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汽車大王告訴你:超級產品是如何煉成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325.html

人們應該過上與自己提供的服務相匹配的生活。而現在正是談這一點的至佳時機。因為我們最近經歷了一段時期,這段時期,大多數人最不關心的便是提供服務。沒人關心成本或服務,訂單唾手可得。在以前,顧客與商人做生意,便是照顧商人的生意;而在這段時期,風水輪流轉,商人賣東西給顧客,便算是讓客人受益了。這對商業不利。壟斷對商業不利;暴利與缺少競爭都對商業不利。商業就像一隻覓食的雞,只有當它需要做一番爭搶時,才是最健康的。之前這段時期,利潤來得太輕鬆了。價格應與價值相當,而這樣的原則之前也注了水。商界不再需要「迎合大眾口味」,相反,許多地方甚至出現「大眾該死」的態度。這對商業尤其不利。有些人反倒稱這種不正常現象為「欣欣向榮」之景。這可不是欣欣向榮——這只是全然不必的追金逐利。而追金逐利並非商業。

一個人除非嚴格堅持自己的計劃,否則他極容易被金錢所累,然後,為了追逐更多利潤,他很快就會全數忘記,銷售要符合人們的需要。建立在牟利基礎上的商業是最不穩妥的。這樣的商業充滿風險,發展無穩定可言,且撐不上幾年。商業的功能在於為消費生產,而非為暴利或投機。為消費生產,意味著物美價廉——產品服務的是大眾而不僅僅是生產者。如果獲利這一特徵被扭曲放大,那麼生產也會被扭曲,變成了為生產者服務。

生意的繁榮興旺取決於服務顧客的好壞。如果生產者只顧著服務自己,他可能會撐一段時間——就算撐了一段時間,也純屬偶然。當人們察覺到自己並未被好好服務,這個生產者離破產倒台也就不遠了。在繁盛時期,大多數人生產只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因此,一旦人們覺醒,許多生產者便紛紛垮台。他們辯解自己碰上了「大蕭條」。實際可不盡其然。他們這樣不過是混淆視聽,勢必會失敗。貪圖金錢者必失之;但若為了服務而服務,為了那份由於做自己堅信正確的事所得的滿足感,就一定會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提供了服務,自然不愁盈利。獲利是完全必要的,但必須牢記的是,獲利的目的不是為了貪圖享樂,而是為了借此提供更多服務。在我看來,沒有什麼比安逸享樂、不思進取更為可鄙。誰都沒有資格無所事事,遊手好閒者在文明社會沒有容身之處。那種要求整個廢除金錢制度的主張,也只是雪上加霜。因為我們交換總得需要一個媒介。作為交換的基礎,我們現行的金融體制的確存在諸多缺陷,在後面的章節我會對此進行探討。我之所以反對現行體制,主要是因為它容易讓你陷入一個為了賺錢而賺錢的怪圈,不但無益於生產,反而阻礙了生產。

我致力於生產製造更為簡化的產品。公眾物資貧乏,光是購買最基本的必需品也讓他們所剩無幾,更別說奢侈品了(我認為人人都有權享樂)。究其原因,是因為市面上幾乎所有商品都不必要地複雜。從衣服、食品到家中器具,本都可以更為簡易,更為悅目。生產製造在過去形成了一套做法,打那以後,生產者們便不事思考,只知道一味盲從。

這倒也不是說要標新立異。完全沒這個必要。譬如,沒必要把衣服弄得像個開了個口的麻袋,這造起來是容易了,可穿起來卻很是不便。如果將毯子披身上當衣服穿,的確省了不少剪裁,但這樣穿得跟印第安人似的,工作效率也高不到哪兒去。

