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做生意如何可以不賺盡? 李兆富

2010-9-23  NM




「做生意的,不要賺到盡嘛!留點空間給其他人,好嗎?」近來,聽到輿論和政客彈出這種莫名其妙的說法,彷彿有人發現了什麼驚為天人的新方法去管理企業。不是嗎?賺錢已經不容易,若可以連賺多少都可以隨心所欲去微調,那還不是天下間最不可思議的事?

究竟怎樣才可以「不賺盡」呢?賣得便宜一點,好嗎?賣得便宜,自然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那又何來的空間留給別人?賣得貴一點好了。嘿!香港又有一班政客,逢加必反。賣平不成,賣貴又不成,那麼怎樣做,才算是留點空間給別人呢?

「做 地產的,將鋪位平一點租給有需要的人,不用每每都將租金加到不可能負擔的水平嘛。」明白了,還是跟地產有關。十七年前,還是學生的我,在林本利老師開設的 教育中心修讀高中經濟學,那是我的經濟學啟蒙經驗。記得,林老師曾經講過一句令我畢生受用的話:「不是因為高地價才有高樓價,而是因為高樓價才有高地 價。」這句說話背後的智慧,令我明白了解因果是分析問題的關鍵。

 

既然高樓價和貴租,不是因為高地價政策,那麼現象背後又代 表了什麼因素呢?業主無論大小,其實最怕地方長期租不出去。尤其是購物商場,大量的鋪位租不出去,不但給予續租商戶議價的口實,而且影響購物人流,對任何 人都沒有好處。所以,只有不理性的業主,才會「瘋狂加租」至「不可能負擔的水平」。世間上所有其他理性的業主,基本上都會讓價高者得,道理簡單不過。事實 上,如果負責商場租務的打工仔,要是明明見有人出更高的租金,但偏偏讓價低者得,我們有理由相信,此人受了賄。

鋪位租金貴,因為做生意的人 自信有能力賺回來。市場運作導致高樓價和貴租,繼而造成高地價現象。試問世界上有哪個財金中心,樓價平和租金低?在人民消費能力高的地方,自然有人去爭着 賺他們的錢,也自然會有人搶着去租最方便的地點,聘請最好的人,做最好的產品和服務。如果「賺少一點」意味着拋低這種生意模式,我倒有興趣知道,究竟生意 應該怎樣做才對。

「不賺盡,可以跟員工共享成果嘛。香港在職貧窮問題那麼嚴重……」當然,要是老闆夠豪爽,底子夠厚,你說是共享成果也好, 招攬人才也好,這是個人風格問題。不過,有些行業,特別是大批量的生產製造和連鎖經營的零售,營運取決於成本,每個人的工作,都經過精心設計,高度規範 化;換句話說,員工都是企業機器裡的螺絲釘,甚至管理層也可以隨時換掉。我不是說機械式管理是硬道理。只不過,當人家用這種方法做生意,薄利多銷,你卻去 用溫情高成本經營,最終還是要看消費者是否願意付出這筆愛心溢價。要是消費者不受落,難道又要怪消費者沒有道德醒覺?

叫人不賺盡,那倒不如叫人乾脆不要做生意好了。其實,香港人未至於個個仇商厭商,只不過明白到做生意為何物,又願意出聲的人太少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96

中電賺盡之謎, 信報 2012年1月13日

兩電加價,月來都是集中在兩電按管制計劃協議賺盡,無視社會責任。政府更是置身事外,一時說沒權干預,一時又說行會成員沒有通過,人人大聲推責!上周更有建制派議員在立法會內會上反對引用《特權法》要求兩電交出更多數據,直是叫人氣憤!沒有數據,怎去分析?公共事業是壟斷行業,無競爭者,何有商業秘密可言? 

2008年簽下的管制協議,其實應正名為利潤保障協議!協議中的「准許溢利」為固定資產回報之9.99%。如是再新能源的資產,該部分更可提高至11.1%。換句話說,資產愈多,就可加價賺更多。中電(002)也老實得可愛,在2010年年報上直言,雖然成本上升,本港利潤仍舊保持增長,是拜過去不斷投資,資產加大了所致。獨巿壟斷,利潤保障,真個天下無敵。


加大資產擴加價空間

 中電年報資料較電能(006)詳細得多,爭議也大,今次先談她吧
。中電五年來沒有增加任何發電機組,產能發電量也無加大,一直都在8888兆瓦水平。扣除每年的資產折舊,固定資產值理應下跌,即沒有空間讓准許溢利加大或讓中電申請加價。但這五年間,中電每年的資本開支,即投進廠房和發電機的都是70多億元。當中有90億元是為青山發電廠加建減排設施,其他就是增加了5個總變電站,585個副站。减排是政府要求,環保所需,但其他的開支是否物有所值呢? 

