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誰啃了溫州「小貸」的香餑餑?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7/2NMzE5XzQxNTg2NQ.html

市場的疲弱並不影響資金對於溫州綜改概念股的追捧。

4月6日,浙江東日開盤後再度衝擊漲停板,這是3月29日以來,浙江東日連續第四個交易日封於漲停板。

而讓浙江東日連續暴漲的,正是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出爐,3月2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浙江東日因為參股溫州銀行而被視為板塊領頭羊。

在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的十二項主要任務中,有關於「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改製為村鎮銀行」的表述。

據此,「只貸不存」的小額貸款公司在政策的沐浴下或將蛻變成小型村鎮銀行,這對於早在3年前擠破腦袋欲進軍銀行業的溫州本地資本,尤其是頗具實力的上市集團公司來說,無非是等到了出頭之日。

截至2012年3月,溫州本地小額貸款公司一共27家。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這27家小額貸款公司的發起人中9成均為溫州本地企業,且主發起人多為當地各縣(區)的龍頭企業,如開元集團、瑞立集團、廣泰建設集團等。

值得關注的是,主發起人中出現了上市公司大股東,如華峰集團(華峰氨綸002064.SZ、華峰超纖300180.SZ)、正泰集團(正泰電器601877.SH)、森馬集團(森馬服飾002563.SZ)、奧康集團(奧康股份已過會)。

由溫州瑞安人黃偉掌舵的「新湖系」對於溫州本土的小額貸款公司青睞有加,但無果而終;但新湖系在本次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中並非一無所獲,其通過哈高科(600095)參股了溫州銀行。

誰「搶」了第一隻螃蟹

2005年10月,率先在山西、陝西、四川、貴州、內蒙古五省開始了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

如此一來,國內由私人出資「只貸不存」的非銀行機構誕生了,旨在服務「三農」小企業,完善農村金融體系。

而2008年5月,中國銀監會和央行聯合頒佈的《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也點燃了溫州資本進軍「小貸」的熱情。

浙江一家小額貸款公司的人士表示,「政策剛出來的時候,當時各地包括縣政府、企業甚至個人投資者積極性都很高,想通過小額貸款公司作為跳板進軍門檻較高的銀行業。」

「但當時想拿這張『金融牌照』不容易,最初每個縣只有一個名額,所以一般當地實力最強的民企才能作為小額貸款公司的主發起人。」該人士進一步對記者表示。

截至2009年3月,浙江省共批准設立了小額貸款公司56家,其中民間資本頗為活躍的溫州便佔了8家。

溫州的蒼南、永嘉、瑞安三地的首批小額貸款公司名單率先出爐,分別是蒼南聯信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永嘉縣瑞豐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和瑞安華峰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而背後摘得主發起人資格的分別是天信儀表集團、奧康集團和華峰集團。

溫州樂清則是出現了「雙雄」奪一牌照的局面。

華儀電氣(600290.SH)系當地第一家上市公司,2008年末總資產和淨資產分別為11.32億元和4.08億元;而正泰集團當時雖未有上市資產,但其旗下的低壓電器龍頭製造商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擁有的總資產和淨資產便分別達到了19.98億元和11.05億元。

最後,樂清首家「小貸」花落正泰集團——樂清市正泰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而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正泰電器,601877.SH)亦於2010年1月21日登入滬市主板。

值得關注的是,溫州共有11個縣(市、區),最後組建小額貸款公司是文成、泰順、洞頭三地,其中洞頭縣誠意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於2010年7月才成立。

對於別的縣區遲遲未設,前述浙江小額貸款公司人士對記者亦稱,「不是這幾個縣對設立小貸不感興趣,而是設立小貸公司有硬性門檻,這把一大部分有意向當主發起人的企業擋在了門外。」

據《浙江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登記管理暫行辦法》,小額貸款公司設立為有限責任公司最低門檻為5000萬元(欠發達縣城不低於2000萬元),而設立為股份有限公司門檻為8000萬元(欠發達縣城不低於3000萬元),且均為一次性足額繳納的貨幣出資。

工商資料顯示,文成縣百川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和洞頭縣誠意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僅為6000萬元;依此看,文成、洞頭兩地小額貸款公司註冊資本不足8000萬元,是按「欠發達縣城」3000萬元的標準執行。

上市巨頭圍獵「雞肋」盛宴

溫州本土具有上市資產的民企集團自然成了這場「小貸」盛宴的主要饕餮者。但這場盛宴明明是無錢可賺的「雞肋」,但還是為了村鎮銀行的綠色通道而趨之若鶩。

除了前述樂清市正泰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有正泰集團持股20%外,另有溫州市甌海恆隆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隆小貸)和瑞安華峰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峰小貸)分別有森馬集團和華峰集團壓陣。

森馬集團系中小板企業森馬服飾(002563.SZ)的控股股東,其於2009年1月6日聯手15家溫州本地企業以及3位自然人成立了恆隆小貸,註冊資本為20000萬元,實際控制人為森馬集團董事長邱光和。其中森馬集團持有其20%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

而溫州瑞安尤氏家族92.17%絕對控制的華峰集團旗下有上市資產華峰氨綸(002064.SZ)和華峰超纖(300180.SZ)。

據華峰超纖招股說明書,華峰小貸成立於2008年11月,出資人包括華峰集團在內的15家企業和5名自然人,註冊資本20000萬元,其中華峰集團為主發起人,持有股權20%。

