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通馮侖:有100個小弟的大哥不如有3個小弟的大哥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093.html

【企業發展如同人的一生】

企業的發展跟人是很像的,人這一生當中有幾個特別重要的環節。這個環節每一次都會有分杈,而這些分杈就表現了你的人生不同。其實企業也是這樣。

在人的一生當中,第一件事是出生,就是你落在誰家裡,落在哪兒,是兵荒馬亂呢?還是太平盛世。這件事已經決定了你後來的很多故事。

第二件事就是學習。上學這件事大概會確定你的價值觀。你是在宗教學校上學呢?還是在一個部隊學校上學,還是在一個中國社會上學,還是在洋人世界上學。形成你的價值觀。

第三件事就是戀愛、出來上班、結婚、娶媳婦。這件事就決定你的社會關係的複雜程度。上班有同事,戀愛有對象,結婚有丈母娘、婆婆這一堆複雜的事,也就是人生的展開就決定了你找什麼樣的朋友和誰在一起。

等到中年以後才發現原來很多事沒想明白,想做一次調整,這叫轉型。又開始了後邊的事情。當然,最後還有進八寶山的故事。整個人生最後一件事是怎麼樣處理死亡。

企業發展同樣面臨這些事情。從小企業長大就相當於一個小孩怎麼樣長大一樣。第一件事是你的出生。比如我跟周總,我們落在哪兒,這件事已經沒法選擇,他做互聯網,我做房地產,我注定了不可能做互聯網。這就相當於你注定了是在什麼樣的家庭。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在父母沒徵求意見的時候出生的。實際上你選擇在哪裡,這件事就選擇了你未來的人生。

 
【我們牛逼是自己,別人牛逼是爹,爹不牛逼的時候怎麼辦】

我們選擇一個企業做什麼和一開始在哪兒做,有非常多的偶然性。但是,我們會有一個分杈,這個分杈是有概率的。是家境好的成功率高,還是家境壞的成功率高?總體來看是家境中等偏下的成功率高。家境特別好的,他的成功很顯著、很耀眼,但多數是不感動人,是有很多別的幫助。家境中下的人,現在能數得上的,中國幾百個企業家多數是家境中等偏下的。當你的出生沒辦法選擇的時候,你的基因中有很多因素決定你成功或不成功。

很多家境特別好的人成功概率很低,我們在海南經常講我們牛逼是自己,別人牛逼是爹,爹不牛逼的時候怎麼辦?我們以前出門的時候老是碰到爹牛逼的人,我們就想問當你爹不牛逼的時候怎麼辦?我們是在這個前提下選擇的。所以我說第一個起點,雖然我不一樣,但我們的未來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靠別人活不下去,做好人,別學壞】

當我們進入到第二個階段,在學習和蓄勢價值觀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走什麼樣的路,有時候會迷盲。比如做房地產,是做好人呢?還是做和權力勾結的人呢?是做市場呢?還是做權力?很奇怪,房地產一開始永遠是這樣的選擇。你是靠二大爺拿地呢?還是靠舉手拍賣拿地。在房地產行業當中,現在活下來的都不是靠二大爺,都是好人。

這個好人是個什麼概念呢?在我們早期做企業的時候,好人這個事非常簡單,東北話說講究,你得尊敬人家。同時,做事不能夠欺詐。在海南當時有一句話,海南亂的時候,有的時候是以老闆為客戶,老闆就是你的客戶,以銀行貸款即收入,以調賬為經營。過去那個時候沒有還賬的概念。在海南,好人就是要還貸。另外就是要製造產品,真正為客戶、為社會創造點兒什麼。在海南這樣的情況下,在房地產領域做好人,就是做市場,創造產品。這個事其實非常簡單。

在小公司的時候,人容易學壞。因為什麼?困難太多太多,每一個困難可能都是學壞的理由。每一次增長都可能有一個墮落的機會。但是,你能不能挺得住。從房地產行業來說,非常有意思。到目前為止生存下來的都是走市場路線的、走產品和服務路線的,同時不走所謂權貴路線,不去找他二大爺。凡是走權貴的,然後靠政府,就是灰色交易的,這些房地產公司反而需長大。可能在一個項目上賺錢了,接著就會被拿下去。做房地產有一個特別有趣的事叫做從哪裡拿到錢又從哪裡還回去。你從地上拿到的,最后土地出了事又還回去。

