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牛初乳安全性不明 不適合用於嬰幼兒食品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9/2MNDE4XzQzMDE2MQ.html

衛生部回應禁止在嬰幼兒食品中添加牛初乳規定

牛初乳是乳牛產崽後7天之內的乳汁,屬於生理異常乳,不適合用於加工嬰幼兒配方食品。

目前,牛初乳未列入嬰幼兒配方食品標準及相關標準中。國際上也未允許牛初乳添加到嬰幼兒配方食品中。

我國進口的牛初乳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昨日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制定嬰幼兒配方食品標準的首要原則是安全性,牛初乳對嬰幼兒不是傳統食品,也不是必需食品,目前缺乏牛初乳作為嬰幼兒配方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資料。

鄧海華稱,牛初乳是乳牛產崽後7天之內的乳汁,屬於生理異常乳,其物理性質、成分與常乳差別很大,產量低,工業化收集較困難,質量不穩定,不適合用於加工嬰幼兒配方食品。

我國對嬰幼兒配方食品的原料採取嚴格的安全性評估制度,列入嬰幼兒配方食品相關標準後方准許使用。

鄧 海華指出,我國進口的牛初乳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澳大利亞將牛初乳作為補充類藥物管理,新西蘭規定添加牛初乳的膳食補充劑類食品不得用於0~4個月 嬰兒。鄧海華說,根據以上情況,從審慎原則考慮,經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局、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部門和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衛生部作出了嬰幼兒配方食品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為原料生產的乳製品的規定。同時,為實施以上規定,設置2012年 9月1日為過渡期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85

他們在打什麽算盤?美國銀行業已囤積2萬億高安全性資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517

美國貸款

經濟在複蘇,就業率創新高,但包括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在內的銀行業卻用持續增長的存款購入國債和美聯儲機構債,而不是放貸。

彭博社,美國銀行業連續16個月增持美國國債和機構債,目前規模達到2.1萬億美元,創美聯儲自1973年有該數據以來最高紀錄。

雖然自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以後,美國銀行業被要求持有更高比例的安全資產,但目前這一狀況顯示美國企業借債意願不高。

來自紐約的投行和資產管理公司Brean Capital的負責人Peter Tchir對彭博社表示,美國經濟複蘇或許並未像數據看上去那麽好:

銀行有那麽多現金,貸款壓力已經減小了,但對銀行而言,持有國債更容易受益。

投資國債確實是讓銀行有利可圖。五年期國債能讓銀行獲得100個基點的受益,而如果把資金放在美聯儲,收益只有25個基點。

隨著美聯儲越來越有可能加息,銀行或從國債收益走高中獲利,但這一狀況或意味著美聯儲將在今年上調貸款基準利率。上周公布的美聯儲1月份會議紀要顯示,多名成員支持維持低利率更長一段時間,以避免傷害經濟。

據彭博社,截止2月11日,美國的商業銀行持有現金2,83萬億美元水平,高於去年底2.57萬億美元的水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010

香港信貸(1273):難得的安全性、成長性兼具標的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11

本帖最後由 WENBEN 於 2015-5-20 07:21 編輯

香港信貸(1273):難得的安全性、成長性兼具標的
作者:莊臣

最近拜讀格隆匯很多文章,發現諸位大俠挖掘的眼光只是盯在了有大陸血統的“港A股”身上。實際上,香港本地公司里也有不少性感程度絲毫不遜色“港A股”的好標的。今天小弟就鬥膽獻上一只鄙人壓箱的東東。

這公司因為:
A、是香港本地公司,所以大陸資金不太在意。
B、市值小,外資也不看
舅舅不疼,姥姥不愛,導致公司頗有滄海遺珠的味道——但這也給了尋寶人極好的機會。

這家公司具備如下幾個特點:
1、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市值僅4.77億(主板殼價就值5個億了);
2、非老千:從無拆股合股這些行為,2013年十月上市,上市不足兩年,卻已經分紅兩次;
3、業務性感:公司專做按揭貸款,靠利差吃飯,每年增長率都不低於20%;
4、財務健康:一個做按揭貸款業務的,負債率只有區區36%;
5、估值低廉:靜態PE只有9倍出頭,遠低於同類公司環球信貸集團(1669.HK)的29倍,靄華押業信貸(01319.HK)的18倍;
6、擁有催化劑:美國人加息是遲早的事,實行聯系匯率制的香港必定跟隨加息,香港利差擴大對公司是絕對的好事。

