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馬導讀】1997年,僅為了給自己擔任主唱的清醒樂隊發行一張專輯,沈黎暉成立摩登天空唱片公司。它租下西北三環的地下室,從一個樂隊的主唱成為一家唱片公司的老闆。那個時候進入音樂行業憑藉的僅僅是對這個行業最生猛的判斷。唱片銷量在2005年走入低谷,而隨後互聯網所提供的免費下載和在線試聽讓音樂變成了免費的東西。2003年,台灣本土滾石唱片公司關閉了實體唱片發行渠道,2011年大陸最大的流行音樂公司太合麥田停止簽約藝人,許多曾經執著於音樂本身的獨立音樂廠牌消失,成為人們記憶裡的符號。摩登天空更像是音樂圈裡的「極客」,它用互聯網的思維打破音樂產業固有的遊戲規則,重新構建可供複製的工業體系,也將小眾的音樂推入更為大眾的傳播渠道里。
以下為商業價值《摩登天空:音樂產業「叛逆者」 用互聯網思維破局》節選。
用產品思維做音樂節
摩登天空的商業模式主要是音樂演出。旗下已有4個音樂節品牌並在不斷細化,而4年之前尚不到2萬名觀眾的草莓音樂節在2013年的觀眾人次已近40萬,而摩登天空旗下音樂節也都在第3年實現盈利。摩登天空將音樂節從北京、上海帶入全國的二三線城市,各地Live House和劇場演出也在複製著摩登天空的音樂氣質。
唱片業被盜版弄死,版權起來後被互聯網免費弄死,現在只能通過音樂做品牌,做影響力,最終實現粉絲經濟和體驗經濟的價值釋放。
「一般來說每一個樂隊都有自己的特定死忠粉,他們養活自己心怡的樂隊」一位資深音樂界人士解釋道。因此摩登天空通過與大批樂隊簽約,提供平台,通過音樂節給他們集體爆發的機會。最終產生巨大的商業效益。
對於音樂節,沈黎暉也更願意把它作為一款產品,由各自的專業團隊完成生產、製作並推廣,甚至把它運作成一個線下的開放平台,參演樂隊、參與的觀眾、甚至於音樂節的廣告贊助商都在那個平台上自動產生內容。「在那個大型的Party裡,觀眾會自動衍生出線下的社交場所,甚至會生成數千個小型的Party」。
2012年,音樂節已經為摩登天空貢獻了近一半的營收,隨著互聯網企業的成長,陌陌,樂蜂網,嘀嘀打車,高德地圖,多家互聯網公司不約而同的進入草莓,但摩登天空旗下音樂節的收入依舊有60%來自門票,維持了音樂節這個模式的良性運轉。
摩登天空已經開始在鎮江建自己音樂博物館,它其實是由博物館、商圈、現場演出場地組成的音樂文化綜合體,在2015年摩登天空也將嘗試演出場地的運營,第一站會是位於上海的摩登天空中心,在沈黎暉的計劃裡,演出場地每年要填滿200場演出,摩登天空旗下藝人則會佔到50~80場。
特立獨行的音樂習慣
摩登天空一直在借用藝人和演出對受眾做獨立音樂習慣的養成,經過16年,它也走到了價值釋放的節點。今年夏天,摩登天空所代表的搖滾和獨立音樂登上《快樂男生》、《中國夢之聲》等大眾流行文化的舞台,宋冬野的《董小姐》、阿肆的《我在人民廣場吃著炸雞》也被傳唱成為城市裡的流行文化,摩登天空的獨立音樂也改變了流行文化原來的樣子。
摩登天空是這個行業裡的例外,10多年來一直簽約新人,從最初的清醒、超級市場、新褲子3支樂隊走到現在,摩登天空已有謝天笑、二手玫瑰、彭坦等30多組音樂人或樂隊,而他們也涵蓋了搖滾、民謠、朋克和實驗的多重音樂類型,也成為國內最大的獨立音樂廠牌。
摩登天空最初帶著反主流、反體制的姿態,想要站在流行和傳統的對立面。其實在摩登天空最初的10年裡,幾乎所有的傳統唱片公司都看不懂沈黎暉到底想要做什麼,在傳統唱片公司都只關注到流行音樂Top10的時候,摩登天空在收羅那些具備優質創作才華但又有些小眾的音樂人。
直到現在摩登天空依然堅持挖掘新的藝人,按照自己的步調出唱片抑或巡演,摩登天空簽約的所有藝人本身自帶創作能力,唱片成本也能夠控制在10~20萬,這對於花費近百萬的傳統唱片公司來說是難以實現的成本控制,而30多個藝人在朱迪看來更是無法想像的管理體量。
今年夏天,原本城市裡的獨立民謠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而在百度音樂、蝦米音樂和豆瓣等網絡平台上,港台的流行音樂藝人的時代落幕,宋冬野、阿肆、逃跑計劃這樣原本小眾的藝人多次登上排行榜的冠軍位置,摩登天空也開始擺脫「小眾」的標籤。
如何將理想量化
沈黎暉說「獨立音樂總有天然的基因缺陷,隨性、理想化,不合乎商業的規範和遊戲規則」,但沈黎暉做的事情則是「將理想量化」,構建起一套工業化流水線,將小眾的樂隊放進一個系統和可延續的產業體系裡,讓他們都釋放出各自該有的價值。
摩登天空的產品其實都依然傳統,他做現場演出、簽約藝人、出版唱片,沈黎暉卻總帶著更加開放和創造性的心態接納當下的互聯網時代,甚至總將摩登天空形容為一家硅谷的科技公司,他讓摩登天空附帶了許多互聯網公司的氣質,它會將數據應用於藝人的推廣和招商過程裡,尊重流程和機制,也將所有的通道變成一個精確和可供複製的系統。現在,摩登天空會將旗下所有藝人推到所有的互聯網音樂平台上,而藝人在蝦米音樂、百度音樂和豆瓣等網絡平台上則會自動產生搜索排名、播放曲目、關注人群等數據信息,「宋冬野、阿肆與豆瓣和蝦米音樂有天然的匹配度,而謝天笑在百度音樂上會有更廣泛的受眾群」,藝人與平台之間會自然產生化學反應,而這些數據最終也會被用作藝人專輯首發平台的決策依據。
其實在互聯網音樂平台的數據之外,摩登天空也有自己的票務系統,每年的音樂節售票數量、購買者、區域集中度甚至於唱片的銷售情況和增幅,所有的數據都可以經過數據部門的統計算法並作為決策依據,就像謝天笑的演唱會開在萬人以上的北京工人體育館,數據是背後演出規格和成本投入最直接的決策者。
沈黎暉一直善於利用互聯網的新技術手段拓展音樂的外延,對於藝人推廣,沈黎暉也更崇尚「無推廣」的概念,他只是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平台,將藝人推到台前,用戶與藝人之間的故事會自行發生,「就像是一場關於音樂的2.0變革」。
其實在音樂市場上,傳統音樂公司的運作思路幾乎都是B2B的運作模式,他們塑造出自己的藝人,把藝人的唱片賣給發行商,將藝人的演出賣給演出商,也將藝人的廣告代言賣給廣告主。但摩登天空卻在做一家B2C的公司,它是一家擁有大規模觀眾群體的音樂內容商,唱片、演出、音樂節,所有產品都在與消費者直接建立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