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何專注時間模式以取得成功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0640.html

通過前一章的學習,你明白至少要為一個主要目標而奮鬥,並瞭解了如何繞過目標設置過程中那些典型的陷阱。通過專注於那些能使你的生活產生明顯改觀的目標上,你就會逐漸把精力轉移到最重要的事情上。然而,如果你還沿用以前使用時間的方式和習慣,這對於快速成功可能就不是什麼特別好的辦法了。

通過閱讀本章,你將學會識別那些可能會拖你後腿的時間模式,學會怎樣建立新的、更加有效的時間模式。首先,我們來大概談談這些技巧都是怎麼得來的。

出人意料的時間模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模式。當然,一遍一遍做同樣的事就自然會一遍遍得到相同的結果。例如,有的人一直在變換交往的對象,但換來換去,他身邊出現的都是同一類型的人,或者有的人總是因為信用卡使用不當而重複陷入資金困境中。當然,也有積極的模式。你可能認識那些總能找到好工作或者總能安全駕駛的人。人們都有一套關於如何利用時間的模式。比如,有的人總會選擇先去做一些他們認為最容易的工作,有的人卻總是喜歡先解決工作中最難啃的那塊骨頭。

更不可思議的是,人們還總是喜歡重複舊有的方式,即便以前利用這些模式所得出的效果並不理想。換句話說,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從以往失敗的經歷中總結出換個方式做這件事效果可能更好這樣的經驗教訓(稍後我們會分析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所以,這樣來看,人們會年復一年地使用低效的甚至無效的時間模式就不足為奇了。

人們通常能夠意識到別人的模式,卻意識不到自己的模式。如果我們連自己的模式都不清楚,就更別提改變了。一旦我們弄清楚這些模式是什麼, 那麼想要改變就會比較容易了,如此才能改變結果。

模式也可以包括情感、想法、影像和行動。比如,你向老闆提出漲工資的請求遭到拒絕,你可能會接著想起自己之前遭人拒絕的所有事情。接著,你耳邊可能會響起兒時某個曾在你心裡留下陰影的成年人的聲音,這個聲音在說你永遠也做不成任何事。接著你腦中可能會浮現出目前你所做的一個項目將來也遭到拒絕的畫面,然後你可能覺得擺脫這些消極想法和感覺的最好辦法就是去酒吧買醉。那是一種滅人志氣的消極模式。有效的模式可能是真正把拒絕聽進心裡去,然後回憶起以前那些一開始被拒絕之後又重新被接受的事,並問清楚要想以後能有機會漲工資,你需要做哪些不一樣的事,然後按照要求去做(或者考慮換個工作,如果你目前所從事的職位不可能再給你上升的空間)。

如何發現你自己的模式

這裡列舉了一些最常見的不良模式:

保持身材的老調常談(在健身中心報名後,鍛鍊了一個禮拜,放棄)

持續對工作的不滿

持續對財務方面的不滿

反覆出現的有害關係

以下是一些最常見的與時間利用相關的不良模式:

先做最不重要的事情

拖延

「救火」(做最緊急的而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任由內心的自責主宰思想

那些慣用這些模式的人們極易受到干擾從而無法實現目標,這是日常生活中隨隨便便就能看到的事。

然而我們大多數人,通常都是雙眼緊閉看不到自己的模式,怎樣才能改變這一現狀呢?首先,讓我們先弄清楚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明白自己的模式之後,我們就能找出取得更好的結果需要做哪些不一樣的事。將這一點銘記於心,來一起學習發現自我模式的六種不同做法。

1. 詢問他人。我們能夠看到他人的錯誤,他人自然也能看到我們的錯誤之處。但是你必須要說服他人對你坦誠相待,並且你必須保證自己聽到這種開誠布公的言論後不會影響你和他人的關係。忠言逆耳,可能這些話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但是你要明白,只有這麼做,你才能進步。如果有幾個人都在你的生活中發現了相同的模式,那麼他們很可能是正確的。比較好的問題可以是:「你對我利用時間的方式有什麼意見?你覺得我在哪些方面浪費時間?你覺得我什麼時候做得最好?」如果你實在找不到會讓你覺得舒服的提問對象,那麼就問問你自己這些問題,然後記錄下你的答案。

