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價格穩中上漲
紫砂壺投資火了十多年之後,目前的狀態一如禪茶文化的內涵,趨於內斂、平和,投資也更加理性。
昨日,南都記者在第四屆廣州紫砂.陶瓷藝術文化節採訪多位業內專家獲知,經過市場的洗禮與調整,以及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今年紫砂壺幾無泡沫,處於平穩增長狀態。
今年的紫砂壺市場是大浪淘沙的一年,相對往年30%-50%的增幅,工藝好、價格無虛高的紫砂壺處於平穩上升,而價格在幾萬及以上的,上漲稍顯停頓。但是即便如此,。廣東省收藏家協會紫砂專業委員會主任周小平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
他進一步補充透露,從紫砂壺歷年來的進價就能看出來,同一款、同一個工藝師、同樣的質地,今年的進價一定高於去年。不過今年的漲幅確實較往年來說平穩很多。周小平說,過去動輒叫價七八十萬的作品,現在不敢如此開價了。不過中低檔壺多年來一直都在平穩增長。
而在文化節展會上,南都記者也發現,最高檔的紫砂壺定價也只有50萬。文化節主辦方負責人何思敏對南都記者表示,每年從7月後,紫砂壺銷售進入旺季。從目前的銷售情況看,有藝術價值的中高檔紫砂壺價格維持在20%左右的增幅(一些大師級高端紫砂壺除外)。
中低檔壺沒泡沫
紫砂壺的投資一度很瘋狂。從10年前的幾萬元,到5年前的幾百萬元,再至如今上千萬元的成交價,紫砂壺的身價記錄被一次次瘋狂的刷新。其中表現最「拉風」的即為2011年,彼時紫砂泰斗顧景舟的「提璧組壺」以1782.5萬元成交,至今視為紫砂壺界未破記錄。
除了泰斗顧景舟之外,其他大師創作的作品,價格也沒「閒著」,據瞭解,2010年至2012年,高級工藝師製作的紫砂壺價格普遍以每年30%-50%的幅度攀升。
那紫砂壺市場價格到底有沒有泡沫呢?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指出,2010年、2011年確實存在「泡沫」。但經過調整和洗禮,加上行業監管方面已有很大進步,今年價格泡沫盡去,玩壺的人越來越理性。
「紫砂壺火了十來年,尤其在2010-2012年,發展到今天,市場相對飽和,特別是在南方地區。」周小平認為,在紫砂壺的價格方面,中低檔壺沒有泡沫,而高級工藝美術師及以上級別的作者製作的壺或許有虛高,但也在合理範圍。
紫砂壺的升值關鍵在於稀缺。史俊棠曾對媒體表示,宜興紫砂工藝人才的儲備當中,擁有技術職稱的從業人員不過2000多人,而產生一個大師的週期,通常在20年以上,供應稀少與收藏投資需求的巨大反差,自然造成出大師級紫砂精品價格扶搖直上。
【投資陷阱】
「代工壺」最難防
在藝術品的世界裡,從來不缺乏造價現象。而在紫砂壺這個門類當中,造假的手法也毫不遜色。比如,紫砂含量少、用化工原料調色的「化工壺」,模仿紫砂陶藝大師作品製成的「高仿壺」。還有大師乾脆利用自己的頭銜,請槍手製作「槍手代工壺」等。
「代工壺」真假難辨
史俊棠告訴南都記者,事實上市面上目前已不存在所謂的重金屬超標的「化工壺」。南都記者亦瞭解到,「高仿壺」通過各種手段也能鑑定出來。比如通過作者印章、簽名證書等方式,或者紫砂陶藝家在壺身的隱秘符號,就比較容易鑑別出來。最難鑑別的是「槍手代工壺」,恐怕除了始作俑者之外,很難有人有辦法鑑別。原因就在於,「槍手代工壺」本就是大師造自己的假。
宜興當地一位知名紫砂陶藝家說,現在的紫砂壺市場上,大師壺價格不菲,卻很多人買賬,幾乎出一把搶一把 。甚至有企業、機構掏出上千萬元前來收購,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保值資金。曾有某南方企業派人拿出1000萬元資金,要求收購國家級大師壺100把。可是按照傳統的手工製作方式,一個紫砂陶藝人,即使再勤奮,一年最多不過做50把壺,事實上更多的紫砂陶藝人為了保持自己的作品水準,一年往往只有3-5把壺問世。但是在高額的利潤驅使下,極少數大師不免為其折腰。
通常的做法就是,大師自己請其他能夠做他作品的「槍手」製作,再配上真正的大師印章和真證書。並且在大師工作室或者在大師手上直接成交。這樣的壺算假壺還是真壺?何思敏亦認為到目前為止,上述問題依然無解,只能靠道德自律才能解決。
別把機器壺當手工壺
不過,對於「槍手代工壺」,陶瓷藝術大師徐明(化名)表示,應該客觀對待這一現象的發生。紫砂壺相對於字畫等其他藝術品來說,多數作品目前的市場價格並沒有真正體現出本身的藝術價值。而且,市場也多沒有把紫砂壺當成藝術品來對待,而只是作為工藝品或者有品牌的日常使用的茶具來交易。這樣來看,進行高要求的「代工」甚至進行機器量化生產亦無可厚非。
不過在紫砂壺收藏領域公認的是,純手工價值最高,每個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半手工的壺型較為統一;機器制壺的人工參與程度最低,收藏價值最低。據瞭解,同樣款式、質地的壺,手工壺的價格是機器壺的三倍。上述紫砂陶藝家亦提醒,正是因為普通的紫砂壺愛好者分不清手工壺和機器壺的區別,特別是在一些內陸地區的市場,往往花大錢買了機器壺。
【投資建議】
不信廣告看實物。紫砂壺認證證書五花八門,沒有統一的權威認證。徐明建議,在購買名家作品的時候,最好能向作者求證,讓資深的專家鑑定、把關。此外,還應該對作者有一個全方位的瞭解,比如其獨特藝術風格和追求等。史俊棠亦認為,收藏投資者應該做好知識儲備工作,尤其不能相信廣告。要從泥料、造型、做工、裝飾、功能性等多方面進行鑑定。不過他亦提醒說,紫砂壺愛好者不應過度投資,否則就容易遭遇風險。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紫砂壺資深藏友唐國新表示,在收藏老紫砂壺時,至少應該請多位專家鑑定;收藏新紫砂壺時,最好是從正規的紫砂壺商店,或者直接從紫砂壺大師等製作者手中購買。
初級投資者可從低價紫砂壺玩兒起。對於初接觸紫砂壺的人不宜過於講求投資。陶瓷藝術大師邱玉林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應從幾百元的紫砂壺開始認知、嘗試,只要遵從自己的喜好選擇即可。而這個過程當中,投資者應該進行知識儲備,不管是對藝術大師的製作水準、藝術態度、作風、追求等,還是對紫砂壺的材質、工藝等要做全面瞭解。邱玉林補充說,這一過程是提升文化修養的過程,而非單純的買賣和投機。收藏者應做到「不愛不藏,不懂不買」,切忌盲目跟風追高、過度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