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H&M的發言人Cher Chui向《華爾街日報》證實,由於無法和業主會德豐地產集團達成一致,明年下半年租約期滿後,ZARA以約1000萬港元的月租成為這一五層店舖的新商戶,目前H&M所付的月租則為550萬港元。
這家H&M旗艦店開業不過5年。有消息稱,H&M曾提出願以25%的漲租幅度續租旗艦店,但談判很快因為ZARA的介入而破裂。
「這一點也不戲劇化,零售商在香港擴張總是那麼快,店舖在這兒關了就會在別處開,這在香港太平常了。」Cher Chui說。
如果H&M想要繼續留守在消費旺區中環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據仲量聯行統計,今年上半年中環的商舖租金漲幅已達10%,預計今年下半年還要上漲5%,進一步「鞏固」了香港全球最貴租金城市這一地位。2011
年,H&M的全球毛利為661.5億瑞典克朗(約79.313億歐元),同比下降了3%,遠遠落後租金的上漲速度。而ZARA母公司
Inditex集團在同期毛利增長10%,達81.77億歐元。
從2007年H&M在這裡開設第一家旗艦店以來,中環已經成為了快時尚們爭奪商舖的焦點,Diesel Jeans以及GAP都接連開張—以前這裡是金融公司和奢侈品集中地區。
中環商舖的空置率一直保持偏低水平,連中環周邊的二線街道地段的鋪租也連帶被推高。儘管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統計顯示,2012年上半年對零售業貢獻最
大的訪港旅客人數增長率雖然較去年同期增長15.5%,但其中4月香港零售業銷貨數量僅增加7.6%,增幅已經較2012年年初開始出現放緩。
但在商業地產諮詢公司世邦魏理仕公司的調查中,香港仍然當選國際品牌進駐率最高的地區。「零售商之所以仍然保持樂觀,一方面是因為香港仍然是它們進駐
中國一個最好的試點;另一方面是因為,遊客人數只是增長放緩,並不是進入收縮階段,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的兩三年香港的零售業銷售額也一直在攀升。」
香港仲量聯行分析師陳錦平對《第一財經週刊》表示。
H&M暫時在這場競價裡離場,這對它來說並不一定是一個大損失。H&M現階段在中國制訂的是擴張策略,2011年在中國的分店數量達
到82家,幾乎是2010年的兩倍。關閉中環旗艦店後,H&M則可以把開旗艦店的高昂租金花在開更多分店上,以增加曝光率。
除此之外,目前H&M在香港共有12家店,大部分分佈在銅鑼灣、旺角和尖沙咀一帶。它們認為,比起衝著中環奢侈品去的消費者,其他地方的分店更接近偏好H&M大眾價位的購物人群。
總是會有新的國際品牌不斷進駐香港,中環還是它們爭奪的地方。8月3日,美國休閒服裝品牌Abercrombie&
Fitch在香港的首家旗艦店在中環畢打街舉行開業預熱。就像在過去任何一個地區開業時一樣,這個品牌請來了一群男模特助陣,讓整條畢打街陷入了沸騰。這
家新店的租金是每月700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