隨著2009年溫州當地對小額貸款公司政策的放開,華峰集團持股比例提到30%。而截至目前華峰小貸的註冊資本已升至80000萬元,為目前溫州27家小貸公司中註冊資本最高。

一位對小額貸款公司熟悉的浙江資本人士對記者表示,「當初參與小貸公司業務還是對村鎮銀行的預期,小貸公司對母公司貢獻的利潤微不足道。」

「另外受制於小貸公司只允許貸不允許存限制,以及不得超過2家銀行融資且要低於資產淨額50%的規定,小貸公司成了區域性『雞肋』,其服務功能沒有真正釋放。」該資本人士進一步表示。

華峰小貸財務數據顯示,2009年其總資產為53272.21萬元、淨資產為42643.19萬元,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5008.41萬元、淨利潤2634.29萬元。

這2634.29萬元的淨利潤分攤給

華峰集團(持股比例20%)僅有526.86萬元;可以比較的是,同期尤氏家族控制的上市資產華峰氨綸和華峰超纖為其貢獻了5564.76萬元和3826.09萬元淨利潤。

除了上述已有上市資產的溫州本地集團外,即將披上上市光環的溫州資本有奧康集團和浙江誠意藥業有限公司。

永嘉縣瑞豐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發起人便是奧康集團,目前奧康集團持有該小額貸款公司19%的股份。

奧康集團旗下浙江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早於2011年9月23日便過了證監會發審會,但至今仍未發行。

而浙江誠意藥業有限公司則是洞頭縣誠意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發起人,屬溫州「欠發達縣城」洞頭的擬上市企業。據悉,誠意藥業早於2010年便有上市意向,但至今還未進入證監會預披露階段。

「出局者」的金融版圖

新湖中寶(600208.SH)或許只能與本次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小貸」盛宴擦肩而過。

新湖中寶系「新湖系」旗下上市平台,實際控制人為資本浙江民營資本大鱷黃偉,而黃偉為地道的溫州瑞安人。

緊隨《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後,嗅覺靈敏的新湖中寶第一時間欲進軍溫州小額貸款業務。

2008年8月22日,新湖中寶發佈董事會決議公告,擬斥資4000萬元參與籌建「瑞安新湖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湖小貸),「新湖小貸」註冊資本為20000萬元,其中新湖中寶持股20%股份而為主發起人。

然而,光打雷卻沒下雨。新湖中寶籌建「新湖小貸」事項卻沒有了下文。

記者發現,目前溫州本地27家小額貸款公司亦無「新湖小貸」的身影;記者進一步通過溫州市企業信用網也未能查詢到「新湖小貸」的相關工商信息。

4月6日,新湖中寶董秘虞迪鋒頗為肯定地告訴記者,「當時這家小額貸款公司沒有設立。」但對於具體原因,虞迪鋒未作解釋。

在目前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相關「小貸」政策下,新湖中寶未能擁有溫州小額貸款公司股權,虞迪鋒話語間流露出一些遺憾,「當初假如公司成立,現在看來蠻好的……」

其實,新湖中寶不乏參股銀行的足跡,通過持股小額貸款公司涉足村鎮銀行或只是其中的一個嘗試而已。

盛京銀行目前「在會」14家城(農)商行之一,目前新湖中寶持有其30000萬股,持股比例為8.12%。參考2011年9月方正證券以5元/股、12.5倍市盈率的價格入股盛京銀行,若盛京銀行順利發行,且發行價在8-10元一線,那新湖中寶所持股份市值將達24億-30億元,是其入股成本4.5億元的5.3-6.7倍。

而成都農村商業銀行成立於2009年12月31日,註冊資本58.98億元,新湖中寶投入4.88億元,持股比例為8.27%的股權,為其第二大企業法人股東。

2011年2月,新湖中寶擬以1.6元的價格增資2.63億股,增資後持股比例為7.5%。

吉林銀行則是新湖中寶另一參股城商行,據2011年中報,其持有吉林銀行10000萬股,持股比例為1.52%。

與此同時,新湖中寶除了參股銀行外,還涉足了證券、期貨領域。

新湖中寶旗下擁有新湖期貨有限公司,持有89.29%的股權;而湘財證券和長城證券已有其參股身影。

目前哈高科(600095.SH)則是黃偉掌舵「新湖系」的另一資本運作平台。

哈高科與本次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密切相關,因其參股溫州銀行4562.47萬股而成為近期二級市場被炒作的對象。

哈高科近4個交易日最大漲幅超過20%,4月6日,哈高科報收6.61元,漲幅為2.01%。對於溫州金融試驗區引爆二級市場,上海一位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目前只是作為框架性文件提出來了,具體還得一步步落實;參股小貸公司以及溫州銀行的好處也不會短期內體現,取決於小貸公司和溫州銀行如何在政策下具體運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65

人民幣資產——全球央行搶食的香餑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838

渣打銀行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全球主管Jukka Pihl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寫評論文章認為,盡管尚不具備官方儲備貨幣的地位,但實際上,全球央行都對撥出儲備持有人民幣資產抱有濃厚興趣,已有超過50個國家央行在離岸或在岸市場積極行動。

Pihlman曾在IMF、新西蘭聯儲和芬蘭央行任職。

他在評論文章中指出,全球央行都為人民幣資產狂熱。許多國家已把人民幣看做實際的儲備貨幣,對撥出部分儲備用於持有人民幣資產抱有濃厚興趣。目前已有超過50個國家央行在離岸或在岸市場積極行動起來。即便是歐洲國家的央行也忙於將配置人民幣儲備,遑論與中國建立起高速發展的貿易和投資聯系的亞洲、非洲和南美國家。

