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批踢踢大解讀 最敢說真話的地下社會

2013-03-11  TCW
 
 

 

一張二十元、看起來跟悠遊卡沒什麼差別的卡片,全台發行十一萬張,開賣不到一小時,搶購一空。沒有大公司撐腰、不打廣告,在這張卡片背後,只有成千上萬用數字、英文代碼相稱的會員,藏身在社會各個角落。

它是BBS網路論壇「批踢踢實業坊」(PTT)發行的「認同卡」,二月在台大、成大首賣二代卡,湧入上千名人潮,即使冒著寒風、凌晨排隊,只要搶到這張寫著「我是鄉民」的卡,再辛苦也甘願。

認同卡發起人、批踢踢活動部站長陳奐宇說,從設計、製作、倉儲到物流,和享有優惠的七百四十家商店談折扣,全都由這一群自願軍包辦,他們不支薪,還得在工作之餘趕出貨,把一張張認同卡送到會員手裡。

不僅如此,這群批踢踢鄉民,其實是比監察院更有正義感,比調查局更迅速的組織,連救災也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二○○九年八月,莫拉克颱風撲台,造成嚴重災情,當時批踢踢走在政府前面,三天內募得上百噸物資,動員上萬志工,深入災區,待政府駐進後,救災團隊雖然解散,但網友做公益的行為卻沒有停止。

不管是文林苑、紹興社區、反媒體壟斷、TNR(誘捕、絕育、回置)反虐貓……,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只要在批踢踢上有人登高一呼,從網路到街頭,瞬間成為議論時事的戰場。

擅長爆料、揭弊的批踢踢更考驗企業危機處理能力。政大企管系教授于卓民表示,當批踢踢、臉書(Facebook)等網路社群發達,消費者只要上傳照片、抱怨幾句,「原本不覺得你產品有問題的人,也開始跟著不滿,」企業如果沒有緊急處理,只要一個晚上,就等著隔天見報。

「現在要把危機處理日常化,每天演練,不像以前只是備而不用,」除此之外,企業高層更應該傾聽網路民意,把第一手消息傳到產品製造端,「這些都是最直接的意見,如果能記取教訓,優化新的產品,才能降低出包機率,」于卓民說。

究竟是怎麼樣的組織,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凝聚人氣?甚至成為監督企業進步的動力?

一顆網路世代活化石早臉書八年誕生,靠黑白文字溝通

批踢踢,全台灣最大的網路論壇,成立至今擁有一百六十萬會員,同時可容納十五萬人上線,每日生產超過四萬篇文章,不管是到哪吃美食、看電影,甚至核四、公投、棒球經典賽……,隨時登錄批踢踢,都會有人提供專業解答。

新聞記者會到「八卦板」(Gossiping)找題材;勞工局上「打工板」(part-time)抓違法業者;台鐵、高鐵甚至成立「批踢踢監看小組」,高層每天開會因應輿情,若看到不愉快的乘車經驗,會第一時間回應,與網友互動,讓虛擬世界的聲音檯面化。

「它功能性比較強,不像臉書以個人為主,反而容易聚集各種聲音,成為民意的匯集地。」政大新聞系教授吳筱玫觀察,批踢踢擁有上萬個看板,每個主題不同,使用者依照個人需求搜尋資訊,同時,也可以從興趣、專業出發,加入討論,形成雙向互動。

一九九五年從台大男生宿舍起步,比臉書還早八年半誕生,只靠一台四八六電腦、八人團隊,始終堅持非營利,以黑白文字為主,沒有影音功能、華麗介面的「網路世代活化石」,為何能夠黏住死忠粉絲,甚至成為台灣最有影響力的網路論壇?緊抓大學生社交習慣,是批踢踢崛起的第一關鍵。「我們一開始就從系板出發,」批踢踢創始站長、現任Richi執行長莊惠婷指出。不同於其他BBS站經營社團,批踢踢以系所為中心,每年台大新生必修的第一堂課,不是到學校網站找資料,而是上批踢踢,「只要聚集在一起,就會人拉人,」養出一群固定的使用者。

當組織逐漸壯大,沒有專業分工,難以運行。這也是批踢踢得以勝出的第二關鍵。

一個玩真的虛擬社會有法庭和警察,站長做不好就下台

過去,BBS站通常由資工系學生經營,卻也常落入第一任、就是最後一任站長的窘境,「要寫code(編碼)的人來訂板規、辦活動,不煩死人才怪!」陳奐宇觀察。

批踢踢很早就專業分工,現在有活動、板務、法務、新聞、系統等七個部門,共九位站長,各司其職。維繫運作的板務制度,也從草創時的板主、小組長,往上增設群組長,負責擬定經營方針,定期向站長回報,形成專業分工、層層負責的模式。

「一個非營利組織會長成這種規模,真的滿奇怪的!」陳奐宇笑說,這也讓批踢踢從宅男的休閒娛樂,發展成一個由千人管理上萬看板,兼具社交與論壇功能的網路平台。

以批踢踢為藍圖改編、國片《BBS鄉民的正義》裡有段劇情:一段站長辱罵網友的影片流出,成群結隊的鄉民在八卦板聚集,大聲呼喊「罷免板主」、「站長出來面對」、「BBS官官相護」……,更發動「人肉搜索」,迫使BBS站管理者下台。然而,這樣的故事情節,在批踢踢的世界裡,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在台灣,人民要罷免總統,得先經立法委員提案、同意,再交由人民投票表決。但是,批踢踢一百六十萬會員,就像三百二十萬隻眼睛,隨時緊盯經營者言行,一旦出差池,網友只要敲鍵盤、發起投票,如果通過,即使再資深的板主,一夜之間也得捲鋪蓋走人。

