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0億元鑽石商機 港資壟斷7成5 低價豪賭 點燃台灣觀光崩盤未爆彈

2012-11-05  TWM
 
 

 

台灣開放大陸旅客來台,旅遊業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旅行業賠本接團、導遊代墊團費、餐廳飯店被賒帳、台灣購物店不敵港資軍團進逼邊陲化的現況,全都不忍卒睹。陸客來了,台灣為什麼賺不到人民幣?

︽今周刊︾獨家直擊陸客團操作實況,專訪港資購物站,掀開陸客團層層黑幕。

撰文‧李建興、賴琬莉 攝影.陳俊銘十月六日,適逢中國十一長假的第一個周末,上午十一點不到,台北一○一大樓前的信義路上擠滿了十幾輛臨停的遊覽車,偌大的廣場集結數百名引頸企盼的人群,他們不是周年慶的搶購人潮,而是等著登上一○一觀景台的大陸觀光客。

鏡頭拉到入夜後的高雄六合夜市,短短三百五十公尺長的大街,映入眼簾的是一攤攤被長長人龍包圍的攤商,鼎沸的人聲充斥著內地的鄉音,更有店家吆喝員工加快手腳的催促聲。而這天,隨著日月潭的住宿人數破表,距離日月潭百里之遙的台中市旅館同樣應接不暇,讓許多業者不得不回絕臨時投宿的散客??。

總之,這一幕幕「人民幣淹台灣腳目」的繁榮景象,自從二○○八年開放陸客來台後,就成了台灣觀光業欣欣向榮的絕佳寫照,不僅是台灣在經濟百廢待舉中的唯一希望,更為國人編織出一幅幅美麗的消費場景:大陸客來了,人民幣也來了!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到八月陸客來台超過一七○萬人次,是去年同期的一.五四倍。人潮帶來了錢潮,若以陸客平均每人每天花費二百五十美元(新台幣七千五百元)計算,今年前八月就已經為台灣創造了九四三億元的商機,以此估算,全年更將衝破一千四百億元。

績優旅行社驚傳倒閉

陸客大餅真相現形

但是,人民幣真的淹到台灣人的腳目了嗎?就像國王的新衣,當大家都沉浸在虛假的謊言中,不願承認真相,事實卻赤裸裸的攤在陽光下。台灣承接陸客量第十一大的華曜旅行社倒閉,硬生生拆穿陸客團來台旅遊的榮景。

華曜旅行社去年的接團量在全台四○七家的地接社(台灣接待外地來遊的旅行社)中,排名第十一,任誰也沒想到,在陸客大餅越撐越大之際,一個業績頂尖的大咖旅行社,居然會走上窮途末路?

時間回到兩個月前,九月十三日,專門承做大陸觀光團的地接社華曜旅行社累計跳票超過五百萬元,成為第一家被觀光局勒令停業的陸團地接社。倒閉當天,華曜手上承接的二十六團、五九八名陸客成為燙手山芋,在觀光局協調下,由台灣租車旅遊集團旗下的建明旅行社接手,「當時,司機罷駛、導遊不幹,怎麼辦?總不能丟臉丟到大陸去,只能咬牙善後。」台灣租車旅遊集團總經理徐浩源表示。

然而更驚人的災難還在後頭!旅行業者透露,華曜一倒閉,其積欠給餐廳、飯店、遊覽車、購物店,甚至導遊代墊的呆帳全都無處可討,中華民國旅行公會全國聯合會祕書長許高慶證實,事後幾天就接到某中部餐廳業者的哭訴,埋怨華曜還有兩百多萬元的帳款沒付!「你想想看,一家小餐廳被華曜倒兩百萬元,如果再多幾家倒閉旅行社,大家怎麼活?」業界更盛傳,華曜債留觀光業的金額,高達上億元。

「但最令人膽戰的是,這恐怕不是最後一個,許多未爆彈正一觸即發!」許高慶語重心長地說,華曜案絕非特例,到了年底結帳之際,很難預料旅行業,甚至整個觀光業是否會出現排山倒海的倒閉潮?對此,專接陸客團的高雄漢王飯店董事長暨南台灣觀光產業聯盟總召集人林富男憂心急籲:「問題再不解決,恐怕演變成台灣觀光業全盤皆輸的局面!」然而,令人納悶的是,明明原本是一塊能夠雨露均霑的陸客大餅,怎麼最後成了禍延百業的產業災難?