SWIFT,人民幣是全球排名第七大支付貨幣,而排名料在2020年升至第四,僅次於美元、歐元和英鎊。因此,對許多央行而言,投資人民幣的理由愈發充分。

人民幣國際化道路

華爾街見聞網站文章寫過,7月份,中國央行分別與法國央行和盧森堡央行簽署人民幣清算安排合作備忘錄,將在巴黎和盧森堡設立清算所。同月,中國央行還授予瑞士央行15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額度。Pihlman認為,法、瑞兩個老辣“玩家”的行動很可能引發歐洲各國央行的效仿。

中國央行也為境外央行持有人民幣鋪平道路:開放海外央行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此外,中國證監會也表示,要按照負面清單加準入前國民待遇這樣的模式,來研究對外開放的問題。而在離岸市場上,中國財政部已經保證海外央行能在人民幣債券拍賣中分到配額,這是史無前例之舉。

“非官方”儲備貨幣

Pihlman表示,鑒於人民幣尚不具有官方儲備貨幣的地位,各國央行調整資產配置的行為更令人刮目相看。這是個強烈的信號,即各國對人民幣繼續國際化道路寄予厚望。

“雖然短期內人民幣不太可能挑戰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但全球貨幣體系正加速‘多極化,人民幣也在建立其作為儲備和交易貨幣的地位。”

按IMF的規定,因人民幣存在管控,海外央行無法申報持有人民幣作為官方外匯儲備。Pihlman認為,這意味著從技術層面上講,人民幣並非“可自由兌換”;也意味著在IMF眼中,如果一國將官方儲備投資到人民幣市場,那麽這筆金額就該從該國的官方儲備中移除。

不過Pihlman稱,一些央行已經開始把離岸和在岸人民幣投資申報在官方儲備內,表明他們認為人民幣實際上符合“可自由兌換”的標準。

盡管IMF自有規則,但因為各國央行在向IMF報告時並不需要向其披露外匯儲備的幣種構成,而IMF也不會嚴格審查,除非該國接受IMF援助計劃。

IMF扮演的角色

Pihlman提到,IMF是個尤其重要的角色。如果人民幣被納入IMF特別提款權(SDR)的儲備資產,這將是人民幣國際化道路的重要一步。

被納入SDR意味著人民幣儲備貨幣的地位得到了官方承認,所有IMF成員國都將通過SDR持倉自動獲得人民幣敞口。這將鼓勵更多新的央行進入人民幣市場,也鼓勵已進入人民幣市場的央行增加人民幣資產的配置。

不過,即便沒有被納入SDR,IMF也可以通過規定怎樣才能把持有的人民幣投資正式申報進官方儲備中,來確保小國央行,以及那些參加IMF救助計劃的國家央行不被阻擋於人民幣投資之外。IMF應由人民幣使用的實際情況和技術分析引導,而非受政治引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89

經濟不佳又如何?企業盈利增長助日股依然“香餑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89

盡管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日本經濟依然處於掙紮之中,不過投資者對於日本股市的熱情並未受到影響。日本企業盈利的增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金湧入日本股市。

日經指數自2014年4月的低點已經反彈14%,接近8個月高位,並且整個2014年的表現也回升至上漲2.1%左右。有消息稱日本內閣本月將宣布1.2萬億美元的退休基金入市,這引發了市場的做多情緒。而日元的持續貶值也讓日經指數的上揚更為穩固。

當然,更為關鍵的一點是,日本企業的盈利水平正在明顯回暖。截止到上周五的數據顯示,日經14.6的市盈率遠低於標準普爾指數18.9水平。企業的收益表現已經達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平,這為股市的漲勢提供了基本面支撐。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統計,過去連續7個季度的日本企業收益表現均好於市場預期。

不過對於日本股市而言,同樣有一些風險值得關註。比如日本央行短期不願意進一步放水刺激經濟以及可能的消費稅問題都會引發市場的樂觀情緒。國外投資者對於日經的態度也十分善變。6月和7月日經呈現凈買入狀態,8月卻轉為凈賣出。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更多更為明顯的信號出現才可能是入場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67

高盛和麥肯錫如何成為名校生的香餑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68

rtr416q6

今天,從常春藤名校到華爾街似乎是一條水到渠成之路。然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這條路仍然人跡罕至。那時,醫學和法律才是畢業生想走的康莊大道。

那麽,局勢是怎樣扭轉的呢?原來,投資銀行和咨詢公司精心設計了招聘體系,將名校精英源源不斷地篩選到他們的實習和正式崗位中去。

這是加州大學聖叠戈分校的社會學家兼教授Amy Binder在《華盛頓月刊》中透露的。最近,Binder和她的團隊采訪了60名來自哈佛和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和在校生。她發現:

許多受訪者稱,他們去上大學時並無意成為銀行家或顧問;

在大學里的時候,他們對這些職業幾乎一無所知,並且覺得這類工作很無聊而且不太會有意義。

直到他們開始在這些領域里與其他人競爭崗位,態度才發生了轉變。

這是怎麽回事呢?