2. 想想你父母都有哪些消極的模式,然後評估自己是否正在複製這些模式。或者出於對父母管教的叛逆心理,你的表現之一就是採取與父母完全相反的模式,但這一模式也是消極的(例如,「不要相信任何人」或「相信所有人」)。在時間利用方面,你父母可能有拖延的習慣,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會去做某件事,或者他們是那種完美主義者,從來沒時間去做完所有他們想做的事。如果是這樣的話,你覺得這會對你使用時間的觀點有什麼影響?

3. 使用分解法。考慮一種你想要更好地瞭解自己行為的情形。想像在那種情形中你看到了自己,就像你是電影中一位能被他人觀察到的演員。這就是一種「分解狀態」,和通過你自己的雙眼看事物的「聯合狀態」相反。如果你確實游離於真實自我以外,你就不會對你所看到的東西有任何特殊的感情,不會覺得罪惡、尷尬或任何其他的感覺。你的觀察僅僅是要找出對於這種模式你能做些什麼。比如,如果你曾經已經開始但之後又放棄學習一種新的技能,仔細回顧並想想到底發生了什麼。

4. 使用「把你的問題教給別人」技巧。利用這種方法,你假裝自己需要教會別人怎樣用你的方式工作。你必須給他們確切的詳細指導。比如,你要處理的問題是為什麼週末總是沒法及時把賬單都付掉,儘管你一直都想這麼做。要教會別人怎麼處理這個問題,你可能要教他們首先跟自己的配偶、伴侶或孩子做出承諾,這些承諾包含了週末的活動,而這些活動會佔據週末大部分時間。你可能要教他們工作日的時候不要做那些不太重要的工作,這樣到週末的時候,他們不得不把這些事情完成。你可能要教他們在週五和週六晚上熬夜,這樣到週六和週日的時候,他們不到中午就起不了床。你可以把這些詳細的日程寫下來,或者錄成錄音,或者如果你很勇敢,你可以和另一個作為「學生」的人一起做這件事,讓他們為你記錄。到時候你就能拿到一張問題行為清單,可以一條一條地進行改變。

5. 下一次運用某一模式時,同時進行規劃。比如,假設你計劃週五在家完成一份報告。週五到來了,然而直到這天結束,你都沒能完成報告。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記錄下那些讓你改變想法的過程。比如,可能你起床後發現家裡的髒衣服已經堆積成山。你決定把衣服放進洗衣機然後再來寫報告。可是當衣服洗好後,你可能又想迅速地把家裡收拾一下,這樣你就能專心致志地寫報告了。你終於把這一切做完,並且準備在書桌前坐下,開始你的報告寫作,這時一個朋友給你打來電話。她非常難過,需要有人能夠在她痛苦時給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於是你花了一個小時傾聽她不幸的愛情遭遇。現在你餓了,於是你給自己做了一份午餐,因為在你餓的時候,你肯定沒法寫好報告……當然還有其他一些類似的事情都會發生。(註:當一種模式總是以模式干擾的形式重複出現時,把它記錄下來,這能讓你繼續按照原計劃做事,因此這能成為一種治癒和診斷練習。)

6. 使用「高層自我」來信技巧。對於那些你想要改變的事情,靜靜地坐下來,問問你的「高層自我」對於你目前的主要時間模式有些怎樣的見解。這裡所提到的「高層自我」並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只是游離於目前你所承受的壓力之外的自己,是能夠客觀地看清楚問題、瞭解什麼才是最好的你自己。記下任何你所想到的事情,先別管你所寫下的這些內容是不是真的來源於你的「高層自我」。有人發現用「錯誤」的手(正常情況下不寫字的手)做記錄,會獲得更好的見解。你可能會發現在這一過程中,你的「高層自我」不僅發現問題所在,還有可能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法。

現在開始在下列橫線上粗略寫下至少三種讓你無法高效並專注地利用時間的模式。如果你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你還能再加些其他的時間模式。

對你而言無效的時間模式有如下幾種:

1.

