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東南亞經濟危機啟示錄,上集 分析師徐彪

http://xueqiu.com/3940429450/24184849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從《英鎊危機啟示錄》開始,在資料條件允許的範圍內,我們將陸續回眸一系列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危機。作為危機系列的第二篇,我們選擇東南亞。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篇文章的借鑑意義要比上一篇更高。因為英鎊危機更像是一場有蓄謀的貨幣危機,而東南亞危機則是比較確定的經濟危機。事實上,從2008年以來,美國次貸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接踵而至,如果索羅斯所描述的「核心-外圍」體系確實存在的話,這場從核心國家—美利堅—發端的經濟危機風暴或許才剛剛走完一半的路程。

讓我們將時間之門拉回到1993年。

1993年下半年,世界銀行發表一篇耗資百萬美元題為《東亞奇蹟:經濟增長和公共政策》的主報告,以及系列子報告[1]。系列報告指出「從1960年以來,經濟的增長速度比東亞其他地區快一倍多,比拉丁美洲和南亞將近快兩倍,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快5倍。同樣,它們的發展速度也高於工業化國家及中東北非的石油輸出國。如果高速增長的分佈是隨機的,那麼,如此集中的區域性是極為罕見的,大約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2]。為何經濟如此高速增長呢?答曰出口拉動。這8個東亞國家、地區的出口成績特別顯著,他們佔世界出口的份額由1965年的9%提升至1990年的21%」。

第一次,「東亞奇蹟」四個字出現在世界舞台。震驚之餘,很多人開始研究,為啥這些國家能夠創造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要知道,「在過去的30年中,東亞的經濟突飛猛進,震驚了世界,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國家能在一代中發展如此之快[3]」。專家學者們扎堆研究的結果,自然是找到一系列成功的「必然性」,比如說:

1,宏觀經濟基礎很好,高儲蓄率、較為穩定利率環境而且通脹水平較低,1993年以前的30年裡,以上8個國家年均通脹率僅為8%。看到這裡,估計有人會失笑:8%還算低啊!俗話說的好,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你知道1663年至1993年間,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年均通脹水平多少麼?說出來嚇你一跳,18%!矮子裡面拔將軍,東亞八國的硬條件擺在哪兒咧。

2,政府干預做的好,干預措施總結起來就兩條:限制進口鼓勵出口+利率管制。

3,教育做的好,提供了大量的合格產業工人。東亞國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並不比其他多家多很多,但是人家在花錢上有訣竅:主要資源投入小學和初中教育。舉個例子,80年代中期,印尼、韓國和泰國把80%的教育預算投入基礎教育!而我們都知道,你讓文盲操作機器,連說明書都不懂的人哪行?你讓大學畢業生去三班倒操作機器,說明書是能看懂,問題是人家不願意來啊。所以唸完小學和中學的那些人,他們是最好的產業工人。

不可否認,以上三點是東亞奇蹟出現的重要條件。但在我看來,這還遠達不到解釋東亞奇蹟的程度。你想真正全面理解東亞奇蹟,必須從佈雷頓森林體系開始談起。

在佈雷頓森林時代,儲備貨幣國家發行貨幣受到最終等價物—黃金的制約,鈔票這種好東西不是你想印多少就能印的。但是,自從1971年美國總統宣佈佈雷頓森林體系作廢以來,人類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進入信用貨幣時代。信用貨幣時代最大的變化體現在哪兒呢?王建對此有一段很清晰的解釋「一般而言,本國儲蓄不足會導致貿易逆差,如果沒有足夠的外資流入就必須動用外匯儲備,如果外匯儲備告罄就必須限制進口,強制實行貿易平衡。但對於擁有國際貨幣地位的國家來說卻並非如此,因為從理論上講,只要世界各國接受本國貨幣作為交換和儲備貨幣,即便是本國的淨儲蓄為負值,只要在全球範圍內儲蓄是穩定和增長的,就可以通過增發貨幣來滿足進口需求,而不會由於本國過度發行貨幣而引發本國乃至全球範圍內的通貨膨脹,實際是利用本國硬通貨的國際地位,向接受這些貨幣的國家徵收「鑄幣稅」。[4]」