這個就是政府的責任!在管制協議中已賦予政府權力來審核中電的發展大計。按協議的附件三,每年10月就是基本電費檢討之時。首先要看的,就是來年的發展投資大計有無改變,投資是否合理,然後把投資計劃報上行政會議審批。這個程序直接影響了基本電費的檢討。投資大計不合理,政府可不批或要求投資額向下調,加價壓力就降低了。政府和行會成員之說,是講大話還是沒有執行合約條款呢? 

在此也要一談,電費分為基本電費和燃料附加費。後者是按市場燃料價而定,中電有權全數要消費者承擔,政府無權干預,但前者就有上限,每年加幅如不超過5%,就不用行會審批,有超過者就要了。今次中電基本電費加幅,三次的方案都不超過5%,但加上燃料附加費,第一次的方案的總加幅達9.2%!行會議員說沒有看過或批准過今次加幅,也言之成理。但你們在此之前,有否看過他的發展大計,是否胡亂投資,增大資產來提高加價空間。 

那麽,管制協議下又有否監控投資的機制呢?當然有,第一個就是每次政府的審批。協議要求的資料也是挺多的,但審批的人能否把關就是另一個問題。審錯了,帶來過剩的發電機械和產能又怎辦? 

第二個機制就在附件七中,新發電廠房投產後,政府要按當時的實際用量,評估該新廠房的產能是否高於市場需求。如是過剩者,就不會被全接納為「可計算准許溢利的固定資產」。什麽是「不全被接納」?就是該過剩廠房50%的總建造和利息成本還可算為合格可帶來准許溢利的資產,而以後該廠房50%的借貸利息開支,也可算作成本。 

看到這裏,真佩服中電的談判技巧。我估計的對話是:「當天我中電算錯,但政府你也看錯,損失一人一半吧。政府也覺沒問題,加價來讓市民承擔可以了。」另外就是所有再生和天然氣能源發電項目,是不受這附件七約束。政府是鼓勵環保,但在投資多少就可收回多少的機制下,可會又是叫人盲目投資的誘因呢? 

中電最後的總加價幅度是4.6%,是把基本電費加幅由原來的5%的降到4.2%,但燃料附加費就由第二個方案的2%加回最初的3.7%。中電再估計跟政府的差餉官司會得勝,然後把全數差餉退款給用家,令整體電費加幅降到4.6%,但這只是一次過的。再者,如官司輸掉,就沒有退款,加幅就會回升到8.46%了。

穩定基金未惠及市民

這個除了是數字遊戲外,也帶出管制協議中「穩定電費基金」運作的問題。按協議,如電費過高,令固定資產回報超過9.99%,多收的是不會在下一年退回客戶。而是放到一「穩定電費基金」中。再以1個月港元同業拆息率計算,撥一小部分到「减費儲備」。中電才再從此「减費儲備」在下一年退回客戶。按現在1個月港元同業拆息0.4%不到,即要250年才退完。 

但如中電每年的准許溢利不達9.99%,中電就可馬上從穩定電費基金提取不足之數。今次中電把基本電費加幅降到4.2%,就是在减低來年投資和成本之餘,再準備在此穩定電費基金提取1億元。中電在運用此穩定電費基金上有優先權,也能理解,不讓電費大上大落也。而在2009年和2010年,中電已先後提取1億元和1.5億元。2011年上半年更高達8.4億元!但在現今低息環境下,能真正退回給用家的真是慢和少得可憐。明明是多收,是客戶的,就讓人拿去作了利潤補貼。 

上面只是按中電年報得出的數字和分析。內裏很多資料不全,如最重要的發展計劃。真不明白有議員為何只空叫企業良心口號,而不要求企業拿出實際數據來作客觀分析,何來專業?說到底,靠政府監管,從來沒有成功的!正道是開放市場。以本地市場的成熟和規模,不是難事。電訊業已是明證,連國內也電網分家,論點很多人談過,不用再贅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18

好不主席:老奉「賺盡」

1 : GS(14)@2012-07-10 00:48: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09/164960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170

貸評山下:兩電是否要賺盡9.9%?

