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植牙手術高價的秘密

2013-07-22  TCW
 
 

 

三個新聞事件,說明「植牙」有多夯。

名列「世界名醫錄」的植牙名醫陳俊龍,七月初,被控透過媚登峰美容集團仲介,在台無照執業高價植牙。陳俊龍靠著自創的「五合一」植牙手術,快速縮短了植牙療程,他每顆收費一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萬元),是國內同樣療程費用的兩倍;全口植牙的收費,更是高達新台幣一千三百萬元,等於是把一棟房子放進嘴裡。

台糖前董事長吳乃仁,五月份進行了全口植牙,他因為牙疼吃不好,一個月暴瘦了十公斤。以坊間減肥一公斤花費約十萬元計算,植牙意外「瘦身」,讓吳乃仁省下百萬元的減肥費用。

今年年初,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的岳父李振亞來台植牙,花了新台幣兩百萬元,沒想到,植完牙後鬆動疼痛,駱家輝氣得向美國政府通報,要替岳父討回公道。植牙事件,竟然成了橫跨台灣與美國兩地的案件。

植牙有多夯?牙科診所,家數直追超商

三件事,有一個共同的主角「植牙」。名人、名醫因為植牙聲名大譟,使得植牙與昂貴、疼痛、負面新聞,畫上等號。植牙不全然都是負面的,世德工業董事長陳光裕高齡九十二歲的父親,兩年前植牙,牙齒的咀嚼功能提高、重拾食物美味,生活品質大為改善。最近他九十歲的母親牙齒脫落,也準備植牙。

坊間也嗅到這股錢的味道。實施全民健保後,擴大了牙科醫療的自費市場,自費醫療收入約占牙醫醫療總收入五八%,成了各牙醫院所競相投入的區塊。高價位的人工植牙,自然成了營運重點。目前,全台灣牙醫診所有六千五百間,幾乎像便利商店一樣普遍。牙醫診所一間間開,牙醫系也成最夯科系。二○一二年,台大牙醫系分數首度超過成大醫學系。這幾年,大學指考的牙醫系錄取分數逐漸追上醫學系。

收入穩定、不用值大夜班,是牙醫系越來越受歡迎的原因。另一誘因則來自豐厚的利潤。

成長有多快?植牙體進口金額,十一年成長48倍

什麼是植牙?簡單的說,當你不幸缺牙時,可有四種處理方式。一是放著不管;二是裝戴傳統活動假牙;三是裝戴傳統固定假牙;四是採用植牙。植牙的特色,咬合力幾乎可恢復到原有牙齒的水準且美觀,但價格昂貴、療程需要較久的時間。

植牙花錢,但沒嚇壞消費者,台灣人對植牙的接受度高。據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植牙體進口值從二○○○年的新台幣一千一百五十九萬元到二○一一年五億六千三百萬,十一年成長快四十八倍。

台灣口腔生物科技暨醫療器材產業發展促進協會理事長賴辰雄則推估,國內每年植牙體需求量將從二○一一年的約二十五萬到三十萬根,五到十年後,需求量可達一百萬根,成長兩倍。

目前,台灣每年植牙需求約三十五萬支計算,是一個產值約三百億元的行業,平均年複合成長率約八.三%。「植牙市場還會持續成長,人口老化是很重要助力,」金屬工業發展中心產業分析師蔡潔娃說。

秘密一:收費暗藏玄機一顆三萬到三十萬,南北差異大

飛速成長的背後,也隱藏了醫生不願意說出口的秘密。

第一個秘密就是植牙的收費模式。「牙醫師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誰都不願意講,」美生數位科技醫務管理公司董事長蔡惟新說。牙科診所在植牙收費有兩種價差,一種是「陳俊龍條款」,就是我是名醫,價碼開多少,合者來。另一種取決於牙醫本身的接案數量,所以,一顆植牙的收費從三萬元到三十萬元都有。更離譜的是,在台北植牙,平均一顆十萬元,往南走到高雄,價格腰斬,只剩下一半。所以,部分醫生喊出的全口植牙動輒上千萬元,就經常成為糾紛的源頭。

秘密二:技術良莠不齊全台一萬多牙醫,僅四%有植牙證書

第二個秘密,根據台灣牙醫植體醫學會與中華民國口腔植體學會推估,取得植牙專科醫師證書的不到五百位,比率不到四%。目前,全台灣的牙醫師有一萬二千六百六十九位,不少牙醫診所,把「人工植牙」列為醫療項目之一,代表有未經過系統性訓練,或是四處兼差的醫生,正在幫病人植牙中。

衛生署立法的牙醫專科醫生僅有口腔顎面外科、口腔病理科及齒顎矯正科,並無人工植牙專科醫師。依法,只要是牙醫都可以為病患進行植牙工作,「人工植牙是一門非常專業的治療技術,不是所有的牙醫都能做,」周建堂牙醫診所院長周建堂說,「必須接受專業訓練、擁有豐富的經驗與技術的牙醫,才能勝任。」所以,幫你植牙的醫師,究竟是經驗老到的,還是把你當作白老鼠練刀?

