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裁員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88
     8月17日上午11點,天氣陰霾。


  在北京摩托羅拉望京大廈門外的空地上,近百人正拉著橫幅,對著大樓靜默示威。他們在一週之內都接到了公司的裁員通知。現場並不吵嚷,沒有人喊口號,但他們把不滿和怨恨都寫進了針對谷歌的橫幅裡:「用我專利,殺我兄弟」、「反對暴力裁員,要求對等協商」。


  李晟沒能按時下樓,他響應號召在辦公室換好了有Google字樣的黑色T恤,便被部門經理召集到了會上。像是聽到了風聲,大部分員工都接到了11點開會的通知。兩輛警車也一早就停在了大樓門口。在警方的干預下,條幅很快撤去,但人群久久未散。


  二十分鐘後他走下樓。一樓大廳裡擺放著未來得及撤去的十幾個易拉寶,上面寫著一行刺眼的字:「輝煌25年」。這已是摩托羅拉進入中國的第25個年頭。


  沒過多久,抗議隊伍就被保安趕到了大廈東門外。摩托羅拉北京地區的人力資源總監走出來,對同事們喊著:「大家一個一個談,不要一起談。」但是沒有人肯聽他的話,人群開始喧鬧起來。


  8月13日,谷歌證實它在去年8月收購的摩托羅拉移動公司,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約4000人,數量佔到摩托羅拉全球員工總數20%左右,並關閉全球94個分支部門中的1/3。作為海外最大的分公司,中國公司成了裁員的重點對象。


  同一時間,在上海、南京和天津,摩托羅拉公司的辦公所在地也並不平靜。南京摩托羅拉軟件中心由於整體被裁撤,波及超過500名員工,在8月15日引發 了員工的激烈反應。百餘名員工在門口拉出了「反對Google非法裁員」的條幅以示抗議。在此一週前已經有了些先兆,員工手上的項目全部被移交到了其他城 市—南京軟件中心的業務主要涉及到操作系統的開發、基帶和通訊協議等,也包含一些海外項目。8月7日,部門領導宣佈了中心將被關閉的消息,上面給出的理由 是「戰略調整」。摩托羅拉在南京江寧經濟開發區租下的這棟「標竿」式辦公樓即將歸還。


  在「更換了一個有錢股東」一年之後,摩托羅拉員工害怕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只是程度超過了他們的預想。摩托羅拉中國大裁員的消息經過微博等多渠道迅速在網絡上傳播著,人們對此唏噓不已。據稱此次大裁員的人數將接近1000人,但這一數字並未得到摩托羅拉公司的證實。


  上海也是重災區之一。這個主要分佈著供應鏈、市場和售後等運營部門的分公司,在過去的一年中已經減少了很多業務,五層大樓已經有三層租了出去,前台一片狼藉,辦公區域的桌子上也幾乎沒有物件了。


  8月16日晚上19點,供應鏈的員工趙悅正在浦東金橋的辦公室內加班,部門只有包括他在內的一兩個人留了下來,所有項目都堆到了他的手上。但他對自己的前途並不樂觀,「上海基地遲早會被全盤端掉」。


  天津基地是摩托羅拉在中國的第一個工廠,時至今日已有20年的歷史。從1992年開始,天津生產基地就成為了摩托羅拉全球最大的手機工廠,曾有著輝煌的歷史,天津人習慣用「一隻機」去親切地稱呼摩托羅拉。2006年,這家工廠生產出了摩托羅拉的第兩億部手機。


  但它也未能逃脫裁員的陰影。工廠裡有超過400人收到了裁員通知。「可能會去掉一些生產線。」一位已離職的員工對《第一財經週刊》說。摩托羅拉在過去5年的迅速衰落中,這家工廠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人員變動了,中午仍在食堂吃飯的被裁員工並不顯得特別沮喪。


  比摩托羅拉晚一年進駐開發區第四大街的三星電子,其工廠只有一牆之隔,兩者的對比從沒像現在這樣強烈。三星電子的市值在2009年就已超過千億美元,越過英特爾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供應商,而摩托羅拉移動業務在2011年8月拆分時的市值僅為90億美元。


  「摩托羅拉創造過很多東西,但現在公司老了。」趙悅說出這句話時,面無任何悲傷的表情,彷彿在描述一個自然規律。


  十年前的摩托羅拉還不是這個樣子。


  摩托羅拉是李晟的第三份工作,至少在2002年的時候,李晟對於進入摩托羅拉的想法是「不計代價」。


  當時的摩托羅拉剛剛經歷了銥星計劃的失敗,在與諾基亞的首輪競爭中敗下陣來。它在這一計劃中總共投入了五六十億美元,順利把66顆衛星送上了天,技術 上堪稱完美,但商業運營並不成功,不到一年就申請了破產,2001年被一傢俬募公司以2500萬美元的低價買下。後來這一計劃得以翻盤,但跟摩托羅拉已經 沒有任何關係。它也因為此事的蹉跎而錯失了第二代通信時代的領軍位置。


