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五湖四海:廠佬無暇炒股 因念

2008-02-28 AppleDaily
農曆新年過後,一切回復正常,忙碌好像比春暖更早回到大地。不過,對於做廠的人,一大堆如寒冬的問題,似乎仍然凍着他們的身心。上周到廣東省與數家港資和內資工廠拜年,大家在「恭喜恭喜」聲中,隱約帶出對今年市道的憂慮。人頭湧湧場面不再比 往年更甚者,算是勞工短缺問題。筆者最大感受,是從前還未到正月十五,各式各樣工廠大門前,必然人頭湧湧,這些外來到廣東找工作的民工,都抱着「東南西北 中,發財到廣東」的心情,但這次所見,可以用「荒凉」來形容。不要說工廠門口人影渺渺,就是平時大巴中巴上的擠迫情況,這次也欠奉,雖然巴士公司沒有因為 人少而減少班次,馬路上塞車依然!另外工人工資的增長,亦對辦工廠的資本家帶來沉重成本負擔。廣東省的最低工資,將於今年4月1日起調整,標準為五個檔 次,分別為每月860元、770元、670元、580元和530元人民幣,每個類別增長率都超過10%,平均提高12.9%。廣東的最低工資標準目前暫為 全國最高。勞工由密集變輔助為了增加勞工的效益和生存空間,廠家必須由從前勞動密集,變成勞工輔助機械的生產模式;例如筆者 拜訪的其中一家,以前用人手把皮革黏貼在注塑成型上,現在為了減省工人數目,在機械注塑時已經直接加入皮革,這種生產工序,老闆說是去年在意大利考察時偷 師回來的,終於在工資高漲的今日派上用場。

最讓廠家擔憂的,相信是定單波動;預期出口減少,其實從去年第三、四季已經開始,今年頭半年,拜訪的幾家廠商都 已經增加中國內銷份額來對冲,但由於價格、付款方法、違約風險等不同,大部份在開拓的同時,步伐也不敢過於急速,以免歐美經濟回穩後沒有產能應付有關定單 的需求。

在這些年年難過年年過的日子,去年曾是香港股市積極參與者的「廠佬」,鼠年可能要先為每天的溫飽而奔波,投資的精力,可能要在下半年才能有發揮機 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82

Accumulator翻版銀行生吞廠佬-卡森國際(496)、鴻興印刷(450)、威發國際(765)

>2008-06-19  NextMagazine年 中結算,人民幣兌美元持續升破七算,加上勞動法出台,原材料成本上漲,廠佬早已站於垂死邊緣。近月十多隻工業股相繼發出盈利預警,不過廠佬並非因為「本 業」經營不善而損手,而是中了一隻翻版Accumulator的綑綁式衍生工具。推出這種產品的,正是把廠佬一手湊大的銀行,以優惠的匯價買入人民幣做餌 與他們對賭,廠佬的結局是名副其實的「贏粒糖、輸間廠」。連印刷業老行尊鴻興亦中招,不單一鋪蝕一億六,控制權亦被迫拱手相讓。

一向穩打穩紮,屬傳統基金愛股的鴻興印刷,在今年五月初率先預告會「出事」。該公司發出盈利預警,表示衍生工具虧損達一億六千九百萬元,市場中人都感到非常愕然。

今年七十九歲的鴻興老闆任昌洪,五十年代在中環開山寨廠起家,逐步擴展為專業彩盒和瓦通紙箱印刷及製造商,並在九二年進身為上市公司。今次因為勁蝕須批股集資,眼白白喪失了公司的控制權。

該 公司發行三億多股新股,全數批予由梁伯韜打骰的歐洲第二大私募基金CVC。集資所得的八億多元,其中四成多將用於終止若干衍生工具合約。交易完成後CVC 將持有三成半股權,變成鴻興最大股東,且可委任四人加入董事局。而原先持有五成股權的創辦人任昌洪家族,股權被攤薄至三成二,不單淪為第二股東,連董事會 主席位亦不保。

鴻興曾於○○年和○二年被《福布斯》選為全球三百家最優秀小型企業之一,有分析員表示,今年初探訪公司時,仍未見任何異樣, 運作正常,不知為何爆煲;而翻開鴻興印刷截至去年九月的最新中期業績,流動資產中的衍生金融工具金額只有一千零七十二萬元,在今年中卻變成了巨額虧損,公 司購入的是何種衍生工具,鴻興都未有公布。

美國減息廠佬損手

據熟悉鴻興內部運作的人士透露,鴻興出事在於購入了人民幣與息口掛鈎的遠期結匯衍生工具,這種工具近年由銀行的財資部「發明」。

本 刊取得一份由渣打銀行向廠佬推介的衍生工具合約報價單,玩法是銀行與廠家協定,以「倫敦銀行三個月美金同業拆息」(Libor)掛鈎以兌換廠家日常所需的 人民幣。假設廠家每月要買入八百萬元人民幣,合約期十二個月。若然三個月美金Libor在三釐至六釐之內,廠家即可以「優惠價」,即一美元兌八元人民幣的 匯率買入人民幣。當Libor在三釐至五釐的區間外,廠家要以高於一兌八算的匯率購入人民幣,最惡劣的情況是整個月都在所訂的區間以外,廠家就要以一兌四 的匯率購入人民幣,即二百萬美元兌換八百萬人民幣,廠佬每個月因應Libor的走勢與銀行結算,直至合約完成為止,結算日以十二個月的平均匯價找數。

