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稱,美國司法部已經對可能的外匯市場操縱展開刑事調查,外匯市場的日交易額達5.3萬億美元。
除此之外,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瑞士金融市場監管機構FINMA、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均表示,正在就可能的匯率操縱案展開調查。
(華爾街見聞已對此做相關報導,詳見內容請點擊彭博:美國對外匯市場操縱展開刑事調查;銀行交易員被曝涉嫌操縱全球基準匯率WM/Reuters;神秘的「四點異動」:外匯市場的操縱)
但外匯市場只是操縱行為氾濫的一個縮影。縱觀全球各大市場,你會發現無論是在金融部門還是在實體經濟,操縱無處不在,監管法律實際上早已被踐踏。
被操縱的市場:
1,利率
大銀行已經在利率操縱上共謀多年,涉及的資產規模接近800萬億美元。
英國銀行間同業拆解利率(Libor)操縱案震驚世界。
Libor仍然在被操縱。
2,衍生品
大銀行操縱衍生品市場也由來已久,涉及1200萬億美元的美元市場。
實際上,上萬億美元的衍生品被操縱的方式與利率市場如出一轍。
3,油價
2001年,安然公司因操縱天然氣現貨價格而垮台。今年殼牌、BP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因為涉嫌操縱全球原油市場每年價值3.4萬億美元的能源價格而接受歐盟調查。
4,黃金和白銀
衛報報導稱,金銀價格與利率和衍生品一樣,價格由大銀行之間每天的電話會議確定。
5,能源
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稱,2010年9月到2011年6月期間,摩根大通大肆操縱加利福尼亞和中西部的能源市場,通過8種交易策略不正當地從電力運營商獲取過度支付費用。
6,商品
大銀行收購重要的實體企業,涉及鈾礦開採、石油製品、鋁等行業,擁有並控制機場、收費公路、航空港以及電力,然後他們利用手裡的這些實物資產操縱商品價格。
操縱神器:高頻交易
高頻交易的交易員能夠操縱股票、債券、期權、外匯和商品市場。
操縱手段五花八門:
1,對黃金儲藏收取倉儲費,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購買甚至也沒有存儲任何黃金;
2,在發起抵押貸款和取消抵押品贖回權的時候存在大範圍的欺詐;
3,將同一抵押物多次抵押給不同的購買者,這就好像銀行把你的一輛車賣了十次,他們從十個不同購買者手裡籌集到了資金;
4,向投資者推薦那些明知是有問題的資產,然後再進行反向投資,通常情況是投資者蒙受損失,而這些大銀行賺得盆滿缽滿;
5,參與各種旁氏騙局;
6,在公佈報表之前,大銀行們通過各種臨時手段降低債務水平,從而掩蓋風險矇蔽公眾。
7,賄賂或威脅評級機構以提高風險投資的評級。
……
總結:
1,大銀行操縱每一個他們參與的市場;
2,太多的關聯性導致金融不穩定;
3,政府已經給了銀行大量的補貼,他們用這些補貼進行投機活動,而這並不會促進經濟發展;
4,知名經濟學家、金融專家和銀行家表示,大銀行實在是太過龐大,他們的規模已經威脅到整個經濟體,我們需要打破這種局面來維持經濟的穩定發展。
5,大銀行「掌控」著華盛頓,所以國會和白宮不會做任何任何事情,除非民眾推動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