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媒體賺錢的四個步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701.html

2013年10月12日,北京秋天平常又一日,在後海邊上的紅邸會館,「正知書院」舉行了一場討論會,沒有觀眾,不對外開放,只有一群迷失方向,同時又在急迫尋找方向的媒體人。

Twitter等社交媒體的興起,讓新聞生產變成「當事人模式」,即事件當事人可以借助社交網絡直接把信源傳播,對傳統媒體報導的依賴直線下降。而flipboard、雪球等新聞聚合應用,通過技術手段按「關鍵字」、「閱讀者興趣」等模式抓取新聞推送給讀者,甚至連編輯都不再需要了。

互聯網的每一次變革,都在猛烈衝擊著傳統媒體的根基,正如在討論會上劉洲偉所說:「8年前,我們媒體人瞧不起互聯網新聞,5年前我們看不懂,現在,我們在想著怎麼改變自己」。

下午14:00點,討論會從五年前申音跟隨牛文文創辦《創業家》雜誌開始,五年前,正是媒體行業變革的前夜。

申音:

07年我正在四環開車,接到老牛(牛文文)的電話,那時我們都在《中國企業家》,他問我要不要一起出去做一個新的事情,我直接在電話裡就答應他了,然後我們一起出去創辦了《創業家》雜誌,我是創業家第一任主編。

我在《創業家》做了三年,然後自己出去創業,那三年我學會了很多東西,現在媒體正好處在一個前所未有變局的時代,我估計各位都很焦慮,也有很多煩惱,我想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有三點:

一、找到你的用戶就找到了你的定位。

其實我們做媒體、做雜誌經常要問定位是什麼,老實說當初《創業家》雜誌的定位到底是什麼我們也不知道,但特別好的是,我們知道我們要服務的人群——創業者。創業者是我們的用戶,只要為他們服務,十八般武藝會什麼都行,無論是做網站還是做會議還是做雜誌!當時我們在討論的時候,紙上畫了很多東西,有的東西或許沒實現,但重要的是我們要清晰知道要為誰服務。

傳統的媒體做法,只有讀者沒有用戶,其實這些讀者到底是誰我們都不知道,例如我們寫刊例的時候,都是北上廣深年收入多少的人群,但他們是誰,幹什麼的我們根本不知道。但做《創業家》的時候,我覺得我們真的知道自己的用戶是誰,而且《創業家》特別好的地方是,我們在不斷的跟我們的用戶互動,就是跟那些創業者互動,通過沙龍、會議、面對面的接觸,當時我們在人民大學旁邊特別破的白色小樓裡面,經常會有創業者帶著他們的項目計劃書跟我們交流,我覺得特別感動,他們是你特別真實的用戶。

二,沒有準備好就不要出門。

做好一個產品,做一個對得住你用戶的產品,否則市場很殘酷,它最多能原諒你一次、兩次,第三次一定會把我幹掉。我在《中國企業家》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算不錯的總編助理,當時我時刻覺得自己能當一個總編,於是老牛吸引我最重要的是——可以當總編了。

我在08年的時候已經幹了8年到9年的編輯、記者,我覺得自己還算OK的,但第一期雜誌我做出來來根本沒法見人,他(牛文文)告訴我一句話:「沒有準備好就不要出門」,所以那本雜誌就沒有在市面上發行過,印了5千本就封存了。

《創業家》做每件事情真的很用心去做,包括為創業比賽「黑馬大賽」,沒有做好就不要出門。

三,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創業。

老牛當時在《中國企業家》已經是主編了,但是他還有很多他的煩惱,我在《創業家》待了三年的時候我也有自己的煩惱,我發現所有的煩惱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自己去找一個解決方案、自己去創業、自己去做一個事情,因為做這個事情你會發現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和痛苦,就會忘掉之前的煩惱和痛苦,創業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

在互聯網大潮的顛覆下,媒體丟掉的不但是讀者,還是收入,已經有不少紙媒停刊,傳統媒體在今年收入減半已成定局,紙媒、新聞門戶乃至電視業等「內容吸引讀者,然後賣廣告」的傳統媒體生存模式都難逃厄運。

而《創業家》今年的收入卻成倍增長,在現場討論過程中,不斷有討論者開始「向老牛開炮」,希望挖出《創業家》盈利的「秘籍」

牛文文:

剛才申音講的最後一句我特別同意,解決自己煩惱的最好辦法就是自己創業,感謝這個時代我們自己可以創業。創業的人沒有誰順,很快就會有坑,什麼來了你也得理解。溫暖在你內心,成和敗就是個過程,你摔倒了再接著摔,要是臉皮不厚真不能做這事兒。

都講媒體人的春天,還早著呢,現在只是一點小前奏,中國未來一定是個消費過度的社會,消費過度最後就是文化和品牌。我們的能量會很快發揮出來。

你說我們現在都在做內容和內容變現(掙錢)的事兒,到底是內容變現還是什麼在變現?這就是很大的問題,我們做內容為什麼?要不要從內容開始變現?

