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堵在長假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0-12/100446314_all.html#page2
 中秋、國慶雙節相連,2012年為期八天的「史上最長黃金週」,許多中國百姓選擇了出門遠行。高速公路免費政策的地利,更催熱了人們的遊興。

  然而,長假出遊帶給人們的不只是歡樂。華山歸來四五天後,26歲的北京遊客陳紹嘉才從疲憊中恢復。2012年的「十一黃金週」假期,他和家人前往嚮往已久的西嶽華山,未料想卻遭遇一場空前的擁堵。10月2日,華山景區東線遊客「井噴」,當日湧入遊客多達4.1萬人。遊客長時間滯留,華山頓時變成一座「人山」。作為數千滯留遊客的一員,陳紹嘉見證了景區管委會辦公室被遊客用石塊攻擊的一幕。遊客憤怒是因為擺渡車停駛,必須步行8公里下山。

  擁堵的山路上,遊客間也齟齬不斷,險象環生。最嚴重事件發生在2日22時30分許,華山東山門停車場內,要求退票的內蒙古遊客董立文及妻子王嬌被人用刀捅傷。對於行兇者是否為景區保安,被害人和警方尚未達成一致意見。

  廈門鼓浪嶼是個1.88平方公里的小島,島上居民不足萬人。在八天長假中,島上湧入72萬遊客,遊客最多的10月2日、3日這兩天,登島人數超過12萬人。

  前往鼓浪嶼需要從廈門島乘坐輪渡前往,米深藍一家3日上午7點多到輪渡廣場買票,光是排隊就要半個小時。

  在上海上學的李田長假期間陪父母和爺爺奶奶在滬、杭、寧三市旅遊,在杭州遭遇了嚴重的擁堵。10月1日下午2點多,他們在距離西湖僅有一站之地上了一輛公交車,這一站竟走了半小時。在西湖兩天的遊玩中,從三潭印月坐船去花港觀魚,排隊40分鐘;第二天在岳王廟附近的肯德基上廁所,隊伍從二樓一直排到了一樓。

  北京的老黃也在長假期間去了杭州,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觀賞八月十八的錢塘天文大潮。3日當天,錢塘江兩岸人山人海,老黃選擇的觀潮點位於錢塘江南岸的蕭山區,此處距離杭州市區有五六十公里的車程,堵得水洩不通。老黃幸運地找到了一個靠前的位置觀潮,但潮湧讓他有些失望。「只有一分多鐘的白浪,還沒有電視上看著好看。」

  根據全國假日辦10月9日公佈的數據,今年的中秋國慶長假刷新了中國歷年黃金週旅遊的記錄,全國共接待遊客4.25億人次,在賓館飯店和旅館招待所過夜的遊客就多達9694萬人次。按可比口徑計算,分別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3%和19%,全國旅遊收入達到2105億元,也較上年增長了26.3%。

  交通運輸部統計顯示,長假八天中收費公路交通累計流量2.39億輛次,同比增長了38.2%。受到七座及以下小客車上路免費政策的刺激,長假期間小車流量高達1.89億輛次,更增長54.6%。數字的背後,是京津、長三角、珠三角等熱點地區和京滬、京港澳等幹線高速公路的大面積擁堵。

擁堵之源

  為什麼旅遊景點處處人山人海?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認為,「觀光旅遊」的特點就是要看最為獨特的東西,故宮、九寨溝這樣的景點具有不可替代性,想看這些地方的人是一定會去看的。

  李田一家選擇在節日期間去西湖、中山陵這種人滿為患的地方,主要原因也是她的爺爺奶奶「從來沒有來過長三角這邊,想看看」的心態。李田說,自己也很想在某一個城市安頓下來做休閒旅遊,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在不同城市之間奔波,但 「一年就這麼一個長假,好不容易出來一次總要多去幾個地方吧」 。

  李田的父母工作很忙,只有「十一」這個假期才有機會陪爺爺奶奶出門,雖然知道假期出門會很擠,但是為了實現舉家團聚的旅行,也只得和別人一起擠。

  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者施昱年看來,大陸民眾的這種旅遊方式與中國旅遊業的發展階段密切相關。旅遊最大的動力是自我成就感的滿足,在大陸社會旅遊心態還不成熟的時候,滿足感就來源於「炫耀」,去一個知名景點就是「了了一樁心願」。實際上台灣過去也曾經有過這樣的階段,一到放長假就向台北、墾丁這樣的地方湧去,現在情況要好得多。通過農業觀光旅遊的開發和對地方文化的挖掘,民眾有了更多的旅遊選擇,重要景點在長假期間的擁堵程度也相應降低。