1 : GS(14)@2012-10-10 00:50:2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009/18036265
去年,中電(002)要大幅加電費,引起社會巨大的反彈,結果只是暫時把「真正」加費的時間表押後到現在。另外,不少投資者也關注對盈利前景的影響。
中電加費,主要有兩個理由:(一)政府已經就2015年的減排目標立法,於是中電要大幅提高使用較環保的天然氣,代替煤作為發電燃料;(二)中電過去天然氣的來源是崖城,由於合約是20年前訂立,相對較便宜,但崖城存量快盡,要用「西氣東輸」從中亞來的氣,現在的「市場價」,比之前的貴2至3倍。
政府應反省領導減排責任
成本是提高了,但問題是,誰應該去付?股東還是市民?
從股東的角度,香港是法治社會,政府已經在2008年再次和兩電重新簽訂利潤管制協議,允許香港的電力公司通過定期費率調整,每年可賺取9.9%的資產回報(ROA),並實報實銷燃料成本。成本提升,要加電費,才能賺盡9.9%的ROA作為盈利。而且,根據該協議,如果政府要改變協議,便要付一筆天文數字的「分手費」(stranded cost)作補償;加上當時政府也批准了兩電作相當的資產投資,由於盈利上限跟資產掛鈎,所以,股東的回報前景,也變相提高而且穩定。
釐定盈利上限,並不容易,但參照其他國家,比如美國受管制的電力公用事業通常獲准賺取11%的ROE(股本回報),兩電9.9%的ROA,便顯得較高(ROE和ROA的關係,這裡不贅)。
但問題是,「可賺取」的9.9%是一個上限,不是一個最低盈利。如果政府和兩電訂立的上限過高,作為持分者的市民,在電力維持穩定供應這前提下,是否能要求兩電不賺盡9.9%的上限呢?
市民不單是消費者,也是集體把這個「壟斷權」給了兩電的最終「話事人」。本來政府是代表市民,去跟兩電談判,但現在看來,市民對2008年的談判結果不表接受。
這也反映了政府一直以來,對環保減排的一些盲點。香港政府過去並沒有就增加能源效益,制定足夠的經濟誘因(所謂的demand side management);相反,只是把減排的重任,加在電力公司身上,如不達標,便將之妖魔化,卻不反省自己在領導減排的責任。
全球天然氣價格有望拉近
環保固然有成本,但是否能由市民和股東共同分擔呢?另外,筆者認同要增加使用天然氣,不過,天然氣是否就非常貴呢?
天然氣分常規及非常規,在非常規當中,近幾年,頁岩氣比較出名,也使美國天然氣市場的價格大跌,只需要2至3美元每mm Btu(中電之前的崖城氣也要6至7美元每mm Btu),使美國由能源進口國,可能轉為出口國。不過,由於運輸基建不足(主要是靠管道和液化的LNG),所以,全球天然氣價格差別十分大,亞洲是美國的8至9倍(圖)。隨着運輸基建上馬,特別是進出口的LNG站建好(最近,幾個油企聯手在阿拉斯加投資650億美元建LNG出口站),全球價格有機會拉近。或許,這會有助緩和電費增幅。
黃元山
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二刊出
黃元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90

人物專訪:香港寬頻CEO 拒絕賺盡 力撐員工 提倡五天工作

1 : GS(14)@2013-05-01 16:42:2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501/18245658
先旨聲明,這個訪問於碼頭工潮爆發前所做,楊主光抽水的嫌疑應該小一點。香港寬頻為本港第二大寬頻服務供應商,去年因魔童王維基「籌錢」搞電視業務,將之以50億元售予私募基金CVC,被賣的包括楊主光及60多名管理層,CVC讓這班管理層斥近1.7億元入股公司(13.1%)做老闆,但這班老闆仔竟然「作反」起來,「唔單止為股東賺錢,我哋嘅理念唔係賺到盡。」楊主光指,同事為新的香港寬頻定下共同核心目標──「成就香港更美好家園」。

