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月8日:其士香港分拆其士商業系統上市(更新)

1988年8月8日,其士(香港)(現其士國際,25)宣佈以供股方式把旗下的其士商業系統(508,現鼎億投資)上市。本次供股方式為3供1,合共發行1.58億股,每股供股價為75仙,集資約1.185億,財務顧問為英高。
其士主席周亦卿指出,上市的原因為以辦公室自動化設備用品為主,具有良好穩定的盈利能力。此外,在上市後,其士香港仍持有45%的其士商業系統的股權,故仍可以保有其利益。
上市後集資的資金,主要是用以減低銀行債務及購入物業,並預期綜合利潤不少於4,500萬元,以其發行新股的數字推算,市盈率約4.78倍,屬非常廉宜水平。
至於其士(香港)的業務方面,則主要經營其他新型的投資方向,如升降機維修、物業投資及工程等業務,集資的目的也屬用於該等方式。為籌集資金發展這一些新務,地產業務及工程業務分別在1991年及1996年上市,號碼分別為64及579,分別由結好控股及京能清潔能源採用。後因金融海嘯及非典型肺炎後,股價持續低沉,分別在1999年及2004年私有化。
至於其士商業系統方面,為當初其士香港的本業,分拆方式被後來的理文系所沿用,利用該業務的穩固盈利,為新業務尋找方向。
其士商業系統其後因為代理逐步取回代理權,盈利大幅下降,自1991年已無派息,更供股集資,但在1990年代中期開始打入中國有小陽春,1997年更獲光大科技(256,前恆華控股,現中國海澱)入股,聯手打入中國市場,並在1999年改名
為其士科技,但其後光大科技因為專注核心
賣殼予韓國龍及薛天順,業務也陷於平凡。
根據各項資料,由於其子的興趣,故在2005年以2.05億購入
Pacific Coffee,進軍餐飲業務,結果盈利轉好,於是再加碼投資,購入
Igor's ,擴大業務範圍,並出售原有的
文儀產品代理業務,以專注餐飲業務,股價也盛極一時。其後因為金融海嘯影響,餐飲業務虧損。
在2009年9月,以500萬元購入
巨龍,進軍能源貿易業務,並委任首鋼背景的樊麗真及修身堂(8200)主席之弟張嘉恆為顧問,並授予購股權。在
2010年6月,也發行新股1.2億股,每股53仙(經供股、拆股及合股後調整價格1.62元),以進軍採礦業務。同月,出售80%Pacific Coffee予華潤創業(291,前永達利),作價3.26億元,並派發
特別股息13.6仙。
2010年8月,更曾以6.48億元購入菲律賓一礦場36%股權,以發行新股及可換股債支付,在完成後股權降至低於50%,並
曾發利好消息提高股價,9月曾以
發行新股集資應付收購,但最終因股價下跌,集資
也失敗,在資金不足下,收購也
告吹。
在收購告吹下,這上市公司地位也沒有作用,於是轉向賣殼。在2010年12月,以手上的Igor's
換股方式取得峰擴大後峰景餐廳及Igor's 的 51%股權,2011年5月,開始
洽談賣殼的事宜,7月,宣佈購回大部分餐飲業務,並
出售上市地位及李光煜,並
終止原有顧問的購股權。
根據資料,李光煜曾購入奇峰國際(1228,前德信科技)之股權,但相信和大股東的部分交易有關,後來全部減持。此外,他也曾把持有之
礦業資產注入瑩輝集團(1163,現德金資源)取得該公司部分
股權,也曾接受抵押取得,亦曾被投資機構質疑的首鋼福山能源(639,前福輝珠寶、福山國際、福山能源)的
股份抵押。詳細資料,可參考
這兒。
在購得控股權後,李光煜把公司易名為
鼎億集團,也購入了
崑崙能源(135,前瑞菱國際、Paragon、中油香港)的股權。
在這接近24年上市生涯中,公司在1990年進行過1次供股,每股50仙,其後在2003年
5合1,2010年又
1拆10,所牌經調整後上市價為31.25仙,在這麼多年的上市中,經調整後派發了52.01仙股息,加上現價19.8仙,合共的回報是129.79%,遠遠較較恆生指數的升幅約10倍低,所以投資一間業務不穩定的公司也是不太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