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公募基金開閘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1-11/100481764.html
市場完全沒有預期到,公募基金市場的開放來得這樣快。

  2012年12月28日,修訂後的《證券投資基金法》正式公佈,規定專門從事非公開募集基金管理業務的基金管理人,在多項指標符合規定條件時,可從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

  兩天後,證監會發佈了《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下稱《暫行規定》),包括證券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均可以申請發行公募基金產品。

  放開公募牌照,對公募基金行業來說,短期內競爭加劇;從長遠來看有利於行業的發展壯大,是大勢所趨。但由於打破公募牌照的壟斷,會引起機構的重新洗牌,業界認為證監會需要考慮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生存問題,並未預期到新政策的出台如此迅捷。

  「證監會希望跳出公募基金圈子,把視野放大到財富管理行業,這對於監管機構、各類資管機構都是一次全面挑戰,未來的市場格局定會發生重大變化。」 一位資產管理行業的人士分析。「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亟需加快調整步伐,否則很容易被淘汰。」

  面對變化,看到機會的機構摩拳擦掌,也有機構因未達指標尚未入圍,只能望洋興嘆。

挑戰公募

  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設立和產品的推出一直被嚴格限制,股東資格高標準,產品設計嚴控制,能獲得基金管理公司牌照,就獲得賺錢的保證。在這種壟斷經營現狀下,無論基金持有人賺錢賠錢,無論滬深市場是漲是跌,基金管理公司都能穩賺管理費。

  據中國證監會公佈的數據,現有73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中,有57家設立於2007年之前;之後證監會放慢基金管理公司的審批,從2007年到2010年,一共只批准了6家基金管理公司;從2011年起,監管層又加快審批步伐,2011年全年成立6家基金管理公司,2012年前11個月成立4家基金管理公司,正在申請過程中的基金管理公司還有6家。

  「原來牌照是非常值錢的,能成為公募基金股東花多少錢都願意,因為這個投資太容易賺錢了,旱澇保收。」一位券商高管說。2007年底,招商證券曾以63.2億元巨資收購博時基金48%股權。

  隨著監管層監管思路的轉變,公募基金牌照正在逐步喪失價值,而公募產品的放開,對公募基金的挑戰更加顯著。

  德聖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江賽春表示,不同公募基金對政策變化反應不同。已經有一定規模的基金公司不擔心,中小規模的基金公司則非常擔心。

  剛剛辭去總裁職務、僅擔任南方基金副董事長的高良玉對財新記者表示,「公募基金本來就不是壟斷狀態,這次開放市場,未來的競爭會加劇,但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容量很大,因此不會對現有公募基金造成很大程度衝擊。」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南方基金2012年年末管理有效資產淨值985億元,排名全行業第四。

  業內普遍認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盈虧平衡線是資產規模100億元,百億元規模以下的基金公司,基本屬於虧損狀態。南方基金並不在此列。

  「每個公司的產品結構不同,如果是股票基金,由於管理費高,80億元左右的股票基金基本可以達到盈虧平衡,目前中海基金規模在130億元左右,並且有大量權益類基金。因此財務狀況還是不錯,今年完成了董事會的任務,這幾年規模和淨值也還可以。」中海基金副總宋宇表示。

  宋宇認為,放開公募產品市場,基金公司受到衝擊是難免的,但公募基金經過這十幾年發展,公眾對公募基金公司有一定的熟悉度和信任度,未來財富管理行業中,公募基金還是主力軍。宋宇表示,「未來的蛋糕會更大,每個機構可以分得的絕對規模也就更大。」

  中海基金目前已獲得專戶管理資格,宋宇表示中海基金將並行發行公募和私募產品。「私募基金發公募產品有渠道問題、認知度問題,會比公募基金發公募產品更困難;而公募基金發私募產品,首先就有渠道和認知度優勢,還可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渠道。」宋宇說。

  作為小基金公司代表,紐銀梅隆西部基金董事長安保和也表示,其他各類機構真正發行公募產品,還需要一個過程。資產管理市場很大,即便感受到壓力,也不是來自於政策的變化,而是自身管理能力問題。

  「規模不會老是現在這個樣子,但也不是因一個政策就要面臨什麼挑戰。」安保和表示。

  按照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統計,紐銀梅隆西部基金管理資產規模11.6億元左右,業內排名倒數第九,正是受到規模壓力的典型。