病因一:兩岸業者關係不對等地接社壓低身段 間接墊高大陸業者姿態「陸團來台,從一開始兩岸旅行社不對等的關係,就種下禍因!」一位目前已經逐漸淡出陸客市場的旅行社業者,一語道破台灣旅行社業者心中最大的痛。

他分析,目前大陸有二一六家旅行社承接陸客來台業務,再把生意交由台灣的四○七家地接社承接。就供需面來講,已經形成二搶一的白熱化局面,偏偏對岸的組團業務又是各一級行政單位(省或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分治,若以大陸目前有三十四個省、市來算,每一地其實只掌握在六、七家業者手中,換言之,四○七家台灣地接社在各省只能和六、七家業者往來,等於大陸每家組團社的生意,平均由台灣的六十七家業者去搶食。

「這好比六十七個男孩要同時追求一個女孩!」該業者忿忿地表示,在這樣不平等架構下,造成了台灣地接社為求生意,壓低身段、甚至委曲求全的荒謬現象,也間接墊高大陸業者姿態。舉例而言,目前大陸組團社大多以八天七夜人民幣五千元行情攬客,也就是業者俗稱的每人每夜六十美元,但在多搶一的局面下,台灣業者卻以二十美元、甚至十五美元的﹁自殘價格﹂接團。

以經營陸客醫美團聞名的正安旅行社董事長吳碧蓮說,依業界生態,大陸組團社扮演仲介角色,頂多只須支付機票費,而其他費用則全由台灣地接社負擔,但地接社卻用三成費用接團,「你能想像嗎?媒人的紅包居然收得比聘金還多!」導遊出身的創新旅行社董事長李奇嶽更進一步透露,儘管目前枱面上,業界和對岸已協議得在四十五天撥款來台,但在台灣人為求生存,竟然普遍默許組團社在出團後九十天才付款,「甚至還傳出三加三(出團三個月後向大陸請款,再過三個月才撥款)!」也因此,根據旅行社業者估計,目前大陸組團社就尚有五十億元款項還沒付給台灣,這等於有一百二十萬名的陸客是由地接社墊錢接客。「更嚴重的是,若以每月接團量四十團的大型旅行社來說,光九十天的利息,就高達一百萬元!」而就在地接社「錢沒來、團照出」的怪象下,風險只好轉嫁到其他業者身上!例如旅行社向下賒欠飯店、餐廳和遊覽車業者的帳款,早已是公開的祕密,甚至不少旅行社還會要求導遊代墊。也因此,地接社的競價惡果,居然成整個台灣觀光業的共業。

摒除延後收款的扭曲現象,依旅行業者細算,地接社一接團,光花在每位團員的車資、住宿、餐費、門票、導遊費、稅金等雜支就足足要一萬四千四百元,但地接社實質團費收入卻只有四千二百元(以每夜二十美元計),等於每接一個陸客就要倒貼一萬元。

病因二:惡性競價、轉嫁風險﹁錢沒來、團照出﹂ 接一陸客倒貼一萬元為了填補資金缺口,只好靠「購物退佣」解套。業者就分析,以目前陸客團來一人賠一萬元的額度估計,地接社要回本,就得要讓團員的人均消費衝高到二萬元才行(以購物店五成營業額退佣行規來算)。其實購物退佣在全球的inbound(接外國團來本地)早已行之多年,並無原罪,但在割喉流血的業態下卻倒果為因,成了業者廝殺後止血止痛的嗎啡,整個行業充斥著「不問接團價格、只問購物業績」的「賭團」現象。

「有一次,我們的團才剛路經水果店不到五分鐘,旅行社業務就來電質問,為何沒進XX水果店?」擔任八年導遊的小鳳就無奈地說,地接社現在連水果店都「綁」!而林富男也舉例,還聽說有地接社會在途中忽然以簡訊下旨,要導遊捨A購物店轉枱至B店,「很顯然的,是和A店的抽佣比例沒談攏!」於是,時下的陸團地接社,關心的不再是景點好不好玩,而是「有沒有開?(業者的行話,指業績達成與否)」,萬一業績遲遲未達標,中途「補行(額外多停購物站)」就不足為奇。

