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搞研究時的一位同事,是我尊敬的老師,現在快七十歲了。最近在路上碰到他,跟二十多年前一樣,帶著一副厚厚的眼鏡,講話語速特別快,我根本沒有插話的機會。聽他講話,看著他專注的面孔,我總擔心他眼珠會蹦出來。顯然,他對自己研究的內容充滿熱愛,也樂於跟我分享。終於等他有個小小停頓,我告訴他,有點急事要走,他才停止話題,匆匆告別。
我總以為,他是具備經濟學家天才素質的人,對經濟學充滿興趣,總有各種奇思妙想。跟他談話,需要具備很高的功底。一般人聽不懂他在講什麼,能聽懂一點的人都會對他「嘖嘖」稱讚。他自己也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人能跟他對得上話,真正能對得上話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楊小凱,不過已經去世了,另一個是美國波士頓大學的教授,他講了一個名字,我沒記住。可惜他年輕時沒有進到一所知名大學或研究機構任職,不然真的能夠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告訴我,現在的年輕人以後將生活在戰火中,世界大戰在未來二三十年內不可避免。呵呵,危言聳聽吧。這個結論我是聽明白了,論據他講了很多,我似懂非懂。
現在,經濟學家是一個非常時髦的行業。他們總是用專業的詞句告訴世人未來的世界會怎麼樣,論據裡堆砌很多普通老百姓不知道或不懂的史料、數據,他們似乎掌控了世界未來運行的秘密,還不打算都告訴你,除非你花點錢。
正是因為時髦,而且還賺錢。所以,很多人自詡是經濟學家,到處坑蒙拐騙。講兩個小時出場費就是幾十萬。我原以為,就我稍微清醒點,知道他們中不少人是騙子,這兩天看到有人說某人是經濟學界的「王林」,我才發現,明白人其實不少。需要說明的是,那些經濟學界的「王林」,論水平,自然遠在我前面說的同事之下。唉,可惜啊,我的那位同事,還是不太會「賣東西」,說話太深奧了一點。
我也常讀經濟學家的文章。讀多了,我發現,經濟學家其實是「賣東西的人」。我的那位同事也不例外。他研究經濟學確實很專注、也充滿興趣,每天不停地閱讀、思考,想著他研究的課題。但他做所有這些事情,都會有一個他可能都意識不到的目的,那就是想把他研究的成果告訴別人,所以,只要見到人,不管別人能不能聽懂,他都會侃侃而談,別人能聽懂最好,可以互相交流,別人聽不懂也行,能顯出他的高明。
做投資才是真正追求真理。投資不是比口才,而是要看結果。所以,你會發現,天才投資人常常話很少,也很孤獨,甚至不會跟人打交道。上帝很公平,讓你發現了真理,別的方面能力就會稍欠缺些。
某些投資人口才好,業績差,我建議他們改行當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