金錢遊戲

受訪學生形容稱,投行和咨詢公司們為求才所做的努力可謂無微不至。這當然絕非偶然,也不是沒有成本。正如Binder寫道:

為了打動這些孩子,頂尖銀行和咨詢公司們競相在各大名校打造“白金”級別的就業服務項目。一擲千金的勝出者可以在校園招聘會上獲得最佳的席位,給學生們發郵件,在學校里最豪華的宴廳舉行信息分享會和招待會,獲得成捆的簡歷,以及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一對的面試,以及其他的“招聘”服務。

這麽一輪下來的結果是,它們給學生描繪了一幅高清且可預見的未來藍圖。對於那些在結構化的流程中度過了18年後來到名校的學生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因為他們很快將要面臨不確定性。

雙管齊下

它們的招聘項目通常很早就開始了。對於那些急於盡快解決人生規劃問題的學子來說,這無疑是另一個圈套。因為項目的進展是如此之快,以至於學生們都擔心如果不立刻參與進來就會錯過它,甚至因此危及自己未來的職業前途。

Binder寫道,這樣的壓力,再加上招聘人員總是強調“為聲明卓越的公司工作意味著什麽”,產生了很強的效果。

名校光環是投行和咨詢公司想招他們的主要初中之一,畢竟這些公司需要說服客戶購買他們昂貴的服務。但是實際上,很多名校生最終都在不愉快中選擇結束他們當初的選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雙方在選擇時的不匹配。

與此同時,在華爾街的誘惑下,進入公共服務、醫療保健或其他真正需要人才的行業的精英比以前更少了。當這些行業與投行或咨詢公司競爭精英大學生時,他們才發現自己已經落後了幾十年。即便是在近些年來異軍突起的矽谷身上,仍然很難看到像銀行和咨詢公司那樣在長期招聘上取得的成就。(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32

“香餑餑”變“燙山芋” 華爾街拋棄俄羅斯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76

sorkin-tmagArticle

烏克蘭危機把俄羅斯市場這個華爾街原本的“香餑餑”,變成了燙手的“熱山芋”。

俄羅斯原本是華爾街看重的一個潛在市場,包括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銀美林這些華爾街頂尖機構都在莫斯科有辦公室。

但是烏克蘭危機爆發後,美國和歐洲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並已造成俄羅斯經濟增速放緩。華爾街銀行家面臨難題?他們應該是留下還是離開?

《紐約時報》認為華爾街在俄羅斯的業務本來就有爭議。這些銀行悄悄的幫助普京斂財,而普京領導俄政府常常沒收政敵資產,並隨意踐踏法制。

美國勞動部前部長Robert B. Reich告訴《紐約時報》

“在經濟制裁的背後,是華爾街悄悄的在支撐普京。”

“舉一個例子,從2002至2013年,摩根士丹利在俄羅斯賺錢了3.6億美元投行費。俄羅斯最大國有石油公司Rosneft的100億美元IPO,就是摩根士丹利領銜輔導上市的。”

據路透旗下的Deals Intelligence的數據,過去10年俄羅斯的企業總共貢獻了80億美元的投行費用。德意誌銀行是最大受益者,獲得了8.3%的市場份額。摩根大通緊隨其後,為6.22%,花旗第三為6.16%。

俄羅斯兩大國有能源公司是華爾街最大金主。石油巨頭Rosneft和Gazprom總計貢獻了6億美元投行費。

但是烏克蘭危機迫使華爾街不得不拋棄這塊過去利潤豐厚的業務。

高盛在最新的季度備案文件中特別寫道:“伊拉克、俄羅斯和烏克蘭造成負面的市場情緒。”因此將把對這些地區的敞口控制在10億美元附近。

《紐約時報》估計今年最多可能有1000億美元資產逃離俄羅斯,這意味著對俄羅斯追加投資,並購活動幾乎無法展開。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報道,美國私募巨頭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決定放棄投資俄羅斯。

另一家私募巨頭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此前曾兩度計劃在俄羅斯設立辦公室,但最終放棄了這個計劃。

今年年初,美國政府曾特別指示包括銀行在內的企業CEO,婉言拒絕參加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的邀請,而聖彼得論壇被譽為是俄羅斯的達沃斯。

最終沒有一個華爾街CEO參加今年的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這導致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公開批評美國政府。

俄羅斯政府稱:“我們對一些美國企業CEO不能到場感到遺憾,而這恰恰是因為美國政府施加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普京本人的講話則更直接了當:

“在高度連接的現代社會中,經濟制裁作為政治施壓工具往往會適得其反。因為這麽做最終會損害發起制裁國本身的企業和經濟利益。”

這恰恰是華爾街投行最害怕發生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09

滬港通尚未開通 香港券商先成“香餑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13

u=2275364610,1868036042&fm=23&gp=0

滬港通尚未正式開通,香港券商儼然已成“香餑餑”。

金融數據供應商Dealogic的數據顯示,今年迄今,包括複興國際收購恒利證券在內,大陸企業已經收購了六家香港券商、基金公司。此外,有兩筆收購交易等待香港監管當局批準,另有三家正在談判。在此前的三年中,香港僅兩家券商被內地公司收購。

最新的收購意向來自國企天津濱海建投(下稱“濱海建投”)。9月22日深夜,停牌一周的香港本地券商時富金融(510.HK)突然發布公告,宣布與濱海建投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擬向其出售時富金融已發行股本51%以上的股權,預計在12月31日之前簽訂正式協議。按照香港公司法例,交易將觸發全面收購要約,交易至少涉及6.89億港元。 