為了與網友保持互動,批踢踢更訂出規範:板主至少得三天上線一次,如果無法維持板務,必須事先請假,請完還得銷假,違反規定者,即使是站長,也一律取消職務,「前陣子有個貢獻良多的站長,因為工作太忙,很久沒出現了,下面就有聲音,我們討論過後,還是決定把他換掉,」批踢踢板務部站長張哲宣說。

正因為萬人監督,讓批踢踢制度逐漸完善,與現實世界沒有兩樣,發行貨幣、開賭場,設有法庭、辯論席排解糾紛,還有警察維持秩序、小天使擔任客服……。當台灣二十至三十歲的年輕人,幾乎每兩到三人就有一個習慣在上頭活動時,批踢踢也變成反映民意的管道。

「它就像地下社會,容易凝聚不滿,形成力量。」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說,批踢踢提供有話要說的年輕人窗口,集合不被主流社會接受的意見,監督政府,也批判新聞媒體。

「雖然上面有些言論沒什麼意義,但我們很少懷疑它是假的。」陳奐宇解釋,正因為非營利,得以排除政治、商業介入,讓批踢踢成為少數直言不諱的網路平台。

一部流行用語製造機最年輕的聲音,記者、官員都要聽

除了敢說話,批踢踢也是流行用語集散地,例如去年底暴紅的「淡定紅茶」,就是從噗浪(Plurk)流出,再到批踢踢「笑話板」(Joke)形成話題,討論人數一度達八千人,還有網友將事發經過整理成懶人包,分享在各大看板,衍生出「分手擂台」、「淡定哥」各種用語,連帶炒熱臉書氣氛,各大媒體也跟進報導,甚至連內政部都拍了一支反毒廣告《淡定篇》響應。

另外像「推文」、「噓文」、「神人」、「踹共」等詞彙(見上表),也因為在批踢踢蔚為流行,成為現實社會的慣用語,顯見它的高人氣。

當臉書站上世界舞台,用戶突破十億大關,批踢踢這個老骨頭,靠一群最年輕的使用者發揮影響力,彷彿潛伏在地下的一股暗流,伺機而動。因此,記者找新聞、警察辦案,甚至政府體察民意,都得上批踢踢,看看「鍵盤專家」怎麼說。

在這個百萬成員的地下監察院,也許,每一個匿名帳號背後代表的不只是身分,而是改變社會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批踢踢直播時事,遠比主流媒體快——以2013年2月關廠工人臥軌風波為例

2013/2/5—事件流竄各大看板7:30PM 關廠工人因資方惡意倒閉、積欠薪資,勞委會追討貸款,在台北車站台鐵第三月台臥軌抗議。10:30PM 批踢踢「八卦板」分享《苦勞網》文章,轉播現場實況,同時轉貼到「政黑板」(HatePolitics)、「鐵道板」(Railtour)等看板,引發討論。

2013/2/6—懶人包全台發燒1:00AM 補充各新聞台現場直播畫面。1:30AM 開始分享世界各國罷工案例。10:20AM 轉貼各大平面媒體報導,還找出1987年12月民進黨發起「國會全面改選」影片,與之比較。12:30PM 整理「關廠工人風波」懶人包,從1980年代台灣政治、經濟狀況談起,仔細分析事發經過,比較勞委會與勞方說法,並附上歷任勞委會主委公文圖檔。

2013/2/7—爆料文被網友推爆11:40AM 爆料文〈政府自打嘴巴(關廠工人案)〉刊出,40分鐘內超過170位網友回應,推爆該篇文章。5:30PM 網路新聞《NOWnews》跟進報導〈關廠工人案 勞委會自打嘴巴?〉。

2013/2/8—主流媒體跟進報導《蘋果日報》、《聯合報》等主流媒體跟進報導,4天內各看板共超過200篇討論文章。

【延伸閱讀】你今天被噓,還是被推爆了?——常見批踢踢鄉民用語

鄉民:泛指批踢踢使用者,有無所事事、愛看熱鬧之意PO文:發表文章推文:推薦該篇文章,或者發表意見噓文:反對該篇文章洗板:連續發表文章,使其他文章被推擠到列表後面水桶:被管理者移除發文權限劣文:發表違反規定文章,被管理者刪除該文灌水:在看板大量發表冷門文章打臉文:發表讓別人丟臉的文章OP:發表已經刊登過的文章頭推:第一個出來推文推爆:當文章被網友推薦100次,前方會出現一個紅色的「爆」字,代表該文很受歡迎板爆:停留在該板的人數如果達到100人以上會顯示「HOT」,1,000人則是白色「爆」字,2,000人為紅色、5,000人為藍色,只有3萬人以上才會出現罕見的綠爆,曾出現的看板只有八卦板、棒球板、NBA板、LOL板黑特:原自於「黑特板」,即英文hate之意,表示怨恨神人:很厲害之人,也可以指「搜尋、找出」某人鍵盤專家:指根據專業知識發表意見的網友,但也指在批踢踢出張嘴,對現實世界一無所知踹共:台語「出來講」的諧音,出來面對之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