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溝通技巧(8):聽聲就知係邊位?聲相學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p=2718

筆者以前的工作經常要聽陌生人的來電,經驗累積可從聲音推測對方是不是一個好客,生意是否值得做。

從一個人如何應人,可以分兩大類人:

一種人係答「好」
一種人係答「係」

一般黎講,前者係老細或者駛慣人,後者當然就係伙記或者慣左比人駛。

如果答「哦」呢?即係聽唔入耳,呢類人做野,萬事唔放在心內,呢頭同佢講完,果頭就會唔記得左。

有網友出了以下題目,筆者試答:

1. 啊:驚訝,表示沒有預備接受現實
2. 噢:漫不經心
3. 呀:表示留心
4. ok, ok……:抗拒但不想破面
5. 扮聽唔到:逃避
6. 睥一眼後就唔理人:除了不滿之外,更看不起發問者

原來真係有人研究呢類野,茲轉貼如下:

《聲音占個性》

聲音嘹亮而言語正直的人,是發達繁榮之相。
聲音不圓潤而帶濁音者,乃為破敗之相。

聲乾無韻,不易為人所明了者,乃發達遲緩、祖業荒廢之相。
發言時,聲調由高逐漸變低者,乃身體衰弱之相,若患病則將至死期。

金切聲乃敗壞祖業之相,若為女性則將奪夫之權。
語言未終而先無聲音,乃薄命短壽之相。

說話聲調平穩有力的人,性格正直。
說話語調有氣無力的人,內向而膽小。

語氣抑揚頓挫,像唱歌一樣的人,是幻想家,而且講究羅曼蒂克氣氛。
語氣很衝,同時聲音很大的人,是任性的人。
語氣低沉,說話時由牙縫深處發出聲音的人,凡事都抱有懷疑感。

語勢及音色均不規則的人,性格輕率。
語勢有力的人勇敢且具有精力。

說話時雖然有氣勢,且聲響很大,但卻常常與人耳語的人,是喜愛享樂的性格。
聲音沙啞的人,性格粗野。

女性發聲如果像男性的話,她也具有男性的性格,會受到許多誘惑,結婚之後也會有桃花運,如果不謹慎,會鬧出家庭的風波。

男性的聲音如果像女人,也會具有女性的性格,可能會結好幾次婚。

女高音的感性比理性重一些,追求羅曼蒂克,是戀愛至上主義者。
女低音講求技術,能夠抓住對方心理活動。

男高音為人和善,心懷善意,他們的個子往往不會太高。
男中音的個性比較冷酷,慎重實務。

男中音是講求情調的熱情家。
男中音與女中音有相互排斥的傾向。

男低音可以說是人格圓滿型的人。
男中低音的人大多頭腦清晰,他們雖然不太具有男子氣概,但卻非常誠實。

女性所發出的聲音為合成音,這類人往往羅曼史很多,可能要結很多次婚。
女性聲音低沉濕潤而富有魅力,此類人會有多次戀愛史,有再婚的可能性。

不論男女,如果發聲嘶啞,他的一生都極為辛勞,很難幫助別人。
男性聲者中混雜有女性聲音,這是薄幸之人,此類人會被女性拋棄,而使得其名聲受到損害。

無論男女,聲音無力,語尾聽不清楚的人,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很難獲得成功。
聲音不集中的人,與故鄉的緣份很薄,同時財產也難以穩固。

講話時顯得非常悲觀,這類人不論男女,都難成大器。
在說話中,語氣不該中斷而中斷,講話不連貫的人,是短命之相,同時也有潛在的疾病存在。

由舌尖發聲的人,難以成為富豪。
與人對話時,口幾乎不張開,而且發音不明了的人,一生中會遭遇很多障礙,職業也多發生變動。

和人說話時,缺乏愛敬之意,同時顯得很唐突的人,不是很粗野,便是很害羞,否則就是非常純撲,所謂剛毅木訥之人,他們看起來雖然馬虎大意,卻十分有人情味。

由臍下丹田發出聲音的人,較為誠實,不會阿諛奉承,是位道地的實幹家。

說話時高聲尖叫的人,是位理論家,當他慷慨激昂時、容易變得歇斯底里,他虛榮心很強,缺乏誠實感。

說話時聲音響亮,語句明朗的人,不論選擇何種職業,都容易成功。
講話時聲音好像被壓抑住似的,此種人好挖苦他人,他不論看任何事物,均不會由正面去觀察。
講話時聲音較低,同時嘴唇兩側有唾沫,也就是口沫橫飛的人,是精力過剩的人。