好吧,上名字:這公司叫香港信貸(1273.HK)。下面我一條條展開。

1、首先,確定公司不是老千股
如果公司不是老千股,對於一個殼價就值至少5個億的主板上市公司來說,就算不考慮任何其他業務價值,低估都是顯而易見的。

怎麽判斷公司不是老千股?很簡單,上市兩年以來,公司從無合股,拆股,供股等玩弄小股東的老千行為。最關鍵的是,上市不足兩年,公司已經分紅了兩次。

所有人應該都知道,老千公司最大特征之一就是鐵公雞,從不分紅。僅此一條,足以判斷公司不是老千股。

雖然累積分紅率只有10%左右,但分與不分,就決定了是否老千股的分野,而且這比那些一毛不拔的公司就強太多了;最後,考慮到公司放貸業務需要資金擴大業務規模,低分紅率並不是壞事!

2、其次,業務性感,財務狀況優良
公司的業務是提供房地產按揭貸款——屬於吃利差,以錢生錢的性感業務。香港人好買樓,更好貸款按揭買樓幾乎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這種商業環境讓經營房地產按揭貸款業務的公司都活得很滋潤。數據顯示,香港信貸(1273.HK)2013-2014年的按揭貸款收入達到8120萬港元,同比增長22.7%。

其實判斷公司的業務環境有多好,只需要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對其進行分析就可輕松判斷:

需求端:香港房價高企已經嚴重影響到香港的社會生態,格隆匯大俠左龍大叔的雄文《誰是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有非常精辟的論述,這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因此,本屆港股一直有打壓樓市的意向。在連續出招後,香港金管局(相當於內地的人民銀行)於今年2月27日突然宣布再度為樓市加辣。具體包括:
1、將700萬元以下自用住宅物業的按揭成數,由60%至70%,降至一律為60%;
2、第二套自用住宅物業的供款入息比率上限,由現時最高50%調低至40%;
3、各類非自用物業,包括住宅及工商物業,供款入息比率上限亦由50%降至40%。

這些政策夠辣。結果是,銀行門難進了,必將促使部分客戶對於銀行按揭的需求轉向香港信貸(1273.HK)這些財務公司的按揭貸款產品!

供給端:財務公司要貸款,就能必須有資金來源,資金渠道限制往往是制約很多房貸公司的瓶頸,香港金管局也曾明確表示不鼓勵銀行提供資金給予部分財務公司進行按揭,這和金管局出辣招控樓市的政策一脈相承。因此,銀行資金來源的受限,將更為考驗公司的融資能力。

但香港信貸(1273.HK)對於銀行資金的依賴非常弱。
從下表來看,公司資產負債率只有36%,凈資產與貸款總規模的比例已經達到84%,呈逐年遞增狀態。2013年底至2014年初,公司大股東還提供了8000萬港元的低息貸款。另外,利潤的逐年增加,也在增加大股東增加投入的動力!


而公司在4月份報的業績提示公告表示,2014年度的盈利將至少增長20%以上,這應該是公司勵精圖治之後,天時地利人和一起起作用的結果。

3、業務水平明顯高出同業一截:利差高,風控好
根據公司年報披露,公司的息差保持較高水平,一直維持在18%以上,2014年度,有望進一步擴大,主要是公司業務進一步擺脫了對銀行貸款的依賴,來自於大股東子公司的相對較低的貸款增加!

雖然利差較高,但公司的風控能力一直較好。住房按揭貸款的風險主要來自於系統性風險和個體違約風險,而對於公司而言,把握程度較高的就是個體性風險,公司在2011-2014年,沒有發生過貸款減值損失的情況,說明公司在客戶風險評價方面的能力非常強!