我最近拜訪了兩家網站,一家開始勢頭很好,結果因為商業模式偏傳統媒體,現在越活越困難。另一家年營收在10億,因為他們用內容吸引用戶,沉澱用戶,然後讓用戶自己生產內容,而不只是網站的「讀者」。

我初步認為未來的媒體分四層:第一層叫內容,第二層叫用戶,第三層叫關係,第四層叫營收。

我跟申音一起做《創業家》的時候,做內容然後賣廣告,從第一層直接到第四層,凡是從第一層直接做到第四層的人將來都會有麻煩。中國傳統是從內容到廣告,讀者是不是你用戶呢?其實不是。從內容到經營,我們《創業家》這五年走過來,開始好好做內容,然後賣廣告,這路走不通啊,走的不順,也要感謝不順,要順的話今年50%的收入下跌是肯定的,因為這個路走不通就想別的辦法了。

隨便一家網站,開始都要做內容吧,就算自媒體也要靠自己吧?以虎嗅為例,做內容的方式是你自己的員工做還是人家替你做?區別不是很大,你把內容做好就基本獲得了一個品牌,然後你就賣廣告,如果這麼走就走不通了。

做內容一切是為了用戶,如果你的內容不能沉澱用戶,直接賣廣告你是賣不長的,做內容的目的是為了用戶,讀你的文章的人是你的用戶,你要把他當讀者你永遠沒辦法。

有了Google和百度以後所有的內容都是免費的,怎麼跟他們競爭?他們成本是零,你請幾個人去弄內容,這個成本回不來,怎麼把內容變成用戶?這是最難的一步,你的內容怎麼能吸引用戶?進而讓用戶生產內容,這是關鍵。

其實做媒體出身的人要最注意的一點,你從用戶往關係做,先把營銷忘掉,只要用戶關係做通了就好了。

媒體人,最會做的是內容,做內容是很重要的,但等到賞識我們的人再給我們錢,沒有救世主啊!只能靠我們自己,原先我們當主編的時候努力做好內容,我跟劉東華走了三段路,做好內容、賣好發行、把發行賣給廣告商,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是同步完成,已經不給你這個時間了。

所以大家要仔細思考一下,你去生產內容,這個內容有可能變現或者變成價值的時間和方式,如果不考慮這個事情就只能別人替我們考慮,總有一天別人會替我們考慮的,那誰也不會給我們埋單了,這是我殘酷的體驗。

如何從內容到用戶,是最難的,有各種各樣的辦法,我認為申音突破了這一步。申音現在打造的「凱子曰」和「邏輯思維」,他們明白自己的用戶是誰,他們與粉絲的關係非常強烈,明年「羅輯思維」2千萬,王凱明年3千萬沒問題,他們從內容到用戶,用戶變成了關係。當你最後有了用戶、有粉絲的時候做營銷的時候要怎麼高級怎麼高級,做品牌,那就是很大的生意了。

我們如果從內容出發做營銷可能有點兒問題,但從內容出發怎麼把用戶沉澱下來?用戶怎麼用移動互聯網做粉絲做關係?再在關係裡怎麼做營銷?這四個步驟哪個都不要省,我認為這是這個時代比較大的生意,比較容易成的生意,我們傳統媒體過去主要省中間兩個環節,但中間兩個環節什麼人才能做成?敢於放下身段用人格跟用戶交流的人能做成,老羅(羅振宇)、王凱那個聲音跟用戶溝通,把自己跟用戶天天放在一起,其實就是明星效應,如果不敢把自己亮出來,還用團隊來打仗我覺得還有點兒問題,你敢於把自己的集團個人化,過去的時代裡我們是迴避。現在照老羅的說法,你就得把所有東西變成人格化的東西,人格才能互動,只有互動才會有社區,敢於把自己扔出去。

《創業家》創辦五年來,我跟申音頭三年完全在做雜誌,後面兩邊我基本在做創業服務「黑馬大賽」和「黑馬營」,「黑馬營」的陳昊芝明年可能就上市了。

現在,從媒體出發做用戶和服務,我明年准備回過身來再做媒體,因為我覺得這還是很重要的,重新再回來,因為我以創業家雜誌做的事兒,從內容到用戶到服務轉這個圈,我覺得動能和勢力不夠,媒體內容還是很重要的。

