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指標產業落魄 義大利唱掏空悲歌


2013-08-26  TCW  
 

 

八月初,一項統計顯示,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達五○.三,突破榮枯分水嶺,歸功德國和義大利產業擴張,尤其後者是兩年來首見。不過,成長的表象之下,義大利的幾個指標產業卻正遭逢「掏空」危機。

精品新東家拒接收供應鏈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金融海嘯以來,新興國家的新富階級接手歐美主顧的需求,義大利的高級訂製服做得很不錯。可是這端生意興隆卻未造福供應商,總體而言,紡織產量下跌三五%,未見回升跡象。

原因之一是,許多大品牌近年來都被頭號對手法國接管,包括LVMH集團收購珠寶商寶格麗、服裝和配飾製造商Pucci,及羊毛織品商Loro Piana;開雲集團(Kering)掌控Gucci與Sergio Rossi。但是,新東家拒絕接收當地眾多原物料供應商。

像是《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筆下曾輝煌一時的紡織中心畢耶拉(Biella),鎮城之寶是高級男衣原料商Reda,僅雇用三百多位師傅,讓亞曼尼(Giorgio Armani)之流的首席設計師年年來拜會。但收購帶走設計師的採購權,這裡的生意一落千丈。

另一個危急的世界級產業是家用電器品,一九六○年代至一九七○年代是梅洛尼(Merloni,現已改名意黛喜)、伊尼斯(Ignis)等白色家電的黃金盛世,僅僅十五年就以手工質感搶戴歐洲龍頭寶冠,因此成為哈佛商學院的教案。

但是這個被譽為「戰後經濟神話」的產業,如今卻被中國海爾逼入死巷:從二○○七年開始連年衰退,幅度約與紡織業相當,其中又以洗衣機、洗碗機、電冰箱與廚房炊具的銷量跌最兇,全都對半砍,迫使整個產業供應鏈一再裁員,經濟學家奇普列塔(Innocenzo Cipolletta)擔心,空洞化會越來越明顯。

《紐約時報》感嘆,任何人都同意,精工細活是這些外銷導向、家族經營的義大利中、小企業立足全球的本事,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它們適應時代的表現,像是財務與營運等能力,「卻離一流差得遠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