病因三:港資購物集團橫掃千軍殺價成風 優質本土旅行社棄守陸客大餅雪上加霜的是,在一起起的內亂未平下,卻有一波波的外患進逼。「香港商業模式來台,更是一場『傷口撒鹽』的災害!」一位曾經營過旅行社和鑽石購物店的大老級業者娓娓道來。他表示,台灣當前的亂象,其實對於早在十年前就和陸客交過手的香港人來說,已司空見慣了,因此挾著豐富的經驗,從港資的旅行社到港資購物店,就將當年的操作手法一路複製來台。

首先在旅行社方面,不少本土旅行社業者指出,由於港資旅行社歷經十年的割喉洗盤後,存活下來的多是財力雄厚或有港資購物店背後奧援的旅行集團,因此看到台灣這塊處女市場,根本不畏競價,而且價格殺得更凶,為的就是能掌握市場,最後再一一將殘弱不振的同業蠶食殆盡。

幾年下來,態勢早已昭然若揭!雖然目前在台具有港資背景的旅行社家數占不到市場的五%,但卻掌握了三成的陸團市場。攤開去年在陸客接團量前二十大的地接社榜單上,就有七家具有港資背景,至於剩下的又有八家具有港資入股,等於只有五家是純台資經營。值得注意的是,在殺價成風後,讓不少優質且大規模的本土旅行社宣告棄守陸客大餅,像東南、鳳凰、雄獅等幾乎都在陸客市場銷聲匿跡了,反而剩下一些規模不大,卻勇於豪賭的「小鬼當家」!

於是,被視為旅行社救贖者的購物店,成了港資大展身手的舞台。本土購物店業者分析,生長在購物天堂的香港業者,比台灣人更懂得如何操作市場,「除了傳統的退佣模式外,港資更擅長用預付佣金、旅遊贊助和融資調度等手法,收買台灣旅行社!」所謂的預付佣金,有別於陸客購物金額退佣的模式,而是先以每位團員一千五百元的代價預付給旅行社,超過一千五百元的再以比例退佣;而旅費贊助則是購物店幫忙負擔旅行團的車資或餐費,至於融資則是直接借錢給旅行社當作資金調度。

由於條件誘人,四年前才來台操作的香港模式,快速橫掃千軍,已成為台港公認的「標準規格」。「但別以為坐莊的一定贏!」購物店業者就指出,購物店在「養」旅行社之際,其實背負了龐大的資金風險,拿這次華曜事件,據傳就有某鑽石購物店被倒了五、六千萬元的帳。

後續效應一:流血戰持續

旅遊業倒閉潮將再起 沒人是贏家「因此,在這場變調的賽局中,到最後恐怕沒人是贏家!」林富男憂心忡忡地指出,儘管不少業者都消極認為這是每個inbound(接外國團來本地)市場必經的洗盤過程,當年台灣人到泰國、日本人來台都是這樣盤整後重生的;但他認為,由於陸客市場是過去歷史經驗的好幾倍,飲鴆止渴的後座力絕不能等閒視之,一旦當局和業者漠視輕忽,將有一波波難解弊端出籠!

林富男認為,首先該注意的是業者的營運狀況。台灣租車旅遊集團總經理徐浩源就感同身受,他表示,四年前,陸客開放之初,他大手筆砸了近兩億元,購入三十輛新遊覽車,「貸款時,我告訴銀行,一年來兩百萬人,十年兩千萬人,一百年也才兩億人,大陸有十幾億人,這是百年事業,你怕什麼?」然而事實證明,徐浩源的如意算盤打錯了,「遊覽車一天七、八千元,扣掉司機、油料、保險、保養、銀行貸款,就算一輛遊覽車每天接團,一個月還要倒賠五萬元。」至於許多小型旅行社礙於資金缺口,不得不接更多的團來抵帳,也就只好以更低的價格來爭取。在香港就已有零團費,甚至地接社不但不收費,反而付錢給組團社來買團的「負團費」現象。而這就像吸大麻一樣,毒癮越犯越凶,如此惡性循環之下,恐怕形成整個觀光業的金融風暴!