注重外表而愛好名聲,同時也是個喜歡矯揉造作的人,如果他的體力好,與你約定的事情一定會去實現;如果他身體不健康,儘管事前誇下了海口,最後還是會不了了之。

說話時嘴角歪的人,心中想的與說的通常不一致,對事物往往不會由正面去進行考察,由他的聲相,我們便可以聽出這種人的內心。

說話時目光不看對方的人,表示他心中不坦然,不是心虛,則是撒謊。這種人講話也是有氣無力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34

【phone是眼】聽聲捉pokemon 失明訓練員捉到卡比獸

1 : GS(14)@2016-09-11 05:53:15

因為不便,光仔不常坐電車,但為了補給精靈球卻由西環坐到筲箕灣。



「鯉魚龍」,「奉神犬一隻」,「是毒氣雙子嗎?」我徹底沒有想過,單憑聽音效也可以捉比卡超。


除了iPhone,光仔也有用Apple Watch,VoiceOver功能亦可為光仔報時報新聞。

29歲的潘志光自出生起已雙目失明,「覺得這個遊戲很特別,融入生活實景之中,行路隨時遇見精靈,真的靠步行去找,不像Gameboy之類的,所以有興趣玩」,阿光從前也有打機,電視遊戲街頭霸王也有玩過,手機裏也有不少遊戲,共有三大頁,「平時搭地鐵返公司,因為這個遊戲而改搭巴士,巴士也好搭,起有報站,試過玩到凌晨一時多才回家。」採訪當日光仔放假,上午趁空檔還坐電車由西環出發到筲箕灣再回來,就為了補給精靈球,「電車比較不方便,上車站置不是司機坐,難以溝通,又沒有報站,要問身邊的人才知自己身在何地。」中山花園、西環海傍、荔枝角公園、摩士公園他都去過,「有人走過說,嘩,真的玩到嗎?確是多了和不同人搭訕,其他訓練員也很樂意幫忙,不會嫌棄帶我去捉精靈,有次就有人帶我跑去捉卡比獸」,還因此約了很久沒聯絡的舊同學,「whatsapp問他有沒有玩,結果真的有,便每周都相約去不同地方捉精靈。」



雖然說是玩得到,但其實吃力,他只能在屏幕上逐格的點,似掃描一般直至點到補給站或小精靈。光仔雖然認得不同精靈的叫聲,但卻從來不知道囊中精靈是何模樣,「有興趣想知的那些便問人」,「此刻最想知的是那一隻精靈?」「大力蛙!」「大力蛙是藍色的,有個白色的肚子,中央是蚊香一般的螺旋紋......」光仔點頭,但從來沒見過光的光仔,對藍或白色,只能想像,「藍色便想起是海,白色就想起很乾淨的東西。比卡超有人說是老鼠的樣子,也有人說是狗,但其實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樣子,只知道牠的面珠會發電,對嗎?哈哈。」記者:曾冠輝攝影:徐振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11/197669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644

【專題籽】女大學生自發回收組織 港鐵站口教你聽聲分膠袋

1 : GS(14)@2018-02-13 01:51:09

正澳發起人梁衍忻的社區回收活動會以不同紙箱把物品分類,並經慈濟會送到回收商。

【專題籽:綠活2.0】正澳(NO MORE JUNK Bay)是一個由民間自發的社區回收組織,每隔兩星期六早上十點半至十二時半於港鐵坑口站外進行回收活動,從而推廣與環保及回收相關的資訊予市民大眾。發起人梁衍忻(Zoe)剛大學畢業,她指出由於政府於推行回收計劃方面的政策停滯不前,因而想到自發進行社區回收︰「希望我們的行動,能夠令政府在環保和回收上做得更多!」