據《華爾街日報》,盡管城市人口僅700萬,香港的券商卻數以百計。香港股市散戶參與度高,券商是退休了的日內交易者和投資者最愛出沒的地方。

近年來,隨著華爾街公司以及匯豐控股這樣的商行巨頭湧入,香港本土券商日漸失去在港股交易中的優勢。不過,盡管面臨著“大玩家”的激烈競爭,香港股票經紀業務仍然“有利可圖”。香港證監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股票經紀商凈利潤達45億港元,較去年下半年增長41%。

今年以來,隨著滬港通逐漸提上日程,香港本地券商一時間變得炙手可熱。

QQ圖片20141022100120

(數據來源:Dealogic)

中國當局已表示,年內將開通滬港通。高盛此前表示,滬港通所帶來的機遇“大到令人無法忽視”。瑞銀集團則認為,在允許大陸投資者買港股的同時,滬港通為全球投資者的投資菜單增添了價值2萬億美元的股票。

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Jeffrey Chan認為,擁有香港券商將讓大陸企業從香港客戶買中國股票中獲得的收益最大化。該非盈利的協會擁有僅1100名成員,覆蓋香港超過70%的股票經紀業務。

與大陸有所不同,香港資本市場對任何一個擁有香港交易賬戶的投資者開放,並不局限於香港公民。

恒利證券在香港擁有近2500名交易活躍的客戶。複興國際表示,收購恒利既可讓其在香港券商經紀業務中占有一席之地,又可作為設立基金公司的基地。

Chan指出,“收購可能只需要兩到三個月,但是如果從零開始做,你可能需要四到六個月”。他還表示,如果收購對象是上市券商,那麽收購方還可通過增發進行融資。

匯豐中國股票策略部主管Steven Sun表示,如果港交所與上交所、深交所都打通的話,按去年交易數據衡量,它將是世界上第二大的股票交易市場。當前,紐交所上市股票市值位列全球第一,納斯達克居其次。港交所上市股票市值居全球列第六位,在亞洲僅次於日本交易所集團。

Sun表示:

我們相信,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僅要吸引一批新的資金,也應該促成一個有著更加多元化和穩定的國際投資者的市場。滬港通破除了港交所和上交所的障礙,甚至可以成為與世界上其他交易所合作的範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14

給你十個理由,創業公司成為大企業的”香餑餑“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5/148380.html

從來都是創業公司去抱大企業的大腿,如果有一天情況反過來了,很可能是以下這些原因。

\通常來說,大企業是不會與創業公司一個鼻孔出氣的,但是有充分的理由顯示大企業選擇創業企業進行合作能夠為自己帶來許多好處。現列舉如下十條:

1、擴大影響力

企業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對於項目進度和技術供應商施加影響力。而作為創業公司恰好能夠為其提供絕佳的機會,因為對於事業初始階段的創業公司來說,顧客就是他們的生命線。他們會極盡所能地滿足早期顧客的商業需求。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大公司選擇創業公司來做項目往往比自己做更有效率且更節省時間。

2、抓住機遇

如果一家創業公司看起來很有前途,且它的產品擁有著廣泛的消費市場,可以從中獲利,那麽大企業就可以考慮投資這家創業公司並且參與到董事會中。通常情況下大企業會選擇為有前途的創業公司註資,因為如果這間創業公司符合公司的長期的商業戰略規劃,他們之後可以更方便地進行內部收購。

3、低成本獲取關鍵技術

大部分的創業公司在事業初期都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因此他們願意向大企業提供「免費」的技術開發方案以獲取免費的辦公場地,或者能夠從企業的 IT 部門「借用」一些開發人員。創業公司可以為企業提供所需的關鍵技術,而企業幾乎是以零成本獲得這些技術作為提供資源的回報。

4、從自身的技術進步中獲利

大型企業的 IT 部門在工作中經常可以取得一些技術突破,但是這些技術一般都僅在公司內部使用,其實這些技術突破同樣可以應用於其他公司。由於公司內部的 IT 部門的主要職責是支持公司的日常業務,沒有時間去將自己的解決方案推向市場,獲得收益。假如與一個創業公司合作(或者自己創立一間公司)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了,該創業公司可以專心地為大公司的技術解決方案進行外部市場開發與技術支持,而公司內部的 IT 部門就能夠集中精神解決企業內部的問題。

5、資助 R&D 的另類方式

企業的 CIO 很難讓 CFO 與 CEO 簽字同意在企業內部建立一系列的臨時開發小組,去承擔可能有結果也可能一無所獲的研發工作。如果能夠與創業公司達成合作,大企業就可以時常讓創業公司來承擔自己的研發工作。對於大企業來說,這可以降低投入了成本卻可能一無所獲的風險;而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得到了來自大企業的資金支持,正好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去完成一些技術創意工作。

6、獲取與其他投資人合作的機會

處於同一行業中的企業(有時候是不同行業)通常需要面對必須解決的相同需求,但是每一個企業自身的資源是有限的。而當多家企業對於同一間創業公司進行投資的時候,就擁有了集中各家資源解決常見問題的機會。

7、提升工作靈活性

由於處於事業開始的初創階段,創業公司往往願意在大企業 IT 部門無暇他顧的時候承擔一些特殊的項目開發工作。當企業內部 IT 部門的工作已經應接不暇的時候,如果創業公司願意出一臂之力,對 IT 部門來說簡直就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創業公司給了企業的 IT 部門更多的靈活性,提升了企業 IT 部門對於不可預見的臨時需求的快速反應能力。