一名上市公司財 務總監指出,有廠家甚至為取得更優惠匯價,與銀行協定「苛刻」條件,在Libor跌出區間後甚至肯以一美元兌一元人民幣的匯價「接貨」,「銀行推銷時,話 經過詳細研究,預計○八年Libor會在三點五釐至四釐之間,而且○六、○七年Libor都在四至五釐之間,因此為廠家提供三至六釐的區間範圍相對安全, 很多廠家都以為風險不大而採用,結果出事。」

今年初,美國為拯救次按危機不斷減息,在三月初美金Libor就跌穿三釐水平,玩這種衍生工具的廠佬就損失慘重。

記者曾致電鴻興執行董事任浩明,向他確認其公司是否買入此種合約,他只說:「我唔會回應你任何問題。」說罷,便立刻掛斷電話。

去年銀行力推的投資產品Accumulator,隨着美國次按惡化,港股大瀉而爆煲,不少富豪蝕過億,甚至開記者會公開銀行的推銷手法。(《蘋果日報》圖片)

一鋪清袋後悔莫及

除了印刷業一哥,沾手這種衍生工具的,還有部分名不經傳的工業股。事關這些工業股都是在內地設廠,日常營運開支都是以升勢凌厲的人民幣找數,而原材料價格持續上升,貨品卻是出口到歐美,賺的是不斷貶值的美金,公司盈利漸漸被蠶食。

其 中一間損手廠家威發國際,亦於今年二月發出盈利預警,披露公司由於去年曾買入兩份與美元同業拆息及人民幣匯率掛鈎的合約,前後虧蝕四千八百五十萬元。主要 生產塑膠包裝的威發國際,過去連年虧損,直至○六年因為收購了日本名牌玩具製造業務才開始轉虧為盈,○七年全年溢利有三千六百多萬元,亦因無長期負債,派 息比率高達六成,是收息一族的愛股。今次一鋪「輸身家」,其財務總監袁志偉,本以題材敏感拒絕回應,但仍以無奈的語氣拋出一句:「總之我哋以後都唔會再買。」

卡森國際首席財務總監鍾劍堅持不與銀行對賭,只買一份基本「不交收人民幣遠期合約」,結果一年賺一千八百萬。(廖健昌攝)

堅守本業拒絕對賭

卡 森國際亦曾被香港某大型銀行推銷掛鈎衍生工具,不過其首席財務官鍾劍就能獨善其身,堅拒購入,他說:「我哋賣辦公室傢俬去歐美,一向收入都很穩定,但去年 開始我哋喺美國接嘅訂單愈來愈少,已經感覺到美國的上游經濟情況好唔樂觀,嚟緊一定會減息。個市場前景咁不明朗,同美金libor對賭的風險是很大的。公 司賺錢係應該靠主要的業務,而不是金融工具。」結果,為了對沖人民幣升值風險,他們只買入一份基本的不交收人民幣遠期合約(NDF),與銀行協定以七點三 兌換人民幣,每個月付三百萬至四百萬的美金,於○七年度更賺了一千八百萬元。

卡森購入的NDF既可對沖人民幣升值,風險亦較低。○五年中, 人民幣單日上升百分之二,香港幾間銀行包括渣打、滙豐及星展等,就推出NDF這種合約。假設廠家與銀行協定,每個月賣出十萬元美金,遠期兌換價是一美元兌 八點零三元人民幣,年期是十二個月。約滿後,當美金兌人民幣是八算,那廠家就可賺取差價,每月賺得到三百七十五元美金。而這份NDF就可以增加做生意的穩 定性。

鴻興印刷在大陸設廠,但人民幣升值,公司與銀行對賭,投資翻版Accumulator對沖風險,結果公司的控制權亦喪失。

百搭對賭銀行自肥

但 銀行推銷基本NDF利潤很低,「嗰個部門啲Sales,花紅誇張到少則六個月,多則四十八月。久而久之,佢哋要孭嘅quota就愈來愈大;傳統嗰啲外匯、 利息產品根本滿足唔到佢哋,唯有設計啲一次可以賺幾十萬美金的產品出嚟自救。」一名在銀行界工作的人士說。於是,銀行的財資部就把人民幣的利率與各種可量 化的指數掛鈎。就像「車仔麵」般,可因應買家的需要而自由配搭。除了Libor,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黃金、石油,以至食材價格,都可以是掛 鈎的工具之一。部分銀行甚至推出孖展,廠家只要存入買入金額最少一成,就可以「對賭」,與到澳門賭場無異。

「當初廠家考慮買NDF,原意是為了保本,你知道一年內匯率係幾多,咁同買家報價都方便一些,但因為呢一年出口生意實在太差,要心急幫公司賺錢,廠家心態咪由投資變成投機囉!」一名熟悉這種投資工具的廠家說。

瑞信研究部分析員劉紹文說,近年這類以利率與外匯貨幣掛鈎的工具大行其道:「有廠家簽好約已經後悔,由於這些合約要以市值入帳,令上市公司的P&L(損益賬)一係賺好多,一係蝕得好緊要,非常波動。」他認為上市公司應要理解這些工具的遊戲規則,不能盲目簽合約:「就好似去年令好多富豪『蝕入肉』,被謔稱為I Kill You Later的Accumulator(累積股票合約)。買時只會想到可以賺幾多,並無想過,結局是『贏粒糖,輸間廠』。」