  但當時的摩托羅拉在中國仍很風光。它的多項發明、自1960年代至1990年代的輝煌,乃至產品品質仍深刻地印在中國人的心中。摩托羅拉的中國總部曾 設在北京CBD最繁華的國貿,與惠普大廈毗鄰。在那個年代,這兩座大廈高高地聳立在許多公司人的心中,而摩托羅拉公司幾乎包含了中國人所能夠理解的外企優 越的全部。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一批跨國公司,它在1990年代開始了福利分房,向員工提供極好的福利,較為寬鬆的管理,使摩托羅拉在那幾年被稱為「外企中的國企」。


  在全球市場,摩托羅拉的名號也是響亮的。一位2000年加入摩托羅拉的員工對《第一財經週刊》形容自己的那份自豪感:辦理美國簽證,過境的檢查人員只 需看看你的資料就能輕鬆辦下來,在2002年至2003年,甚至都無需面試就能通過。「當時諾基亞的感覺也差不多,但是中國人對摩托羅拉的認知是比較廣泛 的。」拿著摩托羅拉的工牌偶爾還能享受到特殊待遇,比如信用卡額度更高一些。


  很多人才都對摩托羅拉趨之若鶩,從這裡跳槽出來的人也很容易有好的前途。摩托羅拉因此而被稱為中國IT業界的黃埔軍校。在李晟第二份工作的一次會議 上,他意識到所有的高管都擁有摩托羅拉的工作經歷。「當時的想法就是,我也一定要去這家公司。」經過了半年的三輪面試,李晟在沒有談好薪資的情況下就接受 了Offer。他不在乎薪水,也不知道隨後的幾年會發生什麼。但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這的確是一份讓人自豪的工作。


  那時李晟才辦完入職,他並沒有感覺到這家公司的衰敗。在中國,它的競爭對手們剛剛崛起,摩托羅拉依然保持著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但對手諾基亞很快追了 上來,蠶食著摩托羅拉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並在2003年年底將中國GSM市場老大的地位搶了過來。從內置GPS售價750美元的時尚手機到售價45美元的 入門級手機,諾基亞的產品漸漸充斥了印度和中國市場。


  摩托羅拉並沒有在第一輪失敗中吸取足夠的教訓。手機製造門檻和成本開始大幅度降低,這家以技術為基因的公司卻仍然保持著至少12個月的手機研發週期—它定義了手機,重視技術,卻不知道該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做到變通。


  2003年9月,摩托羅拉創始人保羅·高爾文的孫子克里斯托弗·高爾文(Christopher Galvin)被迫離開摩托羅拉董事長的職位。在此兩年之前,這家手機巨頭的股價便從互聯網泡沫時期的50多美元迅速跌至不足8美元。


  就像在20年前它嘲笑索尼一樣,摩托羅拉始終看不起三星等公司只注重外形不注重技術的做法。論起通話質量,摩托羅拉的產品不輸給任何一家,但它卻也因 此而忽略了很多關鍵元素。2010年,摩托羅拉還在型號為DROID X的手機廣告中對iPhone需要配手機套的「缺陷」進行了嘲諷。


  創始人家族離去之後,摩托羅拉沒有幸運地找到一位靈魂式的領導者。當時,它出貨量最大的手機V3上市,這款手機憑藉著超薄外觀拿到了全球2.5億的出 貨量—這是iPhone推出五年才達到的累計數字。為了保住市場份額,摩托羅拉的新CEO採取了價格戰的策略,在新品跟不上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大幅降價。國 內V3剛上市時是6000多元的高端商務機,停產前的價格已經淪落到1200多元。


  這導致了消費者的觀望和不信任。在一款摩托羅拉新品上市時,很少有人出手—因為他們知道很快就會降價,這也讓摩托羅拉錯失了將手機在利潤最高時售出的時機。


  摩托羅拉的很多決策是及時的,但執行情況卻並不理想,這也許與它逐漸龐大的身軀和內部的官僚文化相關。2004年摩托羅拉開發出了自己的Java平台,試圖用它打造出一個通用的手機操作系統,但那個從太陽公司請來的主管也無法改變Java平台的先天缺陷:速度太慢。


  從時間上看它們還有最後一次機會。摩托羅拉接著掉頭開發基於Linux的通用平台,並計劃在2007年年底之前有一半的手機運行這個操作系統。


  這個思路是正確的。蜂窩技術早就不是稀奇玩意了,連對手機一知半解的廠商也可以通過芯片提供商自己攢出一套解決方案。手機變成消費品,設計和操作系統 愈加重要。市場研究公司MultiMedia Intelligence的分析師Frank Dickson曾經表示:「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事實:任何手機廠商都能獲得同樣的基本技術,而真正要突出自己的產品則必須通過軟件來實現。」