「寬頻月費仍有得減」

                口講無憑,香港寬頻今年初帶頭減價。楊主光指,考慮到目前香港的經濟,寬頻月費平均不應該超過175元,「寬頻同水、電、煤冇分別,係基本需要,收費要合理,客人要負擔得起,呢啲嘢係同每個家庭息息相關……作為一間公司,賺錢要過得人、過得自己,唔可以賺到盡,尤其係我哋做生活必需品,你係要好負責任!」員工如此「倒米」,大老闆點睇?楊主光稱,CVC入主後對公司首年業務表現感滿意,每月只開一次會,業務營運完全放手讓管理層發揮。
今時今日的老闆發夢都想削減成本,楊主光亦不例外,「我覺得幾時都有(減成本)空間,同事都認為啲嘢可以再simple(簡單)啲,多啲automation(自動化)……加大生產力。」楊主光還指,寬頻月費仍有得減,「如果能夠喺營運上做到成本減省,會轉嫁畀客戶,可能收低啲(月費)都得,或者同樣價錢提供多啲服務。」
減價有助搶客,楊主光說,過去九個月香港寬頻的上客跑贏大市,目標2016年客數由65萬升至100萬,取代香港電訊(6823)成為一哥。
楊主光同時希望同事的生活可以更平衡,香港寬頻易手後改善了員工福利,增加員工年假、中秋及冬至等大節日提早半日收工、每個月有一個星期五提早兩小時下班等,「今時今日仲有部份公司,我覺得好離譜,仲唔行五天工作……休息又好、進修又好……推動同事work-life balance!」
楊主光指旗下員工上班時間減少,但上客卻增加,「我諗其他公司要學。」看來受惠的,不單止是香港寬頻用戶,還包括集團2,000多名的員工。

楊主光個人履歷簡介

                  1986至1989年:督察
1989至1996年:先後於其士集團、得信佳等電訊公司任職
1996至2005年:效力數碼通,離職前為客戶部總監
2005至2008年:香港寬頻營運總監
2008年至今:香港寬頻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                                                        
2 : GS(14)@2013-05-01 16:43: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501/18245661
【兄弟篇】
談到楊主光及香港寬頻,一定會聯想到香港寬頻創辦人王維基(Ricky)。楊主光之所以做到香港寬頻的老闆之一,全賴王維基當年用了兩餐飯時間遊說他過檔,楊主光更驚爆對王維基「賣仔」決定不意外。
楊主光與王維基當年是民生書院的「同學仔」,前者文、後者理,本應是各行各路,但因為電訊業令他們再次相遇。「讀書後都冇聯絡,係Ricky喺加拿大返嚟搞城電變咗同行,先一年見一、兩次。」後來楊主光開始覺得悶想轉行,適逢王維基物色人選替他主理香港寬頻日常的運作,得以抽身發展新事業,結果兩人只吃過兩餐飯便一拍即合,「佢更講過長遠計,我係佢接班人。」結果楊主光用了三年時間,由香港寬頻的營運總監升為行政總裁。
自從楊主光於2005年加盟,王維基投放於香港寬頻的時間的確明顯減少,「佢話到明會放手……咁佢先有時間搞新嘢。」楊主光口中的「新嘢」相信就是指電視業務,他表示,王維基五年前已有構想搞免費電視,到2009年正式向政府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直至2012年更將一手「湊大」的香港寬頻售予CVC。當日王維基「賣仔」為市場帶來極大震撼,但對於相識數十載的「老同學」來說,楊主光並不意外:「我冇排除過佢『賣仔』可能。」
3 : GS(14)@2013-05-01 16:43:3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501/18245665


【生活篇】
楊主光在電訊業打滾了廿多年,但原來之前他曾經當過三年督察,而當年選擇當督察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工高,但如今問他退休後有何目標,答案是遊學,讀書加旅行,是多麼令人嚮往的退休生活。
曾當督察 嫌悶轉行

一向有云:「好仔唔當差」,在大學唸歷史的楊主光本屬文科仔一名,何解走去當差,人工高是原因之一,「我讀浸會,當年畢業出嚟嘅係港大同中大嘅七折,但做督察人工8,100元,少港大畢業生300元。」
結果,三年的警察生涯悶壞了楊主光,送他走上CEO之路。
已經年過半百的楊主光目前未有確實的退休時間表,但已想好退休後去遊學,繼續進修歷史,「今日呢個世界,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太多磨擦,如果可以多啲理解歷史、尊重歷史,睇嘢會更加通透。」
4 : greatsoup38(830)@2013-05-01 23:50:49

講起香港寬頻,成日續約一年前已經都騷擾我,每次都是打電話鬧臭,扮唔理他們至有得減,下次可唔可以唔好咁煩呢
5 : greatsoup38(830)@2013-05-01 23:51:48

仲有一次,因為我搞緊個網的程式,唔知是咪因為呢個原因去唔到呢個網,我叫香港寬頻睇睇,他們回覆都唔錯,之後幫我搞番好,唔該晒他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686