4、大股東控盤程度高,利益一致性高
從2013年披露信息開始,大股東陳光賢便通過附屬公司持有公司70-75%左右的股權,大股東高度控盤。

大股東高度控盤的情況下,最怕兩種情況:
一是一如既往的不分紅,以利益輸送方式轉移利潤;
二是玩弄財技,壓榨小散。

實際情況是,香港信貸(1273.HK)的大股東不單沒有壓榨小股東的傾向,反而是穩紮穩打的帶領大家做業務,拼業績。在老千遍地走的港股市場,這也算得上是“業界良心”吧。所以在此情況下,高度控盤反而是件好事,因為大股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會捆綁的更緊!


除此之外,我不會告訴你,大股東過去幾個月一直在悄悄的增持股票,一直在幹,悄悄的。


5、估值足夠低廉
這也應該是大股東悄悄不斷增持股份的原因之一?

公司目前的市值是4.77億港幣,作為一個幹凈的殼,市價就會達到5億港幣,加上公司又屬於大股東帶領下,紮紮實實拼業績的創業公司,肉眼可見的嚴重低估!

不需要去和大陸的那些土豪同僚比,人比人,會氣死人。但和同在香港上市的,業務完全一樣的公司比總可以?
A、港股對標的環球信貸集團(1669.HK),PE已經達到了29倍
B、靄華押業信貸(01319.HK)已經達到了18倍
C、公司目前PE還只有9倍左右,而且是歷史靜態的,沒考慮2015年的增長。

公司上市三個年度,股價未曾有過爆發,主要是因為公司作風低調,加上港股流動性差,資金關註度有限。

但,人老實不是被欺負的理由,是不是這個理?
就算只是恢複到香港同類公司估值水準,股價也應該有翻倍以上的空間吧?!

6、催化劑
按說公司具備以上,就已經可以讓很多人無腦進入了。但其實還有好東西:美國人叫嚷著加息已經叫了很久了。別忘了,香港是實行聯系匯率制,捆綁美元。美國人加息,香港必然跟隨加息。

加息,你說對一個靠放貸,吃利差飯的公司,意味著什麽?夢里都會笑醒吧?

誰也不知道美國人到底何時加息。反正遲早會加。就當一香港信貸(1273.HK)的零成本看多期權吧。

當然,公司也不是沒有風險:業務層面的風險在於房地產的系統性風險。一旦系統性風險爆發,那麽將會大量的貸款違約,從而導致公司業務崩潰,但這種風險目前來看,可能性太小!

最後上一張公司的K線圖:港股4月以來這麽大一波行情,公司幾乎沒表現。看看下圖,有沒有一點蠢蠢欲動,呼之欲出的感覺:



來源:港股那點事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096

當安全性失控時 自駕車系統要會「自殺」

2016-08-08  TCW

七月底,美國公路局發布報告:因為自駕系統誤判,一輛特斯拉(Tesla)電動車在自動駕駛狀態中失控衝撞卡車,車主身亡。調查員保守指出,超速是可能原因之一,但應該還有其他因素,正式報告得等一年後才揭曉。

這是今年自駕車熱潮引爆以來第一起系統致死事故。不過,特斯拉與監管單位口徑一致:單一事故非但不會阻礙科技進步,反而彰顯機器學習、分析數據的急迫性;更重要的是,當突如其來的危險發生,機器應具備最大限度減少傷亡為優先的不可抗指令。換言之,在極端情況下,它要主動「自廢武功」。

安全,無論是人身或心理層面,確實是未來車的智能化這一環頭號罩門,也是它在商業化之前建立信任基礎的關鍵要素,但現實是,回顧數位化革命歷程,沒有所謂固若金湯的安全系統。可預見的未來是,機器出包、甚至殺人仍將時有所聞,相關爭議也將日益白熱化。

現階段來看,未來車在四年間必須打通以下關卡:

技術面,當機、斷線如何救?