人生在這個階段,也就是在小企業快速成長的階段有很多突破瓶頸,遇到很多誘惑的時候,怎麼樣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而這個價值觀,簡單來說就是學好。我們自己的公司,當然我們也是面臨這些選擇,我們就選擇好人、好事、好錢,學先進、傍大款、走正道,反正一句話我們就是做比較笨的人。因為比較笨的人往往競爭少,聰明的人競爭太多。當別人都去做一個非常投機的機會,不去做產品,而是在中間倒騰的時候,看似很容易,但競爭的也多。你吭哧吭哧做一件事很慢的時候,競爭者很少。聰明的人都是不斷移動的,只有笨的人才是在一個點上不動,是執著的人。在這個階段,執著,而且選擇正確的價值觀,以好人的心態做這件事情,很容易就活過來了。

【企業上市選擇第一制約因素: 風險偏好】

從房地產公司來說,到了出嫁階段,上市不上市,房地產公司就出現很多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每一家公司都在選擇,特別是到了上市以後,房地產企業面臨商業模式的選擇,面臨著最終怎麼樣持續成長的選擇。就像人生到了中年以後仍然有很多選擇。在這個地方選擇,以房地產公司為例,我發現有幾個制約快速成長的因素。第一個因素解決風險偏好。增長和風險偏好有很大關係。

在房地產行業當中,增長快的多數屬於風險偏好較大的。風險偏好是什麼呢?就是負債率比較高,激進。我們從早期創業,到中間經過了很多困難,也差點兒垮了,又收拾好了。我們從93年到95年發展的非常快,青春期,撒尿不服,什麼都敢幹。到了96年以後,幾乎出現了很多崩潰性的問題。然後就慢慢的變賣資產、還債再收拾,倒騰倒騰,再讓它慢慢活過來。整個公司的風險偏好比較低,所有的股東,包括我,都已經苦不堪言,不再願意冒這麼大的風險。風險偏好多了,我們就做一些服務性的。房地產的下游是開發,中游是服務,上游是金融。我們就在中下游做很多事情,這樣屬於低負債的業務,高負債業務做得很少,給人的感覺成長很慢。但你在其他領域很領先。

小公司也好,大公司也好,在增長的時候跟治理結構有關係。房地產企業總體起來看,股權比較集中的企業,就是獨裁專斷的老闆,增長的比較快。然後公司股權比較分散的公司,相對來說決策風險偏好比較低。風險偏好也和股權的集中度有關。我們現在知道的很多公司,當年上市前負債率是300%到700%,但是這個老闆就是獨斷,非常敢於賭博,最後就是一把賭過去了,今天成為非常耀眼的一個明星。有一些公司的治理相對比較分散,不大容易集中起來做高風險的業務,增長比別人要慢。

從公司治理來說,一般股權集中超過50%的私人公司願意做冒險的事。現在應該理解萬科為什麼不行賄呢?其實他完全沒有行賄的動機和利益基礎。王石的股份連0.1%都不到,連0.01都沒有。他怎麼樣行賄呢?行賄以後,掙錢給股東了,坐牢是他自己,他能這麼傻嗎?他再傻也不能傻到這個程度。治理結構到這個程度了,股權分散到這樣,一般經理人就不願意行賄,行賄以後個人沒好處。從公司治理來說,一般股權集中超過50%的私人公司願意做冒險的事。現在應該理解萬科為什麼不行賄呢?其實他完全沒有行賄的動機和利益基礎。王石的股份連0.1%都不到,連0.01都沒有。他怎麼樣行賄呢?行賄以後,掙錢給股東了,坐牢是他自己,他能這麼傻嗎?他再傻也不能傻到這個程度。治理結構到這個程度了,股權分散到這樣,一般經理人就不願意行賄,行賄以後個人沒好處。

【為解決問題而創新】

還有一件事,就是你公司所在行業面臨的挑戰,你怎麼回應這個挑戰,也就是創新的壓力。在中國目前的房地產行業中,總體來說創新的壓力不像互聯網這麼大。因為我們80%的時間和80%的行為都在人造空間裡完成,房地產的使命是創造有價值的人造空間。如果人不改變這種狀況,也就是說不改變人在人造空間裡生存發展,我們這個行業就不會消失。