  「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要都做得好,其實不太可能,兩者管理模式相差較大。」江賽春表示。

放行券商

  根據《暫行規定》,證券公司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的基本條件包括:

  三年以上證券資產管理經驗;治理內控完善;經營狀況良好、連續三年盈利;沒有違法違規行為;成為基金業協會會員等等。

  管理資產規模不低於200億元;最近12個月各項風險控制指標持續符合規定標準;最近一個季度末淨資本不低於10億元;最近一年中國證監會分類評價級別在B類以上。

  據證監會相關人士的測算,目前有宏源證券、中信證券、光大證券等11家證券公司符合上述條件。

  中銀國際研究員尹勁樺指出,對券商資管放開管制後,券商可通過通道業務迅速做大資管規模,具備資管資質的大部分上市券商,均可在短時間內滿足上述條件。

  「大放公募牌照,最大的獲利者是券商,資管可以開展公募業務。」一位資產管理行業人士認為。

  開展公募業務被認為對證券公司普遍利好。陽光私募源樂晟資產管理公司金融工程主管趙志俊指出,券商有較多的營業部,是僅次於商業銀行的第二大基金銷售渠道,「憑藉其渠道優勢,應該可以從公募基金手中搶奪不少的市場份額」。

  目前券商資產管理業務包括大集合、小集合、定向和專項資產管理四種形式,均屬「私募」性質,最低參與金額為債券型大集合產品亦要5萬元起。通過發行公募產品,能進一步降低投資者門檻,拓展其發行渠道。

  一家中型券商資管公司的副總經理說:「市場放開對券商資管公司來講是好事,尤其對於已初步具備投資規模及體系的券商資管來說,現在什麼業務都能做了,在佈局戰略發展等方面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放開公募牌照對券商資管的影響需要區別看待,實力強大的券商資管公司也許會抓住這個機會,但對能力不足的小型券商資管意義不大。「小券商資管還是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傳統的通道業務上,畢竟這塊來錢快,又不耗費精力。」一位券商資管人士說。

  多家管理資產規模低於50億元的券商資管公司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對公募業務有所期盼,「但目前和我們沒多大關係,不會產生什麼影響。」

  亦有觀點認為放開公募牌照對大型券商資管的吸引力有限。自2012年10月放寬對券商資管的管制之後,目前券商已可通過發行集合資產管理產品,在較大程度上已實現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的功能。

  截至2012年12月底,券商合計發行430只集合理財產品,資產淨值合計約1968億元。從券商發行的部分集合理財產品來看,有些產品結構和運營特徵與公募產品比較接近,券商資管人士認為可將大集合產品直接轉化為公募產品。

  「但操作上其實比較困難,大集合的性質還是私募。如果要轉公募,需要和上千名客戶溝通,還不如清算了再單獨發公募產品。」上述券商資管人士說。

保險盼入場

  相對其他資產管理機構,保險公司是體量最大的。

  近年保險業保費增速放緩,放開公募牌照則可為保險公司帶來新的管理資金和收入來源。「保險資管業務單一,主要管理保險資金,資產管理能力沒有充分發揮,亟待轉型以求在泛資產管理領域與其他金融機構競爭。」一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說。

  陽光保險資管公司的一位副總告訴財新記者,不存在保險資管不願意涉足公募業務的問題。「沒有風險,成本很低,就能多管理一份其他資金,保險資管公司都是有進取心的,何樂而不為呢?」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發佈的第一批特別會員名單,中國人保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平安羅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兩家保險系資產管理公司在列。

  按照規定,保險機構發公募產品,首先要成為基金協會的會員,並且其管理資產規模不低於200億元,最近12個月償付能力指標持續符合監管要求。

  一位保險機構債券投資負責人表示,在資產口徑上達到發行公募產品資格的保險機構,大概有20多家,其中有13家成立了資產管理公司。除生命保險資管、安邦保險資管、光大永明保險資管、合眾保險資管4家因成立時間過短,其餘9家保險資管公司均可申請發行公募產品。