後續效應二:本土業者邊陲化口袋不夠深 陸客市場恐剩港資蹤影另外,雖然港資來台發展並不違法,但高雄市前旅行公會理事長吳寶順則指出,倘若購物店金援旅行社的形態不變,購物店需要準備更龐大的資金才能護住樁腳,這並非資金有限的本土業者所能匹敵的,「以鑽石店來講,若沒有上億元的儲備資金,很難玩得過港資!」事實上,台資購物店因資金不敵港資而收攤的情事已經上演,其中尤以鑽石店最為明顯。

高雄的本土鑽石購物店業者分析,相對於陸客大宗採購的珊瑚、玉石等,貨源多半掌握在本土業者,鑽石的貨源,大多掌握在香港人手中,再加上香港人比台灣人資本雄厚、又懂陸客市場,也因此,鑽石購物店漸成香港人的天下,主宰五十億鑽石商機的七成五。

以捷達為例,曾有一天接團量達一七○團的紀錄,足足是台資業者的八倍。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者恆大的狀況下,港資業者更已跨鐘錶、糕餅、珊瑚以及飯店等領域,其中,鑫瑟甚至號召同業組成中華觀光精品協會,甚至入主上市公司祥裕電子,影響力不容小覷。

後續效應三:旅遊品質沉淪﹁香港阿珍﹂醜聞 可能在台重演「最令人擔憂的,則是台灣旅遊品質的受損!」李奇嶽一語道破一旦陸客市場沉淪最要命的後果。他認為,台灣原以導遊高規格的服務品質著稱,這也是每回陸客滿意度調查能撐住九成佳績的主因,但在利字當頭下,恐怕最後一道防線也將失守。

由於旅行社不敷虧損,只好拿導遊開刀。因此導遊的出差費已從原本的一天三千元,購物佣金一成,折半對砍。預料,未來導遊為求生存,恐怕得學香港導遊自行掏腰包買人頭帶團,再從購物佣金回補,若真如此,幾年前對著不消費陸客大聲咆哮的﹁香港阿珍﹂,恐怕會出現在台灣。

另外,隨著媒體和政府大幅吹膨陸客大餅,也讓業者受害。今年八月舉行的「海峽兩岸觀光交流圓桌會議」,大陸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會長邵琪偉就高唱去年陸客買鳳梨酥高達二五○億元,而連旅遊業的老將徐浩源,也因誤信市場,而在台北內湖設了占地千坪的觀光工廠,從鳳梨種植介紹到烘焙製作,甚至提供陸客DIY鳳梨酥及到特產購物站,但卻事與願違:「我現在還在虧損中!」因為這一年來,陸客團購物佣金從五成漲到七成,他根本沒賺頭,看清惡劣的現況,徐浩源只好轉向做台灣市場。

面對急速膨脹的陸客市場,政府甚至喊出﹁二○一六年陸客來台人次要達七百萬﹂的願景,但若現實環境不變,劣幣驅逐良幣下,這場繁榮的春秋大夢將提前夭折。一位資深旅遊業者表示:「開放陸客來台旅遊四年,大陸國家旅遊局沒有懲處過一家組團社,若中國政府不監督陸客出團費用,台灣政府與業者要如何保證陸客旅遊品質?」這場台灣國家形象、台灣旅遊業、陸客三輸的賭局,兩岸政府不能再坐視不管,應該大力整頓,台灣的觀光業才有明天。

誰賺到陸客商機?

賺最多!七成團費入大陸旅行社口袋

組團社收錢

(大陸旅行社)

目前多以每人每夜60美元接團,20美元給台灣地接社,但已出現30至40美元的低價團,扣掉機票,利潤漸薄。

客人搭機

(航空公司)

航空公司穩賺不賠,而且不會被倒帳。

交給地接社

(台灣旅行社)

接團成本為平均每人每夜20美元(8天7夜新台幣14400元),每接1人賠1萬元,是受傷最大的行業。

到台灣導遊接機開始行程(導遊)出差費由每天的3000元對砍,目前出現8天7夜1500或800元的行情,靠購物抽佣補薪資。

搭遊覽車

(遊覽車業者)

全國遊覽車約1.35萬輛,在旅行社競價下,每夜車資為7、8000元,業者大喊入不敷出。

景點

(觀光區業者)

旅行社多以切票方式買入大量折扣票,或以記帳方式月結,並盡量走免費入園的景點。

購物

(購物站業者)

表面因購物行程而大發利市;惟在同業競爭與付高佣金下,利潤不如外界想像,並得承擔巨大的資金風險。

餐廳吃飯

(餐飲業者)

餐廳以每人每餐150元接團,在物價上漲之際,還得承受旅行社賒帳的風險。

飯店住宿

(飯店業者)

住宿每人每夜約為800至1000元,兩人一間最高房價僅至2000元左右,與3000至5000元市場行情,相去甚遠。

陸客團來台費用大拆解

接一位陸客賠1萬元,團員得購物2萬元,地接社才能回本!

