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私募債潮起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02/100455555.html
私募產品在中國還算是新生事物。如果兩年前問大家中國有哪些私募產品,應者可能寥寥,多數人想到的大概有陽光私募和股票非公開定向增發,少數人會記得特別國債、保險機構次級定期債務、基金專戶(包括社保委託)以及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計劃,僅此而已。

  雖是新生事物,但私募產品這幾年發展卻非常快,令人目不暇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推出了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PPN)、資產支持票據(ABN),證監會推出了創業板私募公司債、中小企業私募債,其他還有政策性銀行的私募債券及各類信託和理財產品等,甚至正在徵求意見的《證券投資基金法》草案,也將「非公開募集資金」作為最重要的修訂內容。鑑於內容的廣泛性,本文重點討論私募債券。

  所謂「私募」,一般有如下特點:一是募集對象為特定投資者、合格投資者,並通常限定人數;而公募對應的是不特定對象、廣大社會公眾,以及雖是特定對象但超過一定人數。

  比如PPN和ABN的投資者為銀行間市場特定機構投資人,且須為交易商協會會員;中小企業私募債的合格投資者包括金融機構、理財產品、企業及符合條件的個人,每期債券投資者不超過200個;創業板公司債投資者不超過10個;二是非公開發售,不在各類媒體大張旗鼓做宣傳,不張貼海報。但也不是完全不做宣傳,比如中小企業私募債就在交易所網站專門開了一個專區;三是信息披露要求低,且有較強保密性;四是約定方式方面,一般由發行人和投資人直接簽署投資協議,比如PPN就是以雙方簽署《定向發行協議》的方式完成發行;五是有限轉讓,即發行後只能在特定場所及特定投資者範圍內轉讓。

  私募債券最近發展較快,與其具有發行效率高、操作彈性大、議價能力強、信息披露要求低等優點密切相關。但更強的內在動力則是要突破「天花板」瓶頸,因為企業以公募方式發行的債券餘額不得超過淨資產的40%,按此條件,目前相當數量的企業都難以達標。

  同時,投資者對金融產品的需求很旺盛。近年來金融脫媒日益顯著,理財產品、信託產品規模增長迅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這一需求。

  一方面企業債券融資和投資者債券投資的需求強,另一方面在當前的金融發展戰略下,又需要債券市場加快發展,如此局面下,經相關部門大力推動,私募債券應運而生便也是自然的了。

  但從當前的困難和國際經驗看,未來要做的工作依然很多,大致說來,需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提高市場的流動性。投資銀行要主動創造流動性;吸納知名大公司也加入到發行體的行列;放寬政策限制,壯大投資該市場的高收益債券基金或私募基金;提供一套高效率的交易、清算和交割系統。允許保險機構次級定期債務在交易所固定收益平台轉讓後,吸引了更多投資者入圍,以及擴大可參與PPN交易的投資者群體後導致發行溢價顯著下降,均提供了非常好的範例。

  第二,促進定價進一步市場化。以中小企業私募債為例,按現行規定,發行利率上限為貸款利率的3倍,但多方博弈,導致有時利率過低,偏離投資者需求,一度成為該市場發展的主要瓶頸。

  第三,鼓勵企業在重組與槓桿收購中,運用私募債券方式籌資。股權分置改革後,相關需求已提升,但還遠遠不夠,而這是該市場發展的重要動力。

  第四,切實建立債權人的權利保護機制。呼籲多年的破產法、物權法與放貸人條例,是其根本。

  第五,提高對違約的容忍度。否則,建立私募債券的合格投資者及有限轉讓等制度安排就沒有意義了。只有堅決推,不怕違約,這個市場才能夠不半途而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