2.

3.

4.

5.

6.

瞭解目前模式都給你帶來了些什麼

一項非常有效的心理學研究稱作神經語言程式學(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NLP),該研究的假設之一稱每種行為都附有一個積極的意願。這個意願總是想要給你帶來某些好處。

神經語言程式學

如果你想對神經語言程式學有更多的瞭解,不妨讀一讀由約瑟夫奧康納(Joseph O扖onnor)和約翰西摩(John Seymour)合著,哈珀柯林斯出版社(HarperCollins)於2003年出版發行的《NLP入門》(Introducing NLP)一書,這對你來說會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一旦你識別出某個消極模式,要弄清楚這種模式都給你帶來了什麼。通常情況下,這一模式能夠給你提供某些保護,比如需要面對挑戰時的保護,要知道當挑戰來臨時,一開始給人的感覺總是不怎麼舒服,有的時候還確實挺恐怖。即便如此,這種保護還是有其消極的副作用,你要明白這種模式其實是一個惡魔。這種模式讓你繼續做以前早已學會的事情,而不是做一些改變。

「當你識別出消極模式,要弄清楚這一模式給你帶來了些什麼。」

再舉幾個例子。

總是拖延著不願意清空「垃圾廢物間」的人可能是害怕扔掉那些對他來說帶有感情價值或者精神安慰的物品。不做這件事,想到這些東西還在那,他們就能繼續擁有那份慰藉。

那些畫了幅油畫、寫了篇文章、誕生了新生意想法或者有些新創造的人,卻從來不把這些東西拿給別人看,這可能是因為害怕遭人嘲笑,就像自己小時候在體育課上被人嘲笑是小胖子那樣。通過永遠不讓別人評價他們的作品,他們就能避免受人嘲笑。就算某個主意或者產品不怎麼樣,也不太可能不給人看,但我們這裡所談論的並不是邏輯,而是情感。

想要跳槽卻從來不採取行動的人所收穫的,是永遠不必面臨被拒絕的風險。

有些簡單的模式可能沒有深層次的回報,它們可能是你養成的一些壞習慣。要改變這些模式應該比較簡單。當你碰到一些難以改變的行為時,研究這些行為會帶來什麼好處就比較有價值了。這裡需要重複一下,這麼做的目的並不是要對你做這些事情進行批判,而是要利用它,並把它作為改變的一個起點。寫下排名前三阻止你獲得成功的時間模式,然後在每條後面,寫下你覺得這一模式能給你帶來什麼好處。

模式1.

好處:

模式2.

好處:

模式3.

好處:

在把消極模式轉換為更有效的模式之前,你需要找到其他方法來獲得這些模式所能帶來的好處。

找到獲得類似好處的更好途徑

讓我們把這和80/20法則聯繫起來看。假如有人認為做電子商務的利潤很大。如果他把自己能支配的時間中的80%都用來實施他的想法,這可能會給他帶來極大的價值。相反,如果他把80%甚至更多的時間放在研究、閱讀和學習關於電子商務營銷方面的知識,卻根本不採取任何實際行動來建立一個網站、開發某種產品或者服務,也根本不去吸引潛在的客戶。

他可以給自己找藉口說他需要在採取行動前獲取所有的最新信息,但你覺得這麼做的真正結果會是什麼呢?

只要他一直只是在計劃,他就不會失敗。但是我們是從嘗試和錯誤中不斷學習成長的,再完美的計劃如果不付諸行動,永遠都不會給我們帶來金錢。然而,只是簡單地告訴他(或者你自己)這個道理似乎作用並不大。你必須想出一個辦法,這個辦法同現有模式差不多一樣安全,但處理事情的方式就不一樣了。

採取行動

如果你正遭遇「分析麻痺征」(paralysis by analysis)的折磨,持續不斷地研究計劃而沒有任何實際行動,那麼邁出第一步才是比較理智的做法。然後你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再蒐集其他更多的信息,而不是在開始行動前就想著把所有事都考慮好。