這意味著,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國際貨幣發鈔國開始具備長期逆差的條件。在金本位和金匯兌本位下,你敢長期逆差搞印鈔票換商品的把戲,就要做好接受懲罰機制的準備:黃金儲備被兌換得一乾二淨。而在信用本位下,只要沒有其他貨幣可以取代你的國際貨幣地位,其他國家再難受,也得捏著鼻子眼睜睜看你收鑄幣稅。

美國人是這麼想的,他們也是這麼幹的。1971年以前,美利堅合眾國基本上屬於順差國,通用福特什麼的都是美國製造的名片。經過大約5-6年的過度,上世紀70年代下半葉以後,美國搖身一變成為長期逆差國,不僅長期逆差,而且逆差規模每過十年就上一個台階。伴隨逆差規模的持續擴大,美國製造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入老齡化階段。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通用集團依然矗立,但這時候與其稱之為製造業帝國,還不如稱其為金融巨擘,因為它的主要利潤來源早已轉變為通用金融。

逆差意味著什麼,我想所有學過經濟學基本知識的都很清楚。之所以能這種狀態可以持續數十年而不崩盤,還是要歸功於「偉大」的信用貨幣時代,只要美元地位不變,在國際間經濟往來持續擴大的趨勢下,大家就需要越來越多的美鈔充當國際一般等價物。站在國家的角度看問題,試想,如果世界上有這麼一種好事,你只要開動印鈔機,就能源源不斷地用4美分成本的百元美鈔去換取各種生活必需品,幹嘛老老實實去發展生產從事商品製造呢?從實物製造向虛擬經濟的轉型成為阻力最小的方向。站在跨國公司的角度看問題,在美國生產需要面臨高昂的工人工資、高企的社會保障成本以及永遠不會消停的各種維權環保訴訟。如果能找到一個地方,擺脫該死的高工資、高福利和煩不勝煩的訴訟,用遠低於美國本土的成本生產商品,然後用相同的價格銷售出去,誰能抵抗這種誘惑?

宏觀和微觀基礎雙齊備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商品生產基地轉移逐漸興盛起來。轉移的目的地,恰恰就是東亞。在這片土地上,人民勤勞、政府穩定、經濟基礎良好,簡直是夢想中的樂土。

東亞國家們忽然發現,只要生產能力能跟上,市場已經不再是問題。你在地球上跳高,唯一能限制你的東西叫地心引力。對上世紀的東亞國家而言,唯一能限制他們發展的東西叫投資。1973年到1993年的20年間,東亞國家的私人投資是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兩倍。這些錢從哪裡來呢?兩大塊:

一塊曰跨國投資,境外直接投資。主要靠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

一塊曰境內投資,由於東亞國家的儲蓄率普遍較高,只要能最大限度地將儲蓄轉移成投資,就能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東亞國家們用一個小小的竅門,就實現了目標。這個小手段就是利率管制,通過政府干預人為壓低利率,東亞國家成功利用銀行這個通道,將儲蓄大規模轉化為信貸,信貸最終轉變為實實在在的投資,而投資造就的產能源源不斷地投入市場創造利潤。於是,一個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就此誕生。

必須承認的是,相比拉美模式,東亞模式至少在投資資金的來源上,要靠譜很多,因為,他們搞投資的錢主要不是靠借,而是靠攢。「從1946—1950 年, 在二戰結束後日本經濟極為困難的情況下, 日本年均儲蓄率達25. 4%; 從1951—1961 年, 日本年均儲蓄率達30.6% ; 從1966—1978 年, 日本年均儲蓄率高達35%。在90 年代上半期, 韓國年均經濟增長率為7%, 儲蓄率為34%, 投資率為38%, 大體平衡和協調。」[5]