  這位人士表示,放開公募產品是個機會,尤其是債券基金的發行管理更是保險機構的特長。目前保險公司80%以上都是投資固定收益類產品,例如平安保險1萬億元資產,其中約8000億元都是投資固定收益產品。

  與此同時,相比公募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大型保險公司在投研實力、營銷渠道、產品設計、人脈資源上也具備較大優勢。有些保險資金有協議存款,利率上佔有優勢,保險資管發行公募產品相應也會有利率優勢。

  陽光保險的負責人表示,如果將來發行公募產品,會單獨成立團隊。將公募業務單獨分離,一方面是可以將其過去委託投資的資金納入自己發行的公募產品中,節省給其他公募基金的管理費。「而且利用自己的資金,能讓保險資管的公募基金產品迅速擴大規模,只要不達到監管上限,就不會有利益衝突。」另一方面,單獨設立公募基金部門可以帶來監管便利,方便證監機構對其現場檢查。

  據接近監管層的一位人士說,這次給保險資管公司發公募牌照的前提,是保險資管公司接受證監會的功能監管並允許證監會現場檢查。「這是與保監會達成協議的。」

  「將來是個機構市場,買方和賣方捆在一起,散戶地位會下降,保險機構肯定是其中的大頭。」上述保險資管公司人士說。

陽光私募門檻高

  放開公募產品的發行,對陽光私募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按照《暫行規定》,發行公募產品的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需要實繳資本不低於1000萬元,最近三年資產管理規模均不低於30億元。由於陽光私募誕生比較晚,直到2009年才有大批的陽光私募出現,能夠達到連續三年管理規模超30億元的私募並不多。

  「是每年均要高於30億元,還是平均每年超過30億元即可?債券投資的管理規模是否可以算進去?」和聚投資負責人李澤剛提出疑問。和聚投資已成為基金行業協會的特別會員,成為協會會員是管理公募產品的第一個硬件條件。

  按照李澤剛的估計,能夠達標連續三年30億元規模的陽光私募基金,估計不到10家。

  趙志俊認為,上述資格條件對陽光私募基金來說有些苛刻,例如符合連續三年盈利的陽光私募也屈指可數,2011年陽光私募普遍虧損嚴重,2012年盈利依然未恢復,表現不一。

  目前陽光私募中,資產管理規模排名第一的是重陽投資,規模在100億元左右,第二是澤熙投資70億元左右的規模,原華夏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剛剛進入陽光私募行業,首期募集規模可能超過30億元,但存續時間不夠三年。

  轉向公募業務,陽光私募面臨著產品設計、投研能力的考驗,對人才儲備的要求很高。「陽光私募通過員工持股,解決了公募基金一直無法解決的人才流失的問題,所以放開公募對陽光私募是個大大的機會。」上海凱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繼武表示。

  星石投資首席策略師楊玲認為,星石投資如果發行公募產品,將在追求絕對回報領域深耕,延展產品線。

  除了人才,私募基金發行公募產品還需要面臨渠道的問題。公募產品目前依賴銀行銷售渠道,雖然大力拓展第三方銷售,但尚不成氣候。而本來品牌知名度就不如公募基金的私募基金,在發行公募產品上更受渠道的限制。

  「每個陽光私募都要琢磨出獨特方法,凱石有短中期的渠道規劃,一年以後這個趨勢會顯露出來。」陳繼武表示。

  過去幾年,眾多陽光私募均不斷鋪設銷售渠道,但也逃不出券商、信託、銀行、私人圈等範疇,其中信託成為陽光私募基金最常用的渠道。

  楊玲表示,私募公司以往都是通過信託通道來進行投資管理的,從來沒有作為發行主體發行過產品,私募公司必須先申請非公開募集產品資格,再考慮申請公開募集產品的管理資格。 ■

可申請發行公募產品機構名單

  ■ 券商資管

  宏源證券、中信證券、光大證券、東吳證券、西南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國海證券、興業證券、廣發證券、招商證券

  ■ 保險資管

  中國人保資管、中國人壽資管、中國平安資管、中再保資管、中國太保資管、新華保險資管、泰康保險資管、太平保險資管

  ■ 陽光私募

  上海重陽投資、上海澤熙投資、凱石益正、上海朱雀投資、北京星石投資、從容投資、淡水泉、金中和、上海尚雅投資、新價值

  資料來源:財新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8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