Zoe和其他成員不僅希望藉着回收活動可填補政策不足,更可以凝聚社區,「我們做這件事,某程度上想填補政府這方面的政策不足,例如教育不應停在出海報或只設立回收點,而是需要安排人手或街站去接觸市民,去教導他們正確的回收方式。」正澳現時主要回收1號膠樽、2號膠樽、PE膠袋、紙包飲品盒、發泡膠等等。大家平常於住宅樓下看到的三色回收桶,當你以為把廢物扔進去就完成使命時,有沒有想過它們會怎樣處理?是否一定能有效回收?「回收箱有一個壞處,就是它要交給外判商,很多時都欠缺規管,例如有一袋膠盒,他們見裏面混合了一些紙或殘留食物,沒有清潔乾淨,他們便會整袋棄置。」Zoe指出希望正澳能做得比回收桶更多,分得更仔細,令物品更有效地達到回收的目標。採訪當天見不少人拿着一大袋物品來到,正澳的工作人員跟他們一起逐件觀察和分類,遇到不合符條件的物品,他們都會耐心地解釋原因。Zoe稱︰「回收桶是一個很被動的工具,但市民拿物品來到時,我們就可以解釋某種塑膠是否可以回收,回收後會做甚麼?我們會跟大家一起討論。」另外,Zoe強調他們不是一個單純的收集站,會要求市民先把物品清潔乾淨,達到三色回收桶沒法做到的「乾淨回收」,此舉除了確保物品能有效回收,還可以避免於運輸過程中滋生蚊蟲,保護環境。

膠樽底部藏着數字密碼

回收活動當天,不少一家大小都透過社交平台得知而到場支持活動,Zoe更於現場教大家分辨不同的膠樽,「膠樽其實很容易分類,它的底部都有數字寫着『1』或『PET』的字樣,那就是1號膠樽。」另外,1號膠樽通常都是透明,較常見用於一般的飲品膠樽。而2號膠樽則相反,主要是白色或非透明,底部刻有「2」或「HDPE」字樣,較常見用於洗髮用品、藥水、洗衣液等日用品上。分辨膠樽相對簡單,但膠袋比較少有刻着數字,我們又應如何認出PE膠袋?Zoe就教路:「我們可以聽聲,例如PE膠袋搓出來的聲音是不清脆的,而另一個特質就是非全透明。」PE膠袋較常見於一些包裝紙巾上,觸感比較柔軟,大家可嘗試找不同的膠袋來測試和分辨聲音。每次活動後,正澳都會將回收物品轉交慈濟會,再送到回收商,過程中不收分毫。自發建立這個平台,Zoe一方面希望能令大眾對回收品的處理認識更多,另一方面亦培養大家處理自己的廢物的習慣,慢慢建立比「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更進一步的環保意識。正澳於一個港鐵站進行回收,規模看似不大,但現時已積極聯絡更多回收商,希望可以回收更多不同類型的物品,更重要的是能喚起大眾的關注。活動雖屬小規模,卻已比政府走得更前,而且得到區內不少居民的支持,反應頗為理想。即使你居住的區域沒有這類活動,把物品放到三色回收桶時我們都可以做多一點,更乾淨地回收,為環保出一分力。


不同物品的底部都有數字可供市民作分類。

如何分辨不同質地的膠袋原來有竅妙。

現場有列明正澳社區回收類別,並解釋乾淨回收原則。


發起人梁衍忻(右)向途人解釋如何分類,並將物品逐一放到不同的箱內。


工作人員除了以顏色來辨別,還可透過膠袋磨擦聲音進行分類。


很多市民也到場支持回收活動,反應相當不錯。



採訪:胡展瑋攝影:黃健峰@Fixer Production編輯:黃世恩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05/202935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2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