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泡沫化溯源:各種故事類型的擊鼓傳花

http://www.yicai.com/news/2013/10/3038147.html
邊是創業板指數創歷史新高之聲不絕於耳,一邊是對創業板業績無起色的擔憂,創業板已經陷入了從高估值到嚴重泡沫化的階段。昨日,創業板收報1415.83點,盤中的1418.48點,再創歷史新高,年初至今上漲98.33%。同時創新高的還有創業板整體估值,創業板平均市盈率63.02倍。

對投資者而言,創業板的高估值不能視而不見,但在專業投資者看來,「指數的漲跌與我無關,我只是跟著市場熱點跑。」——這話出自廣東銀基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總監顏振皇之口,大學畢業後就開始做投資的他代表了一部分交易員的觀點。

在籌碼有限的情況下,越漲越買,追漲的人越多,又導致了更迅猛的上漲。局部的資金富集效應之下,A股主板股票波瀾不興,創業板卻脫韁而去。

量小資金多

據Wind數據,創業板的總市值為1.53萬億,自由流通市值為6387.69億元。截至今年9月份,滬市總市值為15.41萬億,流通市值為13.86萬億。兩者相較之下,創業板只能稱為「迷你板」,其流通市值連滬市的5%都不到。然而這很小的一部分,卻造就了讓主板以及中小板眼紅的戰績。

賺錢效應在哪裡,資金就湧向哪裡,以至於創業板不斷創出新高。原因在於市場的熱點卻跟創業板個股密切相關。而炒作資金總是跟著政策在跑——經濟領域的改革著眼於調整結構,淘汰、整合傳統行業的過剩產能,讓新興行業發揮更大的作用,創業板股票多是電子、傳媒、遊戲、通訊等新興產業

除了資金的行為,創業板其他方面可謂乏善可陳。基本面上,355家公司中期業績平均淨利潤增長僅在2%左右。2%的平均增長是否能支撐98%的漲幅?答案顯而易見。

作為市場參與者之一的顏振皇,針對不匹配的風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創業板風險肯定有,市場的反應只能說明風險積聚得還不夠。」他也同意上漲的邏輯大概源於兩點:一是主板沒什麼題材給市場活躍資金逐利,小容量的創業板容易水漲船高。

一個明顯的變化發生在上海自貿區概念股活躍期間,滬市走勢明顯比創業板強,分時圖上黃白線分離情況非常明顯,因此市場上總在討論二八轉換,但長假回歸後,主板的風頭再次被創業板所搶。

網絡股泡沫再演?

顏振皇認為另一個讓投資者忽視風險的原因是心理暗示。

「美國納斯達克指數1991年~2000年期間,由487點上漲到5132點,然後才產生科技網絡股的泡沫。而我們從585點到目前才1418點。」他這樣說。數據和心理上的對比放大了投資者對風險的容忍度,「這些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看到創業板指數不斷創出新高,卻不斷去追的心理原因。」

在他看來,創業板的炒作已經和業績、市盈率無關,市場炒的是前景預期和新鮮感。在新鮮感的催化下,如中青寶(300052.SZ)、天舟文化(300148.SZ)這一類的牛股不斷湧現。中青寶年初至今累計漲幅758.97%,市盈率達到357.42倍;天舟文化上漲396.71%,市盈率452.44倍。

一個更明顯的變化是,機構開始撤離這些前期已經炒高的股票。中青寶在今年中報中,儘管持有該股的機構從13家上升到15家,但仍舊被機構減持363萬股。總體來說,機構在創業板中的行為相對還算理性,大部分機構都購買了諸如碧水源(300070.SZ)、華誼兄弟(300027.SZ)等大市值、流通股本較大的股票,而流通股本較少的股票,機構卻較少涉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