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陳岳峰/文 隨著員工罷工導致事件升級,「雷士內訌」似有緩和跡象。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與投資方 賽富亞洲創始合夥人閻焱的爭鬥也較之前少了些火藥味,開始為妥協做鋪墊。目前來看,吳長江再回董事會應無懸念,有懸念的是雙方妥協後貌合神離的合作究竟能 維繫多久,再者,施耐德會否如員工提出的要求「滾」出雷士。
這都已不再是重點了。隨著以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為代表的一方在微博上公開炮轟閻焱 「公開撒謊」、「違背職業道德」,而另一方如凡客CEO陳年則大力聲援閻焱,認為吳長江作為創業者「應該遵守遊戲規則」。雙方各執一詞引發的對創業家與投資人合作的探討更有看頭。
更值得一看的則是「雷士內訌」事件中的眾生相。
在網上,很多有影響的所謂公知(其中不少是企業家和投資基金),幾乎一邊倒地鞭撻吳長江,要求其尊重遊戲規則,體現資本話語權和股東利益。甚至上綱上線到這是國內公司治理的悲哀--這樣的觀點本身就是一種悲哀。
談企業治理話題過於龐大,且空洞乏味,不如在有限的篇幅裡講講為人治企的基本原則。閻焱有閻焱作為投資人的權利,但吳長江有吳長江的權利,更何況他 還是雷士的大股東。為什麼員工、經銷商、供應商三方聯合倒逼投資方?不要認為這只是吳長江的手段。在這次事件中,公知們的面目再一次暴露:平時一有什麼事 就認為政府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高調宣稱要尊重普通民眾意見的他們,當雷士的底層民眾(員工)聚集起來表達意願支持吳長江時,竟然轉了風向,開始大聲疾呼要 尊重規則,要聽資本說話了──還能更操蛋點嗎?
要堅持原則其實並不難。如果員工罷工沒有道理,經銷商倒是錯的,那麼,以閻焱為代表的資本方完全可以堅持到底,不讓吳長江回雷士照明董事會,怕什 麼?大不了企業倒掉,但至少堅持了市場規則和底線。不過,投資人永遠是逐利的一方。我不認為投資人有這樣的膽識和魄力,也不認為投資方的股東會同意這麼做 ──現在不會有,以後也不會有,因為,對一群逐利的人來說,利益永遠至上,其他一切都靠邊站。
出於中國傳統文化及市場環境使然,企業家與投資人的矛盾往往會更顯性。所以,易凱資本CEO王冉在微博上提出的問題的確值得思考:為什麼在美國,同 樣有成功和失敗的投資,同樣有股東利益紛爭,但投資人和創業者卻從來沒有被演繹為兩個涇渭分明的利益陣營?哪裡都有工人罷工,但為什麼在中國工人更容易在 領袖和公司之間選擇忠於領袖?
不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在職業經理人尚缺乏生存土壤以及市場環境不健全的現狀下,在中國,企業家仍是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靈魂。缺了這個靈魂,制 度再規範也很難走得太遠。只有承認並尊重這一事實,創業者和投資方才能在合作中時刻擺正自身位置,取得雙贏,否則,雙方同室操戈鬥個頭破血流、甚至同歸於 盡,只是早晚的事。
具象到零售業,很多企業也曾遇到過這一問題,從當年一些企業重組時出於美好願望各佔50%股份最終因矛盾而血拼,並使企業元氣大傷的案例中就可見一 斑。或許,一如劉強東所言,在引進戰略投資時必須強勢控制董事會方可避免日後被動。也許是行業企業的併購教訓已經足夠,內資零售企業目前來說還較為保守, 不願輕易放棄控股權,儘管這不單純是出於對企業是否有利的目的,卻為企業家保證了話語權。單從這方面來看,零售企業的表現暫時還算及格,但願在今後的發展 尤其引資時更加慎重,避免吳長江這樣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