8、增進與供應商的關系

當企業與自己的 IT 供應商在創業投資方面有著相同的參與積極性時,通過和創業公司的合作也可以讓企業和其供應商在共同參與的過程出培養出新的技術合作關系,進而有利於整體的合作關系,增強企業與主要供應商之間的聯系。

9、掌握技術人才

創業公司通常擁有一些具有特殊技術能力的員工,他們具備了某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他們正是大企業中所缺少的人才。大企業應該記住,當他們因為技術項目而與一間創業公司達成合作的時候,他不僅僅是得到了創業公司所提供的技術支持,也得到了隱藏在技術之後的人力資源。

10、樹立企業形象

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將與創業公司合作視為他們在社區中提供就業機會的工具。這個策略不僅反映了企業回報社會的良好意願,也增加了企業盈利的可能性,因為用戶對於能夠積極支持自己所在社區發展的企業更擁有好感。

總而言之,大企業選擇與創業公司合作好處多多,正可謂一石數鳥。

(作者Mary Shacklett 現在是Transworld Data 公司的總裁,該公司專註於技術研究和市場開發。在成立這家企業之前,Mary 還曾經在多家金融、計算機跨國企業中負責過技術、市場開發、戰略規劃方面的工作。Mary 進行過多次演講,發表過1000多篇文章,還出版過技術類相關書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41

好景不常在 券商從香餑餑變成「空襲」目標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019

去年下半年帶領著A股直衝雲霄的券商股好景不再,投資者開始擔心監管層政策變化將侵蝕券商利潤,看空氛圍與日俱增。

內地券商總體市值至少有10億美元,今年以來券商股價平均跌幅在15%左右,而去年至少翻了一倍,做空在H股上市的銀河證券和海通證券的空頭頭寸與其流通股的比例已經攀升到至少12%,這是彭博和數據提供商Markit追蹤的全球券商股中最高的。

隨著股市交易量的攀升以及融資融券收益的提高,中國券商的估值在去年年底一度達到三年多來的新高,但在監管層出手整頓規範兩融業務、銀行有望獲得券商牌照的情況下,券商的收益前景變得黯淡。

根據彭博的數據,中國最大的幾隻上市券商的股價今年平均跌了15.1%,除了12月底IPO的國信證券,與此同時滬指的跌幅為2.1%,全球證券行業的平均跌幅為1.1%。

自1月16日以來,券商股加速下跌。當時證監會公佈融資類業務檢查處理結果,中信海通等大券商「暫停新開融資融券賬戶三個月」,限制券商向證券資產低於50萬元人民幣的客戶開展兩融業務。隨後一個交易日,券商股集體跌停。

香港上市的銀河證券的空頭倉位從年初的2.1%提高到創紀錄的13.3%,海通的空頭倉位佔比為12%,中信則是7.2%。Markit的數據還顯示,在美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空頭倉位比例僅為0.2%。

對中國券商來說,「投資邏輯已經斷裂了。」 Marco Polo Pure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投資官Chris Tang對彭博提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63

原創設計師成電商爭搶“香餑餑” 從產品到商品落地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635.html

原創設計師成電商爭搶“香餑餑” 從產品到商品落地難

一財網 劉曉穎 2015-05-24 15:36:00

電商發展迅猛,為一些小眾設計師品牌切入市場提供了契機和平臺。各商家也開始從價格策略轉向價值策略,但整合供應鏈卻始終是當下最大的瓶頸。

原創服裝設計師品牌似乎越來越受到資本的青睞。不久前,天貓、京東先後啟動扶持原創服裝設計師品牌的活動。不單是電商平臺,一些淘品牌本身也開始在業內尋求設計師資源,企望籠絡更多的設計師資源,尋求品牌突破。

那麽通過這些電商企業搭建的平臺,這些原創設計師品牌能否走出小眾,面向大眾呢?

原創設計師成“香餑餑”?

廣東服裝協會會長劉嶽屛認為,中國本身並不缺優秀的設計師。但是,他們大部分都在企業任職,所有的創作都圍繞企業、品牌的風格來設計產品。一些設計師則選擇開自己的工作室,但他們或給企業做產品規劃,或做ODM,或就自己開店。電商是開店的一個選擇,不過,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這些工作室、設計師品牌大部分還是走“小眾”、“私人訂制”的概念,規模過小,產品單價高昂,非一般的消費者能夠接觸到。

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全國衣著終端消費規模在2萬億元左右,而線上交易就占到了其中的7000億元。

正是看到電商平臺的優勢,越來越多的設計師也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能夠直接接觸到更大的市場。

一些資本也正是看到了這一潛力。上周末,匯美集團的創始人方建華對外宣布投入1億資金,啟動設計師創業扶持計劃,目標孵化20-30個電商原創設計師品牌。有意思的是,早在今年3月,這個知名的“淘品牌”因獲得服裝上市公司搜於特(002503.SZ)的3.24億元的投資而廣受關註。方建華稱,這也是服裝電商最高估值的投資。他計劃今年底啟動IPO,有望成為第一家上市的淘品牌。

據方建華透露,2013年,匯美集團其實就悄悄啟動設立了“設計師品牌孵化平臺”計劃,其中包括生活在左、PASS、SAMYAMA等。“這些品牌的成立時間都在1年左右,但今年的銷售額都有望突破1億人民幣。”他說。