那我們怎麼做呢?我們想做個創新基金,廣告全部免費,發行全部退出渠道,雜誌就不賣了,雜誌本身就是個紀念品,把優質的內容免費送給用戶,這是向申音和羅振宇學習,我也想在紙媒上進行嘗試。雜誌到廣告商那就真的是乞丐,人家給你分個一年10萬、20萬,我覺得那個真屈辱,《創業家》自己試了一把,通過創業家渠道,幫酒仙網送酒,搞事件營銷,一期雜誌的收入能做到百萬以上。

我覺得中國媒體的春天還是很大的,咱們就等著那個寒冬慢慢過去,熬到開心的一天。

牛文文認為做內容,然後找贊助廣告,再做收入方式是死路。新媒體創業分四層:內容、關係、用戶、營收,從第一層直接跳到第四層,是有問題的。對於新媒體,因為能直通用戶,用戶在免費消費新媒體提供優質內容的同時,也可以直接購買新媒體提供的增值服務,新媒體的優勢在於用優質內容與用戶建立關係,然後成為渠道。

但如何把內容變成用戶,是難題。目前「邏輯思維」、「凱子曰」都在做這方面嘗試,王凱在討論會現場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王凱:

做新媒體是找死,不做新媒體是等死。

跟大家匯報匯報我們自媒體,自媒體有兩個產品:一個叫「凱子曰」,一個叫「凱叔講故事」。很多人在問你這個「凱子曰」在表現形式上和其它的都一樣,比如「曉說」、「羅輯思維」,有什麼區分?你是怎麼定位的?

說實話,我在做之前最怕別人問我怎麼定位這個問題,因為我不姓高、不姓羅,我跟他們天然就有所區別,我總會攏住愛聽我講的一批受眾,那是不是有這樣一種心態就能夠把自媒體做好?先不說做好,能不能把自媒體做舒服?起碼一開始做的不舒服,我們大概錄了兩期廢節目,而第一期節目反覆錄了幾遍,自己看了都不滿意,反覆磨合。

我從央視出來之後,認為自己做自媒體應該處於什麼樣的角色呢?我認為我是製片人、我是總導演,團隊來和我一起打磨內容,最後做出這麼一個節目,其實這還是一個傳統的電視台做節目的思維,這樣做出來的「凱子曰」放在網上,那就是一個電視台的節目放在網上,和央視任何一個節目在優酷上沒有任何差別,所以那時候我非常困惑。

原來做傳統電視節目的時候,當我定好了一個選題之後,我的團隊會把大量的訴求整合成一篇稿子,之後我一錄就完了,一開始就是這麼想。但是後來發現,當自媒體這個「自」字擺在你的心頭的時候,別人對你的很多幫助對你來說是在扯後腿,比如很熟悉我感覺的一個編導,他在寫出一份稿子的時候,我覺得對我已經造成了完全的干擾,它已經不能代表我此時此刻對這個話題想說的心裡話,而任何人不能幫助我說心裡話,這是沒有辦法的,所以我和團隊都很痛苦,包括現在做的節目都是熬夜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

第二點你會發現,你的工作量和自己所想像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我有一天發了一篇微博,調侃真的是被人拉下水了,微信每天推薦一篇文章,要有點評,文章之前要有60秒的思考,一本雜誌每期30篇文章也就夠了,我做自媒體首先微信這塊我做了一個全職主編的活。

我還有個產品叫「凱叔講故事」,專門面對小朋友的,隔天給他一個新故事,都是頭天晚上我給我的女兒講,第二天放在網上,這是全職電台節目的工作量,再加上「凱子曰」的節目。

不瞞大家說,一開始我做「凱子曰」的時候,我是把稿子寫好了以後弄到提詞器上,然後我對著提詞器說,但是網絡觀眾和電視觀眾如此不一樣,之前做電視節目從來沒有人說我在看提詞器說,網絡觀眾會說「哥們兒,你丫在裝!」我就不知道自己在裝什麼,後來我就乾脆不要提詞器了,這是最大的感受。

後來我發現我做這麼一個自媒體,我怎麼就自己一下捲到一個泥潭裡很難受也很累,但真的累嗎?後來我換了一種思考方式,因為我重新捋了一下自己辭職前和辭職後的生活,辭職前我在央視平時做至少兩個日播節目和一個周播節目,其中一個日播節目還是早晨5點鐘要起床的早讀報,那時候覺得自己沒有生活,但做自媒體儘管累,但有自己的生活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現在的體形完全不一樣了,為什麼?我每天有大量的時間可以跑步,每天跑10公里。

