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建宙:人、數據與機器的對話

2013-06-03  NCW  
 

 

生產方式正在發生繼工業革命後的大變革,也會因之出現明星級的新企業

【對話背景】

5月28日,當財新記者來到位於北京金融街的中國移動集團辦公大樓專訪中國移動前董事長王建宙時,仍是一幅白襯衣、黑西褲“職業裝束”的他,開門迎接的第一句話就是: “只要一想到人、數據與機器之間的關係正在發生的變遷我就很興奮。 ”與王建宙一樣,許多企業領袖都看到了互聯網正在超越消費互聯網的階段帶來生產方式的新革命。正如GE 董事長兼CEO伊梅爾特在談到工業互聯網概念時所說: “一個開放、全球化的網絡,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工業互聯網的目標是升級那些關鍵的工業領域。 ”從2009年開始,王建宙幾乎每逢重要場合必說這場正在發生的生產方式革命。連續三年,他的“兩會”提案都涉及這一主題。

他還在2010年9月國際電信聯盟(ITU)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舉辦的寬帶數字發展委員會上,舉手十幾次申請發言,力主將相關內容補充到寬帶發展議題中, 終獲主辦方採納。2012年3月已經退休的王建宙仍在積極擔任著這場 革命的推動者角色。

這場革命的起步,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ITU提出物聯網概念,指通過二維碼識讀設備、 射頻識別(RFID) 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和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到今天,這場革命早已脫離概念,切實提高著企業的生產效率,改造生產方式。如伊梅爾特所說 : “如今在全世界有數百萬種機器設備,從簡單的電動摩托到高尖端的 MRI(核磁共振成像)機器。有數萬種複雜機械的集群,從發電的電廠到運輸的飛機。有上千種複雜的機器網絡,從供電網到鐵路系統,這些網絡把機器和它們的集群聯繫起來。

這是一個龐大的物理世界,由機器、設備、集群和網絡組成,能夠在更深的層面和連接能力、大數據、數字分析相結合。這就是工業互聯網革命。 ”我們與王建宙對話,解讀這 場革命。

【對話摘登】

財新記者: 在這場超越消費互聯網,直接改造生產方式的革命中,中國處於怎樣的發展階段?

王建宙:互聯網從人與人的溝通擴大到人與物,物與物的溝通。這不再是一個概念,在中國也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我印象最深的是看到它在農業方面的應用,可以用革命兩個字來形容。新疆石河子正運用這類技術進行農業滴灌,給每一株莊稼配備滴管,你可以控制什麼時候給莊稼滴水、滴多少水。如果改成人工,簡直難以想象,但現在可以做到,這種滴灌技術可以節約50% 的水資源。

中國移動曾親身參與這個項目。

財新記者:這類應用令人印象深刻,但似乎並未被廣泛使用?

問題在哪裡?

王建宙 :確實如

此。展覽時展

示的這類應用

很多,但真正

應用的規模還

比較小,仍停留在千萬元級別。

規模化運用要解決三個問題。一要從思想變成行動,現有技術、網絡發展的條件都已具備 ;二是必須解決規範、標準問題 ;三是解決安全問題。比如,一旦我的設備聯網,如何防止別人也可以指揮我的設備?沒有安全保障,怎麼敢用?

物聯網這套技術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感知層,即通過傳感器就可以知道物體的溫度、濕度、速度、震動等特性 ;二是傳輸層,即感知的數據要傳送到網絡 ;三是應用層,指經過智能處理的數據,可通過新的方式加以運用。經過多年積累,這三層的基礎條件都已具備。

工信部還給每個運營商分配了專用號段。

大規模應用的障礙中,成本是一個,但不是主要障礙。整體來講,新技術的發展反而會降低成本。

財新記者 :怎麼看大數據與此的關係?

王建宙 :近年來IT 領域出現的新技術,如4G、雲計算、3D 打印、大數據等,都是推動互聯網與新工業革命相結合的發展基礎。

跟大數據結合起來,可以把數據的使用面擴大好幾個數量級。可以通過傳 感器與計算智能的結合,把發生在機器、建築物、道路甚至動植物上的速度、位置、溫度、濕度等各種數據進行提取、傳輸和集成。大數據的整體性、實時性及通過集成和分析產生價值的特性,有明顯助推作用。整體性,即通過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對現實中發生的數據全面調查,而非抽樣調查。比如可以通過對司機隨身攜帶的手機與基站切換,算出每輛車的行駛速度,而不用抽樣調查取平均值。實時性,則是指大數據可以利用強大的計算能力對各種數據進行實時處理。

通過集成和分析提升價值,就是對無處不在、無時不發生的數據進行集成和分析後,可以挖掘提煉出新的數據源,使之成為類似資金、礦石、石油那樣有實際價值的新資源。

財新記者 :這種全新的生產變革到底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王建宙:未來的變化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生產方式會發生繼工業革命後的再次大變。當所有機器和裝置都裝上傳感器和傳輸模塊後, “人與機器的對話” “機器與機器之間的對話”就可以變成現實,遠程控制、實時管理、自動操作都不再是想象,這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節省了資源 ; 另一方面,現代生活方式也將延續變化。比如說,當我們乘坐電梯突遇事故時,不需按緊急呼救鍵求救,電梯會自動檢測出問題並主動安慰你 : “請不要動,保持鎮靜,我們立刻來修。 ”實際上,這場新的革命,實質就是將智能賦予物體。當物體有了智能後,可以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對話。

我覺得首要目標是,讓這個網絡跟手機網絡一樣大。

財新記者 :工信部和財政部一直通過專 項資金推動這場變革,各地政府也出台了扶持政策,但執行中有問題,你認為 應該政府主導還是市場主導?

王建宙:政府的支持與協同、市場的驅動這兩種力量都很重要,但總要有個過程。現在各級政府非常支持,企業積極性也很高。

財新記者 :主要市場參與者都有哪些?

王建宙:應從感知層、傳輸層、應用層三個方面來看。在傳輸層,電信運營商起到重要作用,目前主要是依靠電信運營商的無線網絡 ;感知層需要依靠各類IT企業。

在這個領域,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可以發揮更多作用;應用層主要是軟件開發商,它們利用現有的數據開發出很多應用。

財新記者:這對電信運營商來說意味著什麼?

王建宙:這對於電信行業來說不是簡單 的增值業務,它完全是一個新的市場。

從電報到固定電話再到移動電話,在計算普及率時會採用每百人擁有數。大體上,當每個辦公室或家庭都擁有電話時,固定電話數量接近飽和 ;當每百人有100部手機的時候,移動電話也接近飽和 ;但這張新網絡的使用普及率可能達到每百人1000個接入。這對電信行業的發展來說意義重大。

財新記者 :誰會主導新的產業鏈?

王建宙: 前兩個層次是硬件,還是網絡。

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還是開發出應用來。整體來說,這三個層面都是為用戶服務的,用戶才是主導者。我說的用戶不是具體的個人,而是廠商,比如說車聯網,現在就是汽車製造廠商在主導。

確實,目前這個領域還沒有看到品牌企業。但是,未來這個行業一定會出現明星級的企業、規模化的應用。隨著大數據的深入推廣,我預計在相關產業里可能會產生一批專門做數據分析的新公司,這些數據分析公司可以像管理咨詢公司一樣為企業、為用戶服務,使其數據體現出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