一、智慧技術。嚴格來說,高階車款搭載自駕系統上路已行之數年,利用雷達和攝影鏡頭等感測器偵察四周環境,結合車載電腦聯繫車體、回饋資訊,計算出後續控制策略,再發布指令導引汽車完成最終操作,這套控制系統據稱已精準到以毫秒判別,基本已無大問題。

挑戰在於,汽車內置電腦突然當機,蒐集、共用和分析資料所倚賴的車聯網基礎建設因故斷線,以及複雜的智慧系統在特殊和極端環境下運轉的穩定性等,都需要長時間校正測試與除錯。

二、網路安全。這一點與上述息息相關,尤其是當車體處於完全自駕模武時,十之八九,乘客就是全權交給主機代管。但同樣的,若想建立起這等前所未有的親密關係,豐田副總裁雷洛伊(Didier Leroy)認為:「關鍵挑戰在於,知道如何確保顧客的數據資料。」

環顧業界,多半仍採舊武的防堵做法,唯特斯拉與通用另設漏洞懸賞計畫,號召白帽(white hat)駭客輪番攻擊、測試自家電腦系統,然後提出強化安全措施的建議。以特斯拉為例,每回報一個漏洞,賞金最高一萬美元,去年八月因此找到遠距遙控的資安瑕疵。

政策面,法規、保險跟不上

三、交通與環境。應現實世界複雜性而言,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運輸研究所總監漢諾斯基《RichardHanowski)認為,自駕車目前尚可模擬各種突變的天氣和路況情境,對於上路後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卻未能充分準備。

就以今年二月Google Car自駕車意外為例,系統先是為了閃避路障偏離車道,稍後在切回原徑的過程中誤判後方巴士動向,結果時速三公里的Google Car左側車頭就被打算向右靠邊停站的巴士撞上了。Google坦承自駕車判斷不周,這起意外它得負起「部分」責任。

這類事件絕非個案。雖然科技專家堅稱,人工智慧終將失控、無法駕馭的指責是無的放矢,但《經濟學人》指出,道德風險仍在。

它舉牛津大學的思維實驗為例:一套人工智慧系統被指派盡全力蒐集迴紋針,由於它具有學習功能,在蒐集之餘會自我升級,想出更多新方法,甚至是違抗一切阻止它達成目標的指令,最終「把整個地球變成迴紋針倉庫」。

實驗結果看起來很愚蠢,但誰能說它執行命令有錯?實驗主持人波士朗(Nick Bostrom)指出,人工智慧不具備行為和心理動機,雖然不會出現人類常犯的錯誤和偏差,但一樣會犯下其他錯誤,像是執迷於蒐集迴紋針。

遇到極端的偏執情境怎麼辦?《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上有一篇文章解釋,為何自駕車設定「自殺」程武碼很重要:就算(自駕)比手駕更安全、更節能,但永遠不可能零事故。我們即將把主控權交給自駕車,此刻就得正視由此衍生的道德爭議。

四、政策與法律。目前沒有一國政府允許無人駕駛車行駛在公共道路上,原因不一而足,但優步和Lyfi已經把舊金山最大計程車行YellowCab推向破產,一旦自駕車大舉出籠,另一波失業潮很難避免,有可能是政府無意積極推廣的主因。

然而,鴕鳥心態解決不了問題,一旦無人駕駛車風潮擴散,道德及法律的兩難會快速浮現,政府應盡快制定事故問責、修改相應法規,以及必須的配套措施,因為交通法規後面,還牽涉金融保險業的精算計價體系,少了保險及法律的屏障及仲裁,引發的爭議會更多。

美國維吉尼亞州政府正試行一項七十英里的自動駕駛測試計畫,姑且不論成效如何,這是一個重要的開始。車輛本身只是未來汽車革新的第一步,如何處理這項科技帶來的整體衝擊,交通運輸生態系中的每一個成員,包括擁有駕照的你、我,都難逃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48