  在傳統的觀光旅遊領域,中國大陸仍有許多潛在的旅遊資源可以開發,但這些旅遊資源的配套完整度不夠。即使在北京及其周邊,諸如慕田峪長城、清東陵等景區的交通都不甚方便,對於許多沒有私家車的遊客來說很難到達,因而遊客只能更加集中在交通要沖上的重點開發景區。施昱年由是建議,政府不能把資源單單投入在少數知名景點上,應該在規劃、交通和硬件設施上更多地向一些還未被充分瞭解的優質景區傾斜,為民眾提供更多的旅遊選擇。

  施昱年還建議,除了推動新興旅遊區的規劃和建設,政府對於這些區域的服務質量也應擔負監管責任。服務跟不上,景區詐騙、宰客橫行,都極大影響了遊客的旅行體驗。此外地方政府還需考慮如何發展出本地旅遊的獨有特色。

  正因為國內相對惡劣的旅遊環境,不少人更喜歡出境游。曾在多個國家旅行過的安芯說,在許多東南亞國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更為友善,而且旅遊環境更好。像泰國這樣吸引大量西方遊客的旅遊目的地,遊客的自律性也更高,海灘都非常乾淨,基本不會出現像「十一」期間三亞那樣垃圾遍地的情況。

  遠超規劃承載能力的客流在短時間內大量湧入,缺乏及時限流和疏散,被公認為是造成10月2日華山衝突的罪魁禍首。10月2日華山遊客達到4.1萬人。華山景區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宏儒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遠遠超出其2萬至2.5萬人次的接待量。

  多位專家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都表示,對於像華山這樣的景區必須採取嚴格的限流措施,否則不僅會對風景區的生態造成破壞,而且可能導致潛在的安全隱患。

  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吳必虎認為,政府應對風景區在超過最大承載量之後的售票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明明山上人已經很多了,你還在售票,就是在給遊覽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潛在威脅,發現這種行為就要重罰,要拘留,就像查酒駕一樣,因為這已經對公共安全造成了威脅。」吳必虎說。

  事實上,推行景區遊覽預約和網上預售制度,在美國、法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非常普遍。在美國,像科羅拉多大峽谷這樣容易擁堵且可能因為人流增多導致安全問題的景點都要預約。

  曾經參與過華山景區規劃設計的北京大學教授陳耀華指出,對於像華山這樣的景區,管理上必須學習上述西方經驗,未來還要加強旅遊區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

門票經濟

  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系主任張輝分析,各大景區之所以客流超限還鮮有預警,除了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也有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害怕會因預警喪失遊客,降低收入。

  就在「十一」長假前不久,華山景區取消了原來各景點的分別售票,實行華山、玉泉院、仙峪、西嶽廟四個景區的「一票制」,門票價格確定為180元。由於不少遊客根本沒有時間去玉泉院等其他景區,華山的「一票制」被遊客質疑為「強制消費」「變相漲價」。

  華山對「門票經濟」十分看重。華山景區官方網站的數據顯示,就在滯留事件次日的10月3日,華山景區依然接待購票登山遊客3.8982萬人,實現門票收入556.31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49%和45%。獲取門票收入正是華山景區不願限流的重要原因,除布達拉宮和莫高窟以外,全國鮮有採取嚴格限流措施的景區,很大程度上也源於此。

  在吳必虎看來,對門票收入的高度依賴影響了中國旅遊景區的品質。地方政府要通過依託景區旅遊獲得收入當然可以,但是主要不應該依靠門票,遊客到一地旅遊要吃、喝、住、行,這些費用都是可以收取的。現在放任高門票的結果是,「地方政府坐地收錢」,其他方面的服務都跟不上,如果你不讓地方政府指著門票而是逼著他去賺錢,地方政府就會有改善旅遊環境的動力。

  多位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國家級的風景名勝或者保護文物,都屬於公共財產,地方政府將公共財產當成自己的「提款機」是不合理的。政府如果以收取高額門票的方式對景區進行產業化經營,等於是進入經營性領域,是政府角色的錯位。

