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利率和產能利用率兩個維度來看汽車行業的上市公司(乘用車)陳劍譽
http://xueqiu.com/5071012779/24433536從毛利率和產能利用率兩個維度來看汽車行業的上市公司(乘用車)。
前提說明:
1) 僅從各汽車企業2012年度財務數據來進行橫向分析,忽略了縱向趨勢;
2) 所分析對象除吉利汽車外,均為A股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的分析僅包括收入,成本,固定資產等,不包括投資收益,所以分析的結果基本排出了合資企業的影響,可以說只是對國內車企自主品牌業務部分的分析。
問題與結論:
1, 長城汽車毛利率(不含營業稅金)達37%,一汽夏利僅4%,廣汽9%,其餘約為20%,為何差異如此之大?將營業成本拆分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可以發現各企業除上汽集團外(上汽合併報表包括大眾通用的銷售公司),三者比例約為90%:6%:4%,差異不大,考慮到各企業在原材料成本面前均無優劣可言,那麼可以認為各企業的毛利率差異並不是來自於產業鏈,人工成本,產能利用的差異了,而是直接由產品價格差異決定的。所以像長城汽車的高毛利率,其實與人工成本,產能利用率關係不大,而是來自於其產品的價格優勢,即單位產品可以在市場上獲得一個較高的溢價。
2, 產能利用率對企業盈利的影響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固定費用的分攤,影響企業淨利率;二是對企業產品價格的影響,通常產能利用率高的企業會維持產品原價格甚至提價,產能利用率低的企業則有降價銷售,推出低價產品的衝動,以維持自己的銷量和產能。
3, 產能利用率的數據較難準確獲得,我們採用固定資產淨額加土地使用權淨額的周轉率來衡量,即當期營業收入除以當期末固定資產與土地使用權的淨額,雖然無法獲得產能利用率的絕對數,但可以對周轉率排名,從而作為產能利用率的排名。計算可得,上汽集團因合併報表包括合資銷售公司數據存在差異進而排除,一汽轎車因包括馬自達業務周轉率最高,然後從高到低依次為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力帆股份,長安汽車等。
4, 企業的毛利率優勢來自於產品的價格優勢,而不是成本優勢,汽車產品越往上走就越容易獲得價格優勢,這也正是各企業紛紛推出中高端車的主要原因,可以說毛利率水平,即價格優勢來自於中高端產品的推出。而產能利用率則從側面反映了目標銷量的完成情況,企業推出中高端車型總會基於產能情況規劃目標銷量,可以說產能利用率反映了其銷量和產品受歡迎程度。對汽車企業的關注應該集中在中高端車的推出及其市場表現兩方面,這樣可以由毛利率和產能利用率兩個維度的表現來衡量。
5, 根據毛利率和產能利用率兩個維度建立二維空間,分成四個象限,可知:第一個象限為長城汽車,受限於產能限制,有提價空間,未來看點在產能擴張,說明中高端車的推出和銷量較理想;第二象限為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力帆股份,海馬汽車,產能利用率差,存在產品降價壓力,未來看點在銷量擴張,產能利用率的提高,說明中高端車推出較好,但銷量並不理想;第三象限為一汽轎車,毛利率低,價格優勢較弱,但產能利用率高,有提價空間,說明中高端車推出較失敗,依賴於歷史低價位車型;第四象限為廣汽集團,一汽夏利,無價格優勢,產能利率低,說明中高端車推出失敗,歷史低價位車也已經落敗。
附:
1)數據如下:
公司名稱 毛利率 產能利用率
海馬汽車 0.19 2.10
比亞迪 0.17 1.51
力帆股份 0.21 2.59
長安汽車 0.23 2.29
一汽轎車 0.19 5.71
一汽夏利 0.04 1.96
上汽集團 0.19 16.42
廣汽集團 0.09 2.39
長城汽車 0.37 3.84
吉利汽車 0.23 2.93
2)散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