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札記【470】優秀投資人的12項特質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7zd.html

好的個性比智商高低重要。——安東尼·波頓

最近在看安東尼·波頓的新書《逆勢出擊》。波頓是我最為欣賞的投資大師之一,他與彼得·林奇都是富達基金歷史上最為傑出的基金經理,巧合的是兩者的投資風格也很相似,當然也有不同。相比林奇,波頓可能更保守一些;由於歐洲的自由聯盟屬性,波頓在跨國界投資方面也比林奇涉獵更廣泛;此外,他的英國紳士般的性格品質也讓人更感覺到淡定、平和和謙遜,林奇則更具備美式放蕩不羈的品性。儘管目前波頓在香港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我認為這只是暫時的,同時反映了亞洲市場與歐美市場的顯著不同。與總是念叨不虧損的一邊倒式巴粉不同,我不是個唯業績論者(特別是1-3年的中短期業績),香港的遭遇並不妨礙我對波頓的尊敬。因此他的新書一出來,就迫不及待的在淘寶上搞了本繁體中文的來看(台灣出版的,國內還未出版)。

書裡提到了一名優秀基金經理人的12項特質。我覺得這12項特質不僅適用於基金經理人,對於任何一個普通投資者都適用(因此下文中我都用投資人來代替他提到的基金經理人)。其中有一些對投資者具備技術方法上的指導意義,另一些則是波頓本人優雅性格的展示。我甚至覺得這些品性不僅對於投資人而言適用,在其他任何工作、生活方面有意識培養這些品性,同樣可以提高一個人的修養。在我看來,什麼時候國內的基金經理們有三分之一能達到波頓的心態和修養,那時的市場就可以說成熟了。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優秀的品質:

1、透視之眼

波頓認為投資類似下棋,優秀的投資者總能比別人多看幾步。他們不僅要瞭解一項變化產生的反應,還要知道這個反應帶動的更多波及效應。他舉了個例子,譬如說英鎊兌美元匯率升值,一般人立即反應知道這對於英國出口製造商而言是利空,但不太明顯的是這對英國服裝零售商卻是利好,因為這些服裝零售商所賣的衣服大多從海外進口。這個例子可以簡單搬到我們市場上,人民幣升值是長期比較確定的趨勢,對於簡單製造出口不利,但對於國內造紙業龍頭卻有利,因為我們國家的紙漿大多是進口的。我也常常感覺到做投資,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能力,必須結合歷史、現狀的種種特徵,充分發揮想像,去合理的推斷未來各種的可能性。當然,特別要強調的是要基於事實證據合理謹慎推斷,不是毫無事實依據的概念想像,尤其要區別未來可能性我希望之間顯著的差別。

2、個性

波頓認為太情緒化的人很難成為優秀的投資人。這也是我常常跟同學們提到要保持淡定心態的原因,特別是在看到科斯托拉尼書裡,提到他一位老朋友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故事之後。波頓提出,好的投資人應該謙虛、樂於犯錯。他與林奇的結論完全一致:投資是一種概率遊戲,沒人能永遠押對。但優秀的投資人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他們心胸開闊,喜歡質疑,他們每天保持專注,必須要有足夠的精力和毅力,並持之以恆。

3、有條理

由於信息技術的大發展,今天我們可以獲得的資訊遠多於以往。然而這也帶來問題,由於資訊太多且雜亂無章,優秀的投資人必須在處理這些資訊上訓練有素。與一些投資者整天盯著市場報價、資訊屏幕不同,波頓堅持每天做好計劃,有條理的處理每一件事,提高自己的效率。波頓提到自己也很少看當天市場的走勢情況,一些人對於他不瞭解當天市場走勢的情況感到很驚訝。

4、渴求分析

可能是繁體中文的語法問題,這個小標題有點拗口,其實講的就是要獨立思考、獨立分析。波頓喜歡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不喜歡只有結論,而想知道完成結論的過程。相比之下,我們國內是不是有很多投資者對於分析過程根本不感興趣,只想別人告訴他該買誰該賣誰呢?這樣投資豈能成功?波頓提到他一個同事在考察新人時常問一個問題:全世界有多少塑料袋?他對答案其實不感興趣,而是關注被問者的思考分析過程。比較好的分析過程譬如從需求面考慮:全世界有多少購物者、他們在多少商店購物多少次;或者從供給方面想:它們如何製造、全世界有多少工廠、每座工廠的平均產量是多少等等。

5、講求細節的通才

優秀的投資人必須對股市上他們研究的形形色色的企業和行業都有相當深入的瞭解。他們也必須很快掌握新主題,只要幾小時的研究就能比一般投資人瞭解更多。當然也不必擁有像專業分析師對特定產業那樣深入的知識。這一點我岔開來講,有些投資者固守自己所謂的能力圈,如果確實感覺自己學習、拓展新知識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未嘗不可。但如果僅僅是拿來作為自己堅定看好某一些特定行業而否定其他行業的擋箭牌,恐怕就不可取。巴粉們總是津津樂道巴老僅僅投資少數幾個行業,卻極少有人注意到他和芒格對各行各業、各類公司的瞭解程度。