工博會:行業大佬關註機器人協作性和安全性

“機器人未來將大批量代替人力。”這是今天上海工博會中國機器人高峰論壇上行業CEO們普遍達成的共識。他們預期機器人將更加廣泛、加速地得到應用,不僅在制造業,在家庭、醫療等行業,機器人也開始普及。為此,一場針對機器人的安全性以及與人類的協作性的對話在CEO中展開。

國內機器人行業老大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表示:“過去制造業中73%的工作是靠人的雙手協作來完成的,但現在需要大批量的機器人來替代現有的勞動力,安全問題就來了。物聯網時代的網絡安全是更大的問題,還牽涉到網絡與網絡之間的安全性。”

對此,全球機器人幾大先驅公司已經有回應。瑞士ABB機器人部全球負責人倪思德(Per-vegard Nerseth)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ABB越來越重視數字化解決方案,已經和微軟一起推出了數字化工業轉型方案。企業將從微軟Azure智慧雲與ABB深厚的領域知識及廣泛的工業解決方案組合的獨特結合中獲益,尤其能夠保證信息的安全。”

Azure作為ABB整合式連接雲端平臺,在企業級雲端基礎架構上持續支出數十億美元,這將能夠讓ABB的客戶在雲端上自由存取信息。通過數字化技術和雲端平臺,幫助企業更快地做出決策。

倪思德還表示:“傳統以汽車制造為支柱的機器人巨頭正在努力發展輕量化的協作機器人。”這與汽車公司的戰略改變密切相關。通用、奔馳、寶馬和福特等公司都在工廠中試驗或已經開始使用協作機器人。

與以前笨重的工業機器人不同,協作機器人體型更小,比如德國Kuka Robotics生產的手臂機器人或波士頓Rethink Robotics推出的Baxter機器人。“有時候它們的身高甚至不足1米。它們被設計與人類並肩工作,而非受人類操控工作。”Rethink Robotics CEO Scott Eckert在工博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數十年來,汽車行業已經成為探索在工廠中大規模使用機器人的先鋒,這種趨勢今天依然在持續著。據機器人工業協會統計,北美汽車公司2016年在機器人領域的開支已達2.82億美元,而此前多年總和僅為4.36億美元。

今天,在汽車行業機器人已經被用於執行各種任務,比如材料處理或焊接等。這些機器工人幫助人類解放出來,以便為客戶思考如何提供個性化和定制服務,因為越來越多的客戶要求獲得定制服務。

物流系統集成商Bastian Solutions公布數據顯示,自從2010年以來,由於使用了工業機器人,美國的汽車產量以每年約16%的平均速度遞增。最近對英國和美國制造業過去14年使用工業機器人的情況分析顯示,勞動生產率每年都在提高。

麻省理工學院在寶馬工廠進行的研究發現,當人類與機器人組隊工作時,他們的工作效率會比人類與及機器人分別工作時高85%。協作機器人取代的人類工作都是重複性和危險性高的工作,而人類將有更多時間關註其他工作。Scott Eckert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有些任務如果由人類來做,可能會降低生產力。而協作機器人能讓人類為機器編程,從事他們不想去做的工作。”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協作機器人銷售額為1.16億美元。到2020年,巴克利預計全球協作機器人銷售額將達到30億美元。Barclays Capital分析師詹姆斯·斯特勒(James Stettler)表示:“如今,汽車已經成為機器人最大的終端市場。而在將來,機器人工業市場將變得越來越龐大。”

未來幾年,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機器人市場。統計數據顯示,到2018年,每生產3臺工業機器人中,就有1臺用於中國。

臺達集團子公司中達電通副董事長尹鏇博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中國機器人的增量大約是10萬臺,比去年的7萬臺有所提升,但是我們預計未來中國機器人的需求量將會是100萬臺。因此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消費者的個性化和定制要求越來越多,對於大型工業機器人來說,它們越來越難以勝任制造精密配置汽車的任務。“在這個大規模定制時代,工業機器人很難適應,因為它們需要被不斷重新編程。這就為輕量化的工業機器人提供了重要機遇。” 尹鏇博表示,“未來臺達的發展方向是從傳統的賣單個產品轉向為客戶提供整套工業解決方案,這對機器人智能化的要求將會更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766

