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從英國劍橋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畢業拿到第二個碩士學位後,張巧煜放棄了一個諮詢公司的Offer,本著「多看看這個世界」的想法去了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
但這第一份工作卻沒有給她太多新鮮感。當時她的工作是負責管理人居署包括Facebook、Twitter乃至新浪微博在內的社交網站賬號,然後在聯合國總部開開會、組織活動。閒不住的她覺得,這節奏—有點兒慢。
這時候,麥肯錫的年度招聘啟動了。去劍橋學城規之前,張巧煜還在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本碩連讀了信息系統工程,她非常喜歡這個專業方向,而且最終以年級第一的優異成績畢業,所以這次她也投了麥肯錫香港的分析師職位,打算繼續在自己喜歡的科技和創新這條路上發展。
但在通過幾輪筆試面試,拿了Offer到香港就職之後,她才發現諮詢這個行業還是要從general做起,多接觸不同行業的項目。麥肯錫的項目以月為
單位,這次可能是新能源行業,下次也許是銀行。每接到一個案例,分析師在三天之內就要搞清楚這個剛接觸的行業:大家都會一頭紮進公司內部資料庫,從第一條
資料讀起,有不懂的問題隨時向後台負責知識建設的專家請教。
這是高強度的腦力勞動,雖然難,但張巧煜喜歡。只是工作太職業化,她內心那些對科技行業的觀察和工科女的小情懷該如何傾訴?答案是果殼。
2011年秋天,張巧煜發現她的微博上多了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和主編「拇姬」兩個新粉絲。在兩位技術宅的邀請下,她開始在果殼網上發表文章,既寫
「社交網絡橫縱觀」這種硬文章,也寫「理工女生存記—如何在猥瑣男的包圍下茁壯成長」這種拿自己四年工科女經歷開涮的「情趣帖」。這個文章有料又活潑的工
科「女神」很快和果殼眾人打成一片,經常去果殼辦公室蹭網,2012年8月10日,她還特意從中國香港飛到北京,給果殼網年度「萬有青年大燴」的「知識青
年燴」論壇當了主持。
這種兼顧兩面的生活張巧煜習以為常,「我從來都喜歡在主業外再折騰其他事兒」。回憶在帝國理工的四年,她在搞了四年工程的同時,先是創建了本校的華人
辯論隊,又開辦了倫敦區域的校際辯論賽;然後回國在《北京青年報》實習寫新聞,拿了兩個「好新聞獎」之後成了駐英特約記者,從「王室大婚」寫到「佔領華爾
街」;她還去IBM實習過,然後發現自己不喜歡大公司的刻板……「管它是什麼呢,反正我受不了長期只幹一件事。」
接下來,她又在學工科的同時,往自己喜歡的人文社科方向轉舵,搞搞文科類活動,比如在劍橋讀個偏政治的城市規劃碩士。
張巧煜不覺得本科沒學文科專業是件令人遺憾的事情,「你可以自己看書,自己寫,而且還比他們都懂技術。」—小文藝,大理工。這是她果殼網主頁的簡介,也是她給自己找平衡的方式。
個人檔案
姓名:張巧煜
星座:天秤座
學歷:英國劍橋大學
城市規劃政策學 碩士生
職業:麥肯錫諮詢公司商業分析師
Q&A
C=CBNweekly
Z=Zhang qiaoyu
C:怎麼樣才能進頂尖的諮詢公司?
Z:進諮詢公司的無非就兩種人,一種是特別特別聰明讀書成績特別好,學什麼行業一點就透;一種是閱歷豐富,對個別行業有非常深的理解。總之就是,讓別
人一看你簡歷,就覺得「這人做過這麼多事兒啊」,讓人好奇,想在面試的時候看看你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經歷比較特別的人容易讓人記住。
C:從名校畢業,又進了頂尖的諮詢公司,有過膨脹感嗎?
Z:挺幸運的,膨脹感肯定是有的。但是要往遠處看,你才二十多歲,還年輕,世界這麼大,有無限可能,要用這種巨大和自己對比,正視自己的位置。
C:平時有些什麼愛好?
Z:看書、寫點東西……其實我真的挺宅的。公司做MBTI十六型人格測試,有一項是看你是需要從他人處獲取能量還是自己就能獲取能量,別人都覺得我肯定是從別人那裡獲取力量的「E」,其實測出來我是內向型,從自己內心獲得力量的「I」,還是比較喜歡宅起來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