  陳耀華指出,風景名勝區的主要功能是國家為了國民教育,滿足國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它具有公益性,應該由政府出資維護,而不應該成為「自負盈虧」的經營性主體。現在很多地方政府把風景區和旅遊區混為一談,風景區要以保護為主,旅遊區才是開發性利用。不少人錯誤地將風景區理解成只有通過旅遊才有產出,將風景區等同於純粹的產品,這種理念是錯誤的。

  也有學者對於中國景區門票價格過高的看法並不完全認同。劉思敏認為,不應該簡單地把中國的門票和境外的門票水平做比較,因為中國的旅遊景區不同於西方發達國家完全由財政兜底的國家公園,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自身的門票收入來維持日常運營。現階段中國還有教育、醫療等比旅遊更為緊急的民生問題,政府有限的財政資金應該優先用於這些領域,而非補貼旅遊景區。畢竟,現在能夠到一些高門票景點旅遊的人還是在全社會中收入水平相對較高的人,不應對這部分人進行過度的補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鄭新業也持類似觀點,但他指出,景區收取了門票之後要保證門票收入由第三方來控制,保證其用於對景點維護、保養等公益性用途,不能讓這個錢揣進景區或者地方政府自己的口袋裡。至於政府為體現景點公益性,推動如學生等特定的群體低價或者免票進入景區,應該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誰請客誰買單」。

  在部分學者看來,頂尖級景點作為稀缺資源必然供不應求,通過高票價限制人流有其合理性。施昱年則認為,以高票價來限制人流是「本末倒置」,因為本來就可以使用行政措施來限流沒有必要祭出高票價這一手段。他同時分析說,由於旅遊資源的高度稀缺性,漲價對於控制景區人流沒有明顯效果,「如果故宮門票從60元漲到200元,也絕對還是像現在一樣的擠」,遊客為了去一個景區前期已經花了很高的交通和食宿成本,不可能因為門票提高就放棄旅行。

短視開發模式

  在不少業內專家看來,華山「十一」長假期間發生的極端事件,也與當下中國低層次的旅遊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旅遊景區的規劃管理模式有關。

  現在,絕大多數名山的門票有效期都僅有兩天。「快餐式」旅遊實際上加劇了景區的擁堵。陳耀華舉例說,以前去泰山,大家都要從岱廟一路攀登,而現在遊客先坐汽車到中天門,再坐索道到南天門,「天街變成了人街」,遊玩一圈下來對於泰山的歷史文化價值沒有絲毫瞭解,僅僅是「到此一遊」而已。而在張輝看來,這種走馬觀花的景區遊覽方式,也和旅遊主管部門的規劃理念不無關係。

  四川峨眉山的情況更為典型,曾經興盛的佛寺洗象池現在十分凋敝,而原本不起眼的接引殿卻在近20年來成為最為金碧輝煌的寺院,究其原因便是接引殿靠進距離峨眉山最高峰金頂僅7.5公里,而洗象池在過去的步行登山道上。如今的峨眉山,在雷洞坪到金頂的道路上常常是人聲鼎沸,而在雷洞坪以下佔整個景區90%以上面積的地方卻非常清靜。陳耀華分析,華山的情況也是如此,因為遊客都急於通過索道上山,因而導致東線遊覽線路嚴重擁堵,而山上的遊客又得原路返回,客觀上嚴重影響了華山景區的實際容量。他說,現在中國人都是「享受型旅遊」,去一個地方都要住好的賓館,然後不想走路就要坐汽車、坐索道,這樣的旅遊觀念不行。實際上,旅遊就是要鍛鍊身體,增長知識,現在不少景區以方便遊客為名大量修建公路、索道,會對景區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在陳耀華看來,像泰山這種地方,如果實在爬不上去就不要上,「現在的人只游不旅,這怎麼行呢?」陳耀華最擔心的便是各風景區從此次華山擁堵事件中得出應該多建索道分流遊客的結論,這實際上與景區保護的初衷背道而馳,也不利於人流容量的控制,多建索道之後把更多人堆到山頂將加劇安全隱患;此外,如果不建公路、索道,遊客在當地的停留時間會更長,餐飲、住宿等服務業都可以從中受益,現在建了索道只是錢被索道公司賺了而已,地方經濟和當地百姓並不能從中得到多少益處。

