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學教授沙伊·伯恩斯坦(Shai Bernstein)追蹤了近2000家上市的科技公司,最後總結說,IPO(首次公開募股)之後,公司變得更加保守,不再野心勃勃,而且會失去公司的頂級發明者和創新者,只留下一些普普通通的員工。因此,這些公司不得不通過收購獲取新技術和補充人才。
伯恩斯坦1985年到2003年之間對這些公司進行了追蹤關注,記錄了每家公司IPO之前和之後分別獲得的專利數量,並且通過某項專利在其他專利應用中的引述頻率,估算和分析了專利的重要性。之後,伯恩斯坦更進一步地分析了那些幾乎上市的公司,也就是原計劃上市、但是改變主意的公司,並把它們與最終IPO的公司進行了比較。
保持私有的公司繼續以原有的步伐創新,而上市後公司專利的價值會在接下來五年裡下降大約40%。很顯然,公司IPO之後,公司主要領導者獲得了豐厚的回報,他們用股票變現,離開公司並追求其他的夢想。而那些喜歡在創業公司工作的員工,不適應公司上市後面對公眾責任而出現的官僚作風。事實上,一家公司IPO之後,發明者或創新者離職的可能性比其他員工高18%。對於那些留在公司的人來說,也有不如意之處。公司IPO之後,發明者的創新能力變弱,他們的專利質量與價值下降近50%。
從中可以總結出的經驗似乎是:不要走上市之路。但並不完全是這樣。如果公司CEO和董事會主席能夠是同一個人,創新比例仍然較高。伯恩斯坦認為,這是因為規模較小、權威更高的領導團隊更加能夠承受每個季度來自市場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