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仔加快國際化 楓葉資料室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468875

三十年前的1015日,為化解香港前途問題引起的信心危機,港英政府緊急宣布實行聯繫滙率制度,把港元與美元掛鈎(一美元兌7.8港元)。過去三十年,聯滙確實發揮了穩定金融及經濟的作用;然而,香港的經濟及民生卻付出沉重代價。近日本港媒體一窩蜂做聯滙三十週年紀念報導,卻甚少報導人民幣開拓境外市場的進程;也罷,香港的過去總比未來好,因為未來的挑戰只會愈來愈大,人們卻傾向緬懷多於迎戰。

今年109日,人民銀行與歐洲央行簽署了規模達3500億元人民幣的中歐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雙方建立本幣互換安排,旨在為中國與歐羅區雙邊經貿往來提供支持,並維護金融穩定;一旦歐羅人民幣市場出現頭寸緊張,根據互換協議,歐羅區成員國可以透過歐央行獲得人民幣流動性支持。而這將促進人民幣在境外市場的使用,也有利於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

按歐洲央行的聲明,這次與人民銀行貨幣互換,主因為中歐雙邊貿易和投資快速增長。事實上,中國佔歐羅區的2012年出口及進口比例分別為6.4%11.9%,雙邊貨物貿易總額達3330億歐羅。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指出,由於歐羅區成員國眾多,加上中國與歐羅區的貿易量龐大,是次簽署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將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極大助力,不僅能促進人民幣在歐羅區的正循環,更為歐羅區銀行體系拓展人民幣業務,以及歐洲企業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打下強心針,從而推動倫敦、法蘭克福及巴黎等歐洲各個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

人行表示,中歐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的簽署,標誌着人行與歐央行在貨幣金融領域的合作取得新進展,並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具突破性意義。留意從2008年迄今,人行已與二十三個國家或地區央行簽署本幣互換協議,涉及的資金規模近2.5萬億元人民幣,而且今年更有加速之勢。因為踏入今年,人行與其他國家央行進行貨幣互換更為積極,先後與新加坡、英國、匈牙利、阿爾巴尼亞、巴西、冰島、印尼和歐羅區等八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協議,累計的互換規模近1.2萬億元人民幣。

很顯然,中國貿易量龐大,的確有助開拓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潛力。人行今年7月與英倫銀行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後,如今再跟歐洲央行訂立協定,人民幣進入歐洲主流市場,並與全球外滙交易量佔比位列第二(歐羅)及第四(英鎊)的國際貨幣「互聯互換」,無疑有助人民幣加快國際化進程的步伐,亦令人民幣在海外使用所直接覆蓋的地域進一步迅速擴大。

可以看到,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近年不斷加強節奏。在資本及金融賬戶的項目未完全開放下,人民銀行透過與多國進行貨幣互換,積極發揮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上結算功能,擴大其範圍和規模,據此作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目前看來的確取得了一定成效。

事實上,隨着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支付規模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全球外滙交易佔比的急速增加。據國際清算銀行9月發表三年一度的《外滙成交額統計報告》,今年4月,外滙交易中使用貨幣佔全球交易的百分比,人民幣由2010年的0.9%,上升至2.2%,位列第九。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日前發表的報告亦指出,人民幣在全球交易的市場佔有率,由去年10.92%,跳升至今年81.49%;交易確認結算的數量,同期增加逾一倍,超過瑞典克朗、韓圜及俄羅斯盧布。其中,六成人民幣外滙交易的價值來自英國,反映倫敦金融中心的實力,未來拓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的競爭力不宜小覷。

雖然人民幣國際化的路程還有一段長長的路要走,但三年來佔比已明顯提升。面對這個主流趨勢,港元未來與美元還是人民幣掛鈎,其實已不是重要議題,人民幣何時開始不再依靠香港這個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中間人地位才是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4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