模式痛點:產品到商品轉換脫節

事實上,平臺方面,幾年前就已嘗試整合設計師資源,營造自己的時尚生態圈。

記者了解到,淘寶網D2C設計師店鋪已推出多年,該模式就是整合設計資源,每一款服裝都進行預售,下單量達到銷售規模進行打版生產銷售。

2014年,天貓與北京國際設計周主辦方宣布,雙方攜手百家全球知名設計師以“設計貓”店鋪獨家入駐天貓,下一步天貓將發布全新設計師平臺,實現品牌時尚化整體解決方案。

不過,一位經營服裝網店的的商家告訴記者,D2C模式本身存在斷層問題,這是平臺無法解決的痛點。早前,阿里曾高調推出D2C平臺,一度傾註了大量的平臺資源,開設專門頻道,期望將個人設計師資源在其平臺上轉化。

“後來證明這個項目並未很好地落地。”上述商家如此評價道。他認為D2C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創新點,但由於受制設計師自身品牌運營能力、供應鏈、管理短缺,即使給了大量流量也很難承接住;第二,從D2C平臺本身展示的產品來看,這些原創設計師市場經驗不足,設計出來的服裝款式多數是概念作品,消費者不一定買賬。

“D2C涉及到服裝產業的層層銜接,僅僅靠設計師和銷售平臺,將很難實現設計價值轉化。”該商家稱。

電商發展迅猛,為一些小眾設計師品牌切入市場提供了契機和平臺。各商家也開始從價格策略轉向價值策略,但整合供應鏈卻始終是當下最大的瓶頸。

“整合設計師資源,是各方都看好的方向,但做起來很難”。方建華認為,平臺擁有流量、影響力等優勢,但在品牌定位塑造、資金、日常運營、供應鏈、人才團隊管理方面無法做到持續性和銜接落地。“作為淘品牌,匯美旗下的茵曼、初語等品牌都非常成功,在這方面擁有天然的優勢,可以為這些品牌提供一整套商業解決方案,比平臺更接地氣。”他自信地表示。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02

P2P租車混戰車主成香餑餑,五招解決車輛安全難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8/151582.shtml

圖片1

P2P租車起源於歐美,屬於共享經濟的一部分。在P2P租車平臺上,私家車主把自己閑置的車輛放到網上,由平臺幫其出租,同傳統租車不同的是,P2P租車平臺並無自有車輛,而是盤活閑置資源。這種模式特點是輕資本、效率高、盈利能力強,同傳統租車相比,P2P租車費用要便宜三成。加上目前P2P租車的補貼,費用可以便宜到一半。

P2P租車混戰搶車主,傳統租車砸錢購新車

傳統租車領域里神州租車最具代表性,截至2014年9月30日,神州租車的車隊規模達57745輛車,這支龐大的車隊既是神州租車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一筆巨大的負擔,單單是折舊費每年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經過多年發展神州租車在傳統租車領域已經獨占鰲頭,擁有車源數量遠遠拋開行業第二和第三之和。不過同如火如荼的P2P租車相比,神州租車的車源擁有量並不怎麽占優勢。

目前,如從北上廣深四地做起,已覆蓋十余個城市的PP租車,2014年已經擁有了超過7萬車輛資源。而在2014年成立,剛完成6000萬元A輪融資的快快租車,以華南地區起步,未滿一年的時間會員已達數十萬。總部在上海的凹凸租車其官網上顯示,目前已有萬款車型供租客挑選。可見,P2P新平臺發展車輛上更有優勢,當然控制力同傳統租車不能相提並論。但無論傳統租車還是P2P租車,誰能提供更多選擇、更穩定、更安全的車輛出租,誰就能抓住市場機遇。

據已有數據,中國駕駛本擁有量高於私家車擁有量三倍,中國有3億多人有駕照,私家車存量卻只有1億,可見租車是剛需,而車主成平臺競爭焦點。即便是傳統租車,神州租車在發布2014年財報後,接受媒體采訪時就透露計劃斥資200億購買車輛。對於P2P租車公司來說,平臺上車輛數量和忠誠度,更成了決定未來成敗的核心。如今,P2P租車公司的發展重心也從最初的以租客為核心,向以車主為核心的轉變。

在此前,由於P2P租車平臺盲目擴張,導致詐騙問題頻發,如信息審核不嚴,導致某些不法分子假冒身份將租來的車抵押、倒賣、丟棄,造成平臺車主嚴重的恐慌,打擊車主在平臺上出租自有車輛的積極性。如今,P2P租車平臺間價格戰已非主戰場,如何打造安全的車輛保護機制成為各平臺重點。

目前,國內已知的共享租車平臺有PP租車、快快租車、寶駕租車、凹凸租車、友友租車等,作為典型的互聯網平臺性質的創新商業模式,共享租車也面臨著將到來的行業馬太效應影響。隨著P2P租車市場逐漸成熟,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車主把車放在可以保證自己車的安全,並且訂單源源不斷的平臺。同樣租客也會集聚選車更豐富、方便、快捷的平臺,未來P2P租車平臺強者將愈強弱者將更弱,對車主缺乏吸引力的平臺會漸漸被迫退出市場,CoCar租車的倒閉就是一個很突出的例子。

