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好的教育在乎有選擇
1 :
GS(14)@2018-03-12 00:12:13【文化籽:有個台灣家】新年期間回到香港的八天,剛好碰上大兒子的生日,於是順便在香港為他辦生日會,讓我們有機會與當年和大兒子一起讀幼稚園的同學朋友仔及他們的家長聚頭。哥哥的同學都是今年9月升讀小一的龍年小孩,我們一班爸媽難得聚首,話題當然離不開孩子升小一的頭痛問題。
「我的孩子被第一間私立小學收了,但學費每個月快要一萬元!」同學仔的媽媽苦笑地說。難為很多家庭有兩個孩子,大的進私校小的也難逃。經濟能力較好的家庭,準備送孩子去國際學校讀書,小一每月學費盛惠一萬五千元,還要繳付一筆六十萬的費用,我已經忘了學校用甚麼名義去收這筆錢,好像是甚麼「學校維護費」?反正小學畢業後那筆費用一毛錢也不會退還……可以負擔到送孩子讀國際學校的家庭當然不需要擔心,但在香港讀書最尷尬是夾在中間的所謂「中產家庭」,高不成低不就,父母想給孩子最好的讀書環境,想逃離公立學校的教學模式,但要送所有孩子讀私校,爸媽就得努力工作,因為可能要花掉「半份」家庭收入。就算是做父母的看得開,想給孩子一個比較輕鬆和開心自由的學習環境,把孩子送去一些體制外的happy school,每月學費也要六、七千元起跳,而且那些「勇敢爸媽」還要承受其他家長、姨媽姑姐舌頭上的壓力!甚麼要考慮將來升中問題、英文程度不夠好、輸在起跑線等百個問題。其實無論是主流或體制外的學校也各有優點與缺點,問題是在於香港教育上的選擇!香港家長真的有選擇嗎?要讓孩子開心學習,原來是少個錢也難行……很多香港的家長朋友,也很好奇我們孩子在台灣森林學校上學的情況,通常第一個問題是「孩子開心嗎?」,第二和第三個問題通常便是「孩子升中銜接怎麼辦?要送去外國讀書嗎?」我承認在台灣讀體制外學校的學費也不便宜!但起碼在台灣的非主流學校選擇比香港多,「華德福」、「蒙特梭利」等學校發展很成熟,現在甚至有很多國小也加入實驗小學的行列,紛紛改行主題式教學,像我們辦投資移民到台灣定居的香港人,只要取得居留證後便可以報讀台灣的國立學校!雖然在台灣讀國小可能不是太多香港移民的那杯茶,但起碼我們還可以自由選擇!當然有台灣朋友告訴我們,有些在台北或大城市的學校對小孩子也很催谷,學校或家長的怪獸程度不輸給香港。我們感覺台灣讀書的環境比香港的輕鬆,很少有一星期要上八個興趣班的繁忙兒童,在台灣學校的孩子也比較單純。其實沒有一套教育制度是完美,每個家長的要求、每個孩子的氣質也不盡相同,反正我們就是不甘心,孩子被一大堆其實沒甚麼意義的功課和考試淹沒了他的童年,抹煞了孩子天馬行空的創意和思考模式。當很多台灣人羨慕香港兩文三語的學習風氣,不明白為何我們會逆行其道讓孩子在台灣讀書。其實不為甚麼,只為還父母一個真正的選擇,也還孩子一個開心的童年,人生其實不過如此吧?
教育不應是一條沒選擇餘地的單程路。
在香港想讓孩子在happy school讀書享受童年,父母的負擔沉重。
撰文:Cass(King Kong媽媽)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facebook:King Kong全職爸媽大作戰
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08/20324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