6、渴望贏

在保持淡定心態的同時,好勝心也不可或缺,這是優秀投資人取得長期佳績的動力源。葛蘭瑟姆(Jeremy Grantham)有一段話儘管忽略了上市公司切實績效增長帶來的財富增長,但仍很精彩:投資管理專業創造不出價值,但它每年花費大約1%成本在這個賽局裡。整個來說,我們就是市場,而既然有成本,集體來看我們必然績效低於市場。這就像打撲克牌,好的玩家必須把他的成本和獲利轉嫁給輸家承擔。要每年贏2%,你必須找到一個甘願輸4%的人……追隨指數投資一定會擠壓積極管理型經理人,直到它變成這個行業絕大多數人的作法為止。最差的玩家會推出牌局,轉進追隨指數投資。其餘玩家的標準將因而提高,再提高,但幸好不斷有新手加入牌局。

7、有彈性的信心

這是我以前有篇文章說自己不再信心滿滿的來源所在,就是因為看到了波頓對於信心的態度。波頓認為投資要有信心,太不要過於自信,必須隨時保持開放的心態。他認為投資領域確定不確定往往只隔一條細線,太有把握反而可能陷於不利。這也是我排斥過分集中投資(所有投資僅投資在一兩個股票上)的根源所在。當然,波頓也提到過度懷疑也會導致舉棋不定、怯於行動。

8、勇於不同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逆向投資。大多數人受旅鼠效應影響樂於追隨眾人,林奇也從多個角度分析了投資者從眾心態的根源。優秀的投資人大多能在關鍵時刻不受大眾想法的影響,保持獨立的思考和決策能力。波頓認為,如果沒有與生俱來的這種天性,也可以通過後天培養。

9、瞭解自己

優秀的投資者應當充分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並找到一種適合自己個性的風格或方法,持續使用並不斷改進。波頓不認為有人能精通十八般武藝,而且還能長期成功的在不同投資風格中進行及時轉換。關於這一點我也很有感觸,一些同學在熊市中讚歎巴老的不虧損,在牛市中又豔羨林奇的狂賺十倍,一會想學這個,一會又想學那個,到頭來如水中撈月鏡中花,最終落得一場空。

10、經驗

馬克·吐溫說: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總有相似之處。波頓認為沒有經歷過完整的經濟與股市的循環,就稱不上經驗豐富的投資人。崔恩(John Train)提到了伊卡魯斯症侯群,即最危險的莫過於信任一個年輕、而且曾有一段時間表現很好的狂熱者,他以命定滅亡的悲情撞毀在下一個空頭市場的地面。愛德溫·李費佛(Edwin Lefevrel)的早期幾次破產,顯然就是如此。我的博客中也偶爾會有自信滿滿、自稱業績遠超巴老水平的同學來指導工作,但願他們不是崔恩提到的這一類人。我投資十多年,業績自認為一般,經驗不一定豐富,感慨和經歷還是可以說有一些的。非常認同波頓說的,一位優秀的投資人從不停止學習,不斷從歷史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11、誠實

波頓只是簡單的下了個結論:誠實是必要條件。顯然,這不僅僅是投資的必要條件,誠信和良心,從來都是我認為的做人的起碼準則。在這一點上,我從不認為有討論和質疑的必要。

12、常識

當投資中面對新的或不尋常的事物時,波頓會問自己最簡單的問題:這是否合理?約翰·鄧普頓告訴我們投資最昂貴的四個字:這次不同,本意恐怕也就是人們常常忽略一些簡單常識,尤其是歷史不斷上演的重複性常識。譬如霍華德·馬克思告訴我們樹木不會長到天上去、蒂默西·韋克認為交易越頻繁,收益就越少等等。這些簡單常識也是優秀投資人在大眾心情激動、達成顯著共識時依然能保持淡定心態的基礎。

波頓最後說許多投資人把投資看做比較輕鬆的事,因此想方設法尋找捷徑,然而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自己的獨立思考。投資其實遠沒有一般人想的那麼簡單,尤其是想獲得很好的投資業績更有難度。波頓認為判斷一個投資人的績效時,想在短期內(例如三年內)區分績效是歸功於運氣還是能力,是十分困難的。技術純熟的投資者,需要時間讓概率轉變成對他們有利。每一個優秀的投資者都會碰上績效不佳的年頭,他提到了自己在1989-1991年連續三年表現不佳。現在恐怕要加上2010-2012這三年了。儘管如此,波頓的坦率也是我最為欣賞的品行之一。相比之下,巴老表現的確更為出色。然而大家想過沒有?從概率上講,既然巴老成績如此無與倫比,也就意味著你更不可能學成他那樣。何不放下自己的股神夢,學學那些更像普通投資人行為、心態的大師們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