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民宿產值十六億 被迫偷聘經理人



2012-7-2  TCW




在墾丁的海邊、在南投清境山上、在宜蘭和苗栗的鄉村,還有在桃園的深山裡,悄悄的出現一種全新的職業:民宿管家。

這麼偏遠的地方,大學畢業,只要有一年相關經驗,月薪逾三萬,外加包吃包住,絕對不成問題;累積三年相關經驗,月薪更可能跳到五萬;甚至還有人靠著分紅,賺進超過兩百萬年薪。他們,也見證了台灣民宿業發展邁入全新的時代!

過去十一年,台灣民宿家數,成長逾十一倍。二○○一年十月,《商業周刊》以民宿業者為主題,策畫了「移民合歡山」的封面故事,同年十二月,民宿管理辦法通過,也是台灣民宿業的元年。至今近十一年的時間,全台合法登記在案的民宿從數百家一路成長近四千間,帶動的商機更是可觀。

光是去年,觀光局統計,全台民宿營收逾十六億元,在短短四年成長二二五%。而這還只是觀光局登記有案的民宿所回報的數字,因為依規定民宿只能有五至十五個房間,有些業者即使合法,但擁有的房間數超過規定,這部分的收入就不會回報,如果再加上未登記的業者,十六億這個數字,台灣民宿協會保守估計還可以乘上三倍。

法令綁死民宿業者游走灰色地帶

但,這數千個旅遊業的螞蟻雄兵,即使創造出數十億產值,卻還身分未明。「觀光局規定,民宿是副業,只能由家人經營,但當初經營民宿的退休人士,面臨二次退休,卻沒有第二代要接手,現在已經出現專業的民宿管家,但他們卻不合法。」民宿協會秘書長、暨南大學休閒學與觀光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曾喜鵬無奈的說。

依法,民宿不是一個產業,但現在規模卻已經大到得面對經營技術升級的問題,但,想引進專業經理人接手管理,業者還得游走在灰色地帶。

國內民宿先驅之一、「庄腳所在」主人吳明一,就是面臨二次退休,最典型的例子。

今年七十歲的吳明一,早在一九九五年,民宿管理辦法還沒誕生,就開始把他在宜蘭養老的別墅分租出去。那時五十出頭的他,剛從大同公司退休,把退休金全部拿來整建老家,花光了養老的本金,為了生計才開始經營民宿。

到現在,一晃眼已十多個年頭,他還是得每天早上六點鐘之前,出門採買一天客人所需的食材,再開始巡視民宿加上三千坪庭院和有機農地、照顧滿園的花草和他飼養的雞鴨,更別提房間和園區的清掃、換洗床單、整理和維修,還要管理住客訂房和滿足他們各種需求。如果沒有幫手,就算他再硬朗,一個人也忙不過來,而且,這樣的生活,也與他經營民宿的初衷背道而馳。

為了追求「健康快樂」的生活,吳明一經營民宿,但他的大兒子,從小看他工作,像傭人一樣辛苦,寧願選擇在台北打拚,也不願接班。讓吳明一不得不開始發愁,雇請專業管家成了他的選擇之一,更重要的是,這可以為他十七年歷史的民宿,帶來新的經營思維。

人才大缺民宿管家能引進專業管理

民宿協會估計,目前六百家會員當中,約有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會員,需要聘用管家,這還只是冰山一角。隨著國民旅遊風氣普及,民宿規模擴張,過去由民宿主人,校長兼撞鐘的情況,必然得走向專業分工的新面貌。未來對人才需求的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在苗栗某知名農村風格民宿,和南投清境某著名西式庭園民宿,隨著知名度的翻漲,他們的客房數已經逼近二十間,讓這個原本是從興趣開始的副業,現在不能再只靠主人夫婦打理,除了專業管家是他們的好幫手,他們雇用的專職員工數都近二十位,儼然像是一間間小型企業。

民宿依照法令,不能轉讓,使得現在真正在經營民宿的專業經理人「民宿管家」們,妾身未明。一位不願具名的民宿管家曾先生,擁有國外大學的旅館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兩年前投入民宿管理的工作,靠著淨利五成的分紅,年收入超過兩百萬元。

「他(主人)花了三千萬打造(這間民宿),含買地的價錢,我雖然什麼都沒有出,但從裝潢(油漆)的顏色,到餐點,我出的是專業。」曾先生指出,當初為了設計民宿餐點,他還跑遍附近餐廳和民宿,規畫出截然不同的餐點風格,同時在民宿兼營景觀餐廳,讓不住宿的遊客也能夠進來用餐消費,使得原本入不敷出、找不到獲利模式的這間民宿,一年內翻身。

台灣民宿集中在花蓮、台東和南投等偏鄉,與其他行業相較,民宿行業的出現,平衡了城鄉發展、促進地方觀光旅遊升級,「民宿管家」這個法令上屬於「灰色地帶」新職種的出現,見證著台灣民宿業發展十多年來的轉型瓶頸,而且又是個產業發展,永遠跑在法令前的新例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