真正的簡易意味著提供最好的服務,用起來也最方便。激進的改革派的問題便在於,他們主張,為了能適應某種東西的設計,人必須徹底改變自身。例如,我認為,婦女的著裝改革(似乎已成了穿著難看衣服的代名詞),定是由那些姿色平庸的女人們發起的;她們希望所有人看上去都一樣乏善可陳。這樣的做法並不正確。找到合適的產品,通過對其研究,去掉其完全多餘的部分,這才是正確的。這樣的方法,適用於所有產品的生產製造——鞋子、裙子、房子、機器、鐵路、輪船以及飛機等等。去掉產品多餘的部分,通過簡化必需的部分,我們便也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這一邏輯再簡單不過,但奇怪的是,通常的做法卻是本末倒置,先千方百計降低生產成本,而非先簡化產品。我們應先著眼於產品的簡化。第一步,把關產品質量,看它是否提供最好的服務,第二步,檢查所用材料是否為最好,還是只是最貴而已。第三步,產品還有沒有更簡便也更輕便的餘地?以此類推。

  給產品增加多餘的重量,就如同給馬車伕的帽子加帽章一樣荒謬。不,比這還要荒謬。至少加了帽章,馬車伕還能分辨得出哪一頂是自己的帽子。可多餘的重量就完全在浪費能量。真不明白,怎麼有人將重量等同於力量。要是打樁機,這話還說得通。可要是不打算打樁什麼的,要個龐然大物有什麼用?為何不致力於提高機器的載重量呢?胖人跑不過身形輕盈的人,可看大部分交通工具造得就好像它的自重能提速似的!正是這些多餘重量,間接導致了貧窮的產生。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方法,進一步減輕重量。以木材為例:在某些用途上,木材是我們目前已知的最好的材質,但木材的使用也是相當浪費的。一輛福特車使用的木材中,含水量就達到了30磅。一定會有比這更好的生產方式,也一定會有方法,使汽車既能具有相同的力量與韌性,又不用拖著那30磅沒用的重量到處跑。不僅這一部分如此,所有的零部件都終將做到這一點。

  低價位、高產量,意味著人人生活富足。工廠也好,農場也好,要做到這一點其實很容易。而問題在於,普遍的做法是將簡單問題複雜化。譬如,「改進」一事便是這樣。

一說到「改進」,人們通常認為是要在產品上做些改動。一個「改進」了的產品便是被改變了的產品。對此我持不同見解。除非確定了可能的最好方案,我不會著手從事生產。這當然不是說,永遠都不去改變產品;我認為,若不能對產品的實用性、設計以及用材感到徹底滿意,那還不如根本不去生產來得省錢省事。如果研究試驗的結果不盡如人意,那就繼續摸索,直至你對產品有完全的信心。生產的著眼點應是產品。工廠、組織、銷售以及財務計劃都將圍繞產品展開。對產品的研究試驗終會讓企業具有優勢,並節省了生產時間。對產品還未有充分認識,便匆忙投產,是許多企業自己未認識到的失敗原因。人們似乎認為,重要的是工廠、商店銷售、資金支持或是管理。然而真正重要的是產品。不待產品設計完善,便匆忙投入生產,純粹是浪費時間罷了。在我造成理想中的T型車——也就是人們現在所熟知的福特車之前,我花了12年時間用於實驗改進。只有確定了真正理想的產品後,我們才開始生產。而一旦投產後,就不會對產品做大的改動。

對於新想法,我們會進行反覆試驗。走在迪爾伯恩市的路上,你能看到各種型號的福特車。它們都是實驗性的,並非新車型。我會牢牢抓住靈感,以防它一閃即逝,但並不會當下就判斷其價值。如果一個想法聽上去不錯或是可行,我便會做各種必要的測試,從各種角度來證實它。然而檢測想法與改革車型是兩碼事。大多數的生產者,更新產品比改進生產方法快,我們則恰恰相反。

