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對網/圖)
菜場逛一圈,發現白菜價格漲到1.8元一斤。由於本人不擅長還價,家人很少讓我負責買菜。記得上次來菜場還是去年底,那時候白菜是0.8元錢一斤。到網上一看,大家對白菜漲價非常關注。「菜貴傷民」和「菜賤傷農」都是大家關心的話題。
關心油價的人多,但是有車的人是小眾。而白菜關係到民生,可以說白菜價格上漲,直接意味著其他蔬菜、水果等居民消費品價格上漲。
於此同時,菜農辛辛苦苦種幾個月蔬菜假如賺的錢少甚至不賺錢,會影響種菜積極性因而導致蔬菜供給量下滑,勢必繼續推動蔬菜價格上漲。
筆者找幾個業內朋友拿了點資料,又做了點調研,分析一斤白菜的身價是如何一步步攀升的。讓我們看看白菜市場的這些數據:
為什麼一頭菜貴,一頭菜賤呢?
在產地的白菜收購價僅在0.3元左右。一個菜農大約能種5畝白菜,共計產量30噸左右。由於菜農缺乏議價權,利潤很低,每斤的淨利才5分錢,一個人幾個月才能掙3000元。
產地經銷商需僱人收購蔬菜,並且包裝、租車運往銷售地批發市場,以0.9元一斤的價格脫手,利潤約0.38元/斤,各項成本累積0.52元,包括包裝材料費、租車費用、過路費等。利潤率40%左右。
在銷售地,蔬菜會在多級批發商轉手,從0.9元漲到1.3元賣給零售攤販或者超市。據調查,各級批發商的利潤率在10-15%左右。
零售攤販將白菜以1.8元/斤賣給消費者。刨去菜場的攤位費、管理費、水電費等各項費用,每天能賺100-200塊錢。
消費者群體雖人數眾多,卻最為弱勢。菜農、批發商、菜販可以轉行,但是我們不能不吃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