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樂淘創業4年2次轉型 畢勝:要麼死要麼破局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14/231079.html

《電商參考》是新浪科技推出的一檔關注電商行業焦點事件、焦點企業、焦點人物的欄目,希望通過對目前電商企業發展策略、管理模式以及發展方向的深度解讀,探討電商行業現狀以及突破之路。

作為美亞娛樂董事,畢勝出席了美亞出品的電影《聽風者》內部觀影會。美亞董事局主席李國興對狀態很high的畢勝說,你不老老實實在百度呆著,跑出來做創業和投資,投資的公司好幾個都很賺錢,自己做的公司卻一直不賺錢。

「是不是說明你的投資眼光很好,但經營能力有問題?」李國興問。「你大爺的。」畢勝回答,「這證明哥們願意接受挑戰,願意克服這個最難的事情。」

從2008年7月樂淘網正式上線以來,似乎總是不那麼順利:總有個興高采烈、滿懷希望的開頭,卻總是在數月後發現問題調整方向。

比如最開始定位做玩具B2C,創業3個月就接近盈虧平衡,畢勝卻發現中國父母寧願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也不願意花更多的錢買玩具,到了一個巨大的瓶頸就無法再增長。於是在樂淘上線半年之後,樂淘團隊就開始重新做調研找方向,最終於2009年轉型鞋類B2C。

讓畢勝興奮了一下的是,鞋城B2C上線一週的收入就超過玩具。當時被亞馬遜收購的鞋類垂直B2C網站Zappos正是媒體談論的焦點,他當時感覺這 個方向是對的,因為第一鞋類容易標準化,倉儲物流方面會相對較輕,另外樂淘採用的代銷類模式,讓其資金和壓貨情況都會比採買制要好。

據畢勝透露,到2011年上半年,從銷售規模上樂淘做到垂直鞋類B2C的第一。但沒有太久他就打起轉型的主意,最核心原因是「不賺錢」。那段時間樂淘不斷嘗試授權的原創品牌,比如憤怒的小鳥鞋等等,最終於去年底,畢勝沒忍住對外喊了一嗓子:電子商務就是個騙局!

市場對於「電商騙局」的激烈反應大家都已感受到,更為重要的是,這一觀點讓許多投資方開始重新審視電商行業,許多投資人開始一項一項算已經投資電商公司的成本、毛利等數據,發現「真的是不賺錢」,這番言論甚至影響了一些電商公司的IPO或者融資進程。

不過畢勝要澄清的是,他所強調的「電商是騙局」理論,指的是純粹的垂直購銷類B2C網站,原來大家認為線上做電商的成本能高於線下,這恰恰是個相反的結論,電商的成本高出線下20%-30%左右。

據畢勝計算,目前垂直購銷類B2C電商公司成本=物流10%+倉儲10%+反向物流3%+客服1%+技術4%+管理人員10%+市場推廣10%+代 收手續費2%+包裝1%,算下來成本約為50%左右,而在整個電商行業,毛利能超過50%的品類非常少,在瘋狂的價格戰下,毛利就更為薄弱,平均能夠達到 10%就不錯,這樣淨利就是-40%。

而就算忍著巨虧成為了行業的第一,也無法降低這些成本,等待著的依然是不賺錢的結局。

這也是畢勝決心轉型的最大動力,樂淘今年6月推出5個鞋類自主品牌,拉開了轉型自有品牌B2C的序幕。從因為「不懂」、跟隨熱潮做電商到兩次轉型,畢勝都是一副樂天派的摸樣,他的邏輯是,看到前方是死路一條,轉型就能夠更有生存的希望,為什麼要不開心呢?