我們不斷創新,不過所做的重大改進,都是針對生產方法。如今我們的汽車生產方法,與最開始時相比,大概已經完全不同了。而這恰恰是生產成本不斷降低的關鍵所在。我們對汽車本身做的僅有的幾處改動,都是旨在提高其實用性,增強其動力。隨著我們對材料的深入研究,我們也改變了所用材料。同時,為了防止因材料供應緊張造成的生產停滯或生產成本上漲,幾乎所有零部件都備有替代材料。例如,鋼材部分我們主要使用釩鋼,它兼具堅固與輕便的特性。但不能就此把未來全數押在釩鋼上。因此我們找到了可替代它的材料。不僅如此,針對我們所使用的每一種特殊鋼材,乃至所有的用材及零部件,我們都找到了至少一種,有時甚至是幾種,經充分檢驗確定的替代材料。起初,我們不生產發動機,自主生產的零部件種類亦有限。如今,我們所有的發動機和大部分的零部件,皆為自主生產。這樣不僅能降低生產成本,也可避免因市場發生短缺,或供貨商無法及時交貨而對生產造成影響。戰時,玻璃價格一路狂飆,作為全國最大的玻璃使用商,這對我們造成的影響不言而喻。所以現在,我們自己建廠生產玻璃。正因為當初我們未把這些精力花在產品的改變上,才取得如今的發展進步,也才能集中精力改進生產方法。

對鑿子而言,最重要的部分便是刃口。企業生產若圍繞有一個核心,那這一點便是核心所在。如果一把鑿子沒有刃口,不管它造得有多精巧,所選鋼材有多上乘,鍛造工藝有多高超,它都算不上一把真正的鑿子,無異於廢銅爛鐵一塊。也就是說,重要的是一件物品真正能做什麼,而不是人們臆想它能做什麼。要是用鋒利的鑿子輕輕一擊便能完工,幹嗎還要用把鈍鑿子,費上九牛二虎之力?鑿子是作開鑿之用,可不是拿來當錘子使的;開鑿時只是偶爾才需做一番錘打。同理,如果我們想做好工作,為何不全力以赴,以最迅速的方式完成呢?如果把商品銷售比作鑿子,其刃口便是令消費者滿意的商品功能。一件商品若無法令消費者滿意,便好比一把鈍鑿子;為把它賣出去要浪費許多精力。而對於工廠來說,其刃口便是員工與機器設備。如果員工不稱職,設備再先進也沒用;如果設備跟不上,員工再優秀也是枉然。不管在哪個行業,如果工作得花上比實際需要多的精力,那便是種浪費。

本人理念的核心便是,浪費與貪婪妨礙了我們提供真正的服務。浪費與貪婪都非應有之物。前者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人們不瞭解工作的真正含義,或是對工作心不在焉;後者則是目光短淺的一種表現。我一直致力於在生產中儘可能減少材料與人力的浪費,並以最低價格進行銷售,以薄利多銷獲得盈利。同時,我也以支付儘可能高的工資為目標,這意味著購買力的最大化。此舉間接降低了生產成本,再加上產品價格本已低廉,因而我們便做到了使產品生產與購買力相一致。這樣,每一個與福特企業相聯繫的人——包括管理者、員工以及消費者,都能因為我們企業的存在而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們所建立的體制,確實提供了服務,而這便是我拿它來談論的唯一理由。我們的服務原則如下:

(1)不懼怕失敗,不囿於過去。一個人若對未來充滿恐懼,害怕失敗,終會固步自封。吃一塹意味著可以長一智。誠實付出而失敗並不丟臉,害怕失敗才可恥。而過去,只有在為我們的發展指明方法時才是有價值的。

(2)對競爭淡然處之。誰幹得最好,就該由他來完成這件事。試圖從這個人手上搶走生意不啻於犯罪——因為這等於是為了一己之私而降低同胞們的生活條件,是憑操縱權力而非智慧來競爭。

(3)服務先於獲利。沒有盈利,企業難以擴展。追求利益本質上並沒錯。一個運營良好的企業一定會獲利,但利潤必須在、也肯定會通過提供優質服務後作為回報得到。利潤不是企業的基礎,它應是服務的結果。

(4)生產並不意味著低買高賣。生產的過程,是用合理價格購入材料,以儘可能低的成本將這些材料轉化為商品,再將它們提供給消費者。賭博、投機和欺詐行為,都只會妨害這一過程。

這些原則是怎樣得出的,又是怎樣貫徹實行以及推廣運用的,便是我在後面章節將探討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