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原經濟區中心城市農村見聞 StitchIQ

http://xueqiu.com/9987546891/37126574
一、自我介紹
       家鄉:河南新鄉的小鎮,京廣高鐵穿鎮而過,現在在上海工作和生活。
二、家鄉介紹
      新鄉位於河南北部,南靠黃河,與鄭州隔河相望,是中原經濟區的重要組成城市,人口600萬,GDP約1900億。
新鄉工業水平在河南相對發達,有幾個領軍企業:金龍銅管、新鄉化纖、新飛電器、華蘭生物、長垣起重機、造紙等。
交通發達,京廣高鐵、京廣鐵路穿過。文化上,高校有河南師範大學等,方言屬於中原官話和晉語-邯新片區;毗鄰鄭州,可以借助鄭州的新鄭機場。
三、人口情況
      新鄉市戶籍人口約600萬,其中常住人口567萬,相對來說流失還不算嚴重。過去3年小學生人數下降0.5%,在校人數基本無下降。  
四、當地樓市
      新鄉2013年房地產依賴度是12.9%,人均商品房屋施工面積是4.1平方米(引用天天說錢的博客數據)
       先說大勢:新鄉在前幾年靠近黃河、與鄭州隔河相望的地方設置了平原新區,修了非常多的馬路,修建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湖。徵收了大量的土地,在平原新區核心區域,原來村莊的土地被徵收,住房也被徵收,按照人口分配了住房,實現了城鎮化。平原新區城鄉一體化實驗區。新鄉發展方向主要是向南和向東,靠近新鄉東站方向。市區人口總體在增加,城區人口有120餘萬,因受地級市劃區限制和縣改市名稱問題,新鄉縣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但是無法劃為區或者改為縣級市。
        市政方面,主要精力在平原新區以及與鄭州聯通。
        新鄉房價:總體來說房價不高,均價在4000左右,縣城房價在2000~3500,小產權房不是很嚴重。
五、城鎮化的影響
       我家居住在鎮上,但是鎮上無工業,只有批發和零售的服務業,還是以農業為主。有餘錢的人,或者孩子結婚的,都在縣城買了房子,但是大多不去居住。附近城鎮化的主要還是平原新區附近,被動城市化,耕地被徵收,房屋被拆遷來形成的城鎮化。
六、家人對於城鎮化的看法
       先說下個人的看法:城鎮化的方向不可阻擋,不過還需要時間的積累。
       原因有兩個。
       第一,經濟問題;家鄉的土地比較肥沃,屬於黃土地,部分是紅土。光照時間充足,一年收兩季(冬小麥和玉米等),但是由於人口密集,人均耕地不足1.4畝,除去種子、農藥、化肥、機械等費用,不算人工,一年最多一千的收入。
       第二,技能和感情問題。在我成長的年代,我出生於83年,由於貧窮和機械化水平低,需要經常到地裡幹農活,算是半個農民,對土地有一些感情,所以我現在吃飯都是吃的乾乾淨淨,看到一些人、特別是女生浪費白米飯,覺得很難受。農業傳統的技能還是基本瞭解的。但是到了我表弟,90年左右出生的,已經基本脫離農活了,全部是機械化,不瞭解農業生產,也無法體會以前糧食生產的艱難。同時也對土地的感情沒有培養出來。現在外出打工,要麼在村中花25萬建三層的樓房,要麼去縣城買房。
        但是他們還主要在農村居住,原因有兩個,第一,要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父母不願意到縣城的樓房居住,因為要在家裡種地。第二,需要父母幫忙帶小孩。
        想像下,10年後,當現在10歲左右的小孩成長起來,步入社會時,或者年邁的雙親去世,土地收入又是雞肋,因為小孩讀書的需要,主動或者被動的搬到縣城居住。就完成了農民到市民的轉變。
         我母親的看法:先介紹下我母親,今年61歲,半文盲。傳統的中國婦女。現在在上海幫我帶小孩。
         對於城鎮化的看法與我想反,認為居住在城裡不好,不方便。但是對於市裡的完善的基礎設置又比較有好感。覺得燒天然氣非常方便,有下水道、垃圾有人處理很好。她覺得大家還是要想住在農村的,覺得城裡房子小,不方便,與人溝通不便等。
我爸的看法是:我爸50年,高小文化。因年輕的時候勞累,現在身邊不是很好。基本傾向於我的觀點,但是對於土地的感情,覺得不種地不行,雖然他現在已經幹不動了,但是依然喜歡到地裡去看莊稼的長勢等。
           對於房價的看法:對於新鄉的樓市和我們縣城的樓市,我個人看好新鄉樓市,這個看好不是看漲,而是認為4000元的價格,新鄉的樓市可以維持,但是再上漲希望不大。對於縣城的樓市,個人不看好。在於姐夫(在焦作,與新鄉相鄰)的交流中,看好焦作和新鄉的房價,覺得還會漲,因為他前幾年買的房子現在已經漲到了40多萬,還有很多人需求,焦作的工業發展也不錯等。但是我對於三線城市的樓市基本不看好,雖然焦作的樓市還可以。
七、對於教育的投入
       春節時候看望了小時候的玩伴。現在整年在外打工,主要做焊工,每天大約200元收入,一兒一女都在縣城的私立學校讀書,每人每年需要大約一萬的花費。同時也得知村中有較多的人把孩子送到縣城去讀書,導致村中的學校人數每班只有20多個。
鎮上的初中,現在每個年級只有四個班,在95年左右,我就讀的時候要六個班。一個是適齡人口減少,另外是條件好的去縣城去讀書了。
我覺得像他們的孩子,將來高中畢業後,無論是讀大學還是去外打工,都不回在回來農村了。
八、教育的作用
       從98年大學擴招開始到,只要是讀了大學的,都已經脫離農村了,回到農村也只有在春節的時候。畢業早的,全部在城市買了房子,結婚的對象也大多是農村考學出來的女孩,有了孩子的也安排在城市讀幼兒園。發展好的,房子搞定後,開始買車了。從這個方面看,讀書還是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

九、感慨:
         城鎮化、房價,一個是國家關注的,另外是個人關注的,城鎮化的潮流個人覺的是不可阻擋的,但是我又看到鎮上許多人掙錢後花20~30萬在蓋300多平米的房子,但是實際租住的只有一層100多平米,浪費了很多錢。但是必須看到建房背後的邏輯,如果你蓋樓,你就找不到媳婦。看到浪費這麼多的錢,我非常的心疼。
農村的老齡化是非常厲害的,一個是年輕人都去外打工了,有的是直接居住在城裡了,另外就是醫療水平的提升,活到80歲很正常,現在我爸65了,還要在家裡照顧80多歲的爺爺奶奶。
        另外,農村的公共服務缺少,導致的污水橫流,垃圾遍地,極差的道路,這些都需要盡快實現城鎮化來完善。但是,硬件水平提升容易,人的觀念,風俗,習慣等,這些改變是需要時間的積累的。
        每次回到故鄉,街上的車是越來越多,都開始堵車了,過年時超時的生意紅火的不得了;在村中穿行,到處可以看到準備建房的地基以及剛剛完工的樓房。但是,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我總覺的在這看似紅火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危機,這個危機是什麼,我也表述不清楚,或許是在心中而不願去表述。
      我想我的心情與魯迅先生寫《故鄉》時是差不多的。
      《故鄉》的開頭: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

以一首歌曲來表達我的心情。
玩玩的月亮:
我的心充滿惆悵
  為那彎彎的月亮
  只為那今天的村莊
  還唱著過去的歌謠
  喔——
  故鄉的月亮
  你那彎彎的憂傷
  穿透了我的胸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