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資產泡沫之美國頁岩氣狂潮(一)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516
在開始正文之前,有必要引述一下謝國忠對礦業的描述,因為這段話是如此精確的描繪了我們即將要講述的這個故事:
 
礦業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波動性很大的行業。根源在於礦業投資的長期性。當需求推高礦產品價格,供給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做出反應。因此,價格在需求高漲的初期會走的非常高。令人咋舌的利潤吸引各色人等湧入行業在新的礦產上投機,供給持續快速增長,這將行業拖入蕭條,對背後的融資者也產生巨大影響。
 
隨著礦產價格飆升,巨額的利潤吸引了全球的淘金者。無數投資者湧入非洲叢林和蒙古草原淘金。即使這些投資的風險非常高,金錢的魅力仍然讓這些投資者無所畏懼。
 
遺憾的是,當這些投資開始產出之際,這種利潤率就開始消失了。大部分的淘金故事都是如此收尾。
 
當然NYT的這個故事要精彩的多,這是一個涉及數百億美元、影響全球能源乃至經濟格局的大事件,這裡源源不斷的產生的金錢也埋葬著金錢,這裡是華爾街的財源、也是冒險家的樂土,這裡有能源巨頭的愚蠢,也有中國資金的身影,這是頁岩氣的故事。
 

 
NYT記者Clifford Krauss
 
「我們如今虧得褲子都沒了。我們根本不賺錢,所有人都在虧錢。」
 
在巔峰期,Chesapeake一度在路易斯安那的Haynesville Shale運營著38口氣井。Haynesville橫跨路易斯安那和德克薩斯,密佈著富含天然氣的緻密岩,Chesapeake合計在這裡打了超過1200口井。在淘金夢的激勵和華爾街的快錢推動下,從Oklahoma到Pennsylvania的廣袤大地的頁岩帶上,Chesapeake和其競爭者們重複著同樣的故事。
 
對於這個國家的大部分人來說,這帶來了廉價的能源。美國的天然氣產量大幅上升,使得那些使用天然氣發電的電廠可以控制電費的增速,並更多的從煤炭轉向了天然氣來發電。
 
企業和市政政府們啟用了數千輛新的天然氣驅動的卡車和大巴,控制了尾氣排放,減少了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
 
而那些用天然氣做原材料的肥料和化工製造商們突然發現美國是建立新廠的理想之地,相比之下亞洲的天然氣價格是美國的4倍。廉價天然氣帶來了潛在的700億美元投資和接近300萬個工作崗位。
 
休斯頓大學金融學教授Edward Hirs參與編寫了一份報告預計美國經濟僅去年就從低氣價中獲益超過1000億美元,他說道:「這些企業家給美國帶來了意外之財。」
 
但當天然氣熱潮讓大部分美國人收益時,許多天然氣勘探公司和他們數以萬計的投資者至今仍然虧錢。
 
勘探公司挖了太多的氣井,用液壓裂化技術獲取了太多的天然氣,天然氣價格被拉低至歷史低點。而由於在繁榮階段簽訂的複雜的融資和租賃協議,勘探公司們無力停止開採來避免氣價崩盤,美國的天然氣價格自2008年夏天以來下跌超過60%。
 
儘管銀行家們從撮合交易中享有豐厚利潤,一些在市場峰值時退出的能源企業賺的盆滿缽滿,這個行業裡的大部分企業卻深陷困境--他們被迫出售資產,承擔巨額減記並且將儘可能多的氣井轉向石油開採,後者的價格要穩定的多。
 
美孚石油在2010年花了410億美元收購了天然氣巨頭XTO Energy,當時的氣價幾乎是如今的一倍,其CEO Rex W. Tillerson今年夏天在紐約出席活動時對行業的困境直言不諱。
 
他說道:「我們如今虧得褲子都沒了。我們根本不賺錢,所有人都在虧錢。」
 
如同信貸泡沫一樣,天然氣的繁榮與蕭條很大程度上是被來自華爾街投行設計的創造性的融資安排所帶來的數百億美元所推動,而站在這背後的是高盛、巴克萊和Jefferies。
 
在金融危機後,天然氣熱潮是少數幾個華爾街投行的重要利潤點之一,他們發現能源企業和外國投資者都對此很有興趣。
 
從Chesapeake這樣的行業巨頭到Quicksilver Resources和Exco Resources這樣的無名之輩都能夠通過全球融資大幅提升其增長,這改變了美國的能源圖景。據安永的數據,在過去6年裡,前50大油氣公司年均募得和支出1260億美元在美國境內的勘探、購地和其他資本支出上,是2005年的一倍。
 
如今,這些天然氣公司承諾支出的金額遠高於其收入。這些公司的股價和債券信用評級已遭重創。
 
Tudor Pickering Holt & Company的聯席主席 Maynard Holt說道:「我們一直在竭澤而漁,而現在,我們遇到了麻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3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