翻版Accumulator玩法

假設銀行與廠家協定,廠家每月必買入?800萬人民幣作日常營運開支,合約期為一年。

於合約期內,若該月美元同業拆息於3%-5%內,廠家最多可以$1美元兌?8人民幣的「優惠價」購入人民幣。即廠家該月只需付$100萬美金。

若然該月的美元同業拆息不在3%-5%之內,廠家要以較高成本價購入人民幣。最壞的情況是,Libor在該月每天都不在3-5%內,廠家則要以$1美元兌?4人民幣購買人民幣,即廠家要付$200萬美金。

Libor狂瀉廠佬損手

中招工業股

公司賭輸錢員工孭飛

一向經營媒體業務的星島集團,同樣沾手遠期外匯衍生金融工具,連同若干商品合約,○七年虧損達一億元。結果集團以司庫未有遵守集團投資指引為理由,要司庫個人承擔一切因此而來的成本、費用及負債;而大老闆何柱國更要以個人名義,向銀行作出五千多萬元擔保。

經營媒體的星島集團亦沾手衍生工具,虧損近億元。圖為集團主席何柱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4

廠佬「I kill you later」中國版之解決辦法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202/08085578146.shtml

這家中國上市公司叫做深南電,主要從事深圳發電業務。

他們簽的I kill you later 和中信泰富的相似,但掛勾的產品是原油。

公司簽了一份合約,和高盛新加坡公司對賭,分為兩個時段:

(1)在2008年3月31日至12月31日,公司打賭20萬桶,每月結算,打和價在62元,低於此價就雙倍接貨,封頂價在63.5元。即最高每月可賺30萬美元(1.5美元x20),但若油價跌到零,則每月虧損2,480萬美元(62美元x40)。

(2)在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打和價在64.5元,低於此價就雙倍接貨,封頂價在66.5元。即最高每月可賺40萬美元(2美元x20),但若油價跌到零,則每月虧損2,580萬美元(64.5美元x40)。

由此可見,公司最多可賺的錢只有1,260萬,但最多可虧5.576億美元,可見是「贏粒糖,輸間廠」的遊戲。

講番過程先,公司初頭都贏錢,因為油價都在超過100元水平,但近期油價大跌,跌至現時40-50元一桶,它一個月的虧損就已經超過之前八個月賺的。

但中國公司自有它的辦法。

他的辦法就是,公司把自己核心資產賣給地方的公司,把自己變成空殼,就算高盛告它們不還錢勝訴,他已經變成空殼,都還不了錢呢!

雖然,公司不用還錢,但已經沒有了國際信用了。

更有人說,賣這些東西的外國人都是流氓,用這些流氓手法對付他們,是「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行為。

香港的工業股可以以此事作參考,可以有樣學樣,但如果日後想向銀行借錢的話,就沒這樣容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89

廠佬呼救 左丁山

2009-04-06  AppleDaily





 

股 市大升特升,似乎氣勢如虹,但各國發表之經濟數據就差到極,股市與實質經濟存在好大矛盾,分析師唯有話股市永遠走在經濟前頭,股市咁醒,表示經濟就快復甦 反彈咯。但願如此,希望真係下半年V字形衝上去。


玩具業大老L先生話佢間公司已經收到美國買家「警告」:「準備好生產設施,訂單將於八月急速殺到,如果準 備得唔好,你哋會蝕底,接唔到單!」L先生於是急急去搵銀行商量下半年啲買料大計,點知銀行大潑冷水,銀行家嘅態度係:「係咩,睇定一啲先,加額免問!」 L先生話銀行仲係收韁收得好緊,無放鬆跡象,與內地一聲放寬銀根,貸款就增加一萬億元人民幣比較,香港差天共地。但內地銀行聽晒命令行事嘅,壞賬撥備可以 拖得就拖,大家睇唔到嘅。


一位自稱「廠佬」嘅讀者來郵,指香港稅局玩死廠佬,希望有人主持公道。公道?去搵申訴專員啦,搵立法會議員啦,話畀左丁山聽,有 乜用呀?不過香港議會掛住用啲寶貴時間嚟討論粗口,不顧大事,確令香港市民氣餒,又即管將廠佬之稅務問題寫出嚟:「本人是正宗廠佬一名,大大話話在大陸搞 廠已經廿個年頭。幸運地,過去廿年雖然唔算事事順利,不過亦算搵到餐安樂茶飯。除咗頭幾年因為賺唔到錢所以無交稅之外,我公司年年都報足稅,亦從無拖欠。 如是者,以為無乜後患,捱多幾年就可以退休,安享晚年。點知最近收到稅局通知,話要追回過去七年一直減免的『離岸寬免』。意思係過去所寬免的百分之五拾離 岸所得要全部追回。以我公司為例,如果要全數支付,大約為兩千萬,不要話現在的環境,就算是正常情況下,一間正常的公司如何應付這麼大的額外支出?


