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循環」
索羅斯的反射理論與榮枯相生理論成熟以後,第一次輝煌的實踐就是他在自己的《金融煉金術》中津津樂道的對「列根的帝國循環」的準確把握,特別是當廣場協定的機會出現時他的漂亮一擊。我們先在這裹對這整個的「帝國循環」作一個概述。列根上任後,推行所謂的列根經濟學,重建美國軍事力量、降低稅率、實行赤字籌資,使美國經濟大振。
當時美元堅挺,股市火爆,國外投資者(以為美國經濟將進入一個新的高速成長期)紛紛湧入美國市場,使美國經濟進一步繁榮(反證了偏見),美元愈加堅挺(大起階段出現)。但是到八○年代末,美國債台高築使這種局面無法繼續維持下去,經濟中的泡沫破裂,整個過程逆轉(開始進入大落),引起經濟的衰退,進入滯漲期(經濟成長緩慢,通貨膨脹率高起,失業率上升)。
一九八一年一月,朗奴.列根出任美國總統。索羅斯欣喜地看到,有保守主義傾向的新總統著手實行加強美國國防的行動——沒有增加稅收——作為重新致力恢復對蘇聯強硬態度的一部分。列根的新政策如何影響美國的經濟?這會成為另一個榮枯相生過程的開端嗎?是的,索羅斯對此深信不疑,它一定會的。電視評論節目主持人亞當.史密斯請索羅斯解釋,究竟在什麼時候他能知道這些榮枯相生過程中的某一個階段即將開始。史密斯問這位投資家:「當你閱讀晨報的時候,是不是有一口鐘在腦子裹敲響呢?它又是怎樣發揮作用的呢?」
索羅斯說,首先,榮枯相生過程不是每天都發生。然而,新列根政策——他戲稱為「列根的帝國循環」——一定會是一次榮枯相生的開始。他解釋道,帝國循環是「一個在核心處呈現良性,而在整個世界範圍體系內,呈現惡性的循環,其基礎是堅挺的美元,強大的美國經濟,成長的預算赤字,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以及居高不下的不動產利率。」索羅斯又說,「這就有了一個自我推進的過程——然而它是不能持續的,最終會被顛倒過來。因此它是一個榮枯相生過程。」
正如索羅斯的預測,列根的政策刺激了美國經濟的繁榮,就在一九八三年的夏天空方強勁,利率下跌,股價上漲,金融市場後市轉為看漲。榮枯相生過程的繁榮部分十分明顯。那年年底,量子基金漲了五六.九%'資產淨值從一億九三三○萬美元上升到三億二八○萬美元。索羅斯幾乎回到一九八○年的水準(三億八一二○萬美元)。接下來的幾年裹,索羅斯一面不斷地物色接班人,一面持續地觀察和檢驗著帝國循環。
一九八三年,他的基金比上一年上漲了二四.九%,淨賺了七五四一萬美元,達到了基金歷史上創紀錄的三億八五五三萬美元,一九八四年基金的增值率有所下降,只上漲了九.四%,為四億四九○○萬美元,索羅斯開始相信,美國經濟將在不遠的將來走向蕭條,他認為,列根的政策是在透支美國經濟的體力。
那時索羅斯的時任合作夥伴馬奎支後來回憶說:「那時候,所有的壓力都在全球的體系中蓄積起來。美元愈來愈強勁。列根一直說:『這很好,一國真正的力量,恰好顯示在它的貨幣上。』而索羅斯則認為這只會在某個時點爆裂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