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短炒心理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0950


看到 ckm 兄《短炒是人類心理》: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13479,實在非常同意。

腦科學和壓力研究專家 Robert Sapolsky** 在他的著作《Why Zebras Don't Get Ulers》指出,人類身體的生理反應是很能適應短期的物理威脅。例如面對野獸襲擊,我們會心跳加速、血壓上升、血管收縮、肌肉的血液增加和短暫記憶能力 增強等等,而身體「長線」的機能,例如生育和免疫系統,會暫時被擱在一邊。

問題是,我們在現代社會所受的心理壓力或者刺激,也會引上述那種生理反應。壓力或者刺激的來源可以不同,但是反應卻大致相同。

基於人類的本能,面對壓力的反應一般是短視、低效率、斤斤計較(Penny-wise and dollar-foolish),身體的反應去對付殺到埋身的威脅。這些反應有時在危急時候或許會有用,但假如我們當每天都是緊急的情況,代價可能會很大。

而金錢管理人壓力的來源來自失去預測性 (Loss of predictability)和失去掌握(Loss of control)。例如瞬息萬變的市場,會令金錢管理人很難預測市況;基金投資人比較不同的基金經理每季的表現去投資或贖回基金,基金經理在此等情形下, 會為了自己的表現不會跟指標(Benchmark)差太遠而作出短炒行為或者故意複製市場大盤表現而買進熱門股等等。

如上所述,當面對壓力刺激時,人會變得集中於短線的事情。而研究亦顯示人類傾向較喜歡細小而很快可以得到的好處,而不是大而較遠未來才能得到的好處。

美國的一些股票研究指出,基金經理愈來愈喜歡短炒。平均基金投資組合每年的 turnover rate 由 50年代的 20% 升到現在近乎 100%。在 2006年,每 14個股票基金就有 1個在一年內組合的股票轉手率達到 200%。

根據 Morningstar 的分析,組合股票轉手率較低的基金(Turnover rate 20 - 50%),在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的時間是表現最好。

無論是賭博或者是投資,都是需要一種違反本能意志的遊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