令人不 明白的是,百分之五拾的離岸所得寬免是二拾幾三拾年(自有人回大陸開廠開始)一直為所有做大陸生意和會計師與稅局的共識。為何稅局可以單方面破壞承諾,還 要在這個水深火熱的時間推出,真是怕我等大陸廠佬死唔切嗎?希望左生可以為我等廠佬主持公道。一廠佬上」以上廠佬之言,明白不過,請稅務局或者立法會嘅工 商界、會計界議員跟進討論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156

兩岸三:溫州廠佬繼續豪 因念

2010-06-10  AD





 

幾個星期下來, 文章落墨財金市場,沾不上分析或推測之意。不過這段時間的上上落落,膽小之輩如筆者,上周有幸離開戰場,北上溫州參加友人宴會,與看官分享第一手神州風 貌。

友人是從一家只有幾人的加工廠開始,2000年認識他的時候,已是一家中小規模的工廠,工人超過100。不過基地還是在廣東,以出口歐 美鞋業加工配件為主,隨着國內消費行業發展,友人不斷擴產,但發覺廣東的優勢被老家追得越來越近;04年開始,把投入放回溫州,包括廠、人手、機器,逐步 移離廣東。08年在勞動合同法正式登陸前,完成「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的美夢,衣錦回鄉。

這個不但是公主王子從此開開心心生活下去的故 事,友人回老家後的發展,一直沒停下來。原來06年以8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買下一幅十幾畝的工業地,現在地皮估值已近4000萬元。去年底,從銀 行直接貸款全額,在地皮上蓋4層樓的新工廠,上周宴請一眾商業夥伴與好友,齊齊慶祝新廠開張。

新廠開張花逾200萬慶祝

筆者 估計,友人花費超過200萬元在這個高興事上,所有到賀嘉賓,主人家包兩晚5星級酒店住宿,3天5頓餐食,其中第二晚的晚會,筆者久違的龍蝦、鮑魚、深海 黃花、燕窩等,每席萬餘元,共60席。晚會後的餘興節目,主人家也照樣安排周到,就是讓嘉賓不能不與友人同慶!

這種豪華的招待,筆者當然照 單全收,但背後的文化和商業意義,筆者一直在思考其中的關係。不是說國內工廠都是血汗和微利?不是說經過金融危機的洗滌嗎?不是說政策國進民退嗎?看官對 筆者的愚昧可否給予幫忙。

因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40

兩岸三地:廠佬有苦自己知 因念


2011-1-6 AD




 

新年伊始,祝願看官事事順境,夢想一一實現!最近拜訪廣東廠家,部份忙着節日補貨追單時,都一如既往,在筆者面前申訴外資企業在內地越來越難做。

不要說生意受環球經濟影響,單是中央對待的態度亦有改變,80、90年代曾經「熱烈歡迎」,今天則要求「內外合一,無分彼此」,把所有實施多年的優惠政策,一一撤除。

香港老闆說着不禁無明火起,直指中央過橋抽板,利用完外資的資源,現在國富民強,立刻不理這些曾幫助中國重新站起來的同志。

外資企業徵附加稅

令外資企業頭痛的,原來是兩個月前,國務院發佈的《關於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的通知》。

從2011年12月1日開始,對外資企業徵收兩種稅項,按現有稅收制度,作為附加稅種,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以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主稅實際繳納額為計徵依據。

城市維護建設稅根據納稅人所在地分別按7%、5%、1%,三個稅率徵收(市區為7%,縣、鎮為5%,其他地區1%),教育費附加目前統一按3%比率徵收。

就這一《通知》,幾位廠佬計過,每年支出在原來稅費上增加4%至10%,就是500萬元人民幣的稅賦,現在多給20萬至50萬元。廠佬說,2011年是自己沒有工資的一年!不過,真正下來,廠家面對成本一年比一年上升,只有從降低成本或壓縮開支着手。

如 筆者拜訪的其中一位廠家朋友,對於廠內水電成本,看得非常仔細,所有與用電用水相關的地方,基本上每天監查。這種對於工人覺得帶來不便的工作,廠佬說是外 人不知道的苦衷。中央「為人民服務」,不是新鮮事,從改革開放第一天,立下「內」、「外」之分,今天對中國人民一個交代,只有一視同仁,管你以前所作所 為,香港人還是中國人嘛。

因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1

廠佬阿Q 蔡東豪

2011-2-10  NM




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跟奧巴馬進行官式會面,政治分析員忙於分析兩國政經關係。國家大事對我個人有沒有影響?我分析過這一大堆分析後,得出的結論是,做廠將會愈來愈難,而難正是部分廠家的大好機會。又難又有機會,是有點矛盾,讓我解釋。

當 前美國經濟最頭赤的問題是高達一成的失業率。美國政府實施過不同刺激經濟方案後,經濟多方面都呈現起色,然而奧巴馬政府對失業問題仍束手無策。老百姓對於 大部分經濟數據都感到既陌生又遙遠,但自己或家人失業卻是切膚之痛。美國政界把失業問題的矛頭指向中國,指中國以廉價勞工和偏低的人民幣匯率為手段,長期 製造貿易順差,是美國人失業的元兇。這邏輯是否合理可能已不重要,因為美國人似乎已達成共識,怎樣迫使中國在貿易方面讓步,是奧巴馬政府當前急務。

美 國來勢洶洶,中國不能不回應美國的要求,中國政府的考慮是,要做點事情來讓奧巴馬向國民交代,當然這些事情不可以令中國政府和人民過分委屈。讓人民幣升值 是解決貿易順差的一個辦法,不過從中國政府過去一段時間的態度來看,立場相當強硬,匯率是大是大非的中國內政,外國人無權干預。人民幣匯率策略是一個超越 經濟的議題,政治上牽連甚廣,我看不到中國的當權者有意或有力作出重大改變。再者,人民幣匯率升值,中國貨變得昂貴,訂單會流向其他國家,中國毫無得益。

