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致牛欄股東信 一隻牛的投資日記
http://feigan.blogspot.hk/2013/01/2012.html牛太,牛女:
牛欄投資組合在2012年的表現如下,
股票組合的表現:
帳面值 恆生指數 STI指數2010 +8.9% +5.3% +10.1%2011 -11.0% -20.0% -17.0%2012 +25.1% +22.9% +15.1% 收息組合的表現: 帳面值 恆生指數 STI指數2011 -0.4% -20.0% -17.0%2012 +46.7% +22.9% +15.1%收息組合主要是REIT、商業信託。股票+
收息組合的表現:
帳面值 恆生指數 STI指數2011 -1.0% -20.0% -17.0%2012 +32.7% +22.9% +15.1%回顧2011年的股東信,
總結起來﹐自從今年(2011年)八月開始﹐我的策略是﹕- 瞭解自己的能力
- 瞭解能力以內的企業的基本數據
- 挑選具備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
- 以好價錢買入
- 組合分成定息和股票
所以2012年,我在投資資產的分配
股票 收息2011 43% 57% 2012 23% 77% 當然,以上的分配不是在一天內完成的,而是摸索了6-7個月,逐漸形成的。我是不是已經瞭解自己?不,絕對不,瞭解自己能力的過程是永遠無止境。(1)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2)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如以上的兩首禪詩, 世人常讚歎第二首,說是大智慧,比第一首更高境界。就因為如此,我們是否就對第一首不肖一顧呢?有沒有想過,可能第一首更適合自己?我個人覺得,不要太在意方法是否出名, 最為重要的是適合自己的能力。對一隻牛來說,就選牛的方法吧。如果叫牛用龍的招數,恐怕......。如果只能漸悟,就不要強求頓悟。Warren E. Buffett :
To invest successfully over a lifetime does not require a stratospheric IQ, unusual business insight, or inside information. What needed is a sound intellectual framework for making decisions and the ability to keep emotions from corroding that framework.
If you follow the behavioral and business principles that Graham advocates, you will not get a poor result from your investments. Whether you achieve outstanding results will depend on the effort and intellect you apply to your investment, as well as on the amplitudes of stock-market folly that prevail during your investing career.
以上幾句是摘自巴菲特在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Nov/Dec 1976, 發表的文章,也是第四版「聰明的投資者」的序言。我個人體會是,
如果我們想要這世人最後是投資成功,秘訣是:
這書(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所說的就是對的策略,尤其是第8和20篇。
我個人認為
「 keep emotions from corroding that framework」無非就是「信」。如果你不相信這個策略,稍微風吹草動,你就會起心動念,朝令夕改。
想要達到標青的成績,除了努力和聰明,還要看時勢。
三者之間,應先專注在努力,其餘的就相信一切都是好因緣。
時勢即系你這一生能有幾場金融風暴?
When it's raining gold, reach for a bucket, not a thimble.
我個人認為,多閱讀、多嘗試(實驗),在過程中瞭解自己,搜尋適合自己的方法。然後深入研究,再實驗。你可能發現,之前適合自己的方法,很可能經不起考驗;你也可能發現,Graham所述的方法,仍然經得起檢驗;但是,你也可能發現,Graham所述的方法,再加上巴菲特和費雪(Philip Fisher)所述,的確是可以再改善。從種種過程中,最大的收穫就是建立能力(competence )。
2012年,股票組合出現極大的變動,首先是套現恆隆地產,第二是減少股票的部位,增加收息的部位。原因在於當時的收息市場有利潤,而且確定。雖然當時,我覺得股票和收息的利潤可能一樣,但是收息卻有先天的優勢,例如透明和公開的派息政策,以及收息的來源主要是房地產收租,所以可預測和能確定。市價變動是市場的事,我只要計算收息的價值,等待價值和市價的出現足夠的差別。
套現恆隆地產的想法,是因為覺得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的市價很便宜,而恆隆地產的市價卻合理。 把合理的,換成很便宜,只要是龍頭換龍頭,我覺得還是可以的。(說穿了,就是錢不夠,才出此策)。

以上列表(16-7-12),再參考過去幾年的業績, 我個人認為是難得的便宜。龍頭股的特徵之一是對大勢敏感,通常可以在一年之間,有所反應,例如下圖所示:

在6倍PE以下買入,仍然可能「暫時性虧損」,因為我們不可能知道市場瘋狂到何等程度。只要組合經營完善,貢獻合理的股息收入,我們是不必要理會賬面值的「暫時性虧損」。勝利的契機在於:
- 對 「暫時性虧損」的容忍程度。成本便宜,容忍程度越高。龍頭企業, 容忍程度越高。越瞭解企業的基本數據,容忍程度越高。
- 耐心等待。龍頭企業, 等待的時間就有可能縮短。
6倍PE的成本,我們極有可能面對「暫時性虧損」,更何況是10倍PE的成本?
2012年的投資策略仍然適合於2003年
廣儲糧、高築牆、緩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