「電子商務是個苦生意,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要不我就死,要不我就破它的局,這是我的性格決定。」畢勝說。

畢勝口述:為什麼要轉型自有品牌

垂直B2C被收購的價值都沒有

轉型都第二次了,你們看我很累,其實我很hign,雖然不停在轉型,但實際上是朝一條正確的道路走,至少做玩具和做垂直代銷類的B2C都是錯的。

就拿市場成本一點來說,通常大家的市場成本是20%,能夠低於20%已經阿彌陀佛了,當你的毛利低於20%,但市場成本高於20%時,這是一個生意嗎?網購不是一個騙局,網購是一個趨勢,我所說的電商騙局,只是說純粹的垂直購銷類B2C。

不論在哪個行業,做生意不賺錢它就是一個騙局。套到購銷類的垂直B2C上,它就適用於這個道理,所以我說它是個騙局,也有人來反駁我,我們來看一 下,中國電子商務從1999年開始發展,從有第一個電子商務網站到現在為止13年了。有一家真正盈利的公司嗎?那為什麼大家還反駁我呢?

有很多電商平台是從垂直B2C轉過去的,平台指的是什麼?就是銷售規模得達到一定份上,然後才能吃掉別人不能吃的,就是要把自己變成地產商,才能甩 掉以前作為一個零售商的包袱,才能賺到錢。但是平台這個格局已經結束,未來有戲的除了淘寶和京東,剩下一家會在噹噹、亞馬遜、蘇寧之間產生。

平台格局確定後剩下的B2C網站們呢?連被收購的價值都沒有了。為什麼?對平台來說,論技術人家有,論倉庫人家有,論物流人家自建的,論品類人家都有,那為什麼要收購你呢?

樂淘做到去年底的時候,我覺得出現很大問題。當時樂淘的財務還算好看的,就是如果大家都是殘疾人,我是腰以下截癱,很多都是脖子以下高位截癱。主要 是高居不下的成本,要知道我拿互聯網廣告一向比別人低,但成本一直高居不下,而不做市場投入就沒法讓人知道自己,這是個死循環。

至於在這麼明白的成本算法下,為何其他B2C還要堅持,我也想不明白,可能大家還都是想賭一把。我不談任何以前我的對手和同行,我覺得大家都挺苦的。我比較慶幸的是醒悟的比較早。

我做電商要麼死要麼破局

轉型會不會覺得痛苦?不會啊,我個人的樂趣就是去挑戰困難,沒困難的時候我反而不舒服,我就病了。我的團隊很願意跟著我走,你看我們兩次轉型,我的高管離職的一個沒有,大家為的都是一個夢想,要說創業公司薪水不高,我在百度的時候也很低,後來呢?

電子商務是個苦生意,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要不我就破它的局,要不我就死,這是我的性格決定的,死了就起碼輝煌一把,這是我的想法。

自從我做自由品牌之後,我心態調的特別低特別穩。說白了我也是互聯網老兵出身,以前純互聯網玩法,玩流量我還自認為很強。但是現在做品牌,需要十幾二十年的功夫,通過互聯網做可能會快一點,但假設能成也最少需要5年的時間。

就是這麼說吧,有兩條路擺在你面前,一條路一算帳必死無疑,一條路是跳出電商平台圈,既然無法盈利,把生意留給劉強東留給馬云去做好了。就好像一個沙漠星球上,劉強東馬云成立了兩個宇宙公司,送水這件事情被他們做完了,這時候你幹嗎?提供水不就行了麼。

我在這個圈子已經4年了,如果說找垂直B2C代表的話,樂淘是曾經排名很靠前的公司。但是不賺錢、甚至永遠不賺錢這條路肯定是錯的對不對?那我就擇第二條路。

我剛才說了網購既然是個趨勢,就有在網購市場上培育品牌的機會。我只能有這條路,不光是我,其他垂直B2C也只有這一條路可走,沒有第二條可走。繼續做垂直B2C就必死無疑,就是賠著自己的錢,替耐克、阿迪搬箱子。

