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800天奇蹟 紅棗田變iPhone田

2013-01-24   TWM  
 

 

下午四點多,河南新鄭市孟庄鎮的王桂紅揉揉眼睛,從睡夢中醒來。這個月她輪晚班,每天傍晚她得沿著黃泥巴路,騎四十分鐘機車到富士康(中國稱富士康,台灣稱鴻海)鄭州廠上班,在足球場般大的廠房裡,裝配iPhone5的耳機插孔。

已經連下了兩天雪,現在的溫度只有零下七度,刺骨寒風從每個縫隙鑽進衣服裡,怎麼躲也躲不掉。「冷啊!但是清晨五點多從工廠裡出來,那才真叫冷。」王桂紅用濃濃的河南口音告訴我。

一個月白班、一個月晚班,這樣交替的日子,王桂紅已經過了大半年;四個多月前,她的先生馬增偉也到了富士康工作,夫婦兩人刻意錯開上班時間,總得有人照顧孩子。

每一天,馬增偉要把iPhone5極易刮傷的鎂鋁合金背蓋,小心翼翼的放在固定位置,等著機器加工組裝,每個月底薪人民幣一千八百元(約合新台幣八千四百元)。

這樣的收入,在台灣看來微薄,在以前馬增偉卻是想都不敢想。進富士康前,他就跟村裡兩千多口人一樣,靠種紅棗為生,一年賺不到人民幣一萬元(約合新台幣四萬六千元),「如果是種麥,一畝地得投資七、八百元,但今年回收只有五、六百元,」馬增偉說。

到了富士康,如果幸運遇上旺季,馬增偉連同加班費還能領到人民幣三、四千元,「兩、三個月就頂一年啦!」

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在鄭州雇用的員工,二○一二年十二月已逼近三十萬人,九成都是河南當地人;像馬增偉夫婦這樣,因為收入提高,不想再看天吃飯而棄農轉工的人,就是鄭州這三十萬大軍、郭台銘在中國一百四十萬員工的縮影。

這些農民工所提供的便宜勞動力,正是郭台銘能夠從一個小連接器公司,登上世界舞台的重要推手。

把地方官推進中央 吸進歐美訂單,成升官政績鐵票

「便宜,還能更便宜。」郭台銘因此被外商科技公司採購人員取了個外號叫「Low Cost Kuo」。郭台銘憑著「低成本」,在過去二十五年間,不斷的將歐美科技業訂單,吸引到中國,改變了科技產品的生產概念與流程,也改變了中國農民工的生活,更成了中國政治人物的幕後推手。

郭台銘在中國,幾乎成為政績鐵票的代名詞。攤開中共十八大新選出的七位政治局常委名單,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個決定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的領導班子中,有三位都與郭台銘有深厚淵源:王歧山、張高麗、張德江都曾在二○○○年前後出任廣東省或深圳市父母官,之後官運亨通,一路扶搖直上到中央。無怪乎去年三月,張德江在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遭解任時臨危受命,一到重慶就主動要求見郭台銘。

過去二十多年,以富士康為首的外資不斷推升深圳與廣東經濟,廣東成為中國境內生產毛額(GDP)第一大省分,在位的政務官自然也跟著經濟數據而水漲船高。

讓沿海繁榮延伸到內陸西遷四川,逆轉中國人口移動模式

當郭台銘旋風般來到四川,更讓中國南方數十年來的人口移動,出現史上第一次大逆轉。

過去,四川的年輕人一路往東一千八百公里、到深圳打工,最高峰時,二○○五年四川輸出了一千三百萬勞工,分散到山東半島、長江與珠江三角洲;但二○一○年底,富士康從深圳廠區開出了二十台大巴士,卻是一路向西、足足走了三十多小時,把約一千名員工載回了四川老家,替生產iPad的成都廠注入生產力。

這一千人只是富士康「川渝(四川、重慶)回流」計畫的先鋒,過去兩年裡,「師級幹部」(指行政管理職) 也有上千人通過內部面試,從富士康遍布中國的二十八個廠區回到四川,工資比照沿海不說,還可領到鼓勵回鄉的人民幣數千元安家費。