 

解 決貿易順差的另一個辦法是讓中國工人的工資上升,這樣做的話會令工廠經營壓力增加,遲早要把工資增幅轉嫁予客戶,世界工廠出產的產品價格自會上升,同樣做 到中國貨變得昂貴的效果,不過分別是得益者包括中國工人。中國工人生活改善,有助社會和諧,帶動消費,我認為中國會朝着這方向走。

廠家呼天 搶地,哭訴經營困境: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颷升,其他成本如電費水費樣樣加……如果工資不停上升,簡直是把廠家置諸死地。中國政府不是不關心廠家的死 活,但讓工資上升是回應美國訴求兩害中較可行之路,況且工資已連續升了幾年,見不到社會出現動亂,就讓達爾文定律來解決廠家出路的問題。我這廠佬無力改變 這大環境,要接受,要順勢行,但怎行?

 

首要是不停調節自己和管理層的思維,當然不是麻醉自己嗌什麼「危中有機」的空口號,而是正面面對更困難的經營環境。困難環境會加速汰弱留強過程,即使市場規模不變,市場份額很有可能會出現波動,因為對手會做出不應做的事或不做應做的事。

過往廠家的心態是中國工人價廉,採取人海戰術,然而究竟人多是手腳亂抑或是好做事,廠家未必在意。廠家現面對的是潮退時刻,誰有著泳褲,一目了然。這時候在工廠最常出現的詞彙,一定是「生產力」。

生 產力容易理解但不容易掌握,因廠而異,要從實戰中領略。最能掌握生產力細節是前線員工,因此提升生產力一定要從上而下由管理層制定方向,定下策略和制度, 同時從下而上由前線員工帶動提出具體方案。今日的經營環境已不容許得過且過,要擊倒對手,最佳武器是超卓的生產力。其實這時候對手的心理同樣變得虛怯,你 面對的困難對手也在面對,廠家在劣境中仍能發力的話,可進一步打擊對手的信心,其實令對手離場是擊倒對手最常見的方法。

 

除 了生產力,廠家此刻要有加價的自信心。前線銷售員工的信息總是客戶要求減價,對手已順應客戶要求,自己不減的話會失去生意。這是欠缺自信心的表現,成本上 升不可能永遠全部由廠家以提升生產力或減低利潤來承擔,廠家認為自己欠缺加價能力的話,是極壞的訊號。跟客戶在價格上的博弈,是廠家檢驗自己實力的最佳工 具;不要怕,說出口好像有點礙耳,但這是應做的,望住客戶雙眼說:「不錯是5%,不過是加,不是減。」

廠家可自怨自艾,也可專注提升生產力和建立加價的自信心,你可笑我阿Q,我是笑着迎接這工業大時代的來臨。

蔡東豪 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1

廠佬賣零食 反抗大財團操控價格

2011-10-27  NM

日版卡樂B薯片、季節限定綠茶味百力滋……電子線圈大王林偉駿,投資千萬,上年中以自己上市公司CEC國際的冧把做生招牌,開設「759阿信屋」, 轉型與本業風馬牛不相及的日本進口零食糧油百貨,連開四十六間,專攻屋邨。不過,這間被網民評點為「平霸」的人氣店,卻因定價太低,辣㷫同行,鬧出封殺風 波。 上星期,供應汽水飲品的太古集團及維他奶公司,先後拒絕向他供貨,「一罐可口可樂,要賣$3.8!一pack維他奶,要跟超市至抵價!」阿信屋定價低過兩 大超市,成為莫須有死罪。原來,我們的日常生活,由一罐汽水到一排朱古力,大財團抬高價錢,集體議價,無處不在。廠佬力抗霸權,戰事一觸即發!


「罐 裝可樂同雪碧,幾時先有貨?」在火炭穗禾苑分店,客人向店員查詢,正在執貨的售貨員回答:「賣埋啲貨尾,唔會再賣本地飲品,不如試嚇日本汽水吖!」客人問 得多,轉行做進口零食的CEC國際(0759)主席林偉駿,索性在全線分店張貼停售告示,「我想話俾人知:唔係你唔供貨,係我停售!」自言「好鬥」的林偉 駿,廠佬出身,見慣風雨,面對操控價格的行業現實,誓不低頭。 「原本相安無事,太古提供各類汽水,供應好穩定,每罐來貨價唔使兩蚊,我哋賣兩個七,毛利都有三成幾,但自從九月初,有傳媒報導我哋汽水賣得平,太古嘅營 業代表,就打電話通知我哋,話超市同便利店投訴影響佢哋生意,要求我哋加到$3.8!」兩大超市減價,可以死跟,加價呢,就唔可以定價低過龍頭大佬,林直 言「咁嘅行規」,無得做! 「電話、面談多次,都無結果,之前上嚟再傾,佢哋仲講緊要跟佢哋個價,唔可以定價太低,我當時已決定停售,豁出去,索性好寸咁當面同個太古嘅sales 講,你叫我賣廿蚊一罐都無問題,如果我拜緊山,渴到死,一定幫襯!」林說。