做品牌需要把心態放長遠

其實互聯網品牌跟傳統品牌是一樣的,如果我去在東方廣場開店,大家就會認為我是傳統品牌。事實上我現在已經接到不下300個郵件,做傳統鞋類線下店的人要做我們代理商。

但我們不打算進軍線下,因為我不懂。

首先我的團隊都是做互聯網出身,沒有做線下零售店面管理的經驗,那個對我們來說更複雜,所以我不會想去做這 個事情。但我在互聯網上賣,就只能是互聯網品牌嗎?不是。因為這個取決於我哪天進線下,如果哪天我有一個全面的團隊,而且代理商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我當然 就去做了。

做品牌非常非常難,一定把心態看長遠,首先需要具備一個財務基礎,就是它能賺錢。因為互聯網上的購買客單價的問題,在一定的規模下,我的自主品牌算下來也只有2%-3%淨利潤。但是相比垂直B2C、永遠是個負數要強得多。

我們轉型並不存在被迫與不被迫的問題,這是水到渠成的一個事。就好像你滑雪一樣,滑雪道很好滑,你譁一下滑下來了,滑野雪呢?自己得找路吧,你前面有個大石頭,你要出去就撞死,你是不是得被迫轉彎,那被迫轉彎是錯的嗎?不轉彎的才出現麻煩呢。

我們的投資人也都是支持我的,年初我做了一筆3000萬美元的融資,那天我們一個董事說,垂直B2C網站CEO的資金存儲量排行榜,畢勝你肯定能排 前三。這筆資金起碼讓我未來12個月到24個月沒有問題。而轉型以後成績也不錯,這5個品牌6月25號上線到現在不到一個半月,就有五百萬的收入。

我的心態一直很好,我照樣在微博上胡說八道。到這個年齡了,心態是一個決定你能不能做成一件事情的根基。如果你天天怨天尤人,以淚洗面那完了,你的團隊怎麼看你?我們前兩天在懷拓展,我跟我們CTO還跳脫衣舞呢,他扮演鋼管。為什麼不呢?本來創業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很難。

我跟你這麼說,除了我剛才說的兩三個大電商平台,其他垂直B2C的員工會怎麼想?大家會覺得這個行業越來越難很悲觀吧。我的員工不這麼想,我的員工 很開心,因為樂淘找到路了,就應該開心。對嗎?這樣還是兩種心態,一種是轉型找條路,一種是還沒找著呢,你覺得哪個會更好一點?

關於好樂買的現狀我不評論了,因為我們兩家的關係以前太微妙,但現在我可以把他當作合作夥伴。他要願意賣我的鞋,我願意授權給他。

保持市場成本佔比在20%左右

現在樂淘5個品自主牌我還沒有分出優劣,這就是我的策略。推一個品牌容易出現問題,我就推五個,然後先均衡資源半年,然後看自然表現,然後優勝劣汰。同時我還會上新的品牌,通過這樣的優勝劣汰,手裡一直保四五個品牌運營。

說起心情問題,現在定價權在我手裡,心情能不好嗎?還有我的娛樂圈資源,定位職場女鞋的品牌恰恰,我們需要請明星做代言,那種美麗又幹練的形象是誰?只有一個人就是徐靜蕾,恰巧她是我哥們。

現在樂淘運營的工作都是團隊在做,我主要是把握方向和節奏,太快或太慢我來調整。如何判斷太快或者太慢?我看數據。我們有一個強大的運營支持部門來做整個數據分析。每隔一小時,系統都會自動發郵件,把相關的數據告訴我,我來看變化。

判斷過快還是過慢的數據是就是市場成本佔比。一個品牌公司市場成本佔比在20%左右,這是我看到很多品牌成長過程的通用數字,如果你高於這個數字就是過快,供應鏈跟不上,低於這個數字是過慢,不利於品牌的發展。

我從來不參加任何電商聚會,我要工作,工作完照顧孩子,照顧完孩子我要鍛鍊身體,還有其他投資、娛樂圈的事情要做。能夠讓我安心睡覺的,不是誰支持我,而是我的員工能夠有未來。外邊即使再多人支持我,公司死了有什麼用?外邊不支持我,我的員工們有未來,我就會很開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