郭台銘在中國二十五年,利用便宜的勞工打造出近四兆元帝國;當中國需要他開拓中部、西進四川時,富士康百萬大軍就跟隨著政策前進,而各地政府也全力協助。

地方首長對郭台銘的投資,換來的是亮麗的政績與光明的仕途。郭台銘能讓窮鄉僻壤,變身工業大省,也能把地方官推升到中央。

將窮鄉僻壤變工業大省河南打造新總部,百貨業聞香跟進

深圳同樣的故事與操作模式,郭台銘搬到了河南鄭州再上演一次。

富士康在離新鄭國際機場不到十分鐘的荒地裡,剷平了一大片紅棗田,蓋起了廠房。為了容納大批的工人,廠區外由鄭州市政府興建的宿舍還沒全數完工,就已住進了大批富士康的員工。

這裡原本是棗林滿布的曠野郊區,現在,房地產業者架起了大型看板,打著「富士康旺鋪」的招牌吸引商家進駐。就連河南零售通路王——丹尼斯百貨也正與當地政府洽談,計畫拿下富士康宿舍旁約一萬坪的土地,打造七層樓包含百貨公司、大賣場、娛樂與餐飲的複合式通路,「我們很看好富士康員工的消費力,」丹尼斯百貨總部行政副總林士欽證實。

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這一天是全中國優秀員工選拔賽「富士康之星」的頒獎大會,最後十五位得獎者將由總裁親自頒發。典禮已經延遲了兩個多小時,因為最重要的主角——郭台銘還沒到場。

下午二點二十二分,郭台銘終於結束與河南省長郭庚茂長達五個多小時的會面,來到會場。聽到消息,十多位從中午十一點多就站在門口等著迎接的鴻海幹部,抖擻精神,三百多位得獎者與其家屬紛紛站起身來,想看看這位傳說中的「郭總裁」,大家又是歡呼,又是鼓掌。

員工們拿著得獎證書一擁而上,希望他能簽名。郭台銘實在簽不完,決定一桌一杯敬酒、表達對員工的謝意,就這樣足足喝了三十五杯。前後雖只短暫停留半個多小時,卻捲起一陣旋風,臨走還緊握著抵達時員工送給他的花,展現十足的親和力。

在鄭州,富士康與郭台銘的名氣都很響,開車的師傅、教書的老師、百貨公司的小職員,都知道有個台灣人,「給河南起了很大的變化」。短短不過兩年,大約八百天,富士康的員工數就相當整個新鄭市人口的一半,以此為中心的新經濟體正成形。

馬增偉的弟弟帶我們爬上一個磚瓦礫堆,三天前這裡還是村裡唯一能上檯面的小餐館。「這些房子拆掉,是為了拓建道路,」他說。很快的這些黃泥巴路都要鋪上柏油,築成平坦大道,讓政府招商引資。馬家的老房子也在下一波的拆遷範圍,到時須搬到政府蓋的集合住宅裡。

如果河南是一列巨大的火車,轟隆隆的開向由農轉工的經濟開發路上,那麼,富士康就是加油添煤的燃料,連鄭州要發展為中國交通要塞,都有郭台銘的影子。

十二月二十六日,就在我們到達鄭州的第一天,北京與鄭州間的「和諧號」也開出首班車,而全球里程數最長(二千二百九十八公里)的「京廣高速鐵路」,也就此全線通車。

巴克萊證券分析師楊應超認為,以地理位置來看,鄭州與美國芝加哥一樣地處該國中心點,將是中國最重要的運輸轉運點;二○一二年四月,河南省、富士康與海南航空簽約,計畫要把鄭州打造為航空樞紐。富士康廠區旁,投資人民幣上百億元的物流中心,正如火如荼的準備興建中,讓鄭州廠越來越有富士康「中國總部」的架式。

因為郭台銘,河南省長郭庚茂在中部六省中政績最亮眼,國家級戰略「中原經濟區」就以河南為首。河南是中國人口大省,龐大分母夾雜著三教九流,讓它以「騙子多」著稱。但郭台銘對郭庚茂俠氣的說:「所有人都說不能搬(到)河南,不是偷就是騙,沒有高科技。沒關係,我搬個最好的東西給你,iPhone!」

現在鄭州廠,憑著中原轉運站的優越地理位置,儼然是郭台銘實質的中國總部。

使電子產業聚落從無到有旗下員工成標竿,被三倍薪水挖角

對照深圳舊總部,以「低成本」聞名的鴻海,卻面臨著「中國不再便宜」的壓力。

在深圳,富士康深圳龍華廠區外有好幾棟「農民房」。他們是先前因為農田被徵收、獲得政府在精華地區補償的地產暴發戶,別的消息也許不靈通,富士康漲薪水,他們第一個知道,因為八成補償戶裡,住的都是富士康員工。一位年輕的龍華員工向我們抱怨:「漲工資都還沒感受到,房租已經先漲了!」