曝特斯拉專屬App安全性不夠高 易被黑客利用盜走汽車

據福布斯網站消息,挪威互聯網安全公司Promon指出,特斯拉為其電動汽車定制的智能手機應用能為車主提供諸多方便,如查看汽車剩余電量、在擁擠的停車場尋找愛車,甚至在無鑰匙情況下遠程打開車門。但是特斯拉專屬應用的安全性不夠高,很可能導致用戶的Model S或Model X被盜。

如果這款應用被入侵,黑客就可以根據它來確定汽車所在位置,在沒有鑰匙的情況下打開車門,將汽車開走。Promon還在公司網站上發布了一段視頻來展示如何攻擊特斯拉車主。

Promon稱,只要首先在特斯拉超級充電站附近建立一個免費的WiFi熱點,然後發起一個虛假的免費提供漢堡的促銷活動,以吸引周圍的人在其網絡上註冊。接下來,Promon將惡意軟件安裝到熱點用戶的移動設備上,不知不覺中就竊取了特斯拉車主的用戶名和密碼。通過這種方法,黑客還能竊取車主手機上的銀行賬戶和電郵賬戶的登錄信息,以及其他敏感信息。

Promon表示,目前正與特斯拉進行密切對話。特斯拉一位發言人稱,特斯拉已經意識到該問題。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車主報告稱有黑客試圖通過專屬應用來盜取汽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03

輔助藥“槽點”盤點:有效性安全性未經明確證實 濫用背後存灰色利益輸送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2-11/1169912.html

________.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曾一度被稱為“神藥”的輔助用藥,如今面臨被重點監控與部分醫院停用的狀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獲悉,一些輔助用藥雖然在臨床用量很大,但極少能夠進入到相關領域的治療指南中,這也說明輔助藥物的大量使用並不符合專家推薦的診療規範。

湖北某三甲醫院醫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些輔助用藥並沒有嚴格的臨床試驗與數據來證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對輔助用藥的濫用,造成了醫保資金的浪費。

這種情況下,輔助用藥為何還能在醫院“大行其道”?接受采訪的多位醫藥人士表示,除醫生用藥使用習慣以外,背後還可能存在著利益輸送。

輔助藥普遍存在濫用現象

從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藥物綜合數據庫PDB分析2016年樣本醫院藥品銷售額來看,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腦苷肌肽、核糖核酸II、複合輔酶等多種輔助用藥位於前20名。

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的醫藥界人士表示,一些輔助用藥由於不合理應用,導致藥品金額在醫院“沖”得太靠前。而遼寧等多地衛計委明確重點監控采購總金額排名前10的藥品,正是為了遏制這種情況。

數據顯示,武漢市五醫院2016年停止使用的包括免疫調節劑、神經營養劑、腸外營養、中藥註射等35種的輔助用藥,在2015年的使用量超過1650萬元。

在今年第一季度重點監控藥品處方點評通報中,安徽舒城縣中醫院曾被六安市衛計委點名批評,其中就包含輔助用藥濫用等因素。舒城縣人民政府網站公布的該醫院整改意見也明確指出這一問題,要求嚴格控制輔助用藥,整治查處濫用參脈、丹紅、小牛血清蛋白、質子泵抑制劑、果糖等“萬能藥”的不正常現象。

中日友好醫院一名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舉例說,有些醫生在進行腫瘤治療時,由於腫瘤患者在化療過程中會出現多種副反應,所以還會開具一些腫瘤輔助用藥,用於止吐、增強免疫力等。但有時存在輔助用藥使用過量的情況,由於這類藥品價格較高,會加重患者負擔。

這種情況也被多地所重視。例如去年年底,甘肅省衛計委公布了37種輔助用藥重點監控品種目錄,其中就包含甘露聚糖肽、核糖核酸II、人參多糖、小牛脾提取物等多種腫瘤輔助用藥。