  不少遊客對於這種快速上下的旅遊模式雖不認同,卻表現出無奈。小趙告訴財新記者,長假期間華山頂上一個單間888元,一瓶礦泉水11元,一碗泡麵25元。「我們也想休閒,也想在山上慢慢玩,深度游,但是誰承受得起這個物價啊?」

  吳必虎曾建議華山通過在山峰底部興建一圈觀光棧道,讓遊客可以在目前「俯視華山之險」的觀光角度之外,增加「仰視華山之險」這種新的觀光路徑,這將實實在在地增加華山景區的客容量。專家普遍認為,如果一個景區不拓展旅遊區的遊覽面積,單靠擺渡車、纜車的建設來提高客容量是不可能的。

假日改革論衡

  「十一」長假的嚴重擁擠,使得恢復「五一」長假的呼聲再度高漲。

  劉思敏和吳必虎都堅定支持恢復「五一黃金週」或新增長假。劉思敏說,2008年取消「五一黃金週」以前,積蓄在「五一」的旅遊存量需要釋放,隨著近年來的經濟發展,民眾的旅遊需求還有增量,形成了出行需求的「堰塞湖」,這便是導致今年「十一」長假出行井噴的根本原因。因而新增長假以釋放民眾的旺盛需求,應該是合理的政策選擇。至於選擇恢復「五一黃金週」還是以其他形式新增長假,則留待充分的公共討論之後再做決定。

  在吳必虎看來,2008年假日體系調整取消「五一」長假,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之後,中國的假日體系並不合理。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都是內向型的以家庭為中心的傳統節日,在這些節日放假並不能有效刺激民眾出行需求,在「五一」假期縮短的背景下,「十一」成為長途旅行的惟一時機,政府應該新增一些外向型假期,以滿足民眾出行需求。

  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是2008年取消「五一黃金週」的建議者,他認為逐步以帶薪休假來取消黃金週是改革的方向。黃金週有其與生俱來的弊端,只要有黃金週就不可避免會出現擁擠、堵車等問題,只有推動分散休假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策。但劉思敏等人認為,目前中國勞動者權益保護還十分薄弱,就連許多勞動者最基本的工資、社保等權利都還受到侵犯,談帶薪休假完全是空中樓閣。劉思敏認為,休假實際上是一種休息權,「別人『五一』出去添了堵,我在家休息不出門,你能因為別人添堵就剝奪我的休息權嗎?」陳耀華認為,討論休假問題不能只考慮工薪階層的問題,還要考慮學校的休假。帶薪休假時你並不一定可以帶孩子出去,中國人家庭觀念很重,一定要舉家出行,在美國學校的假期多而分散,工薪者也有帶薪休假,所以度假相對就比較分散。中國的休假制度需要從系統上做調整才行。

  一部分經濟學者則認為,單純從刺激旅遊這一方面來看待黃金週有失偏頗。鄭新業說,東西方都習慣於在冬天放假,就是因為在冬天放假成本比較低,代價比較小。過去農耕時代在冬天過節也是因為這時是農閒,多放假對企業來說畢竟是一種損失。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傅蔚岡說,呼籲增加假期的人沒有考慮到假期的經濟成本,在勞動生產率沒有普遍提高的情況下增加假期是會出問題的。中國畢竟是個窮國,窮國人不可能和富國人享受一樣的待遇。

  傅蔚岡舉例說,如果說企業完成既有工作需要的時間不能縮短,增加假期時企業不得不安排加班,節假日期間加班要支付3倍工資,因而增加假期意味著企業要付出更高的用工成本,這實際上是「國家請客,企業買單」。鄭新業更指出,在當下全球分工中,中國長假時間一長很多國家都要抱怨,本國的倉庫都要變大。

  鄭新業對於增加假期會刺激旅遊消費的說法持懷疑態度,他分析說,一般來講,一個家庭一年用於出遊的資金基本固定,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家庭的旅行次數也基本確定,集中放假並不能把需求刺激出來,在某一個長假集中消費了實際上是透支了此後幾個月中的潛在消費。他認為,分散度假是未來方向,政府規定的公眾假期也不一定需要國務院辦公廳發文規定全國統一的放假時間,或許可以江南江北錯峰放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