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廢除 IPO 審批應克服恐懼症

 
2013-02-25  NCW
 
 

 

作者 劉勝軍

IPO審批制的危害大致可以羅列如下:1.扭曲了IPO供求關係,導致市盈率長期處於高位的堰塞湖,破壞了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2.高市盈率創造了巨大套利空間,也刺激了上市公司造假衝動;3.IPO審批制把上市融資變成了少數人的特權,成為腐敗的溫床;4.證監會把審批作為主業,導致監管職能嚴重邊緣化,可謂本末倒置。

從IPO審批制到註冊制的轉變,需要面對一個阻力、一個恐懼。所謂阻力,當然是指既得利益集團。所謂恐懼,即所謂“審批之下還這麼多公司造假,如果不審批豈非更亂?”這種論調其實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1.審批制導致IPO供求關係扭曲,進而創造了造假激勵,因此審批制不是解決問題 的方法,而是問題的製造者;2.證監會在審批制下,既無能力也無動力去識別造假者。回顧中國證券市場歷史,造假者被識破的情況主要包括:自我暴露、媒體發掘、公泷舉報。

而靠證監會發審委識別造假,是幾乎不可能的任務;3.在審批制下,尋租的巨大誘惑,使得審批制往往成為造假者的保護傘和遮羞布;4.註冊制,並非縱容造假者。只要信息披露充分,保障媒體的報道權利,鼓勵公泷舉報,相信那些造假者將無處遁形。這才是打擊造假的正途。5.廢除審批制,證監會才能回歸其監管主業,嚴懲那些造假者,通過強大的震懾作用嚇阻造假者。中國股市的問題看似複雜,其實簡單,只要八個字就可以使中國股市獲得新生:放棄審批、嚴厲監管。

這樣的改革,當然會有陣痛。放棄審批制,上市企業數量增加,短期內股市下跌在所難免。但是要記住兩點:第一,這種下跌只是回歸合理價值而已。第二,只有供求關係合理化,中國股市才能逐漸擺脫低水平重複,走上價值創造的正軌。因此,放棄審批制,短期利空,長則利好。

劉勝軍為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財新網專欄作家,本文有刪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