這就是東亞奇蹟,美國需要一個生產基地提供各種商品,勤勞而且勤儉的東亞各國恰好具備成為生產基地的條件。在成為生產基地的過程中,東亞奇蹟自然而然誕生了。

回過頭來看,世界銀行93年調查報告是一個里程碑。從這份報告開始,東亞國家告別悶聲發大財階段,全世界開始關注東亞,關注這片能產生奇蹟的神奇土地。1993年到1997年,在世界各國的不同範圍和不同層次上召開多次國際會議,討論東亞奇蹟的意義和未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聚焦東亞,「東亞奇蹟」這個詞彙從默默無聞到頻發提起,從頻繁提起最終成為常識。我們都知道,任何東西一旦成為常識,就不會有人去質疑它,如果誰去質疑它,誰就會成為全世界嘲笑的對象。保羅.克魯格曼(沒錯,就是那個後來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克魯格曼)發文抨擊東亞奇蹟,認為「東亞各經濟體經濟奇蹟建立在浮沙之上,沒有技術創新的支撐,很快就會出問題」,他的觀點不但遭到了美國諸多主流經濟學家的反對和嘲笑,也遭到東南亞本地的多數專家和領導人的攻擊。以中國國內為例,當時的知名學者吳敬璉、羅肇鴻、左大培等紛紛發表文章,「一方面對克魯格曼教授的觀點表示不同意見,另一方面對「東亞奇蹟」的探秘表達出積極支持的態度」[6]

1996年的克魯格曼或許還沒有2008年那麼風光[7],但是憑藉克拉克獎的獲得者、華盛頓經濟顧問團國際經濟學首席經濟學家、以及年輕的終身教授等一系列光環,他遠遠算不上一個無名之輩。克魯格曼的遭遇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用一種後來者的客觀態度觀察到1993年到1996年這三年間,全世界投資者的心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伴隨這種變化,國際熱錢加速湧入東亞各國,東亞國家經濟增長再度提速,1993年、1994年和1995年這三年,每年上一個台階。東亞各國領導人自信心急速膨脹。

說到這裡,必須提及一個國家:泰國。之所以提泰國,不僅因為泰國是東南亞經濟危機中首先被突破的國家(大家可以聯想一下歐債危機中的希臘),而是因為十幾年後回顧泰國的所作所為,筆者腦海中反覆響起一個詞彙:二愣子。全世界的二愣子都至少具備同樣的特質:不知道天高地厚。因為不知,所以無懼。在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後,大家來看看泰國政府都幹些什麼:

1,別人投資靠攢,泰國投資靠借。泰國國內儲蓄率保持在30% 以上, 但投資率已高於40% , 需要大量利用外資。大規模借錢的結果就是,1992年泰國外債餘額僅為200億美元,1995年和1996年分別增加至680億美元和850億美元。[8]

2,完全沒有憂患意識,不知紮緊籬笆為何物。泰國90年代初基本取消了對資本流動的管制,1993年3月,泰國政府批准在曼谷開設期權金融中心,並隨之放寬對國外銀行在泰國開設支行的限制,允許國外資本在曼谷期權金融中心交易。

3,甚至沒有統籌安排這個概念。借錢不是問題,你借錢的時候,好歹心裡要算本帳吧,一窩蜂上來大規模借短期債務的事情,還是要掂量掂量的吧。截至1997年6月,泰國外債總額突破900億美元,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50%以上。更麻煩的是,其中短期外債總額達400多億美元,約佔總外債的45%。

一個人有弱點不是問題,你要滿身都是弱點,還招搖過市,就怨不得別人來打你秋風。從一系列結構性失衡出現的那一天起,泰國的結局已經注定。接下來,無非是等待一聲槍響。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曉。


[1] 東亞八國包括:日本、香港、台灣、新加坡、韓國、印尼、泰國和馬來西亞

[2] 摘自《「東亞奇蹟」的實質:公平分享的迅速增長——世界銀行研究報告解讀》,《東疆學刊》2004年第01期

[3] 摘自《東亞奇蹟之謎——世界銀行對東亞8國經濟調查報告》,《經貿世界》1994年02期

[4] 摘自《世界資本主義的新階段與貨幣制度危機》,作者王建

[5] 摘自《東亞奇蹟及其問題與啟示》,《太平洋學報》1998年02期

[6] 摘自《東亞奇蹟是真是假》,《發展》1995年08期

[7] 200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由於他在「貿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對經濟活動的定位」("for his analysis of trade patterns and locationof economic activity")方面取得的成就,宣佈將2008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他

[8] 摘自《東南亞金融危機成因探析》,《河南大學學報》1999年01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