過番書的李家新一代上場,力圖革新,將香港陳李濟註冊成為有限公司。「當時公司好保守,員工仍然用毛筆同打算盤,買賣貨全部用現金交易。」曾參與改革的李家後人,李立本律師說,「要改革,第一步便是將partnership(合夥人)轉為有限公司,方便同銀行融資。」而香港陳李濟的股份,是按當時商業登記上,註冊合夥人而分發。其中第三房的陳家有十人,各佔百分之五;李家則有三人,各佔一成七。而兩幢物業業權,繼續由陳、李兩家後人,以個人名義代公司持有。「七五年香港陳李濟有限公司全面接管藥廠業務後,每個月百多元的月銀便沒有了!」陳慶波提及「斷銀」便氣難平,「那時聽聞他們想賣掉兩幢物業,於是在廣州教書的陳樹文(大房第十代),便與香港方面理論,並入稟法院禁制他們出售資產。事件最後不了了之,而兩幢物業也沒有賣掉。」

出售物業即時分利無風無浪的過了十二年,李家三個後人均表示沒有興趣繼續打理陳李濟,李立本形容:「當時的情況,是公司有深厚基礎,但無發展空間。」於是李家把五成中的三成三股權,轉讓給陳家,公司從此由陳家獨掌大權。而奉行了三百八十多年的合營規條亦打破。九五年,香港陳李濟舊調重彈,為出售物業而部署。首先,公司將 兩幢物業業權,由私人名義轉入香港陳李濟,並向稅局繳付了一百萬元印花稅。然後於九七年五月樓市高峰期,將西環及上環物業,分售予泛海及力中集團,套回一 億二千萬元,「所得的利潤,早已經分晒啦!」一名知情人士說。香港陳李濟出售資產消息傳開,再度挑起廣州陳家族人的怨憤。今次接棒打官司的,是陳樹文的兒 子陳剛。「他原本提議追討委員會,在香港成立一間公司,然後向政府申請法律援助打官司。但委員會有幾百個會員,要通過申請法律援助的資產審查(最高十七萬元),不知道要等多久;加上我們始終在國內,難以經常和香港律師見面討論。」於是,陳剛就以十五歲女兒陳家順的名義,申請法律援助;而自己則自掏腰包,請律師追討。

百 年老店垂垂老矣「香港陳李濟明明是分店,資本是廣州公家的。所以賣資產,陳、李兩家人人都應該有錢分!」陳慶波重申。然而香港的李立本,卻堅持廣州與香港 早已分家:「兩間店一直無賬目來往,各自產銷,賺蝕互不相干。賺的時候無分過錢,蝕的時候廣州亦沒有揼錢下來。至於月銀,只是一種傳統,我們視為 pocket money給鄉親,完全無法律責任……就算他們認為股東只是信託人身分,他們姓陳的,都無可能告埋我們姓李的啦!」陳剛父女入稟狀,至今仍未排期聆訊,香 港陳李濟一方只靜觀其變。爭產案一出,這間百年老店突然又出名起來,可惜陳李濟生意規模,經已大不如前。「九十年代的陳李濟發展平平,甚至可以說逐漸萎 縮。它現時在香港的營業額,我估計一年只有數百萬元左右。」一名中成藥批發商說。而負責廠務的董事陳衍權,拒絕接受本刊的採訪。

中 國三大名藥店廣州陳李濟具有源遠歷史而仍流傳至今的中國名藥店,就只有三間,分別盤踞於北京、杭州及廣州,其中又以廣州陳李濟歷史最悠長,凡四百年。陳李 濟創立有段古。話說明朝萬曆二十六年(一六○○年),商人陳體全,收妥貨銀乘船回廣州時,匆忙間把貨銀遺留船上,被同船的南海同鄉李昇佐拾獲,李路不拾 遺,在碼頭等候陳體全折返,二人於是結成深交。陳體全於是把一半貨銀,投入李昇佐在省城大南門經營的中藥店,雙方訂下「本錢各半,利益均霑,同心濟世,長 發其詳」的合夥契約。店名則取二人姓氏,再加上寓意同舟共濟、濟世為懷的「濟」字。陳李濟首創蠟殼藥丸,使成藥能久存而不變。而奠定陳李濟地位的,則是同 治皇帝因服用其「追風蘇合丸」後,治癒其風寒腹瀉,皇帝御賜杏和堂招牌,並欽定陳李濟的舊陳皮,為廣東省每年進奉慈禧的貢品。