P2P租車市場,五大措施解決安全短板

據羅蘭貝格數據顯示,中國租車市場規模2013年是340億元人民幣,2018年將達到650億元人民幣。而且中國駕駛本擁有量高於私家車擁有量三倍,P2P租車市場空間究竟有多大不言而喻。但安全問題卻非解決不可,這不單單是P2P租車面臨的難題,整個共享經濟都面臨著構建信任體系的迫切。

在這方面P2P租車代表的企業有自己的解決方式,現在解決信任、安全問題已經是各公司共識,為此梳理了目前解決安全問題的一些代表性的做法,主要用了以下幾個手段建立安全機制。

首先,引入第三方數據建立信任指數

共享公司作為新生的商業平臺,在前期數據積累上十分匱乏。但互聯網自1969誕生至今已有四十個年頭,據5月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的報告顯示,全球網民已達到32億。網民在上網行為中留下了十分寶貴的大數據財富,引入第三方數據為用戶建立信任指數將是最捷徑的做法。國外如Airbnb接入Facebook獲取社交平臺數據,這些實名制社交數據參考意義很大,P2P租車平臺上的數據主要是會員自填內容,第三方數據引進尚未成主流。國內已有有如第三方信用評估及信用管理機構芝麻信用對外開放了接口,已對傳統租車代表神州租車、一嗨租車等開放。此外芝麻信用也已和共享租房的小豬短租合作,據業內人士透露芝麻信用也已對P2P租車企業開放,由於合作方式問題未達成一致,後期會考慮接入。

其次,線下社交同社區租車優先匹配

目前P2P租車平臺在接入第三方數據方面尚在探索,不過一些新的平臺已開始推出一些新的措施來解決此問題,如快快租車、友友租車等新興平臺,推出的本社區租車優先匹配的一種機制,通過數據優化讓租客在一千米範圍內租到自己想要租的車輛,租客可以更便捷地在本社區租到滿意的車輛,這種線下社交更能產生信任感,租客對車輛保護的責任心也會更高,同時也為網民增加了一個新的社交途徑。

第三,點評機制為供需雙方建立數字檔案

前面兩條是在租車前做的前期工作,而點評機制對平臺交易數據的沈澱。互聯網時代點評已經成為網民獲知商家信譽的最快的通道,如閉環的淘寶信用評價及獨立第三方消費點評網站大眾點評上的點評分數,已成為網民消費參考的重要數據之一。如Uber上的雙方評價機制,其他P2P租車也都采用該方法,目前主流的PP租車、快快租車、寶駕租車、凹凸租車、友友租車軟件上都有雙向評價功能。

第四,合作保險公司巨額賠償風險共擔

2014年4月,凹凸租車同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達成排他性戰略合作,為凹凸共享租車服務提供保險保障,保額高達205萬。4月份快快租車同中國人保公司合作,對已有的保險升級,將理賠最高額度由原先的100萬元增加到435萬元。8月PP租車也宣布投入億元資金建立“安心保障金”,為P2P汽車共享安全做保障。租車出行難免磕磕碰碰,如果僅靠租車公司自己承擔賠償顯然不現實,引入保險公司合作是最穩妥的辦法,對保障車主和租客的利益都起到重要作用。

第五,智能硬件為車主提供實時監護

共享經濟同傳統消費模式最大的區別是,它面對的客戶不再是單方,而是供需雙方。除了要保護租客利益,共享資源的車主的車輛安全同樣需要保護。共享租車自出現至今已發現許多問題,假冒身份抵押、倒賣、丟棄租車糾紛越來越多,造成車主對P2P租車的不信任。為解決這個問題,P2P租車平臺們將目光投向智能硬件,如快快租車研發出 KKbot 智能盒,凹凸租車推出了車聯網終端設備at-box,而友友租車也正在測試新一代的車載GPS+OBD智能盒相關應用。

這些保護租車的智能硬件設備功能大同小異,已非之前車載硬件僅是定位車輛的單一功能。這些平臺上的車主可通過連接智能硬件設備的APP實時查看車輛情況,包括GPS定位、油耗、里程數等信息。將智能硬件帶入P2P租車,也是中國P2P租車走在前沿的一個例證,這已是目前租車平臺保護車主利益普遍采取的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P2P租車平臺在構建安全體系還采取很多其他做法。如美國的Lyft這個平臺會對入駐司機提前做很多驗證,包括駕駛背景調查、個人犯罪記錄、人際間互動情況等做法,在租客端的驗證也被重視起來,如國內的快快租車嚴格把關租客身份的驗證,平臺上的租客須提供真實的身份證和駕駛證才能享受服務。

結語

現今的P2P租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隨著互聯網原住民90後、00後群體進入社會舞臺,成為消費主力,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強,他們的消費觀念和上幾代人相異,更容易接受租車、租房這樣的消費模式。據普華永道的 Joe Atkinson在今年5月發表的報告中指出:千禧一代(1984-1995年出生),是最熱衷於分享的群體,占總人群的 40%。

共享經濟的主要倡導者Rachel Botsman曾說過:信任是二十一世紀的新型貨幣。只要有幾千或上萬的車主在P2P租車平臺獲得收益,並且車輛得到了有效保護,突破了信任問題,P2P租車就會像病毒一樣在人與人之間傳染開來。車主可以靠租賃車輛獲利,租客可以用低價享受到駕車的樂趣,這真是完美的配合。目前,中國的P2P租車無疑才是剛剛起步,等待它的將是一個充滿想象的未來。

本文作者師天浩,文章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2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