對於濫用的原因,有藥企觀察人士對記者直言,很多輔助用藥被稱為“神藥”,就是因為可以廣泛使用。“其實很多都是營養類的。用也行,不用也可以。用得多也行,用得少也行。”他說,在利益驅使下,“多用”的情況就容易發生。

上述中日友好醫院人士表示,實際上,很多醫院是有要求臨床藥師要審核醫生藥方的,但是由於目前臨床藥師隊伍缺乏,所以造成審核不嚴,此前未能在遏制輔助用藥大量應用上發揮明顯作用。

廣泛適用治療效果存疑

除輔助用藥使用過於泛濫外,近年來,一些業內人士也對其療效水平持質疑態度。

上述湖北三甲醫院醫生表示,一些輔助用藥在多種疾病上都進行使用,所以被稱為“神藥”,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嚴格的臨床試驗能證明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就是說,一些輔助用藥的療效、不良風險都是不確定的。也不是說輔助用藥就沒有作用,而是它的作用壓根就沒有被證明過。”

該醫生舉例說,奧拉西坦被稱為神經保護劑,一些中國醫生很喜歡使用,但缺乏高質量的臨床證據,專業診治指南的評價是“神經保護劑療效與安全性尚需開展更多高質量臨床試驗進一步證實”。這樣的藥物在醫院藥物銷量排名靠前,就不合理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目前多地已將奧拉西坦列為重點藥物進行監控,山東千佛山醫院甚至對此直接予以停用。

與奧拉西坦等藥物相比,奧美拉唑鈉上榜一些醫院輔助藥品目錄則引發爭議。有醫生直言,奧美拉唑鈉是消化科常用治療藥物,不應該歸為輔助藥物。

對此,上述湖北地區三甲醫院醫生表示,奧美拉唑鈉被嚴控的原因正是因為濫用。奧美拉唑鈉確實是療效確切的治療用藥,但現實中它已經遠遠超出了“治療”用藥的範圍,被廣泛用於“預防應激性潰瘍”。“‘預防應激性潰瘍’其實也是有一點循證證據的,只不過在中國這點證據被無限放大了,以至於不管什麽手術,如切個包塊,不管什麽稍微重一點或就是普通內兒科疾病,比如兒童肺炎,用奧美拉唑鈉的都大有人在。”他說。

存在較大不良反應隱患

輔助用藥除了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況以外,有些藥物還存在不良反應。

多名醫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特別是一些中藥註射劑類的輔助用藥往往存在不良反應,需要重點監控。

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5年)》顯示,當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中藥註射劑報告12.7萬例次,其中嚴重報告9798例次(7.7%)。2015年中藥不良反應/事件報告中,註射劑占比51.3%。

不良反應報告數量排名前十的藥品分別是:清開靈註射劑、參麥註射劑、雙黃連註射劑、血塞通註射劑、舒血寧註射劑、血栓通註射劑、丹參註射劑、香丹註射劑、生脈註射劑、痰熱清註射劑。

今年9月,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告召回出現不良反應批次的喜炎平、紅花註射液,引發各界關註。

上述多類藥品也是位於地方重點藥品監控目錄甚至停用目錄中。值得註意的是,國家對於中藥註射液的管控也在趨嚴。今年2月,人社部正式印發2017版國家醫保目錄,包括魚腥草在內的26種中藥註射劑已經明確限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使用。

此外,在新版目錄的備註欄中還明確標明:雙黃連、熱毒寧、痰熱清、喜炎平、丹紅等註射液,只有重癥患者才可以用。

既然存在不良風險,為何還要大量使用?上述湖北三甲醫院醫生認為,從醫生層面來看,一些醫生用藥存在慣性。例如,有些醫生都是長期習慣使用某種輔助用藥,認為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是小概率事件。“有的人開幾百次或者幾千次這種藥,也沒有發生1例,就習慣性認為藥是安全的,形成慣性。”

此外,對一些未經證實藥效且存在安全性風險的輔助用藥來說,當初為何能夠上市呢?一位藥企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多年前我國藥品註冊審核的門檻偏低,加之國內藥企研發能力偏弱,且存在臨床數據造假等情況,使得一些療效存疑的藥品上市。

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吳湞曾在今年10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力爭用5~10年,對已上市的藥品註射劑進行再評價。中藥註射劑再評價比化學藥品註射劑再評價更難一些。中藥註射劑的評價首先是評價有效性,同時也要審查安全性。下一步將制定具體的評價方法。

存利益輸送灰色空間

效果不明顯,且一些藥品還存在不良反應,為何此類輔助用藥還能在醫院“暢銷”?