透過多次轉賬賺盡優惠

1 : GS(14)@2015-09-23 02:16:47

■現時大部份銀行均接納以「常行指示轉賬」取代「自動出糧轉賬」。 資料圖片


【小斯教路】現時大部份銀行均接納以「常行指示轉賬」(Standing Instruction,下稱SI)取代「自動出糧轉賬」,熟悉銀行優惠的小斯大教「終極plan」,實行以信用卡玩法食盡出糧戶口的迎新優惠。小斯指,同一筆錢可貫穿所有接受SI取代「自動出糧轉賬」銀行,執行成本低,可賺大部份銀行優惠。客戶可以指定日子由A銀行透過SI轉賬5萬元至B銀行,再隔幾日透過SI由B銀行轉至C銀行,如此類推。這操作「技術含量」高,「約過數日撞正紅日,常行指示set得太頻密,有機會令你趕唔切執行下個常行指示」,故要準確計算轉賬日子,確保戶口有足夠資金於轉賬日過數,否則銀行就會因未能過數而向用戶收取每次逾百元的費用。最重要是客戶謹記自行於一年期滿時取消戶口,免得銀行收取額外費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803/192411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490

戴德梁行賺盡一帶一路梁特避嫌都費事

1 : GS(14)@2016-05-21 13:36:05

梁振英曾於今年1月施政報告提超過40次「一帶一路」,其曾經持股兼當特首前為亞太區主席的戴德梁行,其香港區高級董事總經理陶汝鴻日前接受本地傳媒報道,指受惠「一帶一路」機遇,2013年和2014年剛剛提出的時候,戴德梁行已為「一帶一路」海外發展項目提供服務,包括為客戶提供當地的市場訊息,及就項目發展模式、定位、產業發展等提供分析及建議,迄今已落實了17個「一帶一路」項目,並形容自己當時全無競爭對手。報道引述陶汝鴻指,該行2014年至今,「一帶一路」相關地區的生意都以倍數增長。他指出,內地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概念後,當年只得戴德梁行獲得一單相關開發顧問合約,至於2014年、2015年分別增至3宗及8宗,今年首4個月已簽訂5個項目,料全年可獲得15單合約。相關客戶由當初九成來自國企如招商局國際(144)、中鐵建(1186)等,直至去年開始有從事旅遊文化項目的民營企業參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519/196185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607

湯文亮:賺不會賺盡 蝕就會蝕足

1 : GS(14)@2018-01-28 14:38:09

【明報專訊】港股在新一年氣勢如虹,不但破了歷史高位,而且還屢創新高,有老友知道我沽貨後對我說,股市離頂峰還有一大段距離,我現在沽貨是太早了,還可以玩多幾轉,我話人各有志,我所沽走的股票平均有六成以上利潤,時間亦只不過是1年,老實說我非常心滿意足,老友笑我傻仔,有錢都唔識得賺。

老友話股市離頂峰還有一段距離,可以玩多幾轉,其實是說出了一個事實,即使股市繼續上升,因為他買買賣賣,不能賺盡股價升幅,但當股價下跌,如果他不捨得壯士斷臂,就會蝕到足。假定一隻股票由100元升至200元,倘若持股人買入賣出,他能夠賺50元也不錯,但當那隻股票由200元跌回至100元,理論上他無輸無贏,但埋單計數,他可能輸了50元,所以,10個玩股票的人有8個輸,其實他們並沒有輸,而是賺的時候不能夠賺盡,蝕的時候就蝕足。

愈來愈多人由買股變買樓

不少人話懂得壯士斷臂,早已定出了一個止蝕位,到位立刻沽貨,的確是有很多人定了一個止蝕位,但除非請其他人執行,否則那個止蝕位會不斷移後;其實,如果沒有外來壓力,壯士斷臂是很困難,應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所探討的課題,便包括「壯士斷臂,說易行難」。

投資股票有一戒條叫「永不溝淡」,不過,又不是太多人可以做到。當股市下跌,投資者在低位補貨,希望股票回升,很快便可以追回以前的損失。如是者可能要補幾次貨,去到最後見股價回升至不用輸錢的水平,便立刻埋單計數,最後只是賺粒糖。誰不知股價繼續上升,如果堅持信念,長揸不放,可能會贏間廠;到最後,投資股票的人都心灰意冷,疊埋心水去買樓。在政府各項辣招之下,買入的物業很難會賣走,雖然風險不低,使費又高,但有很大機會可以賺盡,所以炒股的人愈來愈少,買樓的人愈來愈多,樓價高企,這亦是原因之一。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056&issue=201801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3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