記者到兩大超市和連鎖便利店「格價」, 發現可口可樂,百佳定價$23.9八罐,每罐貼近三元,單買一罐要$4.2。兩間便利店七十一及OK,定價為六元。反觀林偉駿旗下零食店,貨尾可樂每罐定 價$2.7,加上可以分拆購買不同味道,與超市一pack八或十二罐,硬性規定同一款,更有彈性,定價更具競爭力。 事實上,除了太古率先發難,停止供應旗下飲品,上週五下午約三時,維他奶公司的營業代表,親自上林位於觀塘的公司,相約會面,同樣叮囑他要「跟行規」, 「佢哋話六包裝定價唔好低過十七蚊,仲教我同破抵價(百佳)看齊,買兩pack送375毫升檸檬茶。我當時就駁佢,點解要搞到咁複雜,人哋明明想飲維他 奶,你點解係要塞支檸檬茶俾人呢?」 「之前試過同超市一樣賣十四蚊,後來維他奶批俾我嘅價就愈搞愈貴,由最初十蚊,加到十三個幾一pack,迫你唔可以賣得平!」高峰期時本地飲品足佔營業額 達一成半,林寧願壯士斷臂,停售本地汽水和紙包飲品,「做廠投標落價,競爭大,但做好件貨就得;呢一行唔同,你入嘅貨俾曬錢,人哋有權干預你賣幾多錢、點 樣擺貨,有啲人硬係要個市場所謂受控,先有安全感,好畸形!」 連洋名都叫Coils(線圈)的林偉駿,大坑木屋區長大,身為長子,十三歲就外出闖天下,廿一歲開電子山寨廠,在中山自設廠房,從事設計、開發、製造及銷 售一系列之線圈製品,包括變壓器、電感器,以及線圈製品之相關元件,如鐵氧體磁性材料及電解電容器等。二千年公司主板上市,客戶包括新力及CANON。近 年業務稍微收縮,截至今年四月底,公司賺二千八百萬元。

半途出家為舊伙記
線圈老本行做足三十年,卻半途出家學人搞食 品百貨,林偉駿說緣於一個舊伙記。○八年金融海嘯,中港兩地近八千員工,裁剩五千,包括財務分析員,也是他的得力助手張茗壹(阿壹)。「那一役,傷得好 重!」 「佢係我搞上市後,返中山接受培訓嘅首批香港大學生,跟咗我近十年,港大財務系畢業,負責寫年報,上年見番佢,轉咗行賣衫。當時我就諗,電子線圈的核心業 務,內地上曬軌道,中山、廈門南京及高州,仍然有廠房,員工人數達四千多人。香港剩二、三百人,可以穩守,已經萬幸,係時候轉型。當時無咩頭緒,自己鍾意 食日本嘢,有時公司團購日本醬油,日本嘢出名質素高,受歡迎,就試嚇有無得做。」 上年七月,林在葵湧廣場開了第一間鋪,找阿壹回巢打理,負責聯絡本地代理商入貨,租鋪採購一腳踢。原本負責公司電腦程式的鍾偉健,中大電腦工程系畢業,就 充當阿信屋新界區分店店長。線圈公司一夜間轉做零售,人人門外漢,變身「奇兵」,「我成日同佢哋講,政府嘅AO都會做唔同部門,我哋由電腦工程、電子工 程,轉做飲食工程,有何不可?」 大情大性的林偉駿,化身「阿信」打不死,火速行軍再創業,三個月內連開了六店,小本經營試業,卻遇上同行封殺,反而成為他日後「大搞」的催化劑!「香港主 要代理進口日本零食嘅,基本上只有一間(編按:林不願透露代理名稱,但根據資料,本港最大日本零食代理為四洲集團),我哋十一月訂貨,點知個代理商臨時話 唔供貨俾我哋,當時佢係最大代理,佢唔供無人敢供,有鋪無貨賣,死得!」同行如敵國,供應商兼營連鎖零食零售店,見林定價低,又有上市公司背景,擴張速度 驚人,實行截貨源,先發制人。 「當時真係好徬徨,好在咁啱會展有個美食博覽,有間日本小型超市過嚟做展銷,我嗰時諗無可諗,就同佢入住啲貨頂住,佢喺日本做超市零售,賣俾我嘅價,仲平 過香港代理,嗰時我先知,香港代理無人同佢爭,做獨市,食水好深!」重擊下僥倖未被打殘,林偉駿深知,要突圍,便得越過香港代理商,搞直接進口!