植牙為什麼市場價格紊亂,而且植一顆牙幾乎要小老百姓一個月的薪資所得,牙醫師也有一本帳。

「台北市的話,房租占一○%到一五%,助理、人員的薪水約占營業額的一○%到一五%,材料費占二○%到二五%,再加上設備折舊攤提八%到一○%,算起來基本開銷占六五%,還有稅大概占五%到一○%,醫生手上拿到約三成,還要拿去投資設備或進修,」林靜毅牙醫診所院長暨牙周植牙專科醫師林靜毅,以診所的營運來分析收費模式。

「材料成本占收費的二○%,醫生的費用會占到六○%、七○%」周建堂說。醫生收取的是「技術費」,是醫生對自我價值的評斷。「醫師植一顆牙八萬元,好像很好賺,問題是術後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他都要做,術後照顧都要攤回去,還要『照顧你一輩子』」蔡惟新說。

但是,「一輩子」照護的概念,讓病患付出可能用不到的代價,往往是爭議糾紛的源頭。萬一診所關門,病人就變成「植牙孤兒」。

秘密三:植牙體魚目混珠韓貨偽裝名牌貨,「身價」差兩萬多

植牙收費差異大,植牙體的花樣也不少。你知道放置在口中的植牙體是哪個國家製造,或是哪個廠牌的?二○○○年,國內使用的植牙體以美國、加拿大、日本為主,美國占了九成;二○○九年,改成由美國、德國、韓國三分天下,以色列、巴西等地的產品,也進入台灣市場。

目前,全球前五大植牙體廠商依序是瑞典的Nobel Biocare、瑞士的Staumann、美國的Dentsply、美國的Biomet與美國的Zimmer,前兩名的市占率達四○%。隨著政府鼓勵國內企業進入生醫材料領域,國內的全球安聯、京達科技、百丹特等公司加入戰局,二○一三年,台灣製造的人工牙根市占率超過一成,隨時準備要擠下韓國,搶進中國市場。

不同國家的植體,代表不同的「身價」。歐美廠牌的植牙收費,每顆至少八萬元;韓國的,每顆約六萬元;台灣製造的,每顆約五、六萬元。「有的牙醫師會告訴你,這就是進口的,」全球安聯科技公司董事長張土火說。其實有些醫生拿在手上,盒子裡面有些放的是來自以色列或韓國貨,卻當成國際知名品牌Nobel Biocare一般,收取高價。

「我都使用MIT的,」周建堂說。他從不諱言的跟病患說,因為使用台灣品牌,收費才得以壓低。周建堂還利用閒暇,設計出植牙專用的「支台齒」,還拿到專利,行銷到中國與德國。在美生醫療團隊的連鎖診所中,除了有國際大品牌的植牙體可選擇外,還有台灣製造供病患使用。

「以前植牙要憑醫師的經驗,現在有了高科技設備,醫生判斷疏忽就比較少,植牙成功機率提高,」蔡惟新說。早年國內植牙技術還不純熟且設備昂貴時,植牙全靠醫師經驗判斷植牙的位置與深度。現在設備越來越新,植牙經驗不足的醫生,藉由PANO(全口X光機)和CT(電腦斷層)來了解牙齒的位置,靠著植牙手機與模板,精準的把植牙體放在適當的深度,一樣可以做得有模有樣。

並不是每件事都可以仰賴設備,植牙使用的植牙體若是「表面處理」與「滅菌」這兩道程序處理不好,容易造成植牙失敗。

植牙體製造商廝殺價格下滑,進口價十年掉一半

而過去動輒收費八萬到十二萬元的植牙,因為原材料植牙體生產廠家增加,價格有走低趨勢。

台北醫學大學牙齒銀行暨牙齒幹細胞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李勝揚分析,全球有超過兩百家金屬植牙體製造商,國內有超過四十家進口商,以及十二家製造商。激烈的競爭讓植牙體價格直直落。十年前,植牙體早期每支進口價兩萬多元,「現在掉了一半,」蔡惟新說。市面上植牙體的售價,從每支四千元到二萬元都有。

針對市場爭議最多的價格問題,醫生本身也有不同的聲音。「當植牙體與植牙設備價格都下降時,為什麼植牙的價格不能降?」蔡惟新提出質疑。當植牙體的價格下跌了五成,而十年來,PANO價格只剩下三分之一,CT價格只剩下原來的二成,如同雷射治療近視一樣,當價格回到平民化時,為什麼植牙還要繼續當「奢侈品」?

大多數醫生選用的植牙體,不是來自於廠商推介,就是利潤考量而選用,往往忽略究竟拿了什麼樣的產品放到病患的口中。「植牙體表面處理會直接影響到骨整合的情況,」周建堂說。「一些植牙失敗的案例中,就是因為植牙體沒有滅菌才造成的,」張土火說。

商機持續看好補牙需求增,行銷花招也變多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研究調查,國內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全口無牙率為二一.五%;四十五歲以上有齒列人口(非全口無牙者)五年累積缺牙率為三五.九%;六十五歲以上為四七.二%,年齡增加缺牙率也快速提高。目前國民平均壽命七十九歲,成了補牙最大的客源。

這也顯示出在價格下滑、需求成長的情況下,植牙的商機持續看好。但也衍生了所謂「三分鐘植牙」、「雷射植牙」、「五合一植牙」等各種行銷手法(見下篇文章),甚至先用免費或低價當誘餌,植牙過程再對消費者一路加價的行為,讓有心植牙的消費者不敢踏進診所,使得植牙變得有點神秘,難窺究竟,有待業界自清,找出健康的成長之路。

【延伸閱讀】

6,500家診所:全台牙醫診所總數6,500家,直追超商3.94%取得證書:全台灣1萬2,669位牙醫師,取得植牙專科醫師證書的不到500人,比率3.94%50%南北價差:植牙單顆價格從5萬到12萬元不等。北部植牙平均每顆10萬元,南部只要5萬元,南北價差50%

【延伸閱讀】台灣進口植牙體,6年成長近18倍—2005年至2011年植牙體進口金額

資料來源:金屬中心IT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4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