北京同仁堂有 三百三十年歷史的同仁堂,以烏雞白鳳丸最馳名,其發展歷史更是早前電視劇《大宅門》的藍本。創辦人樂顯揚,祖傳三代均是名醫,傳到他更被康熙封為吏目,管 理太醫院。其間他收集古方及宮廷秘方研制新藥,並於一六六九年成立同仁堂。據文獻記載,該堂所製的女金丹,曾助康熙寵妃產龍子,深得皇宮中人愛戴,同仁堂 於一七二三年被指定為御藥供應商。成為皇宮御用,其利在於免息預領藥金,方便資金周轉。而平民認為皇帝買的必屬佳品,自然爭相購買。但弊處在於藥價受皇宮 所限,不能因應藥材市價而調整。貴價藥品,愈賣愈蝕,埋下同仁堂破產的伏線。一七四四及四八年,同仁堂兩度向朝廷借款;多捱六年後,樂家終於要將同仁堂租 予世交孫世基經營。其後樂家中興,並得道光皇帝批准,隨市價調整官藥,同仁堂得以壯大,成為北京、通州及天津三地的藥王。可惜隨後百年,中國連年戰亂,同 仁堂亦大起大落。共產黨上台後,同仁堂國有化,亦打斷了與樂家的關係。

杭州胡慶餘堂被列為國家級中藥博物館的胡慶餘堂,是由紅頂商人兼江南 藥王胡雪巖,於一八七四年所創辦。胡的外室劉芙蓉,家族開設「劉敬德堂」藥房。他見中藥大有可為,於是廣集藥方,並請江浙名醫研製成藥開辦胡慶餘堂,取其 「積善人家慶有餘」的意思。那時已發達的胡雪巖,辦藥號首講排場。胡慶餘堂位於大井巷昊山之下,是上山參拜必經之路;而且面向西湖,河坊兩邊商鋪林立,遊 人不斷。建築方面,選用江南上等紅木,前鋪後廠。堂內鎦金描彩,走廊的紅木板聯,刻上藥用材料及藥性;涼亭掛有印上民間故事的宮燈,藥櫃整齊排列。門面功 夫做得好,還要配合真材實料。胡派人從各地藥農直接入貨,減低成本兼保證質優。例如去山東買驢皮、淮河買生地、四川買麝香,甚至連輔料都指定用廣東陳三年 「陳皮」及紹興「三年陳」燒酒。胡為研製「大補全鹿丸」,自置鹿場養梅花雄鹿。胡雪巖深懂得包裝宣傳。開業之初,連續於《申報》登廣告;又設郵購服務,碼 頭派藥,及送新藥免費試用三年。每逢煉製補丸必大鑼大鼓,公開殺鹿及老虎,取其貨真價實。顧客入門,員工必主動起身招呼,不可背對客人。而他最絕的,莫如 在科舉期間,派予考生「十全大補丸」。左宗棠出征時,他派給士兵「胡氏避瘟丹」,以防水土不服,因此與左氏成為深交,屏除很多生意上障礙。又派「諸葛行軍 散」予曾國藩軍隊,獲曾稱讚為忠義報國之士,朝廷其後賜予二品官銜,故有紅頂商人之稱。時至今日,胡的三子胡大均,只收取胡慶餘堂招牌租用費,大股早歸國 有,而經營權則歸關門弟子馮根生,即「青春寶」集團旗下。馮於五年前接手該店,推行現代化改革,扭虧為盈,利潤過千萬;近日更進軍香港,與港商合作在灣仔 開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