赴日叩門 打破缺口
今 年二月,林就透過做線圈生意結識多年的舊客戶日立公司,輾轉引薦認識位於東京崎玉縣的日本食品總代理,成為轉捩點,「日本零食糧油市場好大,代理喺崎玉嘅 廠房有十八幢香港工業大廈咁大,老闆八十幾歲,見我五十幾,當我細路仔,見我盲舂舂過去,覺得有誠意,唔介意我創業初期貨量少。」誤打誤撞打開缺口,林偉 駿深知,要爭取具競爭力的批發價,來貨要多,快速擴張,事在必行。 「半年間,多開咗三十幾間,向領匯、地鐵租鋪,要上去講解你盤生意同財力,有錢交租都要過關斬將,七仔(便利店7-11)隔籬又話唔得,一個商場三幾間, 點避?你話無霸權就呃人!」先是零食供應商打壓,再有兩大本地飲品供應商先後停止供貨,林不諱言只怪行業太多「行規」陋習,避無可避。 「明明一罐日本咖啡,來貨價五蚊,賣六個半都已經有三成幾毛利,點解要賣到十五蚊先得?」統一將毛利定為三成半,被同行視作「頂爛市」,林直言匪夷所思, 「呢一行好奇怪,佢哋mark價有自己一套,認定日本嘢係奢侈品,多人搵就可以mark高兩、三倍,定價上已嚇走好多人,我喺屋邨開咁多分店,就係認為只 要價格合理啲,啲日本進口嘢,唔一定放喺崇光、太古城,先有人會買!」 上月,他就將台灣進口米麻糬重新包裝出售,「我哋喺台灣採購米麻糬返香港,一盒一百八十克,賣$6.9,農曆年期間,被優之良品投訴到台灣供應商,話我哋 定價太低,結果又無得賣,咁我哋咪又諗橋,聯絡台灣方面,自己印紙盒重新包裝推出市場,成本貴六毫子,賣$7.5,都係優之良品嘅三分之一。講真,可樂無 得笠個紅紙上去咋,如果得,我都好想試嚇!」 成與敗,未知,林謂現時每店每日的營業額平均達萬元以上,扣除成本、人工及租金開支只勉強達收支平衡,但起碼贏得自主權,「日本食品成日要賣到好貴,搞到 奇貨可居,我就係想打破呢種局面,賣平啲,合理利潤就得,唔好話多啲人受惠咁偉大,起碼個市場大啲,搞活個市場,有咩唔好?」入行一年平價「頂爛市」,被 同行狂轟擾亂市場的林偉駿反問。五十三歲,仍然有火。

競爭法無用
針對操縱價格及圍標等違反公平競爭行為的競爭法, 醞釀多年,卻因商界大力反對,立法過程一波三折,港府上週向商界再次作出讓步,建議取消獨立私人訴訟權,即消費者無權向涉違反公平競爭者直接興訟。消委會 不滿修訂,認為有損消費者利益;立法會競爭法草案委員會副主席湯家驊則擔心,日後成立的競爭事務委員會會偏袒商界。 林偉駿也認為立法實際作用不大,「供應商要操控定價好易,賣貴啲俾你已經得,舉例一pack維他奶,佢賣俾你十六蚊,賣俾超市十四蚊,你嘈佢,佢話人哋大 批要,可以平啲,咁又係喎,你來貨貴啲,無理由做蝕本生意,結果唔使議價,你都要賣十七蚊,佢哋一樣焗你賣貴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82

廠佬看瑞聲 蔡東豪

2012-11-01  NM
 
 

 

相識多年的基金經理來電點歌,希望我從經營者角度看瑞聲科技(2018)。瑞聲近年被捧為「蘋果概念股」,股價由○九年三元升至現時二十七元,剛宣布中期營業額二十五億九千萬元(人民幣,下同),純利七億二千萬元,分別上升三成八和四成一。瑞聲生產微型音響零件,主要客戶是手機,其中蘋果是最大客戶,佔收入約四成。瑞聲純利率達兩成八,以我淺薄做廠經驗,這盈利水平近年在工業界聞所未聞。

基金經理語帶懷疑,我第一件事要看,瑞聲故事是否Too good to be true。拆解工業股比較容易,因為業務單純。瑞聲作風低調,主要靠內部增長,甚少併購活動,賬目容易分析。快速分辨賬目是否有古怪,我看兩個數字:經營現金流和派息。現金流不說謊,爆煲個案的經營現金流一定蠱蠱惑惑,似賺非賺。我翻閱瑞聲年報,經營現金流清清楚楚,無蠱惑。瑞聲每年派息,佔盈利三至四成,工業股中屬中規中矩。蠱惑公司經營現金流強勁和年年派息,不錯是有,但個案不多。單靠看年報,瑞聲賬目通過Too good to be true的測試。下一個需要問的問題,是這盤如此好賺的生意可否持續下去?

這問題可從三個層面看:蘋果會否容許瑞聲賺這麼多(瑞聲毛利率和純利率都高過蘋果)?瑞聲對手會否打價格戰,侵蝕瑞聲利潤?瑞聲會否自製傷害自己的原因?

蘋果主要代工商富士康(2038)的內地工廠不停出事,最新事故是山西工廠暴動,導致死傷,蘋果跟供應商之間的關係水洗不清。很多人即時聯想到蘋果是甚苛刻的客戶,不停壓搾供應商,令供應商疲於奔命,一層一層壓至最低層工人。我未做過蘋果生意,所說的靠推測,不過我不相信蘋果是特別苛刻的客戶。能夠滿足到蘋果質量和數量的供應商,數目不會多,蘋果不會隨便破壞跟供應商的關係,我相信蘋果採購部處事精明,會以合理和看長遠的方法跟供應商合作。蘋果太忙,也太叻,沒時間「眼紅」每一個供應商賺幾多錢,我不相信蘋果會刻意打擊瑞聲。有瑞聲粉絲指,瑞聲售予蘋果的零件,每部手機平均不超過三美元,銀碼太細,蘋果根本不在乎。這一點不成立,我指蘋果採購部行事合理,不是抓大放小,而是大小不分的全力以赴。瑞聲的競爭對手卻是另一回事,它們日夜想着怎樣擊倒瑞聲。一份投行分析報告估計,瑞聲聲學產品佔蘋果採購量約三至四成,即是蘋果同時跟瑞聲對手採購。瑞聲競爭對手的利潤可能跟瑞聲一樣高,也有可能沒這麼高。投資者須注視的重點,是瑞聲的經營數據,對手很清楚,假如瑞聲做得比對手好,對手一定不停檢討,找出人家做得比自己好的原因,然後千方百計縮短跟瑞聲的距離。