  但大公司的內耗使摩托羅拉敗給了2003年開始研發的谷歌安卓系統,後者同樣基於Linux內核。根據IDC的報告,安卓在今年第二季度已經佔據68.1%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在這個間隙當中,諾基亞用它的Symbian系統打敗了所有的智能機競爭對手。


  在超越摩托羅拉的這幾年,諾基亞的經驗是不要過於依賴幾款暢銷機型。摩托羅拉卻顯得沒有章法。從V3開始,摩托羅拉死死抱著掙錢的「刀鋒」系列 Razr。除了「超薄」之外它們似乎沒有別的想法了,不僅在技術創新上止步不前,其後的V3i和V3x只是在V3基礎上進行了簡單的改造,外表也幾乎沒有 變化。2008年,手機部門給摩托羅拉公司帶來了42億美元的虧損。而此時剛剛從國貿搬到望京的摩托羅拉,為員工還提供了籃排球場、健身房、乒乓球室和免 費停車的服務,採購部門會傲氣地說:「我們MOTO選擇供應商一定是世界頂級的,世界一流的。」


  更重要的是一種成就感。A1200是一款中國自主研發的機型,為了配合國內消費者手寫的用戶習慣。李晟曾經參與過熱銷機型A1200的研發。這款透明 翻蓋的手機曾一年內在中國銷出200萬部,並佔領了手寫智能機市場50%的市場份額。那時候他每天都能在地鐵中看到別人拿著自己的作品,而現在一款作品從 上市到退市,「能見著一兩個人用就不錯了」。變化來自2009年,當摩托羅拉手機業務進入低谷,宣佈與谷歌深度合作之後,摩托羅拉的中國團隊就很少再有自 主研發手機的機會。中國不再需要那麼強大的研發力量,這個團隊開始變小。


  同樣變小的還有天津工廠。2010年諾基亞西門子宣佈收購摩托羅拉無線部門,摩托羅拉原有的A區變成了諾西的廠區。飛思卡爾、德國大陸集團也在其中分了一杯羹。


  從2008年起,隨著公司業務的衰落,李晟的很多同事都主動或被動地離開了公司,而隨著他工作漸長,獵頭也不斷給他打電話。最讓李晟動心的一次是兩年 前一家手機製造公司開出的副總經理職位,但因為當時要離開北京,他還是選擇留下,繼續過自己早已習慣了的按部就班的生活。


  與許多業內公司相比,摩托羅拉的員工流動率並不高。工作十年甚至十五年的員工隨處可見,他們習慣了9點上班17點半就可以結束工作的日子。中午去食堂 吃完飯,還可以在偌大的園區中逛上幾圈。即使在美國芝加哥的總部,摩托羅拉的員工們也過著清閒日子。在硅谷明星們晝夜不分拼搶時間成本的今天,這家硬件公 司的決策時間和開發流程早已經遠遠落後,也吸引不到那些最聰明的年輕人。


  但這個行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7年,iPhone的出現改變了手機的定義—它不再是一個只依賴技術的通訊工具,應用數量和用戶體驗被拔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它成為未來移動服務的入口。


  如今的諾基亞也已陷入智能手機競爭的泥潭,谷歌的Android才剛開始發力。2008年上任的CEO桑傑·賈停止了公司在其他手機操作系統上的開發,瞄準消費者市場的Android平台,並且不再與微軟合作。2010年第一季度,摩托羅拉手機部門再度盈利。


  但是,好景不長。分拆之後,摩托羅拉移動還是沒能擺脫作為一家硬件公司的命運。2011年8月15日,谷歌宣佈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這家昔日的貴族成為互聯網巨頭硬件策略的一部分,或者更糟糕的,只是成為谷歌在專利戰中保全自己的棋子。


  摩托羅拉的老對手諾基亞因為錯失Android的機遇,市值已經縮水90%,正抱著Windows Phone作為最後一棵救命稻草;三星則已取代諾基亞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廠商,最新推出的Galaxy S III兩個月出貨量超過了1000萬;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它的市值已經超過6230億美元。


  公司宣佈併購後,李晟就隱隱覺得會裁員,「畢竟這是商業規律」,但大部分人也在慶幸公司找到了一家好靠山,「說不定日後還可以享用大名鼎鼎的谷歌食堂」。


  誰也想不到一年之後,他們中的很多人失去了飯碗。


  現在,李晟手上的項目還沒結束,他作為被裁員的一份子站在大門外。他不知道這樣的抗議能夠起多大的作用,但不甘心就這麼拿著N+2的補償走掉。況且兩 年半前摩托羅拉曾經與員工們重簽了一次合同,這意味著即使已經在公司工作20年,你能拿到的賠償金最多也只有4.5個月工資。