一位河北三甲醫院醫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在此前“以藥養醫”的情況下,一些醫生有著多開藥的利益驅動,其中包括很多輔助用藥。此外在大量使用輔助用藥的背後,不乏存在醫藥代表對醫生進行利益輸送的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裁判文書網獲悉,一份今年1月的遼寧省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顯示,2011年到2013年期間,被告人遼寧省丹東市人民醫院醫生宋迎俊所在的神經內二科共計開出小牛血清去蛋白註射液(0.4g)21309支、紅花黃色素註射液3215支、丹參酮IIA磺酸鈉註射液21654支,共收受遼寧萬壽藥業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鄒某某給予的藥品回扣款512153元,被告人宋迎俊實得藥品回扣款93783元,贓款被其用於個人消費。

此外,2015年7月,甘肅省慶陽林區基層法院公布的刑事判決書顯示,2011年~2012年6月,慶陽某醫藥有限公司向慶陽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有處方權的10名醫生支付13種藥品回扣43.5萬元,其中奧拉西坦每支回扣高達16元。而甘肅省當時奧拉西坦註射液最高中標價為78元/支,這也意味著,藥價的20%都成了醫生的回扣。

上述湖北地區三甲醫院醫生指出,利益輸送下,輔助用藥濫用情況加劇,一些未經證實藥效的輔助用藥還在醫保目錄中,造成了有限的醫療資源的浪費。“有限的醫保資金,應該用於有效的治療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98

【藍牙迷思】安全性耗電量勝WiFi 長開三招保手機平安

1 : GS(14)@2017-11-13 04:13:27

不少人對藍牙認識不多,存有不少誤會。

藍牙長伴眾人身邊,差不多只要有手提電話就會有藍牙,但不少人對它認識不多,更存有不少誤會。其實大家常用的智能手錶、無線耳機,大多利用藍牙配對連接,所以手機藍牙已經長開,不過長開還長開,安全還是要注意的,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就提醒,要留意不名來歷的配件配對,最好就是替自己配件改名,以免認錯,減少被入侵風險。


不少apps都會要求你開放藍牙的使用權限,大家不必過份擔心,因為即使開啟使用權限,對手機的安全性影響也不大,方保僑解釋:「一些應用程式利用藍牙,就你所到的特定地區,來傳給你推播訊息或優惠,其實就像一般apps的彈出通知,即使按進去也是回到那個app,所以其實沒有危險性可言。」Version2高級鎖售及產品經理盧惠光(Kenneth)補充:「當然也要留意app本身的可信度,如app本身有危險,再透過藍牙傳送訊息,手棧當然也有風險,但一般可信或正途下載的app可放心。」另外,因藍牙傳送速度比較慢,傳送距離比較短,一般駭客大多只會利用WiFi,如假扮WiFi熱點來入侵別人手機,而少利用藍牙,這亦是藍牙較安全的原因。兩位專家最後提醒,要確保手機安全,第一是要多更新手機軟件,減少漏動;第二是保持警覺,不要隨便接受或連接其他網絡和配件裝置;第三就是留意應用程式的可信度,若可信度高,即使開啟藍牙使用權限,也沒太大風險,大家不必過慮。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

Version2高級鎖售及產品經理盧惠光。

藍牙傳送速度比較慢,距離也比較短,所以一般駭客只會利用WiFi入侵手機。



記者:韓繼聰攝影:許先煜、劉永發、鄧鴻欣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110/202097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2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