什麼是「千方百計」?閣下想得出和想不出的事情都有可能做。例如瑞聲擁有特殊生產技術,對手會想辦法得到手。以我的經驗,假如所謂商業秘密是工程圖紙和某些員工的特殊工藝,即是一些能摸到的實物,在內地「進取型」商業倫理環境,對手老早唾手可得(我有不少經驗)。我相信瑞聲的優勢是無形的,可能是公司文化。雖然瑞聲近年進軍其他手機零件業務,例如光學,但大部分收入仍是來自聲學產品。製造打擊自己的問題,通常源自管理層分心,包括把業務多元化,結果做不成新業務,又疏忽主業務。從瑞聲管理層透露的資本性開支,瑞聲仍然大力投資聲學業務,似乎沒有分心。從客戶、對手、自己等三個層面看,瑞聲的地位應該不是面對即時危險。看瑞聲過去五年業績、收入和利潤穩步增長,而且一直保持高利潤率,它的表現不是突然間爆升。多個大型基金投資了瑞聲多年,代表某程度信心保證。當然基金會睇錯,但工廠業務比科技、種樹等簡單,基金錯的機會不大。瑞聲在工業股中罕有的氣勢如虹,食正蘋果和其他手機製造商對聲學的要求,加上管理應該很優秀,因此投資界願意給予一個特高的估值。我從一個廠佬身份看,感覺是羨慕和慚愧。

蔡東豪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http://www.facebook.com/TONYTONGHOOTSO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30

【信報文章】廠佬呻到樹葉都落 名人堂

來源: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5/01/blog-post_29.html




強國股市high high high,香港廠佬唉唉唉。發達看似容易,搵食實在艱難。與幾個廠佬朋友飯聚,數說大陸營商之難,叫我這大陸實體經濟「大熊人」也驚訝。

廠佬 A六.四前已進駐廣東,全盛時工人5000個,金融海嘯後美國市場萎縮,生產自動化,工人砍半,但求捱到復蘇。近期油價大跌,美國消費者獲益,理應苦盡甘來,誰知忽然呻曰:「過年後再裁員三分之二……

元兇是工人的社會保障供款。原來以前的「行規」,呈報工人薪水時,只計算底薪。大陸的藍領,底薪約2000蚊人仔,連加班補水及津貼,總報酬近4000蚊人仔。以往走法律罅,可省掉過半社保供款支出。誰知現在執正來做,工資支出跳升,算盤一打,本來吊鹽水的生意,突然蝕到入骨,只有靠炒人止血。政策棍子一揮,臥薪7年的反攻美國夢,立即雲散煙消。

廠佬B出口轉內銷10年,起初順風順水,華南百貨公司自營櫃位過百,華中、華北靠分銷商攻堅,品牌知名度身處全國10大之列。後期網購興起,消費習慣大改,分銷商先行跳船,百貨公司櫃位大縮,遂變招上淘寶、天貓直銷。兩年前吹水,小弟還很天真地說:「咪仲好,不用給百貨公司、分銷商食水深,利潤率跳升,又可以做埋三、四線城市,咁好快上市啦,記得叫埋我去港交所(00388)影相呀!」

LikeyNike冒牌貨充斥
誰知兩年後再聚,廠佬B的「內需黃金10年夢」,已經橫死,事態突然,立刻追問因由。兩杯威士忌落肚,怒罵:「山寨廠賣冒牌貨,LikeyNike,過百間網店,消費者怎分辨哪家是正版、哪家是冒牌?最大鑊是冒牌貨售價,平過我成本。古有劣幣驅逐良幣,今有冒牌趕絕正牌!」問:「點解唔搵律師告佢?」「試過一次啦,對家是農民開網店,你告到佢破產,都無幾毫子可以賠俾你。何況冒牌網店,成百上千,遍布各省,你包間律師樓去打官司都唔掂!」

廠佬C面色,黑過鑊燶,遭遇更慘。心明做廠叻絕,淨利潤都是單位數字,立心改行,將香港物業加按,換成人仔,在強國放數,一年收息15厘,賺埋人仔升值,「三年身家翻一番,好過賭馬過三關」。官員引路,投入地方有規模的內房。第一年如期獲取厚利,翌年賭大一倍。誰知中間人忽然被黨紀委拘捕,發展商深陷破產邊緣。嘆曰:「風吹雞蛋殼,財散人安樂」。

到小弟這山野閒人發言:「聖誕上山打坐,鬼佬師傅問曰:How much is enough?諸位身家本可食過世,反正錢更多,都是帶不走。」「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今名為盛世,實開元暗變天寶,《易經》曰:「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及早離去,四字而矣!」

吳瑞麟
(原載於信報2015128日)
=====================================================
一圖勝萬言,板塊強弱見。
數據助分析,期權增表現。
想隨時看到美股數據、市場訊息及投資心得,請 Like「美股隊長」專頁。
【教學篇】IB基本功#1 - 「止蝕」:http://on.fb.me/1yduvFu
【教學篇】IB基本功#2 - 「市價成交」指令: http://on.fb.me/1I38nkn
Google+專頁:http://bit.ly/1tYbN39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