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大小創意齋創辦人 姚仁祿:自信、心安理得自然幸福快樂


20121-8-13  TWM




姚仁祿說自己很幸運,打從幼稚園起,就知道自己不必受到外在價值的牽絆;多數的台灣人有些不幸,因為我們的教育並不鼓勵孩子做自己。

他認為撇開旁人眼光,找回「做自己」的自信,也才能找到衡量人生成就的真實尺規。

口述‧姚仁祿 整理‧辛曉昀記得我讀幼稚園時,非常喜歡畫畫,下課時總是一個人默默地蹲著,拿起磚塊或石頭,就這麼在地上恣意畫了起來。

有一天,我正在「隨地塗鴉」,眼角突然瞄到老師的鞋子,老師走過來了,「你跟我到辦公室。」老師冷冷地這麼說。當時我很緊張,根本不敢抬頭看老師,心裡想著,糟糕!一定要挨罵了。

尋找「做自己」的自信和勇氣走進辦公室,老師沒有罵我,只是拿出了一張紙,要我把剛剛地上的畫再畫一次,畫完之後就可以離開。隔了一段時間,我在地上隨便塗鴉出來的這幅畫,竟然刊登在《國語日報》上。對於一個喜歡在地上畫圖的孩童而言,真是欣喜若狂。我忽然發現,原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是有機會獲得肯定的。

大學念的是建築,大三那年,我忽然對「建築」感到有些害怕和徬徨,不是因為設計出來的作品不好,教授的要求、設計的規矩我都明瞭,但卻不知如何創造出「我的風格」的作品,沒有辦法呈現我內心真正的想法。

某次,作業是要設計一個小社區,我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餘,索性把一堆房子的小模型往天空一拋,試圖從「隨機散落」的小房子中端倪出新的設計方向。老師看了直搖頭,認為大三了不該用此方式去學習。

當學生們散去,我仍獨自在座位上,此時,另一位教授緩緩走了過來,他對我說:「別擔心,他們不知道你在做什麼,但我能理解你的想法。」於是,一股自信油然而生,我有勇氣不走回頭路,硬是找到了屬於自己風格的設計作法。

我很幸運,在成長的過程中,身邊的父母、師長常常鼓勵我,不要擔心別人的眼光,讓我能盡情地發揮我所喜愛的事。缺乏這樣的幸運,其實正是現在許多人對人生感到失望、感到不快樂的主要原因。

或者說,台灣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沒有辦法做自己。如何衡量人生?有沒有「做自己」的自信和勇氣?就是最重要的標準。

關於人生的成就,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有不同的標準。但因為沒有足夠的自信,內心的標準往往會被世俗價值扭曲,結果,你付出心力追求的只是旁人公認的價值,而不是你內心真正渴望的目標。

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在新書︽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寫到,對於工作,人們往往會把重心放在「誘因」的層面,而忽略了「動機」因素。什麼是誘因?更多的薪水、更高的職稱、更響亮的頭銜;但誘因與動機不同,動機是你的熱情所在,跟著動機走,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就感,人生也才有「自我實現」的幸福可言。

可惜,我們的教育,是一種「誘因導向」的教育。

我念小學的時候,還有「初中聯考」,為了準備考試、順利升學,很多課都不能上,明明是體育課的時間,卻要用來上數學課;教室裡有一個響鈴,當鈴聲響起,全班師生就會忽然繃緊神經、如臨大敵,因為這代表督學快來了,得趕快換掉桌子上的數學課本。

走正道 遠離生命中的憾事這樣的教育制度有兩個問題,首先,這是「應付考試」的教育,把「考試分數」當作衡量孩子成就的唯一標準;其次,這是一種「鼓勵說謊、作弊」的教育,一種「無視於品德」的教育。

要說人生的幸福,自我實現最重要,但「心安理得」同樣重要;品德,就是讓你一生「心安理得」的基本要素。我常對太太說,孩子可以依照他的興趣發展,可以不顧他人的眼光,可是一定要做正派的人。正派的人不和壞事牽扯,生活起來也就心安理得,能夠盡量遠離生命中的憾事。

說來有點可笑,回頭想想,當我在小學裡面對「公然說謊」的教育時,在家裡,我的父母卻不斷警告我:「不可以說謊,不然會被雷公打喔!」現在聽來當然很滑稽,但反倒成為我品德上的預防針,至少讓我知道基本的是非黑白。

「有沒有勇敢地做自己?」「生活是不是心安理得?」我想,隨時問問自己這兩個問題,緊緊跟著這兩把尺標,人生大概也就不虞匱乏了。

姚仁祿

出生:1950年

現職:大小創意齋創辦人

經歷:大愛電視台總監、台北市室內設計公會理事長

學歷:東海大學建築系

用熱情衡量人生

動機是你的熱情所在,跟著動機走,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就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