一旦你對結果有所識別,你就能想出一些替代方法,用更加溫和的方式取得相同的效果。假設我們剛剛起步的企業家最大的恐懼是來自他人的嘲笑(可能因為他曾嘗試過一個商業項目卻失敗了),他無須將自己的計劃告訴任何人,而是先對自己的一些想法進行測試,然後看看這會產生怎樣的結果。一旦他得到測試結果是積極的這種感覺,他就可以和生命中最支持他的人分享這一信息。如果他犯了幾乎不可避免的錯誤,他能夠從這些錯誤中學習經驗並不斷前進。

關鍵的一點是:僅僅改變模式還不夠,你必須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進行改變:那就是在改變的同時,還能獲得原有模式所能夠給你帶來的同樣結果。如果這個條件沒法滿足,那麼這種新的模式也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總是逃避於清理垃圾間的人可能會有意識地選擇保留一些帶有情感或慰藉價值的物品,而會扔掉其他垃圾。或者他們可以把這些物品放進盒子裡,保留在閣樓上,而不是當垃圾扔掉。這樣如果需要的話,這些物品還在。一年或者兩年後,當人們對這些物品的特殊情感漸漸淡去,這時他們可能才會覺得是時候把這些東西扔掉了。

做出開創性努力的人如果懼怕他人的嘲笑,可以首先找支持自己的朋友或同事來做個測試。

想要開始一份新的事業但又害怕失敗的人可以把這一過程分解為若干個更安全的部分。他們可以在從事壓力較小的志願者工作時嘗試使用自己的新技巧。如果你要想成為一個活動組織策劃人員,不妨從為慈善組織創辦集會開始。

分析模式

如果你無法弄明白你的模式會帶來怎樣的好處,那麼就問問自己,「如果我不再做這件事,最壞的情形將是怎樣?」然後,要想找到替換做法,問問自己,「我還能做些什麼更積極的事,能夠阻止這種最壞的事發生。」

關鍵是要找出對你有用的方式,這就是不斷嘗試不斷犯錯的過程。千萬別指望你試著做的第一件事會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把玩和實驗的精神投注到整件事情上。我們是尋找有效工作方式的社會科學家;或者,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們是自我學習之旅中的英雄。你可以更進一步,通過回過頭重新審視你的這三個最消極的模式以及它們的後果,然後再想出一些能夠取得相同結果而無需重複消極做法的方式。在下面畫線處寫出針對你的三種模式,至少為每種模式寫出一種解決辦法。

好處1:

獲得這一好處的更好辦法:

好處2:

獲得這一好處的更好辦法:

好處3:

獲得這一好處的更好辦法:

讓我們對最常見的一種消極的時間模式按照這一過程走一遍。

如何避免過多承諾

一個典型的消極時間模式就是過分安排時間。如果你這麼做的話,結果就是你所要做的比你所能做的要多得多,你筋疲力盡、疲於應付,最後只得偷工減料,上交一份令人失望的產品或服務,也可能是你錯過截止日期,讓那些對你滿懷期望的人大失所望,又或者是你完全毀了一個或者更多個項目,這不僅讓人失望,更有可能會讓你丟了工作或者客戶。正是因為你試著做太多的事,這使得你無法將全部精力集中在任何一件事情上。

如果我們用圖片形式把這一過程表現出來,以便於更好地理解到底發生了些什麼,我們就會發現當有人要你做某件事情時,你都傾向於立即做出肯定回答,或者當你想到一個新項目時,你自己心裡就已經默默地同意要去做這個項目,於是你立即著手開始做這件事,甚至有可能把這件事情全部告訴了其他人。然而不幸的是,你沒有考慮到的問題是這將如何和你承諾好的想要達成的其他事相銜接。

重複做這件事情的好處是什麼?即便你意識到過去你的這些做法最終的結局都很差。這裡有兩點:

如果是其他人要求你做些事情的話,你可能不想讓他們失望或沮喪,因此你都一口應承下來。

如果是項目本身確實很吸引人,讓你很興奮,你就只是單獨地考慮這個項目,而不是把這個項目放到所有你需要做的事物中進行綜合考慮,並且你不想錯過這樣一件很棒的事。

在這些例子中,真正的元兇其實是你的想像力。在你的想像中,別人會很失望。你想像這個項目將很棒,你想像著如果錯過了什麼,那會是多麼令人沮喪的一件事。

「商場中最不為人知的秘密就是真正偉大的領導者幾乎都是非常懶的人,但他們卻依然有能力應付突發的密集工作。這並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巧合,而是因為懶惰意味著有時間可以進行思考:思考可以帶來好的想法,而好的想法比缺乏思考的埋頭苦幹在如今的商業社會更具優勢。」

湯姆霍奇金森(Tom Hodgkinson)

《懶人雜誌》(The Idler Magazine)共同創刊人

休息一下

給自己時間,來克服平常一些感情方面的反應,至少花些時間(如果必要的話,花一天時間)考慮一下新項目能否排進你目前的日程表。

如果是你自己的主意,那麼務必記錄下來。記錄下方方面面你所能想到的全部內容,把這些內容保存在一個新的文件夾內。但是至少一個禮拜內不要立即採取行動真正去做這件事(除非你確實無事可做)。當你最終需要決定是否真正要去做這件新的事情時,在頭腦中把你正在做的所有項目都列出來,然後想一想每個項目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成。如果你一直以來都會高估自己完成事情的速度,那麼在你第一次預測的時間基礎上再加上25%~50%的時間。

如果是有人找到你,向你提出要求,你也覺得他們的想法非常好非常令人興奮,那麼就把你的想法完全表達出來,但同時你要告訴他們,你不能立即作決定。如果換作是我,我可能會這麼說,「這聽起來真是棒極了,但在我作決定之前,我需要確認下是否有能夠很好地完成這項工作所需要的時間。我能明天再告訴你,是否可以接下這個項目嗎?」這給了你24個小時的時間去綜合考慮目前你所做的其他事情,而不是一時激動而忘乎所以做出不合時宜的決定。

如果你意識到接下新工作會讓你過度負重,那麼想想其他能讓你獲得你所習慣得到的好處的辦法,但是這個新的方法要讓你能夠說不。

好處1:不讓要求你做更多工作的人感到失望或沮喪。

替換做法:想像一下,如果你現在同意,但之後並沒按照你所承諾的去做,或者半路退出,他們的失望程度會比現在高多少。向別人解釋你不能接受這個項目的原因,以及如果硬要接受這個項目,所可能造成的結果就只能是雙方的失望。這種事理明白的解釋應該會讓你贏得他人的理解,而不會造成任何過激的情感反應。如果合適的話,推薦其他人做這項工作。

好處2:這個很棒的新項目給你帶來的興奮感以及不願錯失這個項目的願望。

替換做法:新的項目總是讓人激動,因為它新鮮,也因為隨之而來的所有艱難困苦都還隱含不見。要提醒你自己,每個新項目都有這種絆腳石,想像下這個項目會有怎樣的障礙在前面等著你。想像下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好好地做這件事,於是你不得不中途放棄,這將是多麼令人沮喪的一件事。再想像下,因為你試著要去做更多的事,於是你無法成功地完成目前正在從事的工作。然後再想像下如果你成功完成了你現在手頭上正在做的事情,這將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一件事。

正如你所看到的,在每個案例中,你都在使用著同一樣東西—你的想像力。但是在替換做法情景中,你使用想像力是要借助這個工具來弄清楚你正在做些什麼以及避免在事情處理極限上再添加更多的事。

下一步是什麼

既然你已經有了一些目標,並且找出了如何改變可能阻止你前進的模式,現在是時候來看看大多數人無法成功的兩個絆腳石了,以及你怎樣才能成為那些知道如何處理這些絆腳石的少數人之一。這些內容都在第4章。

以上摘自《專注力:化繁為簡的驚人力量》  作者:於爾根.沃爾夫    譯者:朱曼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