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太忙,玩票的愛好只能放在一邊,但自己的港股和a股已經收割了一部分,
總體來講今年盈利30%問題不大。
9月份跑了趟美國,看了n個投資項目,越看心裡越發毛,陷阱忒多了。
就說一個房地產項目,看了預算,咋都找不到折舊費用,項目cfo妹妹美其名曰
市場太好,升值潛力遠蓋折舊費用,聽得我下巴快掉下來。
太多stuipd錢,架不住各種顧問天花亂墜砸到美國夢當中。
投資分得太多種,每天儘管波動百分之二三十,股票看來還是好做,
原因如下:
1.這個項目由美國某行業退休基金持有,暫用的是過橋貸款,想盡快籌集一筆資金補上缺口,
即使這樣比較穩健的股東背景也亂搞,其他的就可想而知。
2.上市企業有比較完整的財務資料和相對好的審計歷史,實際投資項目則參差不齊,和做風投
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