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焦慮的投資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63
 如果一個投資者的投資業績非常令人失望,不如在投資之外的其他方面找找原因。就如同查理·芒格和我都說過投資和很多方面的知識都是融會貫通的—我 的確說過—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投資者投資出現問題的原因並不是什麼投資的問題,而是由於他們自己感覺生活壓力太大,過於焦慮,處於一種過一天算一天的 狀態,壓根沒法集中思考「如何搞好投資」之類的問題了。


  也許真的是這樣,解決投資問題,先解決焦慮的問題吧。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同一個毛病,在不知道一個聲音產生的原因的時候會感到焦慮,在找到那個原 因後,心情就變得坦然了—比如夏天的夜裡,聽到輕微的嗡嗡聲,我就會被吵醒,徹夜難眠,在發現這個聲音的源頭是樓上的空調外機的時候,我就能安然入睡。人 們的焦慮就是這樣的,如果能找到焦慮的原因就能緩解焦慮問題。


  這是一項挺有趣的工作,而幸運的是現在的腦神經學據說已經發展到了相當深入的程度。人們焦慮的源頭神經學家們早就找到了,那些令人不安的信息來自於人 腦中的一個小傢伙—杏仁體—它是專門負責告訴人們,什麼時候應該退縮逃跑的。杏仁體是幾百萬年人類進化的結果,比如我們的祖先在非洲大草原的時候,通過杏 仁體的焦慮信息知道遇到獅子應該逃跑,以及不要試圖用手拿燒紅的木炭這樣的知識。


  杏仁體分泌出的激素可以讓人們產生應激反應,這種反應可以讓人們在短時間具有一點超能力,但是如果杏仁體長時間釋放焦慮信息,那麼人們的大腦會自動停 止思考,處於抑制狀態;而從理性的角度來說,人們遇到令人焦慮的問題會想立刻做點什麼,這種矛盾就更加加大了人們的焦慮程度。這也許就是我的焦慮之源。所 以,感到焦慮的時候,一個解決辦法是強迫自己想一件有趣並且動腦的事,讓大腦擺脫抑制狀態。


  這種焦慮的狀況在人們做出投資決策時也會體現出來,在2005年美國行為學家巴巴·西弗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他讓一組投資者做20輪投擲硬幣的遊戲, 每次投擲前都讓這些參加實驗的人決定自己「投不投資」,如果投資那麼實驗者猜對硬幣將獲得2.5美元,而猜錯將損失1美元。


  如果參加實驗的人是理性決策應該參加每次的「投資」,因為很顯然他們平均可獲得1.5美元的期望收益。但是絕大部分投資者在參與投資並且猜錯幾次後, 基本放棄投資的機會。這種表現很像投資者在熊市中的表現,越是到熊市的後期這種關於投資的焦慮感越是明顯,投資者在熊市的後期尤其會錯過很多好的投資機 會。


  此外焦慮還有個壞處就是會讓人發胖,這是因為抑制狀態本身就會令人發胖,而在應激狀態下產生的能量物質不用也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這和投資無關,算是我免費的一個提醒。


崔鵬
《財經天下週刊》副主編,一個價值投資者。
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