我還發現自己有時間學騎馬了,整個人就變得很健康。再有,我覺得一個創業者的心態不能把自己投入到一個創業之苦的過程中去工作,包括我《財富故事會》原來講的80、90%的創業故事,就是這哥們兒多麼艱難,拋妻棄子啊,最後被逼上絕路了,我從辭職之後想創業,給了自己一些洗禮性的變化,首先我強迫自己減肥,用40天的時間減了20斤,然後用自己迷上跑步,每天跑10公里都沒有問題,然後給自己的眼睛做了近視眼手術,想在生理上改變,讓自己變起來,現在我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是非常滿意的,我的女兒、夫人對我的狀態也很滿意,因為覺得這個人健康了,似乎陪家裡人的時間還多了一些,說實話我不知道這個時間是從哪來的,但確確實實不一樣。

這是創業的心路歷程,再接著說創業的項目。「凱子曰」,如果說有定位的話,我們是希望做一個節目給大家解解壓,希望給新30人群看。因為我今年馬上35歲了,這個年紀了身份在發生著變化,為人子變成為人父,雖然身份的變化你會發現生活當中的各種糾結和bug在這個年齡段是突變,那怎麼辦?我們總要舒緩自己,所以凱子曰每一期節目都會講一個到幾個故事,通過這幾個故事來解讀某一個人生當中的bug,告訴大家我們並不孤獨,每個人都會遇到這個坎兒,看看他們是怎麼過的,你看看這些牛人、名人,其實折也都是折在這上,生老病死、愛恨情仇誰都離不開這八個字。

到底怎麼盈利?我不考慮這個事,申音比我著急,起碼頭一年我都不考慮盈利,我不知道他怎麼想,能不能撐住?但我還有一個和錢相對走的比較近的產品叫「凱叔講故事」。

我女兒每天晚上起碼三個故事才能哄著,而我通常都把自己講的眉飛色舞,但講故事的時候我會體會她的專注和呼吸,然後我會知道今天講的這兩三個故事哪個故事是她最喜歡的,第二天我就直接在我的微博上發出去,我覺得反饋特別好。我就嘗試著把這個故事放在我的女兒幼兒園的群裡面,媽媽們也都感覺特別好,有人說你能不能每天給我們講一個?

我就覺得奇怪,在市場上像這種給孩子講故事的軟件太多了,多如牛毛,怎麼不聽這些,就覺得我這個這麼好?真的講的這麼好嗎?於是我就上網下載所有的有關給孩子講故事的APP,後來我發現,一方面我確實講的好,再有一方面是大家太差了,太不瞭解孩子了。比如我不會像那些所謂的少兒節目主持人一樣,學小朋友的口氣說「小朋友你好!」,我今天要給你講個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呢?我一定是以一個父親的心態給他講,甚至我不會出現小朋友這個詞,我只是稱呼「寶貝,今天我要給你講故事」。第二,絕不配音樂,因為想把音樂配好一定是成本很高的事,但如果配不好你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再加上自己很好的聲音足以吸引孩子就夠了。

凱叔講故事怎麼盈利呢?我是希望把凱叔講故事今後變成一個小而美的垂直電商,不但在這裡可以聽到我給你講的故事,而且同時點擊一下可以買到這本故事書。

我相信我講故事的魅力,我相信即使在不推廣的時候,從微信方面看每天增加的人非常多,如果在微信裡再加入一些遊戲性的會更好。但只是賣書嗎?應該不只是賣書,當信任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希望達到半代言式的效應,比如凱叔認可的某一個奶粉品牌,凱叔認可的絕不含甲醛的兒童服裝品牌,一個領域只做一個品牌,這是我想在凱叔講故事上想深耕做的,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挺有意思。

做自媒體,當然不是自媒體自己一個人的事情,我想記者寫東西,能自己完成。但「凱叔講故事」、「凱子曰」是一個全平台的東西,今後凱叔講故事恐怕也會有視頻節目,它需要一個很強大的團隊,我們現在這個團隊的帶頭人我是非常欣賞的,他們經常會想方設法的想微信裡一個獨特的玩法,例如昨天在微信當中他們想變著花樣一個玩法,全部粉絲居然有2/3都參與了,這就是「凱子曰」,非常活躍。包括進入到「凱叔講故事」研發環節的時候,我相信這裡的活躍度一定是驚人的。

三位發言人背景簡介:

申音:NTA創新傳播機構創始人,原《創業家》雜誌主編。

牛文文:《創業家》雜誌創始人,原《中國企業家》主編。

王凱:央視著名主持人,現為自媒體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