大陸組團社收費(陸客繳費):

22500元╱人

(以大陸一般行情5000元人民幣計)

台灣地接社承接費用:

4200元╱人

(一般以每夜20美元承接,8天7夜計)

8天7夜支出:

車資:2560元╱人

住宿:7000元╱人

餐費:2400元╱人

門票:800元╱人

導遊費、稅金等雜支:1640元╱人合計支出:14400元╱人

結果:

等於地接社以每人虧本10200元接團

解套:

每位團員須購物滿2萬元,以平均退佣50%計,回補地接社1萬元才不致虧本。換言之,若以每團25人計,全團8天7夜的行程,須購物超過50萬元,否則地接社等於賠錢。

旅行業公認最具港資色彩的 3大購物店集團

歐亞

業主 雷素娥、雷素玉姊妹集團背景 香港鑽石珠寶批發商,總部在香港,在廣東順德及廣西梧州生產,其中雷素娥為深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

集團事業版圖 總部:新意集團控股(香港)工廠:廣東順德、廣西梧州鑽石購物店:歐亞(香港、高雄)鐘錶購物店:星際(台北)

飯店:帝豪飯店(高雄)

捷達

業主 鍾偉棠

集團背景 鍾偉棠在香港經營鑽石珠寶批發多年,以DIL品牌聞名全港。除珠寶加工廠外,購物店遍及港、台、星、馬。

集團事業版圖 總部:DIL(香港)、時代珠寶(香港)鑽石購物店:捷達(高雄)鐘錶購物店:寶時捷珠寶(台北)伴手禮購物店:天使事業(高雄)糕餅購物店:御品軒(台北)飯店:已買大樓整修中(高雄)

鑫瑟

業主 張雅俐

集團背景 廈門出生, 14歲移民至港, 21年前到台灣發展,被視為港資,但其據點全在台,因此堅持自己是台商。

集團事業版圖 總部:鑫瑟國際(台北)鑽石購物店:林紅(高雄,現改晶鼎旺)免稅店:世界名城 (將設於台北晶華城)珊瑚購物店:東林珊瑚(台東)控股公司:祥裕電子(台北)旅行社:世通旅行社,品牌為中華情,經營者為張雅俐的胞弟張鏞陸客到哪、買什麼產品,早被完全掌控!

台北:

名牌精品、鳳梨酥、

故宮仿製品

南投:

日月潭鹿茸、靈芝

花蓮:玉石

嘉義:

阿里山高山茶、檜木加工品

高雄:鑽石

台東:珊瑚

港資購物店的回應

隨著港資的旅行社和購物店大舉進軍台灣,市場對於港資集團的不平,可謂甚囂塵上。《今周刊》專訪港資的捷達事業總經理張妮妮以及鑫瑟國際業主張雅俐,首先對港資以一條龍鯨吞蠶食台灣觀光業,張妮妮忿忿地說:「港資不是原罪,別把港資汙名化!」她表示,該公司在香港曾操盤旅遊市場,有豐富的經驗,也懂陸客講門面的心態,因此來台砸上億元資金裝潢。以高雄店為例,當初店面就以一天容納180團為設計,占地2500坪,挑高9米,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珠寶購物店,店內存貨高達9億多元。

張妮妮強調,為提升服務品質,捷達500位員工都送到香港受訓,而且公司賺來的錢,大多投資在台灣,主要幹部全都在高雄買房,「我們對台灣市場的貢獻,並沒有比較少!」至於一條龍經營,她表示,捷達確有跨足其他購物店,但對經營旅行社沒興趣,「你想想,我們自己開旅行社,其他旅行社還會帶團來嗎?」另外,對哄抬售價的指控,張雅俐解釋,購物店為工廠直營,不會比一般店面貴,「有人指稱我們的價格是市場的10倍,但想也知道,動輒數十萬元、甚至數百萬元的珠寶,再加個零,誰買啊?」最後張雅俐強調,購物店的退佣是國際行之多年的模式,只是台灣還來不及配套及法制化,購物店也十分願意化暗為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