郭台銘的百萬大軍,是他與政府談判最重要的籌碼,只是在中國必須不斷提升基本工資,以拉高中國中產階級購買力的同時,卻也可能成為他沉重的負擔。

場景拉回到富士康起家的深圳龍華廠。

二十五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煙蔓草,現在,全世界通訊巨擘華為隔著馬路與富士康對望,不遠處還有中興通訊、比亞迪等。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認為,正是富士康替中國建立了標準化大量生產的標竿,從而建立起電子產業的聚落,也訓練了人才。他說,如果不是富士康,這些深圳企業不會壯大得這麼快,他們很多主管都挖角自富士康。

我們在深圳見到來自貴州的羅奇,他進入富士康已經二十一年了,從一個機械系大學畢業生,一路當到資訊系統整合事業群資深經理,手底下管三千多人,比一個小公司的老闆管得還多。

富士康從零組件跨入準系統,羅奇就參與了第一條表面黏著(SMT)生產線的建立,第一批中國本地員工送往海外學習的名單上,也有他;二○○○年富士康給一百位優秀員工配房、去年招待「富士康之星」來台旅遊,他都在其中。

親身經歷了富士康的轉型之路,讓羅奇成為不少大公司開出兩倍、三倍薪水招手的挖角對象。幾個月前,兩位富士康的課長才被鄰近公司挖角,分別當上了協理、總監,但羅奇仍選擇留在富士康歷練。

現在:工資不斷調漲當中國不再便宜,鴻海優勢何在?

未來鴻海集團要留住像羅奇這樣,忠心耿耿留在富士康打拚的人,恐怕成本會越來越高。《商業周刊》採訪團隊,在中國進行了三千八百二十九公里的長途調查採訪,一路從深圳到四川成都、河南鄭州,富士康的稅率從沿海的二五%降到內陸的一五%,不斷追尋降低成本的可能。

郭台銘在二○一二年中,曾宣布富士康員工仍會再加薪,追平台灣最低工資一萬八千七百八十元(約合人民幣四千元),以符合中國官方「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政策。但事實上,像馬增偉這樣的工人,得經常加班才能領到。

中國不斷高漲的工資,逼著沒附加價值的企業轉型,已成了鴻海未來最大壓力。

趨勢正在滾動,深圳廠區也不能自免其外。「深圳是五鐵共構,好幾個鐵路,你看整個深圳,龍華在正中央,他們(政府)已經講,未來要吸引華為這類的高科技公司,」一位前鴻海高層指著地圖給我們看。「(政府)沒限期搬廠,但環境讓你不得不搬,找不到地蓋宿舍啊!政府給你的支持沒以前那麼好啊!雖然政府官員嘴巴還是講希望你留下,但對你也沒那麼客氣啦!」

富士康在深圳十餘年的規模,鄭州只用了八百天就達到;那麼,如今它在深圳所面對的問題,會不會也加速提前來到?歷程從二十五年縮短為十年、十五年?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認為,這就是富士康未來在中國最大的難題。現在中國,需要富士康替它在中、西部開疆闢土,但當這些階段性任務都完成後,富士康對中國的利用價值還剩甚麼?

顏承暉直白的說,未來的富士康仍需要中國,但中國不一定還需要富士康。因此,不單是中國想轉型,富士康更急迫需要轉型,提升附加價值、凍結成本上升。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郭台銘為了滿足政府期待、維持權勢,仍然必須不斷的在各地增加投資、擴張編制,但這些卻是與獲利、成本相牴觸的。

過去鴻海帝國還能靠著搶食對手的訂單,擁有超越業界的成長率,但現在鴻海大客戶全抓在手上,產業成長多少,它就成長多少,很難再有超水準的演出。而郭台銘在各地開出一張又一張的投資支票,也唯有全球景氣復甦才能逐一兌現。

一趟三千八百二十九公里遠的旅途中,我們從各層面見識到鴻海帝國的雄偉,只是未來當「中國不再便宜」,郭台銘還剩下什麼優勢?

【延伸閱讀】他們都待過廣東!中共最有權力7人,3人和鴻海有淵源

張高麗1998年任廣東省委副書記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王歧山1997年出任廣東省委常委1998年接任廣東省副省長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張德江2002年任廣東省委書記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註1:鴻海1998年赴廣東深圳建廠註2:廣東金額為鴻海深圳子公司鴻富錦進出口金額資料來源:中國投資指南、中國海關 整理:劉于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