我們總是要研究,研究在空間裡怎麼樣提高租金回報,這就是創新。最後我們發現在空間裡的租金回報和人的行為還有關係。總體來說,站著不如坐著掙錢,坐著不如躺著掙錢。當你讓一個人在寫字樓裡始終站著的時候掙不著什麼錢,但坐著掙錢,比如吃飯、開會,都可以掙錢。站著最不掙錢,百貨公司裡的人都拎個包站著,都不買。為什麼躺著掙錢呢?比如纖體、美容、spa,躺著掙錢。另外,八寶山告別廳也是躺著,45分鐘收2千塊錢,50來平米,一年可以收700萬租金。我們怎麼樣讓人進到這個空間裡坐下來、躺下來,就能有回報。這都得創新。實際上在房地產領域,看似不敏感,但這些積累的微小的創新活動都跟公司長久的生命有很大的關係。

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大的戰略創新。這個創新就和互聯網有關。互聯網時代,我們作為傳統的房地產企業,我們也非常關注。我們也在想一個問題,它對我們創新的意義究竟是在兩條腿基礎上再長出一條腿,還是製造一個新動物。馬云總在跟我們講互聯網是一個新動物。我就在想,我們如果是傳統企業,弄點兒互聯網,就相當於長出第三條腿,前兩條腿怎麼協調?就相當於傳統百貨又弄了一個網站,這就叫長出第三條腿,往往協調性反而不好。我們已經是老動物了,怎麼做成新動物?馬云講的很徹底,我就是要殺掉百貨公司,我就是新的。你們是百貨公司,又要保舊的,又要做新的,等於是左手養大的東西殺右手,下不了狠心。

後來我們在五年前做了決定,第一是在傳統領域也長出第三條腿,在客戶服務、服務界面、內部管理等等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們做立體城市這個模式,跟傳統的房地產完全斷開,是另外一組人,另外一組思維,也是為了消滅傳統房地產的商業模式。傳統房地產是縱向模式,和很多傳統商業模式一樣是從產品設計研發一直到售後服務,這是縱向的模式。

但是,互聯網時代出現了一個平台模式是橫向模式。現在很多巨大的互聯網公司都是平台模式。我們就嘗試在房地產行業,在城市化過程中建立一個房地產的平台模式,最終可能使我們傳統的縱向模式的房地產企業依附於它。我們今天要在淘寶上開店,我是縱向的,就是開店的,但我放在它上面開,它是橫向模式。

【有100個小弟的大哥不如有3個小弟的大哥】

其實企業無所謂大小,只在好壞。我們一直講一句話,結構關乎生死,規模只在乎體面。一個公司的結構決定你是生是死,大小是個面子問題。走到哪兒,後面100個小弟和3個小弟,100個小弟的大哥就牛逼。你要給小弟出糧,出糧就是發工資,負擔也很重。也可能你是貸款當大哥。你這個大哥就沒有意義。我只有3個小弟,但我們是自己家掙的錢。我們更重視結構,財務結構、業務結構、人員結構,而不在乎短期的階段性規模。

我們作為一個小企業,我們沒有辦法選擇我們的出身,但我們可以選擇價值觀,你是做好人,還是做一般的平庸的人。好人也分普通好人和傑出好人。你可以選,也可以選擇做個稀里糊塗的人,還可以選擇偶爾乾乾小壞事的人,也可以選擇成為兩院院士,要麼坐牢,要麼到醫院,你都可以選擇。這個階段,對小企業成長很重要。選擇完了以後,你要上市不上市,資本結構,這也是個選擇。再到最後,可能要選擇否定自己,重新創新,然後讓公司適應新的競爭環境,然後再出發。

一個小企業的成長歷史,我大體描繪了一下跟人生的階段是一樣的。我們有很多選擇的岔路口,但我們一定要在關鍵的時候做一個慎重的判斷,我的感覺就是聽大道理。什麼叫大道理?大道理就是只有少數人做而多數人說的道理。小道理是所有人都做,但是不說。大道理是說的人很多,但做的人很少。你就選這些道理,大體上不會錯。比如不行賄,這做起來非常之困難,大家都知道,有時候碰到特別事情。但是,你堅持這麼做,你就會有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7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