  短短的十年,從天堂到地獄,在北京、南京、上海參加抗議的人更多的是心有不甘。他們對裁員並非沒有心理準備,兩週之前,摩托羅拉的員工們看到了新 CEO發佈的一份公告,大意是今後公司將精簡產品線。「可能會裁員了」,員工們開始流出傳言,只是沒有人想到會「這麼瘋狂」。


  被殃及的還有全球30多個辦事處,它們將被關閉。摩托羅拉移動新任CEO丹尼斯·伍德賽德表示,摩托羅拉移動計劃撤離無利可圖的市場,停止生產低端設 備,把精力集中在幾款手機,而不是幾十款上面。Forrester Research首席分析師Charles Golvin對《第一財經週刊》說:「存在一個可能性是谷歌會考慮售出摩托羅拉的硬件業務,保留它的專利,而達成這個選項的要求是盈利。」


  從8月13日上班開始,李晟看著同事們一個接一個被找去談話,到了16日,自己也被電話叫到了人力資源辦公室。公司給出的理由是「經濟性裁員」,只有 N+2的賠償,沒有休掉的年假不算數了,每三年一發的公積金補充也隻字未提。「他們覺得這個賠償方案已經很好了,」李晟的同事說,「但在我們看來,公司是 把我們當報廢的機器就那麼給扔了。」


  南京軟件中心的員工以本地人居多,大部分人都已經安了家,背上了房貸。「南京市場有限,這麼多員工很難一下子找到工作。」一名員工對《第一財經週刊》 說,「前景難料。現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在這裡的時間已經結束了。」北京摩托羅拉的員工們自發開了QQ群,討論要不要簽下解約合同和如何爭取利益的問 題。這個群號就像租房信息一樣,被切成小紙條貼在了辦公室各個洗手間的門上。


  16日晚上,群裡已經實名加入了300多名被裁員工。他們決定抗議,並在快速刷屏的聊天中確定了口號,要求統一穿著被Google併購時群發的黑色T 恤。第二天甚至還有人自發做好了橫幅。抗議從11點開始,一個小時之後就結束了,橫幅也被警察拉拉扯扯地搶走,甚至還發生了一些肢體衝突,一些心情本來不 佳的女孩哭喊起來,場面混亂不堪。


  抗議似乎起到了作用。當天下午,李晟的部門經理拿著一張通知口頭告訴他們,沒有休完的年假以加班3倍工資補償,賠償金也不再收稅了。員工們並沒有就此 罷休,他們還在內部的QQ群上討論對策。17日是各個部門對員工下的最後通牒時間,「如果不簽字,公司就單方面解除合同」,這意味著他們拿不到任何賠償。


  但沒有人妥協,因為「對這件事情的步驟尚有疑問」。針對這些疑問,摩托羅拉中國區產品公關經理司軒軍給《第一財經週刊》如下回應:「摩托羅拉將盡一切努力,幫助這些員工順利渡過這個艱難的時期,並為他們提供相應的裁員補償金和再就業服務,以助他們找到新的工作。」


  但業內人士並不太看好這些在舒服環境裡待了上十年的員工,「硬件工程行業是很成熟的,處於相對過剩的狀態,傳統企業的IT人員都處於相對過剩,手機行業更是如此,成熟得早。」360公司特供機負責人張偉華說道,「摩托羅拉的人到諾基亞去都受不了那種工作強度。」


  不過,一些競爭對手已開始有所行動。在南京,發生裁員抗議之後,華為派人到摩托羅拉公司門口派發臨時傳單,上面印著它們將大量招聘技術人才。只是,華為的工作地點在上海,對於這些將家都安置在南京的員工們而言,接下來將面臨許多改變。


  在北京公司抗議的時候,李晟注意到團隊裡有一個已經在摩托羅拉工作19年的員工。李晟不到40歲,壓力還算小,再找一份工作沒有問題。但對於那些40 歲以上、並不處於技術崗位的員工而言,他們有些擔心未來。為瞭解決他們的疑慮,公司做出的妥協是開設課程,教大家「如何做一份好簡歷」,以及在望京的招聘 會中牽線搭橋。


  一些人把怒氣撒在谷歌身上。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在職員工給《第一財經週刊》發了這樣一條短信:「你知道嗎,小米的核心工程師全來自MOTO,MOTO為中國的通訊業做了太多貢獻。而谷歌做了什麼?」


  但是,裁員已經成為不可逆的決定。


  夜晚的摩托羅拉大樓曾經燈火通明,但是現在,它的辦公間和頂部的霓虹Logo一樣黯淡無光。李晟打算休息幾個月,以儘量避開同事間的競爭,可能在半年之後重新出發,找到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但他的十年青春將與摩托羅拉一起,消失在歷史中不再復返。


  (文中李晟、趙悅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